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


"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58天



01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關於陶虹的採訪,主持人問:“演戲這件事,天賦和努力哪個更重要?”

陶虹回答:“要是有天賦的話,一定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要是沒天賦的話,還是考慮幹別的吧。”

"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58天



01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關於陶虹的採訪,主持人問:“演戲這件事,天賦和努力哪個更重要?”

陶虹回答:“要是有天賦的話,一定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要是沒天賦的話,還是考慮幹別的吧。”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這個回答很扎心,但卻是事實。

這年頭,愛喝雞湯的人越來越少,“你窮是因為你不努力”、“凌晨四點半的哈佛圖書館”等等的成功學也越來越站不住腳。

人們逐漸意識到,努力,未必就能有收穫。

努力之外,決定一個人人生高度的,還有很多因素,除了陶虹說到的天賦,思維是否有彈性也很重要。

什麼樣的思維,是有彈性的思維?先講一個故事。

據說,有個報警中心曾接入一個電話:

你好,這裡是110。

你好,我訂一份水煮魚片。

妹子,這裡是接警電話。

我知道,我要的水煮魚,不可太辣,不可不辣,記下來沒有?

妹子,騷擾報警電話是非法的,請你掛機。

知道知道,水煮魚裡,多放點蔥。

放蔥……姑娘,你那邊情況正常嗎?

不要蒜,如果水煮魚裡放了蒜,我就投訴你。

明白了姑娘,你訂幾個人的餐?

四個人的,份量一定要給足,要是缺斤少倆,別怪我給你差評。

好的一定,那麼姑娘的送餐地址?

你記下地址……

放下電話後,報警中心立即通知最近的警局。幾分鐘後,武裝警察破門而入,當場捕獲三名入室脅迫、綁架的歹徒。

這段問答,就是典型的彈性思維。

彈性思維,是一種靈活的、在慣性和規則之外的非線性思維方式。它更多地由情感驅動,以非常規的、天馬行空的想法來釋放創造力,從而化解難題

沒有彈性思維的人,習慣依據經驗,一條路走到黑,最後困在死衚衕裡出不來。

比如曾經看過的一個案例,說一個想通過公眾號賣繪本的人,整天絞盡腦汁地寫一些跟繪本有關的文章,寫得很努力,但文章依然不吸引人,粉絲寥寥無幾。

他的問題就在於,缺乏彈性思維。

他需要轉變的思路是:必須先有個吸引人的號,等這個號做起來了,賣什麼都可以,而不是用產品去定位內容。

也就是說,做什麼號都可以,擅長寫什麼,就做什麼,而不是絞盡腦汁去做繪本號。

作家周桂伊就是一個例子,她也用公眾號賣繪本,但是人家是做電影號的,跟繪本沒有半毛錢關係,最後也做到了在圈內小有名氣。

人與人最大的區別,是以精確的手法,處理不精確事件的能力。這就叫彈性能力


"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58天



01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關於陶虹的採訪,主持人問:“演戲這件事,天賦和努力哪個更重要?”

陶虹回答:“要是有天賦的話,一定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要是沒天賦的話,還是考慮幹別的吧。”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這個回答很扎心,但卻是事實。

這年頭,愛喝雞湯的人越來越少,“你窮是因為你不努力”、“凌晨四點半的哈佛圖書館”等等的成功學也越來越站不住腳。

人們逐漸意識到,努力,未必就能有收穫。

努力之外,決定一個人人生高度的,還有很多因素,除了陶虹說到的天賦,思維是否有彈性也很重要。

什麼樣的思維,是有彈性的思維?先講一個故事。

據說,有個報警中心曾接入一個電話:

你好,這裡是110。

你好,我訂一份水煮魚片。

妹子,這裡是接警電話。

我知道,我要的水煮魚,不可太辣,不可不辣,記下來沒有?

妹子,騷擾報警電話是非法的,請你掛機。

知道知道,水煮魚裡,多放點蔥。

放蔥……姑娘,你那邊情況正常嗎?

不要蒜,如果水煮魚裡放了蒜,我就投訴你。

明白了姑娘,你訂幾個人的餐?

四個人的,份量一定要給足,要是缺斤少倆,別怪我給你差評。

好的一定,那麼姑娘的送餐地址?

你記下地址……

放下電話後,報警中心立即通知最近的警局。幾分鐘後,武裝警察破門而入,當場捕獲三名入室脅迫、綁架的歹徒。

這段問答,就是典型的彈性思維。

彈性思維,是一種靈活的、在慣性和規則之外的非線性思維方式。它更多地由情感驅動,以非常規的、天馬行空的想法來釋放創造力,從而化解難題

沒有彈性思維的人,習慣依據經驗,一條路走到黑,最後困在死衚衕裡出不來。

比如曾經看過的一個案例,說一個想通過公眾號賣繪本的人,整天絞盡腦汁地寫一些跟繪本有關的文章,寫得很努力,但文章依然不吸引人,粉絲寥寥無幾。

他的問題就在於,缺乏彈性思維。

他需要轉變的思路是:必須先有個吸引人的號,等這個號做起來了,賣什麼都可以,而不是用產品去定位內容。

也就是說,做什麼號都可以,擅長寫什麼,就做什麼,而不是絞盡腦汁去做繪本號。

作家周桂伊就是一個例子,她也用公眾號賣繪本,但是人家是做電影號的,跟繪本沒有半毛錢關係,最後也做到了在圈內小有名氣。

人與人最大的區別,是以精確的手法,處理不精確事件的能力。這就叫彈性能力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02

很多人缺乏彈性思維,其實是受困於一種思維定勢,也就是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中提到的《739:功能固著》:

看到事物的慣常功能或者聯繫後,就很難看到事物的其他用途。


比如下面幾個謎題,很多人就會因為受困於某種思維定勢而難以解答出來。

①有個人在房間的燈關掉之後還在讀書,即使他在黑漆漆的房間裡,也沒有停止閱讀。他是怎麼做到的?(注意:他讀的不是電子書)

②兩對母女一同釣魚。她們釣上了一條大魚、一條小魚和一條肥壯的魚。她們只釣上了三條魚,卻做到了每個人都釣上了自己的那條魚,她們是如何做到的?

③小明和小紅是同父同母所生的,而且出生於同年同月同日,卻不是雙胞胎。這怎麼解釋?

這是某雜誌中用於調查的題目,研究人員發現,每道題答對的人數都不到答這道題總人數的一半。

這些謎題之所以難,是因為根據大多數人的慣性思維,上面每道題都顯露出一個固定的圖景:

①一個人凝視著書本;②有四個女人;③一對雙胞胎,小明和小紅。


當我們試著去尋找答案的時候,這些圖景便限定了我們的思維框架,誤導我們去理解謎題中的具體情境。

這些謎題的難度,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一些東西,而是因為我們太知道一些東西了,或者說,我們認為自己知道,而這些所謂的認識其實是錯的。

文化批評家朱大可,曾在《圓桌派》中提到了一些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方式:

老師想告訴學生,春天來了,於是讓學生說說,從窗外看到了什麼?

學生說,看到了樹上長出的新芽,看到了藍天白雲。

老師卻說:錯,標準答案是:看到了春天。

這個標準答案的確比較有詩意,但不能說學生看到的是錯的。

老師否定了學生的回答,就是因為受困於自己的經驗和思維定勢,這種教學方法其實很不利於彈性思維的培養。


"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58天



01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關於陶虹的採訪,主持人問:“演戲這件事,天賦和努力哪個更重要?”

陶虹回答:“要是有天賦的話,一定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要是沒天賦的話,還是考慮幹別的吧。”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這個回答很扎心,但卻是事實。

這年頭,愛喝雞湯的人越來越少,“你窮是因為你不努力”、“凌晨四點半的哈佛圖書館”等等的成功學也越來越站不住腳。

人們逐漸意識到,努力,未必就能有收穫。

努力之外,決定一個人人生高度的,還有很多因素,除了陶虹說到的天賦,思維是否有彈性也很重要。

什麼樣的思維,是有彈性的思維?先講一個故事。

據說,有個報警中心曾接入一個電話:

你好,這裡是110。

你好,我訂一份水煮魚片。

妹子,這裡是接警電話。

我知道,我要的水煮魚,不可太辣,不可不辣,記下來沒有?

妹子,騷擾報警電話是非法的,請你掛機。

知道知道,水煮魚裡,多放點蔥。

放蔥……姑娘,你那邊情況正常嗎?

不要蒜,如果水煮魚裡放了蒜,我就投訴你。

明白了姑娘,你訂幾個人的餐?

四個人的,份量一定要給足,要是缺斤少倆,別怪我給你差評。

好的一定,那麼姑娘的送餐地址?

你記下地址……

放下電話後,報警中心立即通知最近的警局。幾分鐘後,武裝警察破門而入,當場捕獲三名入室脅迫、綁架的歹徒。

這段問答,就是典型的彈性思維。

彈性思維,是一種靈活的、在慣性和規則之外的非線性思維方式。它更多地由情感驅動,以非常規的、天馬行空的想法來釋放創造力,從而化解難題

沒有彈性思維的人,習慣依據經驗,一條路走到黑,最後困在死衚衕裡出不來。

比如曾經看過的一個案例,說一個想通過公眾號賣繪本的人,整天絞盡腦汁地寫一些跟繪本有關的文章,寫得很努力,但文章依然不吸引人,粉絲寥寥無幾。

他的問題就在於,缺乏彈性思維。

他需要轉變的思路是:必須先有個吸引人的號,等這個號做起來了,賣什麼都可以,而不是用產品去定位內容。

也就是說,做什麼號都可以,擅長寫什麼,就做什麼,而不是絞盡腦汁去做繪本號。

作家周桂伊就是一個例子,她也用公眾號賣繪本,但是人家是做電影號的,跟繪本沒有半毛錢關係,最後也做到了在圈內小有名氣。

人與人最大的區別,是以精確的手法,處理不精確事件的能力。這就叫彈性能力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02

很多人缺乏彈性思維,其實是受困於一種思維定勢,也就是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中提到的《739:功能固著》:

看到事物的慣常功能或者聯繫後,就很難看到事物的其他用途。


比如下面幾個謎題,很多人就會因為受困於某種思維定勢而難以解答出來。

①有個人在房間的燈關掉之後還在讀書,即使他在黑漆漆的房間裡,也沒有停止閱讀。他是怎麼做到的?(注意:他讀的不是電子書)

②兩對母女一同釣魚。她們釣上了一條大魚、一條小魚和一條肥壯的魚。她們只釣上了三條魚,卻做到了每個人都釣上了自己的那條魚,她們是如何做到的?

③小明和小紅是同父同母所生的,而且出生於同年同月同日,卻不是雙胞胎。這怎麼解釋?

這是某雜誌中用於調查的題目,研究人員發現,每道題答對的人數都不到答這道題總人數的一半。

這些謎題之所以難,是因為根據大多數人的慣性思維,上面每道題都顯露出一個固定的圖景:

①一個人凝視著書本;②有四個女人;③一對雙胞胎,小明和小紅。


當我們試著去尋找答案的時候,這些圖景便限定了我們的思維框架,誤導我們去理解謎題中的具體情境。

這些謎題的難度,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一些東西,而是因為我們太知道一些東西了,或者說,我們認為自己知道,而這些所謂的認識其實是錯的。

文化批評家朱大可,曾在《圓桌派》中提到了一些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方式:

老師想告訴學生,春天來了,於是讓學生說說,從窗外看到了什麼?

學生說,看到了樹上長出的新芽,看到了藍天白雲。

老師卻說:錯,標準答案是:看到了春天。

這個標準答案的確比較有詩意,但不能說學生看到的是錯的。

老師否定了學生的回答,就是因為受困於自己的經驗和思維定勢,這種教學方法其實很不利於彈性思維的培養。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說回剛才的謎題。要找到答案,就必須拋棄這些先入為主的偏見。

第一道題,那個人不需要燈也能閱讀,因為他是盲人。

第二道題,她們只釣上來三條魚,是因為兩對母女只有三個人——一個女孩,她的媽媽,還有她的外祖母。

第三道題,小明和小紅只是孩子中的一部分,他們不是雙胞胎,而是三胞胎中的兩個人。

你答對了幾道題?

03


生活中的有些問題,我們知道如何解決,是因為我們曾經遇到過。

還有些新問題,我們也可以通過直接分析來解決。但有些問題我們絞盡腦汁也不得其解,就像上面的三道謎題一樣。

如果你能採取新的視角,就能找到答案。

理論物理學家列納徳·蒙洛迪諾在《彈性》一書中提到:認知的目的不是發現真理,而是找到方案。

假如朋友送您一幅畫,想要掛在牆上,碰巧家裡沒有錘子,你準備怎麼解決釘釘子的問題?

分析性思維的人會傾向於購買一把錘子,甚至藉機購買一套家用工具箱,以備不時之需。

彈性思維的人則傾向於當下解決問題,他們崇尚“臨時巧用法”,家裡的鎖頭、大辭典,都可能成為釘釘子的臨時工具。

不是說前者的思維就是錯的,而是說後者的思維更有助於解決問題,畢竟這個社會更需要善於解決問題的人,問題解決了,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

"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58天



01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關於陶虹的採訪,主持人問:“演戲這件事,天賦和努力哪個更重要?”

陶虹回答:“要是有天賦的話,一定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要是沒天賦的話,還是考慮幹別的吧。”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這個回答很扎心,但卻是事實。

這年頭,愛喝雞湯的人越來越少,“你窮是因為你不努力”、“凌晨四點半的哈佛圖書館”等等的成功學也越來越站不住腳。

人們逐漸意識到,努力,未必就能有收穫。

努力之外,決定一個人人生高度的,還有很多因素,除了陶虹說到的天賦,思維是否有彈性也很重要。

什麼樣的思維,是有彈性的思維?先講一個故事。

據說,有個報警中心曾接入一個電話:

你好,這裡是110。

你好,我訂一份水煮魚片。

妹子,這裡是接警電話。

我知道,我要的水煮魚,不可太辣,不可不辣,記下來沒有?

妹子,騷擾報警電話是非法的,請你掛機。

知道知道,水煮魚裡,多放點蔥。

放蔥……姑娘,你那邊情況正常嗎?

不要蒜,如果水煮魚裡放了蒜,我就投訴你。

明白了姑娘,你訂幾個人的餐?

四個人的,份量一定要給足,要是缺斤少倆,別怪我給你差評。

好的一定,那麼姑娘的送餐地址?

你記下地址……

放下電話後,報警中心立即通知最近的警局。幾分鐘後,武裝警察破門而入,當場捕獲三名入室脅迫、綁架的歹徒。

這段問答,就是典型的彈性思維。

彈性思維,是一種靈活的、在慣性和規則之外的非線性思維方式。它更多地由情感驅動,以非常規的、天馬行空的想法來釋放創造力,從而化解難題

沒有彈性思維的人,習慣依據經驗,一條路走到黑,最後困在死衚衕裡出不來。

比如曾經看過的一個案例,說一個想通過公眾號賣繪本的人,整天絞盡腦汁地寫一些跟繪本有關的文章,寫得很努力,但文章依然不吸引人,粉絲寥寥無幾。

他的問題就在於,缺乏彈性思維。

他需要轉變的思路是:必須先有個吸引人的號,等這個號做起來了,賣什麼都可以,而不是用產品去定位內容。

也就是說,做什麼號都可以,擅長寫什麼,就做什麼,而不是絞盡腦汁去做繪本號。

作家周桂伊就是一個例子,她也用公眾號賣繪本,但是人家是做電影號的,跟繪本沒有半毛錢關係,最後也做到了在圈內小有名氣。

人與人最大的區別,是以精確的手法,處理不精確事件的能力。這就叫彈性能力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02

很多人缺乏彈性思維,其實是受困於一種思維定勢,也就是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中提到的《739:功能固著》:

看到事物的慣常功能或者聯繫後,就很難看到事物的其他用途。


比如下面幾個謎題,很多人就會因為受困於某種思維定勢而難以解答出來。

①有個人在房間的燈關掉之後還在讀書,即使他在黑漆漆的房間裡,也沒有停止閱讀。他是怎麼做到的?(注意:他讀的不是電子書)

②兩對母女一同釣魚。她們釣上了一條大魚、一條小魚和一條肥壯的魚。她們只釣上了三條魚,卻做到了每個人都釣上了自己的那條魚,她們是如何做到的?

③小明和小紅是同父同母所生的,而且出生於同年同月同日,卻不是雙胞胎。這怎麼解釋?

這是某雜誌中用於調查的題目,研究人員發現,每道題答對的人數都不到答這道題總人數的一半。

這些謎題之所以難,是因為根據大多數人的慣性思維,上面每道題都顯露出一個固定的圖景:

①一個人凝視著書本;②有四個女人;③一對雙胞胎,小明和小紅。


當我們試著去尋找答案的時候,這些圖景便限定了我們的思維框架,誤導我們去理解謎題中的具體情境。

這些謎題的難度,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一些東西,而是因為我們太知道一些東西了,或者說,我們認為自己知道,而這些所謂的認識其實是錯的。

文化批評家朱大可,曾在《圓桌派》中提到了一些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方式:

老師想告訴學生,春天來了,於是讓學生說說,從窗外看到了什麼?

學生說,看到了樹上長出的新芽,看到了藍天白雲。

老師卻說:錯,標準答案是:看到了春天。

這個標準答案的確比較有詩意,但不能說學生看到的是錯的。

老師否定了學生的回答,就是因為受困於自己的經驗和思維定勢,這種教學方法其實很不利於彈性思維的培養。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說回剛才的謎題。要找到答案,就必須拋棄這些先入為主的偏見。

第一道題,那個人不需要燈也能閱讀,因為他是盲人。

第二道題,她們只釣上來三條魚,是因為兩對母女只有三個人——一個女孩,她的媽媽,還有她的外祖母。

第三道題,小明和小紅只是孩子中的一部分,他們不是雙胞胎,而是三胞胎中的兩個人。

你答對了幾道題?

03


生活中的有些問題,我們知道如何解決,是因為我們曾經遇到過。

還有些新問題,我們也可以通過直接分析來解決。但有些問題我們絞盡腦汁也不得其解,就像上面的三道謎題一樣。

如果你能採取新的視角,就能找到答案。

理論物理學家列納徳·蒙洛迪諾在《彈性》一書中提到:認知的目的不是發現真理,而是找到方案。

假如朋友送您一幅畫,想要掛在牆上,碰巧家裡沒有錘子,你準備怎麼解決釘釘子的問題?

分析性思維的人會傾向於購買一把錘子,甚至藉機購買一套家用工具箱,以備不時之需。

彈性思維的人則傾向於當下解決問題,他們崇尚“臨時巧用法”,家裡的鎖頭、大辭典,都可能成為釘釘子的臨時工具。

不是說前者的思維就是錯的,而是說後者的思維更有助於解決問題,畢竟這個社會更需要善於解決問題的人,問題解決了,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舉一個身邊熟悉的例子。

你是否發現,電影院裡賣的爆米花,都是超大的一桶,而爆米花的銷量也是有增無減。

其實最開始,這種“超大份”的營銷模式是不被認可的。

麥當勞的創始人雷·克拉克曾表示,“如果人們想吃更多的薯條,他們會買上兩份。”

那時候,企業普遍認為大包裝等同於打折,這將拉低其檔次、損害其形象。

但Balaban & Katz連鎖劇院的高管戴維·沃勒斯坦則對這一觀念提出了挑戰。

為提高劇院爆米花等高利潤產品的銷售額,他嘗試了各種傳統的營銷方式,比如買一送一、日場特價等,但均收效甚微。

有一天,他突然靈光乍現:顧客或許是怕別人認為自己太貪吃了,所以不願意購買更多爆米花。

於是,他在影院推出了特大包裝的爆米花,且效果喜人——爆米花的銷量一路飆升,還帶動了諸如可樂等其他食品的銷量。

如今,由戴維·沃勒斯坦推出的的“大份包裝”,已成為食品公司誘導人們消費的通用手段。

成功者往往就是屬於那些能夠打破固有思維框架,運用彈性思維解決問題的少數人。

04


彈性思維,有點類似跳出框架,劍走偏鋒,出奇制勝的意思。但讓人跳出傳統思維框架並不容易。

《彈性》一書中提到了培養彈性思維的三個方法:

①讓大腦放空

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有過這樣的體驗:苦思冥想一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把問題放一邊,出去散散步,答案就出來了。

因為當我們遠離外界產生的感官輸入時,我們會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

此時,我們的彈性思維神經網絡就會檢索大腦的海量數據庫,從過去存儲的知識、記憶和感受中尋找線索,將一些我們通常聯想不到的概念和我們平時認知不到的東西聯繫起來。

這就是為什麼休息、做白日夢和進行其他安靜的活動時,譬如散步,是產生一些想法的有力方式。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鍛鍊彈性思維,就得對抗外界源源不斷的干擾,留出一些時間,放空自己的大腦。

②讓大腦筋疲力盡

這裡說的精疲力竭,並不是苦思冥想一個問題,而是做一些煩瑣的、需要集中精力的工作。比如處理電子表格、專業閱讀和其他分析工作。

法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開始思考具有挑戰性的智力問題之前,讓你的執行大腦精疲力竭,就可以釋放你的彈性的潛力來更有效地完成任務。

這個研究結果給了我們一個啟示:最好的思考時間,也許不是在我們清醒的時候,而是當我們感到“精疲力竭”時,此時我們的彈性思維能力達到最佳。

因此,在進行創造性工作之前,可以先集中精力做一些瑣事。


"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158天



01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關於陶虹的採訪,主持人問:“演戲這件事,天賦和努力哪個更重要?”

陶虹回答:“要是有天賦的話,一定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要是沒天賦的話,還是考慮幹別的吧。”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這個回答很扎心,但卻是事實。

這年頭,愛喝雞湯的人越來越少,“你窮是因為你不努力”、“凌晨四點半的哈佛圖書館”等等的成功學也越來越站不住腳。

人們逐漸意識到,努力,未必就能有收穫。

努力之外,決定一個人人生高度的,還有很多因素,除了陶虹說到的天賦,思維是否有彈性也很重要。

什麼樣的思維,是有彈性的思維?先講一個故事。

據說,有個報警中心曾接入一個電話:

你好,這裡是110。

你好,我訂一份水煮魚片。

妹子,這裡是接警電話。

我知道,我要的水煮魚,不可太辣,不可不辣,記下來沒有?

妹子,騷擾報警電話是非法的,請你掛機。

知道知道,水煮魚裡,多放點蔥。

放蔥……姑娘,你那邊情況正常嗎?

不要蒜,如果水煮魚裡放了蒜,我就投訴你。

明白了姑娘,你訂幾個人的餐?

四個人的,份量一定要給足,要是缺斤少倆,別怪我給你差評。

好的一定,那麼姑娘的送餐地址?

你記下地址……

放下電話後,報警中心立即通知最近的警局。幾分鐘後,武裝警察破門而入,當場捕獲三名入室脅迫、綁架的歹徒。

這段問答,就是典型的彈性思維。

彈性思維,是一種靈活的、在慣性和規則之外的非線性思維方式。它更多地由情感驅動,以非常規的、天馬行空的想法來釋放創造力,從而化解難題

沒有彈性思維的人,習慣依據經驗,一條路走到黑,最後困在死衚衕裡出不來。

比如曾經看過的一個案例,說一個想通過公眾號賣繪本的人,整天絞盡腦汁地寫一些跟繪本有關的文章,寫得很努力,但文章依然不吸引人,粉絲寥寥無幾。

他的問題就在於,缺乏彈性思維。

他需要轉變的思路是:必須先有個吸引人的號,等這個號做起來了,賣什麼都可以,而不是用產品去定位內容。

也就是說,做什麼號都可以,擅長寫什麼,就做什麼,而不是絞盡腦汁去做繪本號。

作家周桂伊就是一個例子,她也用公眾號賣繪本,但是人家是做電影號的,跟繪本沒有半毛錢關係,最後也做到了在圈內小有名氣。

人與人最大的區別,是以精確的手法,處理不精確事件的能力。這就叫彈性能力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02

很多人缺乏彈性思維,其實是受困於一種思維定勢,也就是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中提到的《739:功能固著》:

看到事物的慣常功能或者聯繫後,就很難看到事物的其他用途。


比如下面幾個謎題,很多人就會因為受困於某種思維定勢而難以解答出來。

①有個人在房間的燈關掉之後還在讀書,即使他在黑漆漆的房間裡,也沒有停止閱讀。他是怎麼做到的?(注意:他讀的不是電子書)

②兩對母女一同釣魚。她們釣上了一條大魚、一條小魚和一條肥壯的魚。她們只釣上了三條魚,卻做到了每個人都釣上了自己的那條魚,她們是如何做到的?

③小明和小紅是同父同母所生的,而且出生於同年同月同日,卻不是雙胞胎。這怎麼解釋?

這是某雜誌中用於調查的題目,研究人員發現,每道題答對的人數都不到答這道題總人數的一半。

這些謎題之所以難,是因為根據大多數人的慣性思維,上面每道題都顯露出一個固定的圖景:

①一個人凝視著書本;②有四個女人;③一對雙胞胎,小明和小紅。


當我們試著去尋找答案的時候,這些圖景便限定了我們的思維框架,誤導我們去理解謎題中的具體情境。

這些謎題的難度,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一些東西,而是因為我們太知道一些東西了,或者說,我們認為自己知道,而這些所謂的認識其實是錯的。

文化批評家朱大可,曾在《圓桌派》中提到了一些小學語文老師的教學方式:

老師想告訴學生,春天來了,於是讓學生說說,從窗外看到了什麼?

學生說,看到了樹上長出的新芽,看到了藍天白雲。

老師卻說:錯,標準答案是:看到了春天。

這個標準答案的確比較有詩意,但不能說學生看到的是錯的。

老師否定了學生的回答,就是因為受困於自己的經驗和思維定勢,這種教學方法其實很不利於彈性思維的培養。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說回剛才的謎題。要找到答案,就必須拋棄這些先入為主的偏見。

第一道題,那個人不需要燈也能閱讀,因為他是盲人。

第二道題,她們只釣上來三條魚,是因為兩對母女只有三個人——一個女孩,她的媽媽,還有她的外祖母。

第三道題,小明和小紅只是孩子中的一部分,他們不是雙胞胎,而是三胞胎中的兩個人。

你答對了幾道題?

03


生活中的有些問題,我們知道如何解決,是因為我們曾經遇到過。

還有些新問題,我們也可以通過直接分析來解決。但有些問題我們絞盡腦汁也不得其解,就像上面的三道謎題一樣。

如果你能採取新的視角,就能找到答案。

理論物理學家列納徳·蒙洛迪諾在《彈性》一書中提到:認知的目的不是發現真理,而是找到方案。

假如朋友送您一幅畫,想要掛在牆上,碰巧家裡沒有錘子,你準備怎麼解決釘釘子的問題?

分析性思維的人會傾向於購買一把錘子,甚至藉機購買一套家用工具箱,以備不時之需。

彈性思維的人則傾向於當下解決問題,他們崇尚“臨時巧用法”,家裡的鎖頭、大辭典,都可能成為釘釘子的臨時工具。

不是說前者的思維就是錯的,而是說後者的思維更有助於解決問題,畢竟這個社會更需要善於解決問題的人,問題解決了,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舉一個身邊熟悉的例子。

你是否發現,電影院裡賣的爆米花,都是超大的一桶,而爆米花的銷量也是有增無減。

其實最開始,這種“超大份”的營銷模式是不被認可的。

麥當勞的創始人雷·克拉克曾表示,“如果人們想吃更多的薯條,他們會買上兩份。”

那時候,企業普遍認為大包裝等同於打折,這將拉低其檔次、損害其形象。

但Balaban & Katz連鎖劇院的高管戴維·沃勒斯坦則對這一觀念提出了挑戰。

為提高劇院爆米花等高利潤產品的銷售額,他嘗試了各種傳統的營銷方式,比如買一送一、日場特價等,但均收效甚微。

有一天,他突然靈光乍現:顧客或許是怕別人認為自己太貪吃了,所以不願意購買更多爆米花。

於是,他在影院推出了特大包裝的爆米花,且效果喜人——爆米花的銷量一路飆升,還帶動了諸如可樂等其他食品的銷量。

如今,由戴維·沃勒斯坦推出的的“大份包裝”,已成為食品公司誘導人們消費的通用手段。

成功者往往就是屬於那些能夠打破固有思維框架,運用彈性思維解決問題的少數人。

04


彈性思維,有點類似跳出框架,劍走偏鋒,出奇制勝的意思。但讓人跳出傳統思維框架並不容易。

《彈性》一書中提到了培養彈性思維的三個方法:

①讓大腦放空

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有過這樣的體驗:苦思冥想一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把問題放一邊,出去散散步,答案就出來了。

因為當我們遠離外界產生的感官輸入時,我們會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

此時,我們的彈性思維神經網絡就會檢索大腦的海量數據庫,從過去存儲的知識、記憶和感受中尋找線索,將一些我們通常聯想不到的概念和我們平時認知不到的東西聯繫起來。

這就是為什麼休息、做白日夢和進行其他安靜的活動時,譬如散步,是產生一些想法的有力方式。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鍛鍊彈性思維,就得對抗外界源源不斷的干擾,留出一些時間,放空自己的大腦。

②讓大腦筋疲力盡

這裡說的精疲力竭,並不是苦思冥想一個問題,而是做一些煩瑣的、需要集中精力的工作。比如處理電子表格、專業閱讀和其他分析工作。

法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開始思考具有挑戰性的智力問題之前,讓你的執行大腦精疲力竭,就可以釋放你的彈性的潛力來更有效地完成任務。

這個研究結果給了我們一個啟示:最好的思考時間,也許不是在我們清醒的時候,而是當我們感到“精疲力竭”時,此時我們的彈性思維能力達到最佳。

因此,在進行創造性工作之前,可以先集中精力做一些瑣事。


比努力更能決定人生的,是彈性思維



現實生活中,如果已經存在一條路,我們都會走上去。

如果那條路是錯的,我們常常還是會接受,因為我們已經熟悉了那條路,甚至不曾意識到還存在另一條路。

但在這個急速變化的時代,如果不能迅速意識到另一條路,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再怎麼努力,都會被社會淘汰。

為了在這個急需“適應技能”的時代獲得成功和幸福,我們需要一點彈性思維。

用傳統思維把常規工作和生活處理好,用彈性思維尋找突破,如此,才能更從容地應對這個世界。

正如書中所說:“社會會獎勵那些積極面對改變的人,也會懲罰那些固步自封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