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藝術濃度最高的書店,“碼字人”書店不僅賣書'

"

書架上有文藝青年喜歡的劇本《安魂曲》,有蘭波的詩歌集,書店上下樓的書架間上演過浸沒式戲劇,週末的書店舉行過戲劇、詩歌、電影、音樂的講座,書店對面的多功能廳就是即興戲劇的臨時排練場……“碼字人”是個書店,但有時又會變成放映廳、小劇場、沙龍或是各種藝術空間,這裡大概是北京藝術濃度最高的書店了。

"

書架上有文藝青年喜歡的劇本《安魂曲》,有蘭波的詩歌集,書店上下樓的書架間上演過浸沒式戲劇,週末的書店舉行過戲劇、詩歌、電影、音樂的講座,書店對面的多功能廳就是即興戲劇的臨時排練場……“碼字人”是個書店,但有時又會變成放映廳、小劇場、沙龍或是各種藝術空間,這裡大概是北京藝術濃度最高的書店了。

北京藝術濃度最高的書店,“碼字人”書店不僅賣書

投入二百萬讀者三四個

書店演戲、讀詩、賞片看似不務正業,但在實體書店式微的今天,卻是創新的嘗試。這一點從“碼字人”短短11個月的經營中,可以看出一些“門道”。

“碼字人”位於和平里北街尚8遠東科技文化園,而且藏在園區的最深處。別看位置偏僻,但能夠在園區裡擁有這樣一個空間,李蘇皖已經很知足了。從前年計劃開書店開始,她就一直在到處找地方,找了半年多才找到正在招商的遠東科技文化園。

她喜歡這個儀表廠老廠房改造的空間,喜歡園區裡的爬山虎、大草坪、老梧桐,但她只能付得起一半的房租。當時,園區正在一點一點對外出租。從春天到夏天,她看著牆上的爬山虎從萌芽到變成綠浪,她看上的空間一點一點被別人租走。為了向園區證明從未開過書店的自己真的有能力經營一家書店,李蘇皖先後兩次在園區空閒的空間辦“快閃”的書店。那些書店的壽命長則兩三天,短不過幾小時,“一次次經歷一家書店的誕生和死亡,心裡特別難過。”現在回憶起一年多前備受煎熬的經歷,她還是忍不住紅了眼圈。直到第三次快閃書店結束後,園區才通知她,還剩下的最後一個空間可以低價租給她,而她要通過每年舉行不少於一定數量的公共活動來回饋園區。

前期投入大概二百萬元后,書店終於開起來了。李蘇皖給書店設計了大大的玻璃門,因為那樣能會讓外面路過的人看到裡面在發生的事情,會覺得很美好。但似乎現實並沒有想象中美好。書店剛開業時,她幾乎發動了自己從小學到大學所有的同學,還有以前的同事來捧場,熱鬧過後的冷清才是書店真實的一面,一天能有三四個人走進來,還不見得會買書,有的就是轉轉坐坐就走了。

李蘇皖倒是沉得住氣,“這些都是剛開始就想到必然會面臨的境遇,來的人走了,就說明這個場合不吸引他,也不必傷感;有的人進來看了很久書才走,說明他需要你但沒有回報你,你就應該想想別的辦法讓他回報你。”

把書店變成文化社交圈

因為位置偏僻,光靠路過的人流來經營不大可能。開業沒多久,她就開始結合書店以戲劇、詩歌、電影、藝術類書籍為主的特點,舉辦各種活動來“引流”。

書店是文藝的,在這裡舉辦的活動也都非常文藝。有詩歌分享、交流,也有藝術電影欣賞,還有戲劇主創交流、座談活動。因為李蘇皖有媒體和藝術圈的資源,這些活動規模不大,但往往都非常有創意或是很實在。比如,他們做青年詩人系列活動,連續四周每週六下午邀請青年詩人和讀者分享他們的作品,最後還將十六位參加活動的詩人的代表作品彙編成冊。為了保證現場效果,活動會收取少量費用,參加活動後又會通過購書券的形式返還。

慢慢地,書店就有了回頭客,有了固定的收入來源,每天會有新增加的粉絲。平時好一點的情況,一天能有二三十人進店,趕上週末活動能有上百人,書店也有了二百多位固定會員。這個數字看上去不多,但能找到店裡的客人都是目的性很強的有效消費人群。讓李蘇皖最開心的是,活動結束時經常能聽到有人說,“來這兒參加活動是我這一週最幸福的時間了!”在李蘇皖看來,實體書店現在就應該是一個複合狀態,早期的圖書消費功能已經弱化,現在來到實體書店一定還有更多的需求,有的人就是為了體驗文化現場,參加活動遇見有意思的人和事。

隨著書店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他們的活動也越來越吸引人。今年5月,李蘇皖在書店裡導演了一出浸沒式戲劇《請和我跳最後一支舞》。書店做活動並不新鮮,但像這樣把書店變成舞臺、變成劇場的,在國內還是頭一個。雖然整個團隊並非完全專業,但是這個腦洞大開的想法,吸引了不少觀眾。三天演出,每場五十張門票,幾乎都是自己買票來看的觀眾。很多人因為想知道書店裡的浸沒式戲劇到底是怎麼回事,慕名而來。最近幾周,書店又與專業團隊合作做一個即興戲劇的培訓,每週二都有二十多人來參加活動。他們大都是年輕人,在他們看來這不僅是一個學習戲劇、放鬆身心的活動,同時還具有社交功能,“我們這些單身平時工作很忙,下班後回家又沒意思,不如來參加這樣的活動,也能擴大一下自己的社交圈。”

他們幸福我也驕傲

晚上九時,書店快要關門了,會員郭女士急匆匆地從外面進來。原來,第二天就要出差的她,趕著出差前把借的書還了,再借幾本新書帶在路上看。

郭女士是在一次參加戲劇活動時發現了“碼字人”這塊寶地,“我太喜歡這個地方了,這裡的書跟其他書店很不一樣。”其實家門口就有很知名的實體書店,但她還是願意開車二十分鐘過來,在這裡看書、借書。聽著郭女士的傾訴,李蘇皖臉上露出滿足的笑意,正是眾多這樣的鐵粉支撐著她度過了過去11個月,並且更加期待未來。

剛開業沒多久的時候,李蘇皖發現每天下午五六點時都有一個穿校服的高中生來店裡。一聊天才知道,他是附近一所高中的學生,現在上高二,高中畢業想考中戲或電影學院,無意中發現了“碼字人”,“在他看來,這兒簡直就是一座寶庫,都是他想看的電影和戲劇方面的書。”後來這個孩子還又帶來了他想考中戲的同學,把這裡當做他們的藝考“培訓班”。

李蘇皖還結識了幾位對這個書店特別情有獨鍾的女孩子。她們在找工作和租房子的過程中發現了“碼字人”,後來就在這附近尋找合適的房源,希望自己能經常來這裡休息一下。

讀者的感受也正是李蘇皖的願景,“希望大家可以覺得書店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場所,可以在這裡遇見各種好玩兒的事情,各種好玩兒的人,遇見更多創意、活力、新鮮和美好。”

“碼字人”和園區的合同,還有四年多時間,但她相信自己會一直幹下去,“經營這個書店,你會覺得自己沒有虛度時間,因為你把時間用在了你認為值得的事情上,是很驕傲的事情。”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作者:牛春梅

攝影:方非

監製:賈薇

編輯:關一文

流程編輯:王宏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