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

撰文:編輯部程英

2017年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上映,狂攬13億票房,成為當年中國最賣座的印度電影。

很多人因此瞭解了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但其實《摔跤吧!爸爸》並不是阿米爾汗評分最高的電影,他的最佳代表作應該是這部《三傻大鬧寶萊塢》。

"

撰文:編輯部程英

2017年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上映,狂攬13億票房,成為當年中國最賣座的印度電影。

很多人因此瞭解了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但其實《摔跤吧!爸爸》並不是阿米爾汗評分最高的電影,他的最佳代表作應該是這部《三傻大鬧寶萊塢》。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在豆瓣電影上,有108萬人給這部影片打出了高達9.2的評分。超過67%的人選擇了五星,也就是說有近70萬人力薦該片。

"

撰文:編輯部程英

2017年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上映,狂攬13億票房,成為當年中國最賣座的印度電影。

很多人因此瞭解了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但其實《摔跤吧!爸爸》並不是阿米爾汗評分最高的電影,他的最佳代表作應該是這部《三傻大鬧寶萊塢》。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在豆瓣電影上,有108萬人給這部影片打出了高達9.2的評分。超過67%的人選擇了五星,也就是說有近70萬人力薦該片。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故事講述了三位主人公蘭徹、法涵和拉加挑戰傳統教育觀念,掙脫人生束縛成就夢想的故事。

導演採用倒敘插敘等手法,讓長達三個小時電影高潮迭起精彩紛呈,令人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不斷地為影片中的人物和觀點所打動。

從始至終,影片都在探討一個問題: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

撰文:編輯部程英

2017年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上映,狂攬13億票房,成為當年中國最賣座的印度電影。

很多人因此瞭解了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但其實《摔跤吧!爸爸》並不是阿米爾汗評分最高的電影,他的最佳代表作應該是這部《三傻大鬧寶萊塢》。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在豆瓣電影上,有108萬人給這部影片打出了高達9.2的評分。超過67%的人選擇了五星,也就是說有近70萬人力薦該片。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故事講述了三位主人公蘭徹、法涵和拉加挑戰傳統教育觀念,掙脫人生束縛成就夢想的故事。

導演採用倒敘插敘等手法,讓長達三個小時電影高潮迭起精彩紛呈,令人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不斷地為影片中的人物和觀點所打動。

從始至終,影片都在探討一個問題: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01 孩子不是實現父母願望的工具

法涵一出生,就被父親規劃好了職業,“我的兒子將是一名工程師。”

"

撰文:編輯部程英

2017年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上映,狂攬13億票房,成為當年中國最賣座的印度電影。

很多人因此瞭解了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但其實《摔跤吧!爸爸》並不是阿米爾汗評分最高的電影,他的最佳代表作應該是這部《三傻大鬧寶萊塢》。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在豆瓣電影上,有108萬人給這部影片打出了高達9.2的評分。超過67%的人選擇了五星,也就是說有近70萬人力薦該片。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故事講述了三位主人公蘭徹、法涵和拉加挑戰傳統教育觀念,掙脫人生束縛成就夢想的故事。

導演採用倒敘插敘等手法,讓長達三個小時電影高潮迭起精彩紛呈,令人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不斷地為影片中的人物和觀點所打動。

從始至終,影片都在探討一個問題: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01 孩子不是實現父母願望的工具

法涵一出生,就被父親規劃好了職業,“我的兒子將是一名工程師。”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父母的普遍心理。心理學上有關於這一現象的深度剖析,即是說:“當我們無法把孩子當一個獨立個體,孩子就會有兩個功能:滿足父母的慾望和實現父母未了的願望。”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孩子就是父母的“自體客體”,他不是獨立的,是衍生的一部分。自體與自體客體之間的關係叫做自體客體移情或自戀移情,分為三種:理想化移情、另我移情和反映性移情。

理想化移情就是認為對方無所不能,把對方理想化,使其成為理想化客體;

另我移情就是把別人當作“另一個自我”、孿生兄弟或者自己的複製品,所以趣味相同,步調一致,心心相印,惺惺相惜;

反映性移情則是認為自己無所不能,要求別人圍著自己轉,認可自己,讚美自己。

孩子,是許多父母完成自戀移情的最好工具。因為有血緣,有文化基因的保護,所以中國父母總會用一句話概括:“我為你好。”

韓國教育學家在給許多父母上課的時候,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

撰文:編輯部程英

2017年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上映,狂攬13億票房,成為當年中國最賣座的印度電影。

很多人因此瞭解了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但其實《摔跤吧!爸爸》並不是阿米爾汗評分最高的電影,他的最佳代表作應該是這部《三傻大鬧寶萊塢》。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在豆瓣電影上,有108萬人給這部影片打出了高達9.2的評分。超過67%的人選擇了五星,也就是說有近70萬人力薦該片。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故事講述了三位主人公蘭徹、法涵和拉加挑戰傳統教育觀念,掙脫人生束縛成就夢想的故事。

導演採用倒敘插敘等手法,讓長達三個小時電影高潮迭起精彩紛呈,令人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不斷地為影片中的人物和觀點所打動。

從始至終,影片都在探討一個問題: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01 孩子不是實現父母願望的工具

法涵一出生,就被父親規劃好了職業,“我的兒子將是一名工程師。”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父母的普遍心理。心理學上有關於這一現象的深度剖析,即是說:“當我們無法把孩子當一個獨立個體,孩子就會有兩個功能:滿足父母的慾望和實現父母未了的願望。”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孩子就是父母的“自體客體”,他不是獨立的,是衍生的一部分。自體與自體客體之間的關係叫做自體客體移情或自戀移情,分為三種:理想化移情、另我移情和反映性移情。

理想化移情就是認為對方無所不能,把對方理想化,使其成為理想化客體;

另我移情就是把別人當作“另一個自我”、孿生兄弟或者自己的複製品,所以趣味相同,步調一致,心心相印,惺惺相惜;

反映性移情則是認為自己無所不能,要求別人圍著自己轉,認可自己,讚美自己。

孩子,是許多父母完成自戀移情的最好工具。因為有血緣,有文化基因的保護,所以中國父母總會用一句話概括:“我為你好。”

韓國教育學家在給許多父母上課的時候,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這番話加之心理學觀點解讀可以概括為:首先不要把孩子理想化,也不要把孩子當成另一個自己。你做不到的,他也很難做到。你做不到的,不要執著於讓孩子幫你完成。

很多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為孩子規劃人生。小時候為他選擇興趣班,長大了為他選擇文理科選專業,出校門了還要為他選擇職業,甚至選擇配偶。

有沒有在某一個時刻停下來,認真的問一問,他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

撰文:編輯部程英

2017年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上映,狂攬13億票房,成為當年中國最賣座的印度電影。

很多人因此瞭解了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但其實《摔跤吧!爸爸》並不是阿米爾汗評分最高的電影,他的最佳代表作應該是這部《三傻大鬧寶萊塢》。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在豆瓣電影上,有108萬人給這部影片打出了高達9.2的評分。超過67%的人選擇了五星,也就是說有近70萬人力薦該片。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故事講述了三位主人公蘭徹、法涵和拉加挑戰傳統教育觀念,掙脫人生束縛成就夢想的故事。

導演採用倒敘插敘等手法,讓長達三個小時電影高潮迭起精彩紛呈,令人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不斷地為影片中的人物和觀點所打動。

從始至終,影片都在探討一個問題: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01 孩子不是實現父母願望的工具

法涵一出生,就被父親規劃好了職業,“我的兒子將是一名工程師。”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父母的普遍心理。心理學上有關於這一現象的深度剖析,即是說:“當我們無法把孩子當一個獨立個體,孩子就會有兩個功能:滿足父母的慾望和實現父母未了的願望。”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孩子就是父母的“自體客體”,他不是獨立的,是衍生的一部分。自體與自體客體之間的關係叫做自體客體移情或自戀移情,分為三種:理想化移情、另我移情和反映性移情。

理想化移情就是認為對方無所不能,把對方理想化,使其成為理想化客體;

另我移情就是把別人當作“另一個自我”、孿生兄弟或者自己的複製品,所以趣味相同,步調一致,心心相印,惺惺相惜;

反映性移情則是認為自己無所不能,要求別人圍著自己轉,認可自己,讚美自己。

孩子,是許多父母完成自戀移情的最好工具。因為有血緣,有文化基因的保護,所以中國父母總會用一句話概括:“我為你好。”

韓國教育學家在給許多父母上課的時候,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這番話加之心理學觀點解讀可以概括為:首先不要把孩子理想化,也不要把孩子當成另一個自己。你做不到的,他也很難做到。你做不到的,不要執著於讓孩子幫你完成。

很多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為孩子規劃人生。小時候為他選擇興趣班,長大了為他選擇文理科選專業,出校門了還要為他選擇職業,甚至選擇配偶。

有沒有在某一個時刻停下來,認真的問一問,他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在《三傻大鬧寶萊塢》中,帝國理工學院的校長同樣要求兒子成為一名工程師。因為無法反抗父親的安排,而內心又不喜歡工程,他最終選擇了自殺。

02 尊重個性,鼓勵創意和發明

在影片中,恪守傳統教育理念的校長不僅一次的說過這樣的臺詞:“你做的這個東西有什麼用?”或者,“你這個發明根本就是浪費時間,不實用。”

主人公蘭徹作為帝國理工最有個性的學生,因為不按照課本定義回答問題,不斷地被教授趕出教室。

《三傻大鬧寶萊塢》向我們展示了傳統教育的兩個弊病:一是過分強調實用,扼殺創造力;二是抹殺個性,進行同質化教育。

"

撰文:編輯部程英

2017年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上映,狂攬13億票房,成為當年中國最賣座的印度電影。

很多人因此瞭解了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但其實《摔跤吧!爸爸》並不是阿米爾汗評分最高的電影,他的最佳代表作應該是這部《三傻大鬧寶萊塢》。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在豆瓣電影上,有108萬人給這部影片打出了高達9.2的評分。超過67%的人選擇了五星,也就是說有近70萬人力薦該片。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故事講述了三位主人公蘭徹、法涵和拉加挑戰傳統教育觀念,掙脫人生束縛成就夢想的故事。

導演採用倒敘插敘等手法,讓長達三個小時電影高潮迭起精彩紛呈,令人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不斷地為影片中的人物和觀點所打動。

從始至終,影片都在探討一個問題: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01 孩子不是實現父母願望的工具

法涵一出生,就被父親規劃好了職業,“我的兒子將是一名工程師。”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父母的普遍心理。心理學上有關於這一現象的深度剖析,即是說:“當我們無法把孩子當一個獨立個體,孩子就會有兩個功能:滿足父母的慾望和實現父母未了的願望。”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孩子就是父母的“自體客體”,他不是獨立的,是衍生的一部分。自體與自體客體之間的關係叫做自體客體移情或自戀移情,分為三種:理想化移情、另我移情和反映性移情。

理想化移情就是認為對方無所不能,把對方理想化,使其成為理想化客體;

另我移情就是把別人當作“另一個自我”、孿生兄弟或者自己的複製品,所以趣味相同,步調一致,心心相印,惺惺相惜;

反映性移情則是認為自己無所不能,要求別人圍著自己轉,認可自己,讚美自己。

孩子,是許多父母完成自戀移情的最好工具。因為有血緣,有文化基因的保護,所以中國父母總會用一句話概括:“我為你好。”

韓國教育學家在給許多父母上課的時候,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這番話加之心理學觀點解讀可以概括為:首先不要把孩子理想化,也不要把孩子當成另一個自己。你做不到的,他也很難做到。你做不到的,不要執著於讓孩子幫你完成。

很多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為孩子規劃人生。小時候為他選擇興趣班,長大了為他選擇文理科選專業,出校門了還要為他選擇職業,甚至選擇配偶。

有沒有在某一個時刻停下來,認真的問一問,他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在《三傻大鬧寶萊塢》中,帝國理工學院的校長同樣要求兒子成為一名工程師。因為無法反抗父親的安排,而內心又不喜歡工程,他最終選擇了自殺。

02 尊重個性,鼓勵創意和發明

在影片中,恪守傳統教育理念的校長不僅一次的說過這樣的臺詞:“你做的這個東西有什麼用?”或者,“你這個發明根本就是浪費時間,不實用。”

主人公蘭徹作為帝國理工最有個性的學生,因為不按照課本定義回答問題,不斷地被教授趕出教室。

《三傻大鬧寶萊塢》向我們展示了傳統教育的兩個弊病:一是過分強調實用,扼殺創造力;二是抹殺個性,進行同質化教育。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有網友在社交網絡上感慨,他在KTV裡經常看到幾個老男人,聲嘶力竭地舉著麥克風喊“我們不一樣”。

在外人看來,他們都是一樣的。其實70後和80後受的教育,是一種同質化薰陶。個性點的孩子會被當成另類,受到排擠和嘲諷,扼殺了創造力,等長大以後再想不一樣,已經遲了。他認為,要想有創造力,就要擺脫同質化薰陶,而這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演員鄧超非常重視孩子的創造力培養,孫儷曾經在微博上分享過一個故事。兒子等等和女兒小花喜歡在牆壁上畫畫,孫儷試圖去阻止,鄧超卻說:“牆紙可以換,靈感抹殺掉就沒有了。”

"

撰文:編輯部程英

2017年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上映,狂攬13億票房,成為當年中國最賣座的印度電影。

很多人因此瞭解了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但其實《摔跤吧!爸爸》並不是阿米爾汗評分最高的電影,他的最佳代表作應該是這部《三傻大鬧寶萊塢》。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在豆瓣電影上,有108萬人給這部影片打出了高達9.2的評分。超過67%的人選擇了五星,也就是說有近70萬人力薦該片。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故事講述了三位主人公蘭徹、法涵和拉加挑戰傳統教育觀念,掙脫人生束縛成就夢想的故事。

導演採用倒敘插敘等手法,讓長達三個小時電影高潮迭起精彩紛呈,令人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不斷地為影片中的人物和觀點所打動。

從始至終,影片都在探討一個問題: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01 孩子不是實現父母願望的工具

法涵一出生,就被父親規劃好了職業,“我的兒子將是一名工程師。”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父母的普遍心理。心理學上有關於這一現象的深度剖析,即是說:“當我們無法把孩子當一個獨立個體,孩子就會有兩個功能:滿足父母的慾望和實現父母未了的願望。”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孩子就是父母的“自體客體”,他不是獨立的,是衍生的一部分。自體與自體客體之間的關係叫做自體客體移情或自戀移情,分為三種:理想化移情、另我移情和反映性移情。

理想化移情就是認為對方無所不能,把對方理想化,使其成為理想化客體;

另我移情就是把別人當作“另一個自我”、孿生兄弟或者自己的複製品,所以趣味相同,步調一致,心心相印,惺惺相惜;

反映性移情則是認為自己無所不能,要求別人圍著自己轉,認可自己,讚美自己。

孩子,是許多父母完成自戀移情的最好工具。因為有血緣,有文化基因的保護,所以中國父母總會用一句話概括:“我為你好。”

韓國教育學家在給許多父母上課的時候,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這番話加之心理學觀點解讀可以概括為:首先不要把孩子理想化,也不要把孩子當成另一個自己。你做不到的,他也很難做到。你做不到的,不要執著於讓孩子幫你完成。

很多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為孩子規劃人生。小時候為他選擇興趣班,長大了為他選擇文理科選專業,出校門了還要為他選擇職業,甚至選擇配偶。

有沒有在某一個時刻停下來,認真的問一問,他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在《三傻大鬧寶萊塢》中,帝國理工學院的校長同樣要求兒子成為一名工程師。因為無法反抗父親的安排,而內心又不喜歡工程,他最終選擇了自殺。

02 尊重個性,鼓勵創意和發明

在影片中,恪守傳統教育理念的校長不僅一次的說過這樣的臺詞:“你做的這個東西有什麼用?”或者,“你這個發明根本就是浪費時間,不實用。”

主人公蘭徹作為帝國理工最有個性的學生,因為不按照課本定義回答問題,不斷地被教授趕出教室。

《三傻大鬧寶萊塢》向我們展示了傳統教育的兩個弊病:一是過分強調實用,扼殺創造力;二是抹殺個性,進行同質化教育。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有網友在社交網絡上感慨,他在KTV裡經常看到幾個老男人,聲嘶力竭地舉著麥克風喊“我們不一樣”。

在外人看來,他們都是一樣的。其實70後和80後受的教育,是一種同質化薰陶。個性點的孩子會被當成另類,受到排擠和嘲諷,扼殺了創造力,等長大以後再想不一樣,已經遲了。他認為,要想有創造力,就要擺脫同質化薰陶,而這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演員鄧超非常重視孩子的創造力培養,孫儷曾經在微博上分享過一個故事。兒子等等和女兒小花喜歡在牆壁上畫畫,孫儷試圖去阻止,鄧超卻說:“牆紙可以換,靈感抹殺掉就沒有了。”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尊重個性,便是為孩子保留了創造力。與眾不同的人,才會有與眾不同的想法和思考。而這些想法和思考會凝結成一種創造力,從而產生創意和發明。

也許有人會問,創意和發明有用嗎?

在《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校長第一次聽到蘭徹的發明創意時,篤定的認為那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根本不夠實用。但是當他的女兒生產遭遇危機時,恰恰是他認為毫無用處的蘭徹的發明,拯救了他外孫的生命。

那個曾在校園裡被稱為“傻瓜”的蘭徹,最終擁有400餘項專利,從一個滿腦子“不切實際”想法的少年,成長為一個偉大的發明家。

在電梯發明之前,有人相信可以按一按鈕,直達幾十樓嗎?在電話發明之前,有人相信兩個人能隔著幾千裡聊天嗎?在飛機發明之前,有人相信人類能在空中往來嗎?

社會的進步,恰恰是有創造力的人,將一個個不切實際的想法轉化為現實。良好的教育,一定是鼓勵創意和發明的。

03 教育不是無休止的競爭

在《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有一句經典臺詞:“一出生就有人告訴我們,生活是場賽跑。不跑快點就會慘遭蹂躪,哪怕是出生,我們都得和3億個精子賽跑。”

在片中的學校,成績是最重要的標準。成績第一名的學生,合影時坐在校長旁邊。而成績倒數的學生,只能最在最後一排的角落裡。

"

撰文:編輯部程英

2017年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上映,狂攬13億票房,成為當年中國最賣座的印度電影。

很多人因此瞭解了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但其實《摔跤吧!爸爸》並不是阿米爾汗評分最高的電影,他的最佳代表作應該是這部《三傻大鬧寶萊塢》。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在豆瓣電影上,有108萬人給這部影片打出了高達9.2的評分。超過67%的人選擇了五星,也就是說有近70萬人力薦該片。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故事講述了三位主人公蘭徹、法涵和拉加挑戰傳統教育觀念,掙脫人生束縛成就夢想的故事。

導演採用倒敘插敘等手法,讓長達三個小時電影高潮迭起精彩紛呈,令人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不斷地為影片中的人物和觀點所打動。

從始至終,影片都在探討一個問題: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01 孩子不是實現父母願望的工具

法涵一出生,就被父親規劃好了職業,“我的兒子將是一名工程師。”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父母的普遍心理。心理學上有關於這一現象的深度剖析,即是說:“當我們無法把孩子當一個獨立個體,孩子就會有兩個功能:滿足父母的慾望和實現父母未了的願望。”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孩子就是父母的“自體客體”,他不是獨立的,是衍生的一部分。自體與自體客體之間的關係叫做自體客體移情或自戀移情,分為三種:理想化移情、另我移情和反映性移情。

理想化移情就是認為對方無所不能,把對方理想化,使其成為理想化客體;

另我移情就是把別人當作“另一個自我”、孿生兄弟或者自己的複製品,所以趣味相同,步調一致,心心相印,惺惺相惜;

反映性移情則是認為自己無所不能,要求別人圍著自己轉,認可自己,讚美自己。

孩子,是許多父母完成自戀移情的最好工具。因為有血緣,有文化基因的保護,所以中國父母總會用一句話概括:“我為你好。”

韓國教育學家在給許多父母上課的時候,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這番話加之心理學觀點解讀可以概括為:首先不要把孩子理想化,也不要把孩子當成另一個自己。你做不到的,他也很難做到。你做不到的,不要執著於讓孩子幫你完成。

很多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為孩子規劃人生。小時候為他選擇興趣班,長大了為他選擇文理科選專業,出校門了還要為他選擇職業,甚至選擇配偶。

有沒有在某一個時刻停下來,認真的問一問,他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在《三傻大鬧寶萊塢》中,帝國理工學院的校長同樣要求兒子成為一名工程師。因為無法反抗父親的安排,而內心又不喜歡工程,他最終選擇了自殺。

02 尊重個性,鼓勵創意和發明

在影片中,恪守傳統教育理念的校長不僅一次的說過這樣的臺詞:“你做的這個東西有什麼用?”或者,“你這個發明根本就是浪費時間,不實用。”

主人公蘭徹作為帝國理工最有個性的學生,因為不按照課本定義回答問題,不斷地被教授趕出教室。

《三傻大鬧寶萊塢》向我們展示了傳統教育的兩個弊病:一是過分強調實用,扼殺創造力;二是抹殺個性,進行同質化教育。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有網友在社交網絡上感慨,他在KTV裡經常看到幾個老男人,聲嘶力竭地舉著麥克風喊“我們不一樣”。

在外人看來,他們都是一樣的。其實70後和80後受的教育,是一種同質化薰陶。個性點的孩子會被當成另類,受到排擠和嘲諷,扼殺了創造力,等長大以後再想不一樣,已經遲了。他認為,要想有創造力,就要擺脫同質化薰陶,而這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演員鄧超非常重視孩子的創造力培養,孫儷曾經在微博上分享過一個故事。兒子等等和女兒小花喜歡在牆壁上畫畫,孫儷試圖去阻止,鄧超卻說:“牆紙可以換,靈感抹殺掉就沒有了。”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尊重個性,便是為孩子保留了創造力。與眾不同的人,才會有與眾不同的想法和思考。而這些想法和思考會凝結成一種創造力,從而產生創意和發明。

也許有人會問,創意和發明有用嗎?

在《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校長第一次聽到蘭徹的發明創意時,篤定的認為那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根本不夠實用。但是當他的女兒生產遭遇危機時,恰恰是他認為毫無用處的蘭徹的發明,拯救了他外孫的生命。

那個曾在校園裡被稱為“傻瓜”的蘭徹,最終擁有400餘項專利,從一個滿腦子“不切實際”想法的少年,成長為一個偉大的發明家。

在電梯發明之前,有人相信可以按一按鈕,直達幾十樓嗎?在電話發明之前,有人相信兩個人能隔著幾千裡聊天嗎?在飛機發明之前,有人相信人類能在空中往來嗎?

社會的進步,恰恰是有創造力的人,將一個個不切實際的想法轉化為現實。良好的教育,一定是鼓勵創意和發明的。

03 教育不是無休止的競爭

在《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有一句經典臺詞:“一出生就有人告訴我們,生活是場賽跑。不跑快點就會慘遭蹂躪,哪怕是出生,我們都得和3億個精子賽跑。”

在片中的學校,成績是最重要的標準。成績第一名的學生,合影時坐在校長旁邊。而成績倒數的學生,只能最在最後一排的角落裡。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學校裡的一切都讓人倍感壓力,主人公蘭徹當面對校長說道:“在這裡新思想新發明不被重視,他們關心成績、工作和去美國定居。”

成績是某個維度的檢驗標準,卻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而身邊許多家長,卻常常隨口說:“我家孩子不行,都考不上前十名。”

似乎只要沒有名列前茅的成績,不論什麼樣的小孩都成了“不行”的小孩。而在電影中,每每考試倒數的法涵,仍然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攝影師。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季羨林考大學時數學只有四分,他仍然成為了國學大師。

著名作家韓寒在談到對女兒的教育時,說道:“只想讓她安全快樂,同時學到更多她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我知道因為喜歡而為之與被迫為之的差別有多大。我在教育上,不會給她過分約束,更不會要求她考試高分。”

教育本質從來就不是競爭,而是追求卓越。

"

撰文:編輯部程英

2017年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上映,狂攬13億票房,成為當年中國最賣座的印度電影。

很多人因此瞭解了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但其實《摔跤吧!爸爸》並不是阿米爾汗評分最高的電影,他的最佳代表作應該是這部《三傻大鬧寶萊塢》。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在豆瓣電影上,有108萬人給這部影片打出了高達9.2的評分。超過67%的人選擇了五星,也就是說有近70萬人力薦該片。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故事講述了三位主人公蘭徹、法涵和拉加挑戰傳統教育觀念,掙脫人生束縛成就夢想的故事。

導演採用倒敘插敘等手法,讓長達三個小時電影高潮迭起精彩紛呈,令人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不斷地為影片中的人物和觀點所打動。

從始至終,影片都在探討一個問題: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01 孩子不是實現父母願望的工具

法涵一出生,就被父親規劃好了職業,“我的兒子將是一名工程師。”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多父母的普遍心理。心理學上有關於這一現象的深度剖析,即是說:“當我們無法把孩子當一個獨立個體,孩子就會有兩個功能:滿足父母的慾望和實現父母未了的願望。”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孩子就是父母的“自體客體”,他不是獨立的,是衍生的一部分。自體與自體客體之間的關係叫做自體客體移情或自戀移情,分為三種:理想化移情、另我移情和反映性移情。

理想化移情就是認為對方無所不能,把對方理想化,使其成為理想化客體;

另我移情就是把別人當作“另一個自我”、孿生兄弟或者自己的複製品,所以趣味相同,步調一致,心心相印,惺惺相惜;

反映性移情則是認為自己無所不能,要求別人圍著自己轉,認可自己,讚美自己。

孩子,是許多父母完成自戀移情的最好工具。因為有血緣,有文化基因的保護,所以中國父母總會用一句話概括:“我為你好。”

韓國教育學家在給許多父母上課的時候,說出了這樣一番話。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這番話加之心理學觀點解讀可以概括為:首先不要把孩子理想化,也不要把孩子當成另一個自己。你做不到的,他也很難做到。你做不到的,不要執著於讓孩子幫你完成。

很多父母打著為孩子好的旗號,為孩子規劃人生。小時候為他選擇興趣班,長大了為他選擇文理科選專業,出校門了還要為他選擇職業,甚至選擇配偶。

有沒有在某一個時刻停下來,認真的問一問,他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在《三傻大鬧寶萊塢》中,帝國理工學院的校長同樣要求兒子成為一名工程師。因為無法反抗父親的安排,而內心又不喜歡工程,他最終選擇了自殺。

02 尊重個性,鼓勵創意和發明

在影片中,恪守傳統教育理念的校長不僅一次的說過這樣的臺詞:“你做的這個東西有什麼用?”或者,“你這個發明根本就是浪費時間,不實用。”

主人公蘭徹作為帝國理工最有個性的學生,因為不按照課本定義回答問題,不斷地被教授趕出教室。

《三傻大鬧寶萊塢》向我們展示了傳統教育的兩個弊病:一是過分強調實用,扼殺創造力;二是抹殺個性,進行同質化教育。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有網友在社交網絡上感慨,他在KTV裡經常看到幾個老男人,聲嘶力竭地舉著麥克風喊“我們不一樣”。

在外人看來,他們都是一樣的。其實70後和80後受的教育,是一種同質化薰陶。個性點的孩子會被當成另類,受到排擠和嘲諷,扼殺了創造力,等長大以後再想不一樣,已經遲了。他認為,要想有創造力,就要擺脫同質化薰陶,而這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演員鄧超非常重視孩子的創造力培養,孫儷曾經在微博上分享過一個故事。兒子等等和女兒小花喜歡在牆壁上畫畫,孫儷試圖去阻止,鄧超卻說:“牆紙可以換,靈感抹殺掉就沒有了。”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尊重個性,便是為孩子保留了創造力。與眾不同的人,才會有與眾不同的想法和思考。而這些想法和思考會凝結成一種創造力,從而產生創意和發明。

也許有人會問,創意和發明有用嗎?

在《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校長第一次聽到蘭徹的發明創意時,篤定的認為那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根本不夠實用。但是當他的女兒生產遭遇危機時,恰恰是他認為毫無用處的蘭徹的發明,拯救了他外孫的生命。

那個曾在校園裡被稱為“傻瓜”的蘭徹,最終擁有400餘項專利,從一個滿腦子“不切實際”想法的少年,成長為一個偉大的發明家。

在電梯發明之前,有人相信可以按一按鈕,直達幾十樓嗎?在電話發明之前,有人相信兩個人能隔著幾千裡聊天嗎?在飛機發明之前,有人相信人類能在空中往來嗎?

社會的進步,恰恰是有創造力的人,將一個個不切實際的想法轉化為現實。良好的教育,一定是鼓勵創意和發明的。

03 教育不是無休止的競爭

在《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有一句經典臺詞:“一出生就有人告訴我們,生活是場賽跑。不跑快點就會慘遭蹂躪,哪怕是出生,我們都得和3億個精子賽跑。”

在片中的學校,成績是最重要的標準。成績第一名的學生,合影時坐在校長旁邊。而成績倒數的學生,只能最在最後一排的角落裡。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學校裡的一切都讓人倍感壓力,主人公蘭徹當面對校長說道:“在這裡新思想新發明不被重視,他們關心成績、工作和去美國定居。”

成績是某個維度的檢驗標準,卻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而身邊許多家長,卻常常隨口說:“我家孩子不行,都考不上前十名。”

似乎只要沒有名列前茅的成績,不論什麼樣的小孩都成了“不行”的小孩。而在電影中,每每考試倒數的法涵,仍然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攝影師。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季羨林考大學時數學只有四分,他仍然成為了國學大師。

著名作家韓寒在談到對女兒的教育時,說道:“只想讓她安全快樂,同時學到更多她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我知道因為喜歡而為之與被迫為之的差別有多大。我在教育上,不會給她過分約束,更不會要求她考試高分。”

教育本質從來就不是競爭,而是追求卓越。

《摔跤吧爸爸》不是阿米爾汗最好的電影,他的代表作應該是這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