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線快遞倒閉潮襲來,三因素決定“小而美”快遞企業存亡?'

"

“快遞業的發展方向是大型企業綜合化、中型企業專業化、小型企業個性化。”大約七八年前,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曾向《中國郵政快遞報》記者如是說。

如今,這個判斷被印證了一半:大型企業正逐步發展綜合物流業務;而越來越多的中型企業沒能在專業化道路上殺出一條血路,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在資本的裹挾下,優質的小型企業更是幾乎消失殆盡。

前不久,優速快遞被壹米滴答整合的消息做實,引起業內諸多討論。再加上,近兩年相繼退出的如風達、全峰、國通、快捷等二線品牌,人們不禁思索,對於已進入巨頭時代的快遞業來說,中小型快遞企業是否還有生存空間?

市場集中

行業前行不可逆趨勢

到今年,優速成立10週年。10年間,快遞市場風起雲湧,有的人來了,有的人走了,有的人來來往往。

2012 年,“桐廬首富”朱寶良接手風雨飄搖的CCES 組建國通。朱寶良2017 年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4 年多時間投入40多億元,其中20億元用於購置場地,打造了強健的骨幹網絡和重要節點。兩年後的今天,朱寶良的話音猶在耳畔,但國通網絡運行卻在遭遇嚴峻考驗。

2015 年至今,本報記者先後採訪了全峰創始人陳加海、快捷創始人吳傳龍、如風達創始人李紅義以及增益快遞執行總裁劉海濱。彼時,每家企業的領導者都有著清晰的規劃和定位,而短短几年間,這些品牌已經成為歷史。還在運營的二三線快遞品牌只剩跨越、優速、速爾、龍邦等,但優速被整合、龍邦退居華南一隅。

一位接近國通快遞的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今年早些時候陳加海曾與北京國通接觸,試圖重回公眾視野,但最後不了了之。

“ 留給中小快遞企業的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在銀聯供應鏈部門任職的楊華說。他曾就職於東駿快遞,後來被增益快遞整合,再後來進入銀聯供應鏈部門,負責物流企業金融相關工作。

楊華的判斷並非毫無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5 月,快遞服務品牌集中度指數CR8 為81.6,2015 年這一數據是77.3。再以快遞企業業務量來看,今年一季度順豐、中通、圓通、百世、申通、韻達等6 家企業的業務量約為93 億件,市場佔有率為76.6%。而2018 年這6 家企業的市場佔有率為73.1%。

市場正逐漸向頭部企業集中。“美國排名前4 快遞企業的業務量佔據市場份額的95%。”徐勇表示,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快遞市場逐步趨於集中是行業發展大方向。

內外交困

企業經營一步都不能錯

“資本加速行業整合。”楊華說,近年來物流領域,尤其是快遞市場的整合併購,背後都有資本支撐。“包括此次壹米滴答整合優速,可以看到普洛斯的身影。”

“7 家快遞企業上市後,低價的市場競爭策略並沒有改變。”楊華說,從幾家企業的報表看,單票快遞的價格還在降低。以韻達為例,其5月單票收入為3.18元,比1月降低0.38元。中小快遞企業資金流遠不如大型企業,一旦資金鍊出問題,後果非常嚴重。

“二三線快遞企業逐步被整合,既是頭部企業和新型物流企業擠壓的結果,也有自身經營的原因。”徐勇說,中型快遞企業要做專業化服務,而近10年搭建起全國網絡的中型快遞企業,鮮有人走專業化發展道路。“優速被整合,看似是偶然,但更重要的是其發展存在問題。”徐勇表示,優速實行差異化的大包裹之路,實際上還是電商客戶為主,與其他快遞企業並沒有實質性差異。當順豐、德邦以及更多快運企業殺入這個領域時,優速的先發優勢將逐步喪失。

除了發展定位,內部管理也是中型快遞企業在發展中必須面對的問題。吳傳龍曾對記者表示,收購快捷之初,只認為其是一張優質的老牌網絡,但深入管理後,才發現人事、資本、財務問題錯綜複雜。對於近兩年退出市場的快遞品牌,很難說清資本、人事、定位等因素裡,哪個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優勝劣汰是行業發展的必然。”徐勇說,隨著快遞市場的發展,肯定還會有更多的中小企業被整合,或者倒閉。“即便是中小企業,也是一張全國網絡,至少是一張區域網絡,涉及資產、人員眾多,對企業、對行業來說,整合是最好的結果,這有利於行業和社會的穩定。”

國郵智庫專家邵鍾林亦表示,先發優勢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十幾年前可能幾千萬元就能起網,但現在幾十億元都不足以搭建一張全國網絡。

需求仍在

三因素關乎“小而美”存亡

小紅帽,幾年前北京優質的落地配企業,2014年被收購後,逐漸融入順豐網絡。大約在5 年前,全國各地有眾多優質的落地配和區域型快遞企業,在落地配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2013 年、2014 年,這些企業因“只能輸血、不能造血”的劣勢面臨危機。正是在那個時候,順豐、唯品會、增益等幾家企業著手大規模收購。順豐整合的落地配企業逐漸融入全網;唯品會收購的企業統一整合為品駿;而隨著增益停止運營,其收購的廣東全日通、山東D 速遞、北京飛康達等也銷聲匿跡。

東駿快遞就是在當時被增益整合的。楊華回憶說,當時發展的前景還不錯,但隨著競爭加劇,生存越來越難。“目前,全國各地的區域型快遞企業已經被瓜分殆盡,尤其是隨著菜鳥網絡的擴張,市場上很難再找到比較有實力且獨立運營的區域性企業了。”

這是否意味著中小型快遞註定沒有未來了?答案是否定的。徐勇認為,雖然“小而美”的區域性企業不多見了,但區域性的個性化需求仍然存在且增長迅速,這部分市場被不知名的企業分割或為其他物流形式所取代。在美國,前4 位的企業佔據全國95%的市場,但有3600 家快遞企業分割了5%的市場。“就像狗不理包子,整體規模不大,但市場存在,其他企業也無法取代。”

“中小企業要想做強,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徐勇建議說,一是要加強品質,提升品牌知名度;二是提供無可取代的個性化附加值;三是其細分服務要有5年以上的市場延續空間。

來源:中國郵政快遞報 作者:範雲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