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鮮于樞草書《贈筆工範君用冊》

書法 鮮于樞 草書 元朝 聞是書畫 2017-07-17

元代鮮于樞草書《贈筆工範君用冊》

元代鮮于樞草書《贈筆工範君用冊》

元代鮮于樞草書《贈筆工範君用冊》

元代鮮于樞草書《贈筆工範君用冊》

元代鮮于樞草書《贈筆工範君用冊》

元代鮮于樞草書《贈筆工範君用冊》

元代鮮于樞草書《贈筆工範君用冊》

元代鮮于樞草書《贈筆工範君用冊》

鮮于樞草書《贈筆工範君用冊》

《贈筆工範君用冊》是鮮于樞《論元人筆工冊》的論述。元代時,封建統治者認為制筆技術是“雕蟲小技”,制筆工又被稱為是微不足道的匠人,加上戰亂頻繁,致使大量筆工南流,筆業製作中心從宣州轉移到浙江吳興,昔日宣筆的煊赫地位逐漸被浙江湖州、嘉興一帶所制的“湖筆”取代。湖筆以山羊毛、黃鼠狼毛為原料,稱為"羊毫”與“狼毫”,素有“湖筆甲天下”之美譽,歷代被充為貢品。湖州制筆更遵循筆之“四德”,以“尖、齊、圓、健”為縛筆之法度成規。元代著名筆工範君用、溤應科、張進中等都善制筆,深得書家推崇。

“百工之技唯制筆難得,其人何哉,蓋他藝易通,而書法難通也。”可見元代文人更重擇筆。其中讚譽範君用制筆書寫自如,“轉側向背甚可人意”,範君用制筆,隨之價境百倍,書家對其制筆極為珍視,故湖筆名重於世。溤應科的筆、趙孟頫的字、錢選的畫被譽為“湖州三絕”。

鮮于樞(1254-322年),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寄直老人,元大都(今北京)人,一說漁暘(今薊縣)人,先後寓居揚州、杭州,曾任浙束都省史掾。大德六年(1302年)任太常典簿。早歲學書,未能如古人,偶於野中見二人挽車淖泥中,頓有所悟。他與趙孟俯齊名,同被譽為元代書壇“巨擘”,並稱“二妙”,但其影響略遜於趙孟頫。鮮于樞兼長楷、行、草書,尤以草書為最.其書多用中鋒迴腕,筆墨淋漓酣幅,氣勢雄偉跌宕,酒酣作字奇態橫生。趙孟俯對他的書法十分推崇,曾說:“餘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遇餘還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僕能書,所謂無佛處稱尊爾。”鮮于樞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經》、《海棠詩卷》、《韓愈進學解卷》、《論草書帖》等。

鮮于樞極力反對宋人書法,這一方面是出於復古的藝術主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對以舒緩的用筆寫出縱逸形態的黃庭堅狂草的不欣賞,或者是不理解。正因為如此,他的行草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唐人書法的氣勢,併為趙孟頫等人所推贊。但他的書法缺乏藝術的蘊藉,不如趙孟順中晚年雖專致於二王書法,但也有秀潤雅緻的一面。所以鮮于樞儘管曾以書名一世,其後傳者卻寥寥,傳世書法作品不及趙孟頫那樣豐富,真偽情況也不像趙書那樣複雜。

同時代的袁褒說:“困學老人善迴腕,故其書圓勁,或者議其多用唐法,然與伯機相識凡十五,六年間,見其書日異,勝人間俗書也。”(《書林藻鑑》)

趙孟頫對他的書法十分推崇,曾說:“餘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餘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僕能書,所謂無佛出稱尊爾。”而書法家陳繹曾也說:“今代惟鮮于郎中善懸腕書,餘問之,嗔目伸臂曰:膽!膽!膽!”僅就書法史上地位或對後世影響而言,鮮于樞的確難與趙孟頫匹敵,何況他的書法作品(特別是碣石碑版》也遠不及趙孟頫豐富。不過,元明以來,仍不乏師法鮮于樞書法之大家、高手,諸如兀之邊武、董復(均有《千字文》傳世》,明之豐坊(上海博物館藏有其《擬鮮于太常大字卷》》,近代之潘伯鷹等。此《王安石雜詩卷》書於至元辛卯二月八日,屬鮮于樞早年力作。紙本,縱50公分,橫1025公分,曾入內府,著錄於《石渠寶笈》,現藏遼寧省博物館。本卷是鮮于樞為其好友“君錫”所作。按,“君錫”名方逢辰,浙江杭州淳安人。宋淳中廷對第一,累官至兵部侍郎、國史修撰,著有《蛟峰文集》等。

據《鮮于府君墓誌銘》記載,鮮于樞的高祖曾經做過官,祖父“讀書通大義,不為科舉業”。蒙古軍隊攻下德興府後,攜家南逃,走到居庸關被“盜”所殺,祖母帶全家到處奔波,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年),又北上定居范陽(今河北涿州)。鮮于樞的父親從事辦理運糧的差事。常年往返於中都、大都、汴梁以及揚州、杭州之間。鮮于樞少年時不斷隨父遷居。

鮮于樞有北方人的慷慨、豪氣,身材魁梧,鬍鬚濃重,朋友們稱其為“髯公”。同時期的詩人柳貫說他“面帶河朔偉氣,每酒酣驁放,吟詩作字奇態橫生。其飲酒諸詩,尤曠達可喜;遇其得意往往為人誦之”。自負隨意的性格,一開始就導致他與周圍環境及上層當權者的種種衝突。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以後,鮮于樞先後輾轉於汴梁、揚州、杭州、金華等地,擔任一些中下級官職,很不順利。常與上司爭是非於公庭之間,一語不合,則拂袖而去,為百姓愛戴,稱“我鮮于公”。曾三次去官或遭貶。37歲後定居杭州,於西湖虎林築困學齋。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被授予太常寺典簿,未及到任,逝於錢塘,年僅57歲。

元代鮮于樞草書《贈筆工範君用冊》

鮮于樞草書《七律詩帖》

元代鮮于樞草書《贈筆工範君用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