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僅是歷史上官位最高的雷州人,還是與海瑞齊名的嶺南大清官

陳璸,清朝廣東海康縣(今廣東省雷州市)人,最高官至閩浙總督,與邱浚、海瑞並稱嶺南三大清官。其故居在今雷州市南田村(舊稱海康縣東湖村),現在看到的陳璸居屋只是雷州當地常見的三間瓦房,聽說以前還是土坯茅草房,陳璸出仕之前家裡十分貧寒,居住之處也很簡陋,直至他後來成了封疆大吏,依然不置田產,家中故居漸漸荒蕪,後來毀於大火。

對陳璸這樣的封疆大吏來說,不是他沒錢修葺祖屋,而是把所得俸銀還於朝廷充當軍餉,以及用於修築雷州東洋海堤等公益事業上。後來,家鄉父老不忍其屋毀廢,於是鹽民出資,各家各戶自願出磚木在原址依照原樣重修。由於磚木和瓦片來自不同人家,所以磚頭長短不一,大小參差,色澤各異,現在我們看到其屋牆壁的砌磚也是參差不齊,人們稱之為“百家磚”,表達了鄉民對清官陳璸的敬仰和思賢之情。

他不僅是歷史上官位最高的雷州人,還是與海瑞齊名的嶺南大清官

他不僅是歷史上官位最高的雷州人,還是與海瑞齊名的嶺南大清官

陳璸故居坐北朝南,三間五房形制,佔地面積約160平方米,現存只有大門、三星門和正三間瓦房。正三間瓦房建築面積約70平方米,其餘為庭院。從外面看,與普通農家的房子並沒什麼不同,硬山式頂,外牆沒有批抹,普通的土瓦片,甚至與周圍的樓房對比,還顯低調。最醒目的應該是大門上方那塊“尚書門第”的匾額,這是主人尊貴身份的象徵。

從左邊小門進去是主屋的庭院,這個庭院很重要,供舉行家中紅白喜事時使用。庭院後是正屋,正屋的佈置很簡單,只有三個開間,中間大廳為大,其兩邊刻有一對楹聯,上聯曰“聖旨褒言宣北闕”,下聯曰“名臣遺址峙東湖”。廳間的正中設有一神龕,據說這就陳璸後人供奉的陳璸坐姿銅質像。東西兩邊是廂房,東廂房為陳璸居室。總體來看,整座故居的裝飾十分簡單,只有一張舊式木床。

他不僅是歷史上官位最高的雷州人,還是與海瑞齊名的嶺南大清官

走出正屋,看到的是“三星門”,說其是門,其實是庭院牆上開的三扇永不打開的門洞。何謂“三星門”,建此門的初衷是為了迎接皇帝大駕蒞臨,只有皇帝來了才能打開。皇帝從未來過,所以此門永遠沒打開,只是象徵著“三星拱照”。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門的輪廓,實現上已經用磚堵住,成了一面照壁。上面端刻著“清廉第一”的匾額,別一面刻有“國家祥瑞”,這是康熙當年對陳璸的讚許。

一代名臣,其在出仕前都沒住過瓦房,而他後來身為封疆大吏,只要取出俸祿中一部分就可以建造一座氣派的祖屋,但他沒有,只留下三間普通茅房,最後還因太過破敗而在鄉民的幫助下才修成瓦房,直到死於任上也沒能住過家裡的瓦房。這等清廉淡泊,值得當今為官者學習,也應該被雷州人民世代銘記並傳揚。

在歷史上,清官多為酷吏。原因在於他們多以清廉自居,往往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別人。他們執行法律過於嚴苛,對人情十分輕薄,甚至不食人間煙火,不明人情世故,以至行為有時過於極端,對於自己看不慣的事情往往極度憎恨,這種情緒經常影響到他對事情的判斷。但陳璸雖為清官,卻有著愛民為民的情操,用情感動人民,真心實意為民辦事。再者,清官大多人際關係不好,而人際關係不好就難於成大事。陳璸雖清廉但不以清廉自居,更沒有以此來要求所有人都像他那樣,還能在主政一方時做出一番事業而倍受民眾愛戴,現在看來他能取得這些功績實屬不易。

他不僅是歷史上官位最高的雷州人,還是與海瑞齊名的嶺南大清官

至今雷州還流傳有很多關於陳璸的故事,其中家喻戶曉的有“陳璸放犯”,我在小時候就聽奶奶講過。但最為雷州人念念不忘的還是他對家鄉做的貢獻。

雷州常年受颱風肆虐,旱魃時發,雷州百姓生活更加艱辛。為此,陳璸在少年時期就上書雷州知府,提議重視修築海堤,以保民生。就像現在名不見經傳的一介書生猛然向政府提出治國理政方略一樣,自然不會被政府官員理睬。但他並不放棄,在後來任臺夏道時還寫信給兩廣總督提出這一請求,可惜仍不見迴文,直到他當上福建巡撫、閩浙總督,才有機會向皇帝上書修築雷州海堤,並獲得了允准和撥款,但款項仍不夠用,於是次年再上皇帝求助,並將自己任內所得薪俸1500兩白銀悉數捐出修堤。自此,雷州“海岸自是永固,鄉人蒙其利”,後又經歷代雷州人的努力,東西洋農田終於在海堤的捍衛下成為了雷州半島之糧倉,緩解了雷民糧食不足的問題。陳璸的家鄉情結著實讓後人敬佩,再看如今,在外功成名就的雷州人又有幾人想著報答家鄉呢?

他不僅是歷史上官位最高的雷州人,還是與海瑞齊名的嶺南大清官

常言道,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個地方的興衰成敗最終皆繫於教育。雷州自古為南蠻之地,人員稀少,教育落後。直至明清時期,雷州文化教育才得以興盛,不僅建了雷陽書院等五所書院,也培養了眾多人才,陳璸就是其中的姣姣者。陳璸在為官之前,即考取進士,在家六年,其中三年執掌雷陽書院。他不僅自己篤好讀書,而且在教學上細緻用心,不乏真知灼見。雷陽書院正是在他及後來幾任山長的努力下發展成為清光緒年間的廣東六大書院之一。如陳喬森對雷陽書院一聯雲:守道重醇儒,經師人師,文遠宏開欽北斗;立名遵先哲,言教身教,士風不變式南邦。這一對聯如今被撰刻在嶺南師範學院(古時為雷陽書院)的石楹之上,時刻引領新時代的“雷陽學子”,繼承書院精神,求學高山仰止。

他不僅是歷史上官位最高的雷州人,還是與海瑞齊名的嶺南大清官

如今,我們對陳璸的追思,不僅佩服其清廉端正的品質,更感動於他深厚的家鄉情懷及對家鄉的貢獻。鄧碧泉先生為陳璸故居重修落成紀念所撰楹聯雲:

禁酷刑,革陋規,劍膽琴心,三理臺政,治行海疆第一;

興教化,恤黎庶,鐵肩妙手,兩袖清風,操守天下無雙。

這或許最能表明他“清廉卓絕”的一生!

他不僅是歷史上官位最高的雷州人,還是與海瑞齊名的嶺南大清官

他不僅是歷史上官位最高的雷州人,還是與海瑞齊名的嶺南大清官

他不僅是歷史上官位最高的雷州人,還是與海瑞齊名的嶺南大清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