名師帶你看高考試題新變化

數學 高考 語文 古詩 武漢晨報 2017-06-09

記者向潔 通訊員關虹

高考過半,語文、數學兩場“重頭戲”已於昨日順利“殺青”,考生普遍反映穩中有變。這些變化傳遞出什麼信號?晨報特邀武漢六中相關名師進行解讀。

語文

形式有變 難度下降

受訪人/武漢六中語文教研組副組長 高三語文備課組長 張明蘭

今年的試卷結構與前兩年相比變化很大。形式有大變化,內容上難度有所下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現代文閱讀由二選一的“選考”變為“必考”。去年考生可在“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中選擇一類題作答,今年必須全部作答。

2.實用類文本閱讀由“傳記”變為新聞中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選材發生了變化,但考查的能力等級沒變,依然還是對信息的篩選和概括。

3.古詩鑑賞由兩個簡答題變為一個選擇題,一個簡答題。歐陽修的《禮部貢院閱進士就試》寫的正是“考場”“考試”和“考生”,相信會引起學生的共鳴。

4.語言運用的第19題和21題是高考試卷的“試驗田”,每年內容都有所變化,今年也不例外。19題放棄虛詞的考查,轉而考“謙辭”“敬辭”和“稱謂語”。這個考點是教材必修三“梳理探究”部分的主要內容,學生並不陌生,但有可能在複習備考中沒有充分重視。21題判斷“推斷正確與否”,題目新穎有趣,它主要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了濃厚的興趣,必將取得好成績”和“取得好成績,畢業後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適應社會需要”這種強加的因果關係,學生應該較容易判斷出來。

數學

緊抓主幹知識 淡化特殊技巧

受訪人/ 武漢六中高三數學備課組長 鄔婕

本次的試卷緊扣考綱,緊抓主幹知識,淡化特殊技巧,重視對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考查。

選考題由“三選一”

變為“二選一

試卷與去年相比,除選考題由“三選一”變為“二選一”以外,基本沿用去年的模式。選填題整體較為常規,讓考生如遇故人,平和親切,解答題突出重點知識、熱點知識的考查,設問梯度明顯,有較好的區分度,這樣的設置有利於穩定考生心態,使考生能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水平。

大穩定小創新重運算

函數的圖像、單調性、零點問題,數列的性質,立體幾何中的外接球問題以及二項式定理等依然是高考中的常客,在大穩定的同時,今年試卷在概率統計題的設計上實行板塊輪動的考查形式,續2015年考查迴歸方程,2016年考查分佈列與期望之後,今年考查了標準差。而這一題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都可以稱為本次數學試卷的“計算擔當”。同時,今年理科數學在對複數知識點的考查上也推陳出新,一改往日套路,加大了難度。文科在對立體幾何的考查中也出乎意料的沒有考三視圖,而是直接考查線面關係,讓人耳目一新。

迴歸教材 貼近生活

理科的第2題,文科的第4題出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太極圖,理科第12題引用了設計應用軟件這一接地氣的背景,文理科的第19題中也出現了我們工廠生產線上經常使用的檢驗方法,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

文理有別 難度有異

文理科試卷題目難度有所差別,但又有一些相同題,姊妹題,如理科第12題與文科第4題相同,理科第8題與文科第10題相同,文理第22題、23題相同,文理的第18題、19題背景相似,相信這是為了新高考數學文理不分科作了心理準備和逐步過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