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行書《張好好詩帖》,國家一級文物,禁止出國展覽(附原文)

書法 杜牧 故宮 張伯駒 百文不如一劍 百文不如一劍 2017-08-29

杜牧(803—852),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傑出詩人、散文家。

杜牧雖然常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自嘲,然而卻是一位頗富同情心的詩人。大和三年 (829年),杜牧任東都監察御史時,認識了時年十三歲的豫章(今江西南昌)歌伎張好好。五年後,兩人洛陽東城在重逢,此時張好好已淪為“當壚”賣酒之女。杜牧傷感往事,五味雜陳,贈之以五言長詩,在讚許好好姿容才藝的同時,不禁哀嘆人生起伏遭遇,抒發了對苦難女子的深切憐憫之情。

《張好好詩帖》,為大和八年所書,紙本行草,用筆酣暢遒勁,古樸自然。

作為杜牧墨跡僅存於世的墨跡,彌足珍貴。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籤跋,乾隆時納入內府,清末流落民間,後為張伯駒所得,最終捐獻國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屬國家一級文物,禁止出國(境)展覽。因年久殘損,篇末缺“灑盡滿”“一書”五字。

杜牧行書《張好好詩帖》,國家一級文物,禁止出國展覽(附原文)

杜牧行書《張好好詩帖》,國家一級文物,禁止出國展覽(附原文)

杜牧行書《張好好詩帖》,國家一級文物,禁止出國展覽(附原文)

杜牧行書《張好好詩帖》,國家一級文物,禁止出國展覽(附原文)

杜牧行書《張好好詩帖》,國家一級文物,禁止出國展覽(附原文)

杜牧行書《張好好詩帖》,國家一級文物,禁止出國展覽(附原文)

杜牧行書《張好好詩帖》,國家一級文物,禁止出國展覽(附原文)

附原文:

張好好詩(並序)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來樂籍中。後一歲,公移鎮宣城,復置好好於宣城籍中。後二歲,為沈著作以雙鬟納之。後二歲,於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

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翠茁鳳生尾,丹臉蓮含跗。高閣倚天半,晴江連碧虛。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主公顧四座,始訝來踟躕。吳娃起引贊,低迴映長裾。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盼盼乍垂袖,一聲離鳳呼。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眾音不能逐,嫋嫋穿雲衢。主公再三嘆,謂言天下殊。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龍沙看秋浪,明月遊東湖。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玉質隨月滿,豔態逐春舒。絳脣漸輕巧,雲步轉虛徐。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塵土,樽前且歡娛。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聘之碧瑤佩,載以紫雲車。洞閉水聲遠,月高蟾影孤。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洛城重相見,婥婥為當壚。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鬚。朋遊今在否,落拓更能無?門館慟哭後,水雲愁景初。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灑盡滿襟淚,短章聊一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