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雲飛:禪道虛空,天骨淡雅——董其昌

書法 董其昌 趙孟頫 藝術 東方今典 2017-06-18

文/孟雲飛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乾隆皇帝喜愛趙孟頫書法,而康熙皇帝卻偏愛董其昌。有這兩位康乾盛世君主的垂愛,書風可想而知。難怪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談到清代書法的演變時說:“國朝書法,凡有四變:康雍之世,專仿香光;乾隆之代,競講子昂……”元明清時期,影響書壇之廣之大者,除了趙孟頫外,就數董其昌了。

孟雲飛:禪道虛空,天骨淡雅——董其昌

一、人物簡介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書畫家。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後諡文敏。

孟雲飛:禪道虛空,天骨淡雅——董其昌

二、學書歷程

董其昌走上書法藝術的道路,是有原因的。《畫禪室隨筆》記述,董其昌17歲時參加會考,松江知府衷貞吉在批閱試卷時,嫌董其昌試卷上的字寫得不好,將本該成績第一的董其昌的改為第二,同時將字寫得較好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為第一。這件事極大地刺痛了董其昌,他從此苦心鑽研書法。史書記載:“郡守江西衷洪溪以餘書拙置第二,自是始發憤臨池矣。初師顏平原(真卿)《多寶塔》,又改學虞永興(世南),以為唐書不如魏晉,遂仿《黃庭經》及鍾元常《宣示表》、《力命表》、《還示帖》、《丙舍帖》。 凡三年,自謂逼古,不復以文徵仲(徵明)、祝希哲(允明)置之眼角。”從鍾、王到顏、柳,從懷素到楊凝式、米芾,直至元代的趙孟頫,董其昌幾乎學習研究了以前絕大部分歷史上的名家。

三、藝術成就

1.繪畫

董其昌擅長畫山水,取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其筆墨清秀,恬靜中和;線條明潔雋朗;設色古樸典雅。他以佛家禪宗喻畫,提倡“南北宗”論。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存世作品有《巖居圖》、《秋興八景圖》、《晝錦堂圖》等,著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等,刻有《戲鴻堂帖》。

孟雲飛:禪道虛空,天骨淡雅——董其昌

董其昌的山水畫大致有兩種,比較常見的一種是水墨或兼用淺絳法;另一種是青綠設色,兼有沒骨法,此種方法比較少見。他注重傳統技法,題材變化較少,但在筆墨的運用上,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他的繪畫作品往往臨仿宋元名家的畫法,師古不泥古,自成一格。其畫法特點,在師承古人的基礎上,以書法的筆墨修養,融會於繪畫的皴、擦、點劃之中,所作山石樹木、煙雲流水,柔中有骨,墨色層次變化豐富。天啟二年董其昌67歲時臨摹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採取青綠設色、水墨兼併淺絳的綜合繪畫手法,充分表現出他高超的技藝。董其昌在當時聲望顯著,是“華亭派”的首領。

2.書法

在當時書壇有“邢張米董”之稱,董其昌與臨邑邢侗、晉江張瑞圖、須天米萬鍾並列。董其昌一生創作的書畫作品不計其數,臨仿古人的繪畫和詩帖是他主要的藝術特色。他認為,必須學習傳統,學習古人。他17歲臨寫顏真卿,22歲師法黃公望,之後遍學諸家,直至80而不輟,翰墨終生。他廣泛吸取唐宋元諸家優點,汲取精華,董其昌強調以古人為師,反對單純機械地模仿。隨著閱歷的豐富、思想的成熟,他在繼承前人技法時而是有選擇地取捨,賦予個性的創意。他認為應該以自己獨創的形式再現古人的“風神”。他憑藉對古人書畫技法得失的深刻體會,攝取眾家法則,以己意運筆揮灑,融會貫通,終臻化境。

孟雲飛:禪道虛空,天骨淡雅——董其昌

董其昌的書法成就很高,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小楷相當自負。董其昌雖然生活在趙孟頫、文徵明書法盛行的時代,但他的書法並沒有受到兩位大師的衝擊。董其昌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俊秀,其筆畫圓勁古樸,其用筆精到;章法上,疏朗勻稱。董其昌的書法作品,用墨非常講究,濃淡枯溼,其妙無窮。董其昌的書法,可謂是集古法之大成,諸體皆能。史書記載“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佈人間,爭購寶之。”清代康熙、乾隆皆以董書為宗法,備加推崇、賞識。康熙皇帝曾對他的墨跡題跋加以讚美:“華亭董其昌書法,天姿迥異。其高秀圓潤之致,流行於褚墨間,非諸家所能及也。每於若不經意處,丰神獨絕,如清風飄拂,微雲卷舒,頗得天然之趣。 嘗觀其結構字體,皆源於晉人。蓋其生平多臨《閣帖》,於《蘭亭》、《聖教序》,能得其運腕之法,而轉筆處古勁藏鋒,似拙實巧。……顏真卿、蘇軾、米芾以雄奇峭拔擅能,而要底皆出於晉人。趙孟頫尤規模二王。其昌淵源合一,故摹諸子輒得其意,而秀潤之氣,獨時見本色。草書亦縱橫排宕有致,朕甚心賞。其用墨之妙,濃淡相間,更為絕。臨摹最多, 每謂天姿功力俱優,良不易也。”帝王的推崇,致使董書風靡一時,當時滿朝皆學董書,成為熱潮。

孟雲飛:禪道虛空,天骨淡雅——董其昌

來看一幅行草書五言軸。 行草五言軸

釋文: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入綠波中。

款識:其昌。鈐印:宮端學士(白文),玄宰氏(朱白相間),玄賞齋(朱文)。

董其昌學識淵博,精通禪理,此作用筆精到,始終保持中鋒;墨色講究,枯溼濃淡,盡得其妙;佈局得楊凝式之舒朗,輕捷自如而風華自足。風格骨氣勁健,精神內斂,蕭散虛和,古雅平淡。

孟雲飛:禪道虛空,天骨淡雅——董其昌

《蜀素帖後跋》

董其昌的藝術理論散見於其大量的題跋中。他有句名言:“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是歷史上第一次用韻、法、意的概念劃定晉、唐、宋 三個時代的書法審美取向。這些看法對人們理解和學習古典書法,起到了很好的闡釋。

最為值得關注的,是董氏一貫主張的“以禪喻書”的理論。他把書法學習分為三個階段: “初若印泥”,“中若印水”;“終若印空”。 換言之,從鴻爪雪泥到行雲流水再到無意於佳,董其昌不僅實現了“妙在能合”之繼承,也完成了“神在能離”的獨創。

孟雲飛:禪道虛空,天骨淡雅——董其昌

董其昌草書(局部

董其昌富於收藏,如李思訓《秋江待渡圖》、《蜀江圖》,董源《秋山行旅圖》、《徵商圖》,巨然《山水圖》,范寬《雪山圖》、《輞川山居圖》,李成《著色山圖》,郭忠恕《輞川山居圖》,江貫道《江居圖》,趙大年《夏山圖》,趙子昂《高山流水圖》、《洞庭二圖》,王蒙《秋山圖》,《宋人冊頁》等。他的字、畫以及書畫鑑賞,在明末和清代名聲極大。董其昌的大量收藏必將開闊其眼界,提高其水準。作為把玩和自己創作的營養,這些經典的作品一旦作為藏品也就意味著擁有了“取法乎上”的寶貴財富。

不管是“書畫同源”說,還是“書畫同流”說,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書畫相長。精於繪畫的董其昌在筆墨、構圖、意境上幾乎無可指責,這對他的書法成就不無影響。歷史上擅長繪畫者書法相對較好,縱然未必登峰造極,賞心悅目還是可以做到的。書法和繪畫在筆、墨、紙、造型、意境甚至色彩等方面有頗多相似之處,書畫相長想必是成立的。而像董其昌這樣書畫雙絕者也就不難理解了。

四、後人評價

董其昌的書法,歷來評說褒貶不一。褒者傾其溢美之詞,清代著名學者、書法家王文治《論書絕句》稱董其昌的書法為“書家神品”。謝肇稱其:“合作之筆,往往前無古人。” 周之士說他:“六體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蘇,入乎米 ,而丰采姿神,飄飄欲仙。”但對董其昌的批評者也很多,包世臣、康有為最為激烈。包世臣雲:“行筆不免空怯。”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諷刺道:“香光(董其昌)雖負盛名,然如休糧道士,神氣寒儉。若遇大將整軍厲武,壁壘摩天,旌旗變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

孟雲飛:禪道虛空,天骨淡雅——董其昌

其實爭論自古有之。從古至今,還沒有哪個人可以給真、善、美三兄弟中的“美”確切下一個定義。美是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境界。然而,人們對美的理解並不相同,因為一方面講,美有千百種,無法拿標尺測量;另一方面,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環肥燕瘦,各有所好。美是客觀物象和人的主觀感受的統一。以筆者眼光來看,如果撇開“善”不談(比如董其昌橫行鄉里),這位香光居士的書法的確不錯,那飄逸在紙上的線條宛如天籟之音響徹高遠的天空。

此文轉自《書法導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