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的主要版本簡述,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和各摹本和臨本賞析

書法 蘭亭序 王羲之 褚遂良 一葉一菩提畫廊 一葉一菩提畫廊 2017-10-01

通常認為《蘭亭序》是東晉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撰並書。行書,二十八行,共三百二十四個字。傳世摹刻本極多,以開皇本、定武本、神龍本三種為著名。

開皇本所見版本有二:其一帖尾署“開皇十三年十月”,另一帖尾署“開皇十八年二月廿日”。“開皇”為隋文帝年號,因刻於隋開皇年間而得名。此刻本字跡臃腫,與定武本有靈滯之分,因未見於宋人著錄,後人疑是偽造。上海藝苑真賞社曾影印。

蘭亭序的主要版本簡述,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和各摹本和臨本賞析

蘭亭序版本複雜,現在的情況是眾多版本的蘭亭序都遠沒有神龍本精彩,在複製技術如此發達的當代,似乎這些版本傳播蘭亭書法的作用已經黯然失色,為什麼蘭亭序的研究還是書法界的熱點呢?我認為首先是蘭亭序的書法開書法近兩千年之先河,是書法史的巔峰之作,再者是真跡不得見,任何一個摹本都不可能全面的展現蘭亭序的真實面目,為了追尋蘭亭序的本意,對現存的以及歷史記載中的蘭亭序進行研究並得出自己的體會,這個過程能對書家對書法的理解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蘭亭序的研究不僅是個書法史的問題。再者,蘭亭諸本得名都有攀附名人的現象,如果通過一個跟褚遂良無關的“褚摹本”去研究褚遂良筆法,必然是緣木求魚,弄清這些問題的始末也就是必要的了。

1、神龍本

蘭亭序的主要版本簡述,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和各摹本和臨本賞析

此本俗稱“馮承素摹本”,是現在唯一可靠的從真跡上摹下來的唐摹本,稱“馮承素摹本”是很成問題的。在一定時間內,因為米芾的影響,把蘭亭的各種摹本及其衍生本大多歸於褚遂良的名下,神龍本自然也稱為“褚摹”,後來這個版本改成歸於馮承素的名下。

馮承素是唐太宗時期弘文館的職業榻書人之一。歸於馮承素的名下要從元代郭天錫說起,郭天錫在題跋中說“定是馮承素等摹自真跡”,到明代藏家才項子京直接坐實為馮承素摹本,考證對於題跋和印章很依賴,但問題也很複雜,因為題跋經常被書畫商改換,弄得亂七八糟,經常要通過古人的記載來確認是不是本帖的原配,印章也經常造假,比如這個蘭亭序摹本,後面的好多題跋本不是原配

蘭亭序的主要版本簡述,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和各摹本和臨本賞析

此本稱為“神龍本”是因為帖芯的前後各有半個“神龍”印,據說這就是唐中宗李顯的收藏章,但徐邦達認為是不可靠的,元代有人記載,說在大德年間見到一個“神龍本”,前後各有半個神龍印,並說應該就是宋理宗時公主嫁給駙馬楊鎮時的那個陪嫁的“神龍本”,但是他對所見到的“神龍本”的某些描述跟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不一致,說明曾經有兩個神龍本存在。現在存世的這個“神龍本”前面神龍半印下面有個模糊的印章“**書府”,眾人皆不識,徐邦達從《夢奠帖》《神仙起居法》和薛紹彭的《雜書卷》找到此印,釋為“副騑書府”,是宋駙馬楊鎮的印,徐邦達根據楊鎮喜歡偽造文物,猜測這個神龍印可能是楊鎮偽造的,我覺得元代那個記載有可能是一個偽本,或為根據這個“神龍本”偽造的也未可知。

蘭亭序的主要版本簡述,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和各摹本和臨本賞析

開皇本蘭亭序

定武本為石刻本,渾樸敦厚,為諸刻之冠。傳為初唐歐陽詢臨本,據載從五代石晉開始流傳(當時不作“定武”之稱),契丹耶律德光從中原得此,攜於真定(現河北省真定縣)。耶律死後,此石被棄山中,北宋太宗趙光義年間被一位“李學究”所得。李死後,其子為還債取出,被定武太守宋景文收入公庫,因此得名。宋代熙寧年間,定武太守薛師正之子薛紹彭(書法家)將原石損去“湍、流、帶、右、天”五字以區別於翻刻本。宋代大觀年間,原石被收入宣和殿。“定武本”於宋代最流行,翻刻最多。現存定武真本有二:一為元柯九思藏本,署籤《定武蘭亭真本》:另一為趙孟俯藏本,趙前後題跋十三則。清乾隆年間遭火焚,僅殘存三小片,十六行,六十餘字,後流入日本。

蘭亭序的主要版本簡述,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和各摹本和臨本賞析

張金奴本蘭亭序

以上是《蘭亭》三大類別,後世刻本非常多,但皆不能超越此三大系統。

“褚遂良臨本”。傳為初唐褚遂良所臨墨跡(列為“蘭亭八柱”第二柱),至明代被陳敬宗鑑定為“褚臨本”。因有的字筆法形態似宋代米元章,故又稱“米臨本”。

蘭亭序的主要版本簡述,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和各摹本和臨本賞析

  “玉枕本”。傳為歐陽詢臨蠅頭小行楷,刻於禁中,可能是“定武本”的前身,又名“袖珍本”。又有賈秋壑以“定武本”縮寫成者。

  “穎上本”。《思古齋黃庭蘭亭》中見,傳為“褚本”中最佳者,出於安徽穎上井中,又名“穎井本”。原缺數字,後有翻補,甚差。

  “黃絹本”。亦稱“洛陽宮本”,帖中“領”上加了“山”,世稱“領字從山本”,傳為“褚本”(明王世貞藏)。也有說“黃絹本”與“領字從山本”不同,但同出於一個祖本或宋人“遊似本”。  “陳鑑本”。明代陳緝熙所收,並在前加一偽本。傳為“褚本”,陳緝熙好勾摹,多以此刻石。曾失十五年後復得,故多刻之,共與好事者。  “定武”體系中其它本。如“國學本”、“何氏東陽本”等都屬“定武”體系。“國學本”於明初由徐達從“天師庵”送至國子監,又稱“天師庵本”,比東陽何士英藏本為優。另有“榮芑本”,五字未損,僅遜“落水本”。  《蘭亭八柱帖》。雜帖。清代乾隆四十四年(一七七九年)以《蘭亭序》臨摹本墨跡三種上石,共分八柱;第一柱為“虞臨本”(張金界奴本),第二柱為《褚臨本》,第三柱為《馮摹本》即《神龍本》。另外三柱為柳公權《蘭亭詩》三種。還有明代董其昌臨柳書《蘭亭詩》和乾隆臨董其昌本《蘭亭詩》共八卷刻於八柱之上,摹勒極為精美,傳本不多。“八柱”現在北京中山公園,已損。  此外據傳還有“洛陽本”、“賜潘貴妃本”、“薛稷本”、“遊似本”、“上黨本”、“米氏本”、“薛紹彭本”等等。歷代相傳的不同本子不下百餘種。

蘭亭序的主要版本簡述,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和各摹本和臨本賞析

宋仁宗臨蘭亭序

蘭亭序的主要版本簡述,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和各摹本和臨本賞析

元·趙孟

米芾題詩本

蘭亭序的主要版本簡述,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和各摹本和臨本賞析

此本俗稱“褚遂良摹本”,現在仍標題為褚遂良摹本的有兩個,一個是絹本,一個是紙本,有意思的是這兩個還真有點淵源,即在眾多版本中,只有這兩種的“文”字寫法一樣。

紙本即此米芾題詩本,題為褚遂良,最早見於項子京,但項子京不是鑑定家,很可能之前就有這個說法。後面有米芾的題詩,這個本子不怎麼像是摹本,因為跟其他的版本太不像了,啟功說“此帖字與米詩筆法相同,紙也一律,實是米氏自臨自題的。”

米芾後面的題詩有這麼幾句:

彥遠記模不記褚

要錄班班紀名氏

後生有得苦求奇

尋購褚模驚一世

寄言好事但賞佳

俗說紛紛那有是

最後兩句分明是說:不要聽好事者的話,哪有什麼褚摹啊!而有意思的是,“褚摹”一詞的始作俑者基本就是米芾,經常用墨本作“褚摹”迷惑世人,啟功評此題詩曰“故作狡獪”。

蘭亭序的主要版本簡述,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和各摹本和臨本賞析

清·康熙臨蘭亭序

蘭亭序的主要版本簡述,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和各摹本和臨本賞析

清·鄭板橋臨蘭亭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