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月入七萬、順義媽媽”,又一輪焦慮製造者來了

請注意:“月入七萬、順義媽媽”,又一輪焦慮製造者來了

導語: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條件。

不同的條件,有不同的過法。

每個家庭都可以過好自己的生活。

每個孩子都應該有自己成長的路徑。

故意製造焦慮的人,無非是想從焦慮中獲利而已。

各位家長,根據自己的情況,該怎麼過就怎麼過。


“月入七萬過不好暑假”

誰說的?!

請注意:“月入七萬、順義媽媽”,又一輪焦慮製造者來了

▲我不知道這個預算的真實性,但是,肯定還有比這個更多的。花多少,是每個家庭的選擇,無可厚非,你花你的,我花我的——大家不要被裹挾了就好。

暑假就要到來了,每個家庭都要面臨怎樣讓孩子過暑假的問題。

於是,前幾年的那篇文章“月薪三萬,過不好一個暑假”又開始熱起來了。

不過,題目已經變成了“月入五萬,過不好一個暑假”和“月入七萬,過不好一個暑假”了。

按照這個趨勢,明年的這個時候,價碼還會增加為“月入九萬,過不好一個暑假”。

按照這種思路,那麼,我大概查了一下數據,年收入低於100萬的家庭,在中國是絕大多數,為99%吧。這些家庭,都過不好一個暑假了。

其實,你會發現,無論一個家庭收入是多少,都有自己的規劃和安排。

這些,都是相對的——我們根本沒有必要非要說出一個絕對的標準,說少於多少就不行了。

也就是說,月入低於一萬的,有低於一萬的過法;月入一兩萬的,有一兩萬的過法;月入五六萬的,有五六萬的過法;每月收入十萬、百萬、千萬的,也自然有他們的過法。

每個家庭,無論收入多少,都可以有自己的方式過好暑假——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儘量讓孩子過得有意義一些,有什麼不對嗎?

月入低於一萬的,沒有必要感到自卑;月入七萬的,也沒有必要驕傲;月入十萬百萬的,也沒有必要覺得對不起誰。

老話說了:誰的錢誰花,人家愛怎麼花就怎麼花。

家裡有條件的,陪著孩子全世界參加高爾夫比賽,挺好的;家裡沒條件的,陪著孩子在樓下打打乒乓球,玩玩輪滑,也挺好的。

如果你是打乒乓球的家庭條件,非要整天跟別人打高爾夫的較勁,那不是自尋煩惱嗎?

其實,這種按別人的標準,來哀嘆自己過不好的人,並沒有那麼多——很多人寫這種“過不好”的文章,無非是挑起矛盾、吸引關注而已。

他們還會寫“智商低於120的孩子沒有前途”“不上排名前三的國際學校根本別想申請藤校”“六年級還沒考過託福就太晚了”……

其實,人家智商高的孩子、上藤校的家庭、英文特長的孩子,是人家自己的條件決定的、自己努力得到的,無可厚非——可恨的就是那些無事生非的人,拿個別的案例,來逼迫威脅大眾家庭:如果不這樣就落後了、就被淘汰了、就被鄙視了。

其實,你想一想,每個家長忙著照顧自己的孩子,誰有那麼多閒心關心別人家收入多少,怎麼過暑假,去那裡遊學,學了什麼課程,拿了多少獎的。

故意製造焦慮的人,無非是想從焦慮中獲利而已。

各位家長,根據自己的情況,該怎麼過就怎麼過。


“順義媽媽都是奮鬥狂”

真的嗎?

請注意:“月入七萬、順義媽媽”,又一輪焦慮製造者來了

▲每位媽媽對孩子的愛,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每種方式都是可以理解的,每位媽媽都值得被尊敬。不要妖魔化精英媽媽,也不要鄙視普通媽媽。

這幾天,很多人也在討論關於北京順義的媽媽,是如何已經超越了海淀家長的文章。(本身,把每個區的家長拿來定義、比較,就是故意挑事兒。這就跟那些地域爭端一樣。其實,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過法,誰要去比較呢?)

據說,順義媽媽一般只活躍在自己的私密小圈子裡;半數以上都是五百強,英美海歸大多數,哈佛、耶魯名校畢業;英文水平堪比國際臺主播,討論的話題是“幹細胞”“新款智能跑車專業分析”,研究的方向是“如何避開印度娃娃上藤校”;

拿的都是全球最新限量包包,每天接孩子都開奔馳賓利法拉利;孩子四年級要考SCAT,參加約翰霍普金斯天才營選拔,5歲美國夏令營,四年級去英國私立名校考試,還要把游泳、網球、鋼琴等學到專業級別;

她們自己的水平,可以隨便進入一家培訓機構當高級主管,可以為孩子當保姆、當司機、當助教,可以學書法,可以學古箏,可以鋼琴考到十級,為孩子花費100萬;她們秒殺只盯著北清的海淀家長,已經把戰場擴大到了全世界……

好了,這兒一大段密集的信息,不知道各位讀者看完後是什麼感受。

請注意:“月入七萬、順義媽媽”,又一輪焦慮製造者來了

好像,整個順義的媽媽,都為了孩子的教育,拼上了整個老命。而且,“你在這個群體裡,只能被大家推著走,不然,你就出局”;整個順義媽媽,都為了不被出局,發了瘋一樣在往前拼。

可是,我們在北京生活了七八年,也認識不少順義的媽媽,還和很多國際學校的校長有過交流,為什麼在我的感受裡,並非如此呢?

其實,在任何一個區,朝陽、海淀、東城、豐臺,都有海歸名校的家庭,都有五百強高管,都有陪著孩子參加比賽的家長,都有跟孩子一起學鋼琴的媽媽,都有夢想自己孩子能夠上美國名校的願望……

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做法,每個媽媽有每個媽媽的選擇。無論怎樣,都應該被理解、被尊重。

但是,把這些特徵,全部都附加給了順義家長,且刻意地把順義媽媽描繪成所有的時間、精力都付出給了孩子,這根本就不客觀。

反而,我所認識的幾位順義媽媽,跟被“刻意定義的順義媽媽”有很大的不同。

一位順義媽媽,原來也在外企工作,現在創立了自己的事業。她一直都控制著沒有把事業發展得更快更大,這樣有充分的時間能夠享受家庭生活。

他們的孩子是在國際學校上學,也打網球,但是沒有那麼雞血,每天放學回家也是逗貓遛狗。

她自己除了工作之外,堅持健身、插花、閱讀,每年暑假,他們家都會去一些安靜、自然的地方度假,打球、釣魚、露營。現在,他們一家就在一個小鎮呆著,並沒有參加任何的遊學、集訓、夏令營。

一位順義媽媽,先是在美國工作生活,後來他們全家回國。她的孩子也在國際學校上學,孩子除了在學校的學習外,基本上沒有任何學習班——遊戲倒是打得不錯,還獲得了全校遊戲比賽的獎項。

她自己也會教一些孩子學英文閱讀,在家裡她經常自己做火鍋招待朋友。而且一直以來,她都在做一些公益的事情。後來,她又去到老家那裡,開辦教育機構。

一位順義媽媽,原來是行業精英、企業的高管,後來做了全職太太——不過,她不僅有自己豐富充實的生活,還有很多的時間來進行專業的閱讀、寫作。

孩子在一天天的成長,她的作品也一部部出版。甚至,她這幾年來,所獲得的專業成就,更超過了過去工作的時候。

她對孩子的要求很高,也對自己的生活要求很高,還對自己的價值要求很高。我們最佩服她的就是,她可以把這幾方面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我所認識的這幾位順義媽媽,她們生活得很自然,很充實,很篤定,很從容,有自己的事業,也有自己的生活。

也就是說,她們並沒有把自己的才能、時間、財富,全都付出給了孩子,全都為了孩子上更好的學校而犧牲了自我——這是我的真實感受。

她們也會堅持幾年送孩子學游泳、學芭蕾,但並非為了增加升學的資本;她們也會自己學習打網球、彈鋼琴,但並不是為了給孩子當”人肉糾錯機“,而是自己感興趣;她們也會送孩子去參加集訓、比賽,但是她們也會為了自己的事業出差,為了自己的生活旅行。

難道,我所認識的這些順義媽媽,是被那些順義媽媽開除的?她們,是萬分之一的少數?她們,是假的順義媽媽嗎?

其實,無論是海淀,還是順義,無論是朝陽,還是豐臺……每個地方,都有為了孩子,付出全部精力的媽媽;也都有既能處理好家庭,也有自己生活的媽媽。

無論媽媽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全職照顧孩子也好,為了孩子付出所有也好……都是她自己的選擇,她自己願意、享受,覺得有價值,就挺好的——我們沒有必要去稱頌她們、羨慕她們,或者批判她們、鄙視她們。

當然,最沒有必要的,就是今天被海淀家長給虐了,明天又被順義媽媽給虐了;人家的家長,人家的媽媽,自己做自己應該做的,哪有工夫來虐你,你卻自己找虐,何苦呢?

所以啊,以後看到某某媽媽,為了孩子又做了什麼驚天偉業,看到某某家庭,為了孩子花費百萬;看到某某孩子,八歲考託福滿分;看到某某孩子,冰球得冠軍被藤校錄取……

不!要!放!在!心!上!

因為那些,都和你沒有關係;你不是那些家長,孩子也不是你的;你不用羨慕,更不用自卑;人家過人家的生活,你過好你的每一天。

又:如果再有人給你推送那些讓你焦慮的文章,果斷拉黑!

END


白滔滔:童書媽媽聯合創始人。學機械、轉經濟,自學寫作進入媒體,歷經新週刊、南方報業,後創業從事數字出版。著及編著有《我手機》《十三億》《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詩300首》等。喜歡鑽研教育思想,開發寫作課程,和讀書會家長孩子交流。同時,擔任北京中致兒童關愛基金會副理事長,致力鄉村幼師等項目。他還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兒的爸爸,是女兒小丸子眼中永不斷電的故事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