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關於體育類型片市場前景的思考

摔跤 破風 百元之戀 足球 澎湃有戲 2017-05-18

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網(www.thepaper.cn)有戲欄目的頭條號,欄目官方微博“@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文/季平常

最近筆者補上了拖了許久的《摔跤吧!爸爸》,頓生些許感慨。除了對阿米爾·汗的欽佩和讚許,最多的莫過於對印度成功運作體育類型片的豔羨——畢竟像如此質量的現象級體育類型片,在目前的中國影市中尚未出現。

《摔跤吧!爸爸》:關於體育類型片市場前景的思考

從票房的走勢分析來看,《摔跤吧!爸爸》的日票房線不同於一般的商業大片的類反比例函數曲線(峰值出現在首週末);它的曲線是一條類指數函數曲線(峰值出現在次週末),是典型的後髮型影片。

本片的首日乃至首週末排片遭到擠壓,而在經過一週的口碑發酵後,這部以女權勵志為核心的體育類型片,目前已達到4.16億人民幣(合38.7億盧比),已平了它在印度國內的票房紀錄。按照現在趨勢來看,中國市場表現將大幅超過其國內市場。

《摔跤吧!爸爸》:關於體育類型片市場前景的思考

數據來自貓眼電影專業版

提到《摔跤吧!爸爸》,就要提到之前對於這部影片的女權之爭:片中父親對於女兒的魔鬼式訓練是否剝奪了她們對人生自由選擇的權力?而且這個問題在幾大社交媒體上的討論熱度相當之高。

但如果各位看過紀錄片《印度的女兒》,可能就會明白印度是一個女性基本權益都得不到保護的國家,你還要和她們談夢想和權力,有點“何不食肉糜”了。影片也是通過先抑後揚的方式,來表達其中對於女性平權的態度。

《摔跤吧!爸爸》:關於體育類型片市場前景的思考

《印度的女兒》

筆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吉塔獲得全國冠軍過街遊行的時候,許多鏡頭給到了街上那些蒙著面的少女們,她們木然的表情和眼中的羨慕與無奈,與坐在彩車上光彩奕奕的吉塔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

所以吉塔的父親是偉大的,他不但沒有剝奪女兒的人生,而且給了她更強大的能力與對人生更多的選擇,把她從依附男人和無盡家務的女性生活中解放了出來。就好比我們這些沒有背景的窮學生,咒罵著充滿應試教育原罪的高考,但依舊要承認,它給了我們的未來提供了更多的選擇餘地。

關於電影本身的討論,相信是見仁見智的;但是筆者想說的,是由本片闡發的關於國內體育類型片的一些思考。

其實從商業回收率上來說,體育類型片的優勢不算大,但基本的盈利能力還是有的。但更重要的是它的獲獎率——主流的電影評選對於傳統的體育題材還是有傾向性的。

《摔跤吧!爸爸》:關於體育類型片市場前景的思考

紅字為內地製作的體育電影,其餘為港臺或內地與香港合拍。

可以看到,國內體育電影作為一種重要的電影類型一直在中國的電影市場佔有率較低,除了存在客觀的技術難度以外,投資回報率較小也一直是一大因素。但《破風》、《激戰》等電影的良好表現與口碑預示著體育電影有著極大的市場前景。而且就中超和CBA的而言,商業體育比賽的受眾數量顯然是很龐大的,有轉化成電影觀眾的潛力。

《摔跤吧!爸爸》:關於體育類型片市場前景的思考

《摔跤吧!爸爸》:關於體育類型片市場前景的思考

更重要的是,在商業類型電影的範疇上講,內地體育電影仍屬空白。也就是說,這一類型電影的市場生態尚未建立,只要有一部標杆性的作品強勢出現,就能有非常大的發展前景。

但是體育電影開發的困難也是顯而易見的:

一、從產業環境上來說,我國是體育大國,但不是體育強國。國人對體育認識有偏差,除了職業足球、籃球、乒乓等主流項目,對於其他運動多不甚關心。

二、而且在十幾年的類型發展中,內地電影人在體育電影創作中偏愛青少年勵志題材,因為有來自國家對於兒童電影的補貼支持。但是這些電影無論從製作還是敘事角度都無法跟市場接軌。而且容易使體育電影被固化成“樣板戲”,不受觀眾待見。

三、體育電影在客觀的操作上是存在一定困難的。從編劇到導演到其他技術主創,都必須具備一定的體育專業知識與經驗,同時演員也需要受專業的體育訓練(比如彭于晏在拍攝《破風》時進行專業車手訓練),必須流暢地展現賽事中那種扣人心絃的緊張感。

四、 更重要的,對於出品方來說,能否過審存在極大風險。

《摔跤吧!爸爸》:關於體育類型片市場前景的思考

至今未見動靜的李娜傳記片《李娜》

中國體育電影想要突圍,不單單是資金上的問題,更是創作態度與技術手法上的突破。

首先是調整創作態度。為體育電影預留生存空間,擴展選材渠道,可以採用“IP改編+原創”的模式,將品控做在源頭上。

而且要在敘事上突破“ 不懈努力取得成功”或者“克服心魔取得成功”的單一俗套模式,不要為勵志而勵志。尊重體育類型片的特徵,以“人”為核心,突出精神,講出真情實感。(例如《百萬寶貝》、《百元之戀》)

同時也可以借鑑日韓的紀實風格,還原體育競技的歷史場景,在尊重體育類型片的特徵前提下,做一些類型融合。在這一點上,韓國應該是走在了亞洲電影的最前面,從講述馬拉松的《馬拉松》到講述女子手球的《我人生中最精彩的瞬間》再到跳臺滑雪的《國家代表1》;從女子冰球題材《國家代表2》再到中韓合拍的《大明猩》。韓國體育類型電影在探索了一條產業化的道路下,積極地進行不同體育項目的創新和試驗。

《摔跤吧!爸爸》:關於體育類型片市場前景的思考

《馬拉松》(2005)、《國家代表1》(2009)、《我人生中最精彩的瞬間》(2008)、《國家代表2》(2016)

再說回《摔跤吧!爸爸》,從結構的完整性上說,主要分成吉塔成為全國冠軍前後兩個部分。從少女被迫開始訓練伊始,再到醒悟認清現實,再到成為冠軍進入高校,最後排除干擾獲得世界冠軍;情節的設置上有輕有重,符合一般類型片的劇情套路(也可能是為了照顧本土受眾水平)。

而在技術層面最值得說的,是運動場面的呈現。一般快速的運動鏡頭是非常不容易捕捉的,為了考慮效果,會選擇由一組快速鏡頭拼合而成;但是在本片中,所有動作都由演員親自完成,單個鏡頭也很長,給人一種實打實的直播感。

印度尚可在摸索中誕生像《摔跤吧!爸爸》這樣優秀的體育類型作品,而我們又何時能出現屬於我們自己的“阿米爾·汗”,拍攝出屬於自己的優秀的體育類型片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