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快5年的“順豐優選”線下實體店關了,社區生鮮你覺得難嗎?

堅守快5年的“順豐優選”線下實體店關了

堅守快5年的“順豐優選”線下實體店關了,社區生鮮你覺得難嗎?

順豐優選配送車

順豐在2014年的時候,開了第一家線下實體店“嘿店”。在16年的時候,把線下實體店“嘿店”統一改名為“順豐優選”。現在,“順豐優選”陸續在全國範圍內關閉了線下實體店。

按道理說“順豐優選”這樣的社區生鮮實體店,應該是能開得下去的。首先,順豐有錢;其次,順豐有很多快遞用戶,用戶到“順豐優選”門店取順豐快遞的時候,也就為門店帶來了流量。這樣一個商業模式,似乎很完美。退一步說,哪怕“順豐優選”存在別的問題,在有這麼多資源的情況下,也不至於經營不下去吧。

但是,現實就是“順豐優選”沒有經營下去,現在堅守快5年了,最終還是選擇關店。有人說,這是由於“順豐優選”快速擴張導致的,快速擴張導致運營成本和管理跟不上。也有人說“順豐優選”裡面的東西太貴了等等。在眾多原因當中或許“經營”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堅守快5年的“順豐優選”線下實體店關了,社區生鮮你覺得難嗎?

順豐

順豐優選在經營上是個難點

如果我們開過實體店就知道,一家實體店最基本的經營包括:貨物盤點、貨物擺放、需要補哪些貨、哪些貨需要及時處理掉等等。這些都是細活,而且要做的事情很雜,這就需要門店店長或者員工充分發揮自己的積極主動性。

尤其是對於生鮮來說,保質期本來就很短,要是一堆貨裡面,有一兩個壞的產品就會影響一堆貨的品質。或許公司總部會有很多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員工,及時理貨、及時迴應客戶等等。但是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具體到每一個門店的時候,就更考驗員工的經營能力了。

順豐把快遞放在“順豐優選”門店的最裡邊的角落上,目的就是為了讓用戶在取快遞的時候,逛一下店,最好是再賣點其它的東西。這個時候,能不能讓用戶購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店裡員工的積極引導。這就是經營能力的體現。如果是自己的店,或許員工還積極些。要是自己只是一個打工的,公司再有制度約束,也管不了員工的內心,也只能管住表面的。

經營,對於很多連鎖實體店而言,都是一大難題。難在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直營的,要招到能夠把自己當老闆的員工挺難的。加盟的,很多人加盟對於行業都不瞭解,他/她的心態是交了加盟費,然後坐等收錢。這種加盟方式要是做了一兩年他/她沒掙到錢,等著吧要不了多久,他/她就會說你是騙子了。

所有,“順豐優選”開那麼多店,或許在門店經營制度上是很完善的,但是每個門店員工的積極性,這一點就無法保證了。因此,“順豐優選”在“經營”這種細活上是個難點。

堅守快5年的“順豐優選”線下實體店關了,社區生鮮你覺得難嗎?

生鮮

經營能力比營銷能力更重要

有很多人,在營銷能力上是一把好手。但是,一旦涉足經營就出問題了。黃太吉的創始人赫暢在16年總結黃太吉失敗經驗的時候說“經營能力比營銷能力更重要”。當初,黃太吉有多火,北京的朋友肯定是比較清楚的,豪車送餐、各種花式趣味文案等等。讓黃太吉僅用了1年時間,就做到了700萬的營業額,估值4000萬。但是,現在呢在哪裡。

當然,我們並不是說“順豐優選”注重營銷不注重經營,而是為了進一步說“經營”真的挺難的。對於這一點,我們還可以通過小區周邊的實體店來驗證一下,我們稍微留意下小區的夫妻店跟連鎖品牌店,哪個人流量更旺些,哪個開店時間更長些。所以,也有人說為什麼社區連鎖店幹不過夫妻店,根本的原因就在這裡“夫妻店是把經營往極致做”,連鎖品牌店是“把經營當作營銷做”。

社區生鮮的路在何方

說到這裡,我們很有必要來關注一下社區生鮮店的路究竟在何方。現在大家統一的共識是“互聯網線上流量紅利消失”。因此,無論是京東還是阿里巴巴都在往線下社區走,就連蘇寧也開了很多的蘇寧小店,來賣生鮮。如今,“順豐優選”在別人往前走的時候,自己選擇退場,這不得不讓我們反思,究竟社區生鮮應該怎麼做。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夫妻店也不是長久之計,社區生鮮連鎖品牌店這個方向肯定是沒問題的。因為夫妻店與連鎖品牌店相比較,在供應鏈上是沒有任何優勢的。連鎖品牌店,可以從產地直採。但是夫妻店只能去批發市場。

可以確定的是,社區生鮮連鎖品牌店,要在經營上下功夫,也就是要先解決員工的積極性問題,採用直營+內部加盟的方式是可行的。如果純直營,先不說成本高不高的問題,招過來的店長或者員工,很難保證他們的積極性。如果純外部加盟,加盟商沒有行業經驗,哪怕就是公司總部給予相關培訓,他們自己也很難放心姿態身居一線來經營店鋪。因為,他們加盟之後,很大程度上也就把自己當作老闆了,都是招募員工替自己幹。因此,直營+內部加盟的方式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百果園現在就是這麼幹的。

百果園,內部員工加盟,不收員工加盟費。贈了錢公司、城市管理方、門店三方分錢。最近百果園從水果擴張到其它生鮮品類了。但是,路也長行不行得通現在也不清楚。除了解決員工積極性的問題,剩下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供應鏈”。

生鮮的“供應鏈”不是任何一家有錢的公司就能撼動的,這是因為生鮮涉及的品類太多了,而且我們國內的生鮮產地又比較分散。在這樣一種客觀條件下,如果公司不跟其它供應鏈公司合作,就得培養大量的採購人員。如果跟其它供應鏈公司合作,又如何保證品質問題。

總之,社區生鮮確實挺難,方向肯定是社區生鮮連鎖品牌店。至於供應鏈方面這也是一點點在改善,最終的改善還得需要整個行業的上、中、下游多方一起來完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