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優選關店,市值縮水1100億,王衛離中國第三富豪漸行漸遠


順豐優選關店,市值縮水1100億,王衛離中國第三富豪漸行漸遠


尷尬了,王衛!

近段時間以來,順豐旗下生鮮超市“順豐優選”在上海、武漢、成都、青島等地線下門店接連關閉;股東減持,股價下跌,從2017年11月1日上市的高點62.5元滑落而下,至今年一月底最低點,順豐控股市值腰斬,距高點已縮水1100多億;王衛與昔日曾躋身中國富豪榜前三甲的巔峰相比,已漸行漸遠。

順豐優選關店,市值縮水1100億,王衛離中國第三富豪漸行漸遠


順豐優選關店,市值跌幅超50%

順豐優選關店,市值縮水1100億,王衛離中國第三富豪漸行漸遠


順豐優選

近日,順豐優選關店潮引發關注。多家媒體報道,順豐優選在上海、武漢、成都、渠道等地線下門店關閉的消息。日前,順豐優選迴應稱,對部分線下門店的經營區域進行了調整,旨在集中資源聚焦重點城市。

這並非是一場“空穴來風”。據虎嗅等一些媒體報道稱,順豐將退出華東、西南市場,只保留北京、華南市場。而順豐的迴應,實際上承認了其已在全國範圍內收縮戰線。

順豐優選,是王衛在內部稱為“不能失敗的項目”,但自2012年上線後,一直未能能突破自身桎梏。2018年,順豐優選上位了一名新掌舵人,而此前的6年之間,已換了7任CEO。成立至今,順豐優選經歷了數次更名,如“嘿客”、“順豐家”,2016年又改回順豐優選,並讓線上線下統一名稱,且同屬於順豐商業板塊。

不過,更換CEO也好,易名也罷,即便順豐的配送業務很完美,可順豐優選並未完美地延伸到終端的零售市場。反觀馬雲的阿里巴巴,已把電商主營業務的流量及大數據,悄悄地反饋至儘可能多的延伸板塊。比如,阿里的“菜鳥”,早已一腳踏入順豐王衛的主陣地——物流平臺體系。


順豐優選關店,市值縮水1100億,王衛離中國第三富豪漸行漸遠


順豐創始人王衛

二年前,物流圈曾流行一句話:順豐很快,王衛不快。

此前,順豐控股借殼鼎泰新材上市時,從當時“鼎泰新材”披露的數據上看,王衛順豐已剝離的商業板塊自2013年至2015年,虧損達到16.06億元。導致其虧損的主因,是“順豐優選”前身——“嘿客”於2014年集中鋪設線下門店所致。

另外,王衛之前玩“電商”,也不是很成功,比如早期的順豐E商圈、順豐寶、豐趣海淘等項目,還有順豐控股上市那年推出的“無人貨架豐e足食”,均無疾而終。

物流體系是順豐的優勢,也有很好的口碑,但“順豐+”並非一加萬能;道理很簡單,在商業模式創新、產業生態創新與價值增值過程中,每一個領域內,都會形成一系列巨大的細分需求空間,而這個龐大空間又會產生一小批或個別的產業頭部公司。

多年以來,市場觀察者多以為,王衛的“順豐優選”一直未能有效改變其定位不清晰、產品同質化等弊端,故而難以達到原本想象中的那份“成績單”。在順豐的物流+生鮮的“交互”過程中,普通消費者給它的畫像肯定還是“快遞”,通常難以把生鮮超市與其勾連在一起,這也是王衛搞不定零售業的一大原因,即王衛的順豐缺乏零售基因。


順豐優選關店,市值縮水1100億,王衛離中國第三富豪漸行漸遠


王衛(左3)與全球首款噸位級貨運無人機

清明節當日,順豐控股收盤價為36.03元;而在4月3日晚間,順豐控股公告稱,持股5%以上股東蘇州“元禾順風”、持股5%以上股東寧波“順達豐潤”、股東深圳“嘉強順風”和監事劉冀魯擬以大宗交易及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分別減持不超過1.5%、不超過3%、不超過3%和不超過0.4109%的公司股份。

相關資料上,上述股東不是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其減持動作屬於市場行為,實際上也是對順豐控股近來股價低迷的一種正常反應。今年1月30日,順豐控股跌至借殼上市以來的最低點29.85元,與2017年11月1日的高點62.5元相比,市值距高點已縮水1164億,跌幅超過50%。即便是當下股市“春日花開”,股市股價仍是在低谷裡徘徊,令很多投資人失望不已。

輿論認為,目前,阿里旗下的菜鳥物流已結束和桐廬系快遞公司“聯姻”,加上京東物流的崛起,“孤軍奮戰”的王衛每前行一步都會異常艱難,加上當下快遞業市場趨緩,自然會讓順豐控股的估值空間大大地降低。

分析人士還認為,自借殼上市以來尚不到二年時間,通過兩次定向增發,王衛的順豐已從資本市場募資505億元,一旦市值管理不暢,或影響其再融資的能力,反過來也將束縛其成長的步伐。

順豐優選關店,市值縮水1100億,王衛離中國第三富豪漸行漸遠

王衛離““中國第三富豪”漸行漸遠

順豐優選關店,市值縮水1100億,王衛離中國第三富豪漸行漸遠


順豐控股董事長、總經理王衛(左)

順豐掌門人、順豐控股董事長、總經理王衛,生於1971年,香港人,不過,他的出生地是上海。

順豐速運,創辦於1993年,三年後進軍香港,2007年進軍臺灣市場,曾佔據兩岸三地七成快遞業務。今年1月13日,樑文道在香港《蘋果日報》以《順豐快遞的一國兩制》為題發表專欄文章,其中提到:“其創辦人兼總裁王衛從大陸來港住滿去年後已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這個民企其後獲國企深圳招商局集團等入股,取得順豐25%股權。順豐到臺灣投資時聲稱是港資公司。

對於順豐王衛的創業史,有人給出的標籤是“家庭+個人”的努力。他的父親曾是一名空軍的俄語翻譯,而母親是江西一所大學的教師。據說,1996年,王衛在香港創業的10萬港元啟動資金,就是其父親提供的。

高中畢業之後,王衛並沒有繼續升學。在他十幾歲的時候,曾在香港叔叔的手下做過一名小工,在順德做印染。

2018年3月,在胡潤研究院中國富豪榜單上,王衛成為最炫目的一匹“黑馬”,在當時胡潤中國富豪榜上的排名,晉升三甲,僅次於當時的中國首富王健林和位居第二的馬雲,成了中國第三富豪,上榜身家1860億元。而在今年2月26日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19胡潤全球富豪榜》上,王衛以900億元的財富值排名全球第100名,與宗慶後家族、李彥宏和馬東敏夫婦等並列第20名,排名下降的幅度特別大。


順豐優選關店,市值縮水1100億,王衛離中國第三富豪漸行漸遠


劉強東《遇見大咖》節目批:這是一筆可恥的錢

王衛的順豐速遞,有一本創業回憶錄,書名叫《只有往前飛奔》。書中,王衛稱,他是馬雲十分佩服的人!曾拒絕花旗銀行等鉅額投資,憑一己之力創建物流帝國。“只有往前飛奔”的王衛,曾經對外標榜,“不圈錢不上市”,不過那已是過去式。

很有意思的是,當王衛成為“中國第三富豪”,同一天,也有一道王衛暴富:快遞員卻無五險一金 劉強東稱是恥辱錢》新聞曝出。京東老闆劉強東在央視《遇見大咖》節目中,狠批道:如果一個公司你是靠剋扣員工五險一金、靠犧牲兄弟們60歲之後的保命錢,那是恥辱的錢!

對員工“五險一金”問題,曾一度是國內民營快遞業的“通病”,也曾是快遞業“潛規則”。劉強東當時批評的,事實上就是如何規範快遞公司用工行為的問題。過去,由於快遞加盟網點利潤較低、社保繳費負擔重等原因,故而遲遲不能解決的。

順便一提,給快遞員繳納五險一金,順豐是有的,且當時公司相較其他快遞企業,還更人性化一些。另外,同樣的快遞員被打事件,老闆王衛就親自出面解決,而有的公司,卻是通過公關草草了事。


順豐優選關店,市值縮水1100億,王衛離中國第三富豪漸行漸遠


順豐掌舵人王衛

實際上,把王衛拱上“中國第三富豪”寶座,與資本市場短炒有關。上市時,王衛還是十分清醒,他說:“上市不是上岸!”似乎不像股價被爆炒那樣發熱,還是非常清醒。

上市時,王衛在順豐控股上的持股比例高約64%,且盤子小,當時的“順豐控股”的流通市值實際上並不是很大,還不到100億,盤子小;因此,容易成為炒作股價的對象。

股市鼓起了一定的泡沫,讓掌門人王衛站上了一個新的高度,戴上“中國第三富豪”桂冠;但資本僅是助推作用而已,上市≠上岸,要不在泡沫上再落上泡沫,王衛需要用順豐拼來的實際業績,把泡沫填實,創造出更大的估值;否則,“中國第三富豪”桂冠,總是戴不久的。

“快遞+便利店”的戰略佈局,FedEx(聯邦快遞)也曾做過。2004年,FedEx收購了以一站式文件處理和商務服務著稱的“金考快印”。而“金考快印”又藉助強大的社會物流體系,構建了自己龐大的經營網絡;雙方走在一起,達到了“雙贏”奇效。實際上,除了FedEx,DHL(中外運敦豪)、UPS等旗下公司,也曾從收購大型連鎖店中獲益。


順豐優選關店,市值縮水1100億,王衛離中國第三富豪漸行漸遠


順豐冷運

王衛為什麼做不好商業,老是搞不定零售端?事實上,王衛的“不能失敗的項目”,在策略上並沒有什麼錯,甚至是“深謀遠慮”的;問題是,做物流的順豐,似乎是為商業而商業,其主營業務優勢一直未能有效發揮,老是找不準自己應該著力的方向。有人毫不客氣地指出:王衛做商業,是物流思維,不是用商業思維來運作。

目前,中國的生鮮冷鏈流通率低於歐美。據全國冷鏈流通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的相關資料:中國國內每年約流通4億噸的生鮮產品,但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的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歐美髮達國家在肉禽上的流通率為100%,果蔬方面達到95%以上;而我國在果蔬、肉類、水產品上的冷鏈流通率,僅為5%、15%和23%。

與其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裡與對手抗爭,不如把自己優勢地盤進一步擴大。順豐速運於2014年推出順豐冷運,至今5年了,面對新零售、新需求,順豐在冷鏈物流上的佈局及價值增值方面,有很多可深耕的待開發地帶。


本文內容為一波說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摘錄發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