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學位大師——華羅庚

數學 華羅庚 大學 清華大學 劍橋大學 高中數學任禕老師 2018-12-09
無學位大師——華羅庚

華羅庚

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

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複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個人貢獻

無學位大師——華羅庚

華羅庚早年的研究領域是解析數論,他在解析數論方面的成就尤其廣為人知,國際間頗具盛名的“中國解析數論學派”即華羅庚開創的學派,該學派對於質數分佈問題與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華羅庚也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 華羅庚在多複變函數論,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領先西方數學界10多年,是國際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國學派”。開創中國數學學派,並帶領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培養出眾多優秀青年,如王元、陳景潤、萬哲先、陸啟鏗、龔升等。

無學位大師——華羅庚

王元

20世紀40年代,解決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計這一歷史難題,得到了最佳誤差階估計;對G.H.哈代與J.E.李特爾伍德關於華林問題及E.賴特關於塔裡問題的結果作了重大的改進,三角和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華氏定理”。

在代數方面,證明了歷史長久遺留的一維射影幾何的基本定理;給出了體的正規子體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個結果的一個簡單而直接的證明,被稱為嘉當-布饒爾-華定理。

與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數論方法應用研究方面獲重要成果,被稱為“華-王方法”

人物軼事

1930 年的一天,時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的熊慶來,坐在辦公室裡看一本《科學》雜誌.看著看著,不禁拍案叫絕:“這個華羅庚是哪國的留學生?”周圍的人搖搖頭,“他是在哪個大學教書的?”人們面面相覷.最後還是一位江蘇籍的教員想了好一會兒,才慢吞吞地說:“我弟弟有個同鄉叫華羅庚,他哪教過什麼大學啊!他只念過初中,聽說是在金壇中學當事務員.”

熊慶來驚奇不已,一個初中畢業的人,竟能寫出這樣高深的數學論文,必是奇才!他當即做出決定,將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

從此,華羅庚就成為清華大學數學系的助理員.在這裡,他如魚得水,每天都遊弋在數學的海洋裡,只給自己留下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說起來讓人難以置信,華羅庚甚至養成了熄燈之後也能看書的習慣.他當然沒有什麼特異功能,只是頭腦中的一種邏輯思維活動.他在燈下拿來一本書,看著題目思考一會兒,然後熄燈躺在床上,閉目靜思,開始在頭腦中做題.碰到難處,再翻身下床,打開書看一會兒.就這樣,一本需要十天半個月才能看完的書,他幾個晚上就看完了.在清華,華羅庚被人們看成是不尋常的助理員.第二年,他的論文就開始在國外著名的數學雜誌陸續發表.為此,清華大學破了先例,決定將只有初中學歷的華羅庚提升為助教.

幾年之後,華羅庚被保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可是他不願意攻讀博士學位,只求做一個訪問學者.因為做訪問學者可以衝破束縛,同時攻讀七、八門學科.他說:“我到英國,是為了求學問,不是為了拿學位的.”

華羅庚雖然沒有拿到博士學位,但在劍橋的兩年時間內,他寫了 20 篇論文.論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個博士學位.其中一篇關於“塔內問題”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論被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美國著名數學史家貝特曼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他是一位無學位的數學大師!

華羅庚語錄:

梁園雖好 ,非久居之鄉,歸去來兮!

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

在尋求真理的長征中,惟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

日累月積見功勳,山窮水盡惜寸陰.

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自學,不怕起點低,就怕不到底.科學成就是由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惟有長期的積聚才能由點滴匯成大海.

學習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圖一腳跨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然要摔跤了.

任何一個人,都要並且必須養成自學的習慣,即使是今天在校的學生,也要養成自學的習慣,因為遲早總要離開學校的!自學,就是一種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行路,還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要循序漸進!我走過的道路,就是一條循序漸進的道路.

獨立思考能力,對於從事科學研究或是其他任何工作的人,都是十分必要的.在歷史上,任何科學上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由於發明者充分發揮了這種獨創精神.

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搞科學研究工作就要採取老老實實、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有半點虛假浮誇.不知就不知,不懂就不懂,不懂的不要裝懂,而且還要追下去,不懂,不懂在什麼地方;懂,懂在什麼地方.老老實實的態度,首先就是要紮紮實實地打好基礎.科學是踏實的學問,連貫性和系統性都很強,前面的東西沒有學好,後面的東西就上不去;基礎沒有打好,搞尖端就比較困難.我們在工作中經常遇到一些問題解決不了,其中不少是由於基礎未打好所致.一個人在科學研究和其他工作上進步的快慢,往往和他的基礎有關.

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會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

我想,人有兩個肩膀,應該同時發揮作用.我要用一個肩膀挑著送貨上門的擔子,把科學知識和科學工具送到工人師傅手裡;另一個肩膀當作人梯,讓青年們踏著它攀登科學的更高一層山峰. 我們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做前人生命的延續,是如今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也後人生命的開端.如此延續下去,科學就會一天比一天燦爛,社會就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