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

文/褲衩、豆子

“我爸爸說: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就能做到地球上任何一件事。”

這是《銀河補習班》的第一句臺詞。

很少能有電影在第一句臺詞就讓我覺得不對勁:《一代宗師》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尚有幾分關於執念的哲學意味,而《銀河補習班》這句經過翻譯後的大白話,只讓人覺得有一種機場書店暢銷成功學的無厘頭——畢竟很多帶著孩子去看電影的成年人在聽到這句臺詞後都“噗嗤”一笑,大概都想到了自身,想到了自己這些年一直想一直想,也沒嫁給金城武、也沒娶上劉亦菲……

電影上映之前,曾有過一波鋪天蓋地的宣傳,說這是中國版的《摔跤吧!爸爸》,本年度的《我不是藥神》。無數大V、大號都打出了“從頭哭到尾”的吐血式推薦,又加上那張極有質感的海報著實拉了不少好感,於是令我十分期待。


"

文/褲衩、豆子

“我爸爸說: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就能做到地球上任何一件事。”

這是《銀河補習班》的第一句臺詞。

很少能有電影在第一句臺詞就讓我覺得不對勁:《一代宗師》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尚有幾分關於執念的哲學意味,而《銀河補習班》這句經過翻譯後的大白話,只讓人覺得有一種機場書店暢銷成功學的無厘頭——畢竟很多帶著孩子去看電影的成年人在聽到這句臺詞後都“噗嗤”一笑,大概都想到了自身,想到了自己這些年一直想一直想,也沒嫁給金城武、也沒娶上劉亦菲……

電影上映之前,曾有過一波鋪天蓋地的宣傳,說這是中國版的《摔跤吧!爸爸》,本年度的《我不是藥神》。無數大V、大號都打出了“從頭哭到尾”的吐血式推薦,又加上那張極有質感的海報著實拉了不少好感,於是令我十分期待。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但,當我坐在電影院裡還沒來得及仔細琢磨,爸爸雞湯就一盆一盆地當頭澆了下來!整部電影說教之密集,邏輯之混亂,轉折之生硬,在近幾年觀影經歷中絕無僅有。偏偏時間還特別長,兩個半小時之後頭昏腦漲的我只想大喊:閉嘴吧,爸爸!

首當其衝,也是最要命的:這故事我看過之後完全不會信。

兒子考試倒數第一,加上行為頑劣,馬上要被開除。於是爸爸跟教導主任打賭,期末考入年級前十,作為不開除的條件。努力半學期,變成了倒數第五(也算是從一無所有到窮)。電影到這裡還都是現實主義,接下來就魔幻了:父子倆跑出去遊山玩水半個月,回來之後真的就考了年級第十。

是的,在那個年齡段,只要兒子智商在線,爸爸方法得當,是完全有可能實現這種飛躍的。更何況,好電影不就是要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拍得讓人心服口服嗎?否則,拍一個年級二十進步到年級前十的電影,那有什麼看頭?

但《銀河補習班》真正的問題,在於把這個過程拍得毫無說服力。

在電影中的那個學期裡,爸爸賣血搬磚給兒子買電腦,表達了願為兒子付出一切的父愛;爸爸帶兒子逃學半個月遊山玩水看航展,展示了學校之外原來還有廣闊天地;兒子被困在洪水中,在爸爸的感召下死裡逃生,為最後的太空驚魂進行了鋪墊……這些都很好,但偏偏都與考試得高分毫無關係。


"

文/褲衩、豆子

“我爸爸說: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就能做到地球上任何一件事。”

這是《銀河補習班》的第一句臺詞。

很少能有電影在第一句臺詞就讓我覺得不對勁:《一代宗師》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尚有幾分關於執念的哲學意味,而《銀河補習班》這句經過翻譯後的大白話,只讓人覺得有一種機場書店暢銷成功學的無厘頭——畢竟很多帶著孩子去看電影的成年人在聽到這句臺詞後都“噗嗤”一笑,大概都想到了自身,想到了自己這些年一直想一直想,也沒嫁給金城武、也沒娶上劉亦菲……

電影上映之前,曾有過一波鋪天蓋地的宣傳,說這是中國版的《摔跤吧!爸爸》,本年度的《我不是藥神》。無數大V、大號都打出了“從頭哭到尾”的吐血式推薦,又加上那張極有質感的海報著實拉了不少好感,於是令我十分期待。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但,當我坐在電影院裡還沒來得及仔細琢磨,爸爸雞湯就一盆一盆地當頭澆了下來!整部電影說教之密集,邏輯之混亂,轉折之生硬,在近幾年觀影經歷中絕無僅有。偏偏時間還特別長,兩個半小時之後頭昏腦漲的我只想大喊:閉嘴吧,爸爸!

首當其衝,也是最要命的:這故事我看過之後完全不會信。

兒子考試倒數第一,加上行為頑劣,馬上要被開除。於是爸爸跟教導主任打賭,期末考入年級前十,作為不開除的條件。努力半學期,變成了倒數第五(也算是從一無所有到窮)。電影到這裡還都是現實主義,接下來就魔幻了:父子倆跑出去遊山玩水半個月,回來之後真的就考了年級第十。

是的,在那個年齡段,只要兒子智商在線,爸爸方法得當,是完全有可能實現這種飛躍的。更何況,好電影不就是要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拍得讓人心服口服嗎?否則,拍一個年級二十進步到年級前十的電影,那有什麼看頭?

但《銀河補習班》真正的問題,在於把這個過程拍得毫無說服力。

在電影中的那個學期裡,爸爸賣血搬磚給兒子買電腦,表達了願為兒子付出一切的父愛;爸爸帶兒子逃學半個月遊山玩水看航展,展示了學校之外原來還有廣闊天地;兒子被困在洪水中,在爸爸的感召下死裡逃生,為最後的太空驚魂進行了鋪墊……這些都很好,但偏偏都與考試得高分毫無關係。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看看電影所對標的《摔跤吧!爸爸》是怎麼拍的:父親發現女兒有摔跤天賦,於是開始魔鬼訓練。他們的目標非常專注,就是老老實實練摔跤,所有劇情都是圍繞爸爸怎麼提高女兒的體能、怎麼帶女兒去參加實戰練習、怎麼通過專業教學讓女兒理解戰術……展開,最後女兒取得的成就也在摔跤上。

好的電影可以順理成章,也可以天馬行空,但無論如何,最後一定要在情理之中。特別是這種勵志向的電影,設立了一個目標之後,達成目標的過程一定要讓觀眾信服,才會讓人產生真正被激勵的感覺。否則只會讓觀眾覺得這是主角光環,是外掛,是意淫。

同樣是考試題材,在日劇《龍櫻》中, 老師帶領一群差生考東大,難度係數不亞於《銀河補習班》。可看完那部片子你會覺得:我也可以。因為大量的情節都是圍繞“如何考高分”來展開,極具可操作性。

想要在某個規則之下取得成就甚至顛覆規則,首先就要認可這個規則。想要拿高分,那就必須在考試上下功夫。


"

文/褲衩、豆子

“我爸爸說: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就能做到地球上任何一件事。”

這是《銀河補習班》的第一句臺詞。

很少能有電影在第一句臺詞就讓我覺得不對勁:《一代宗師》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尚有幾分關於執念的哲學意味,而《銀河補習班》這句經過翻譯後的大白話,只讓人覺得有一種機場書店暢銷成功學的無厘頭——畢竟很多帶著孩子去看電影的成年人在聽到這句臺詞後都“噗嗤”一笑,大概都想到了自身,想到了自己這些年一直想一直想,也沒嫁給金城武、也沒娶上劉亦菲……

電影上映之前,曾有過一波鋪天蓋地的宣傳,說這是中國版的《摔跤吧!爸爸》,本年度的《我不是藥神》。無數大V、大號都打出了“從頭哭到尾”的吐血式推薦,又加上那張極有質感的海報著實拉了不少好感,於是令我十分期待。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但,當我坐在電影院裡還沒來得及仔細琢磨,爸爸雞湯就一盆一盆地當頭澆了下來!整部電影說教之密集,邏輯之混亂,轉折之生硬,在近幾年觀影經歷中絕無僅有。偏偏時間還特別長,兩個半小時之後頭昏腦漲的我只想大喊:閉嘴吧,爸爸!

首當其衝,也是最要命的:這故事我看過之後完全不會信。

兒子考試倒數第一,加上行為頑劣,馬上要被開除。於是爸爸跟教導主任打賭,期末考入年級前十,作為不開除的條件。努力半學期,變成了倒數第五(也算是從一無所有到窮)。電影到這裡還都是現實主義,接下來就魔幻了:父子倆跑出去遊山玩水半個月,回來之後真的就考了年級第十。

是的,在那個年齡段,只要兒子智商在線,爸爸方法得當,是完全有可能實現這種飛躍的。更何況,好電影不就是要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拍得讓人心服口服嗎?否則,拍一個年級二十進步到年級前十的電影,那有什麼看頭?

但《銀河補習班》真正的問題,在於把這個過程拍得毫無說服力。

在電影中的那個學期裡,爸爸賣血搬磚給兒子買電腦,表達了願為兒子付出一切的父愛;爸爸帶兒子逃學半個月遊山玩水看航展,展示了學校之外原來還有廣闊天地;兒子被困在洪水中,在爸爸的感召下死裡逃生,為最後的太空驚魂進行了鋪墊……這些都很好,但偏偏都與考試得高分毫無關係。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看看電影所對標的《摔跤吧!爸爸》是怎麼拍的:父親發現女兒有摔跤天賦,於是開始魔鬼訓練。他們的目標非常專注,就是老老實實練摔跤,所有劇情都是圍繞爸爸怎麼提高女兒的體能、怎麼帶女兒去參加實戰練習、怎麼通過專業教學讓女兒理解戰術……展開,最後女兒取得的成就也在摔跤上。

好的電影可以順理成章,也可以天馬行空,但無論如何,最後一定要在情理之中。特別是這種勵志向的電影,設立了一個目標之後,達成目標的過程一定要讓觀眾信服,才會讓人產生真正被激勵的感覺。否則只會讓觀眾覺得這是主角光環,是外掛,是意淫。

同樣是考試題材,在日劇《龍櫻》中, 老師帶領一群差生考東大,難度係數不亞於《銀河補習班》。可看完那部片子你會覺得:我也可以。因為大量的情節都是圍繞“如何考高分”來展開,極具可操作性。

想要在某個規則之下取得成就甚至顛覆規則,首先就要認可這個規則。想要拿高分,那就必須在考試上下功夫。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龍櫻》中的考試策略和技巧令人歎服


但《銀河補習班》非但沒有展現令人信服的成就取得過程,甚至連前後的價值觀也無法自洽——我一度以為這位爸爸是要提倡素質教育、快樂童年,分數不重要。沒想到繞了一圈,爸爸最後還不是對孩子吼:你能不能爭點氣考好點?!

至於片中提倡的教育方法,那就更加可笑。

舉個例子,爸爸啟發兒子寫作文,問他:你喜歡穿別人的舊鞋子嗎?看到這裡我替兒子搶答了:不喜歡,所以寫作文要有新意。錯!爸爸說寫作文最重要的就是真誠——喂,那你倒是問我喜不喜歡穿假鞋啊?!

真誠就真誠吧,也沒毛病。所以當兒子的作文被打了零分,爸爸去跟教導主任理論的時候,我又替兒子搶答了:這篇作文寫得好,因為真誠。又錯!爸爸說這篇作文好,是因為在裡面看到了美。

我:???爸爸你要不乾脆說寫作文的時候要真善美,一次說全?能不能自己先想明白了再教育孩子?


"

文/褲衩、豆子

“我爸爸說: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就能做到地球上任何一件事。”

這是《銀河補習班》的第一句臺詞。

很少能有電影在第一句臺詞就讓我覺得不對勁:《一代宗師》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尚有幾分關於執念的哲學意味,而《銀河補習班》這句經過翻譯後的大白話,只讓人覺得有一種機場書店暢銷成功學的無厘頭——畢竟很多帶著孩子去看電影的成年人在聽到這句臺詞後都“噗嗤”一笑,大概都想到了自身,想到了自己這些年一直想一直想,也沒嫁給金城武、也沒娶上劉亦菲……

電影上映之前,曾有過一波鋪天蓋地的宣傳,說這是中國版的《摔跤吧!爸爸》,本年度的《我不是藥神》。無數大V、大號都打出了“從頭哭到尾”的吐血式推薦,又加上那張極有質感的海報著實拉了不少好感,於是令我十分期待。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但,當我坐在電影院裡還沒來得及仔細琢磨,爸爸雞湯就一盆一盆地當頭澆了下來!整部電影說教之密集,邏輯之混亂,轉折之生硬,在近幾年觀影經歷中絕無僅有。偏偏時間還特別長,兩個半小時之後頭昏腦漲的我只想大喊:閉嘴吧,爸爸!

首當其衝,也是最要命的:這故事我看過之後完全不會信。

兒子考試倒數第一,加上行為頑劣,馬上要被開除。於是爸爸跟教導主任打賭,期末考入年級前十,作為不開除的條件。努力半學期,變成了倒數第五(也算是從一無所有到窮)。電影到這裡還都是現實主義,接下來就魔幻了:父子倆跑出去遊山玩水半個月,回來之後真的就考了年級第十。

是的,在那個年齡段,只要兒子智商在線,爸爸方法得當,是完全有可能實現這種飛躍的。更何況,好電影不就是要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拍得讓人心服口服嗎?否則,拍一個年級二十進步到年級前十的電影,那有什麼看頭?

但《銀河補習班》真正的問題,在於把這個過程拍得毫無說服力。

在電影中的那個學期裡,爸爸賣血搬磚給兒子買電腦,表達了願為兒子付出一切的父愛;爸爸帶兒子逃學半個月遊山玩水看航展,展示了學校之外原來還有廣闊天地;兒子被困在洪水中,在爸爸的感召下死裡逃生,為最後的太空驚魂進行了鋪墊……這些都很好,但偏偏都與考試得高分毫無關係。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看看電影所對標的《摔跤吧!爸爸》是怎麼拍的:父親發現女兒有摔跤天賦,於是開始魔鬼訓練。他們的目標非常專注,就是老老實實練摔跤,所有劇情都是圍繞爸爸怎麼提高女兒的體能、怎麼帶女兒去參加實戰練習、怎麼通過專業教學讓女兒理解戰術……展開,最後女兒取得的成就也在摔跤上。

好的電影可以順理成章,也可以天馬行空,但無論如何,最後一定要在情理之中。特別是這種勵志向的電影,設立了一個目標之後,達成目標的過程一定要讓觀眾信服,才會讓人產生真正被激勵的感覺。否則只會讓觀眾覺得這是主角光環,是外掛,是意淫。

同樣是考試題材,在日劇《龍櫻》中, 老師帶領一群差生考東大,難度係數不亞於《銀河補習班》。可看完那部片子你會覺得:我也可以。因為大量的情節都是圍繞“如何考高分”來展開,極具可操作性。

想要在某個規則之下取得成就甚至顛覆規則,首先就要認可這個規則。想要拿高分,那就必須在考試上下功夫。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龍櫻》中的考試策略和技巧令人歎服


但《銀河補習班》非但沒有展現令人信服的成就取得過程,甚至連前後的價值觀也無法自洽——我一度以為這位爸爸是要提倡素質教育、快樂童年,分數不重要。沒想到繞了一圈,爸爸最後還不是對孩子吼:你能不能爭點氣考好點?!

至於片中提倡的教育方法,那就更加可笑。

舉個例子,爸爸啟發兒子寫作文,問他:你喜歡穿別人的舊鞋子嗎?看到這裡我替兒子搶答了:不喜歡,所以寫作文要有新意。錯!爸爸說寫作文最重要的就是真誠——喂,那你倒是問我喜不喜歡穿假鞋啊?!

真誠就真誠吧,也沒毛病。所以當兒子的作文被打了零分,爸爸去跟教導主任理論的時候,我又替兒子搶答了:這篇作文寫得好,因為真誠。又錯!爸爸說這篇作文好,是因為在裡面看到了美。

我:???爸爸你要不乾脆說寫作文的時候要真善美,一次說全?能不能自己先想明白了再教育孩子?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教導主任這麼討厭一定過得很慘……這也太臉譜化了吧?


大概片方也多少知道這方面有毛病,於是另外加了猛料:毫無節制的煽情。

你無法忽視從頭到尾的年代金曲大串燒,光是前半個小時,我就聽到了《亞洲雄風》《渴望》《彎彎的月亮》《走四方》。當銀幕上響起《快樂老家》:“跟我走吧,天亮就出發”,父子倆真的天亮就出發了。這種看圖說話的《中國音樂電視》拍法已經絕跡江湖二十年,沒想到在這裡又重新見到了。

除了金曲串燒,更搶戲的是一段主題旋律。第一次出現是在火箭昇天的時候,很切題,看得人心潮澎湃。可接下來至少又出現了五六次:兒子被人欺負放這段旋律,看航展機群飛過放這段旋律,洪水遇險放這段旋律,甚至連爸爸去工地智賺八百塊錢也要放這段旋律。

你別說,雖然是濫用,但其實非常管用——我旁邊坐了一對父子,跟海報上那對父子年紀差不多。小孩哭了好幾次,次次都是在這段旋律響起的時候,可謂極其精準。

可是,這樣把小孩子煽哭了算什麼本事?不過是用技巧激發純粹的生理反應罷了。選一段恢弘壯麗的交響旋律,配合大光圈、慢動作,再穿插幾個蒙太奇,兒童露出笑臉,白鴿飛過藍天。好了,集齊以上元素,就算是拍一段炮仗炸牛糞都有人會看哭你信不信?


"

文/褲衩、豆子

“我爸爸說: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就能做到地球上任何一件事。”

這是《銀河補習班》的第一句臺詞。

很少能有電影在第一句臺詞就讓我覺得不對勁:《一代宗師》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尚有幾分關於執念的哲學意味,而《銀河補習班》這句經過翻譯後的大白話,只讓人覺得有一種機場書店暢銷成功學的無厘頭——畢竟很多帶著孩子去看電影的成年人在聽到這句臺詞後都“噗嗤”一笑,大概都想到了自身,想到了自己這些年一直想一直想,也沒嫁給金城武、也沒娶上劉亦菲……

電影上映之前,曾有過一波鋪天蓋地的宣傳,說這是中國版的《摔跤吧!爸爸》,本年度的《我不是藥神》。無數大V、大號都打出了“從頭哭到尾”的吐血式推薦,又加上那張極有質感的海報著實拉了不少好感,於是令我十分期待。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但,當我坐在電影院裡還沒來得及仔細琢磨,爸爸雞湯就一盆一盆地當頭澆了下來!整部電影說教之密集,邏輯之混亂,轉折之生硬,在近幾年觀影經歷中絕無僅有。偏偏時間還特別長,兩個半小時之後頭昏腦漲的我只想大喊:閉嘴吧,爸爸!

首當其衝,也是最要命的:這故事我看過之後完全不會信。

兒子考試倒數第一,加上行為頑劣,馬上要被開除。於是爸爸跟教導主任打賭,期末考入年級前十,作為不開除的條件。努力半學期,變成了倒數第五(也算是從一無所有到窮)。電影到這裡還都是現實主義,接下來就魔幻了:父子倆跑出去遊山玩水半個月,回來之後真的就考了年級第十。

是的,在那個年齡段,只要兒子智商在線,爸爸方法得當,是完全有可能實現這種飛躍的。更何況,好電影不就是要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拍得讓人心服口服嗎?否則,拍一個年級二十進步到年級前十的電影,那有什麼看頭?

但《銀河補習班》真正的問題,在於把這個過程拍得毫無說服力。

在電影中的那個學期裡,爸爸賣血搬磚給兒子買電腦,表達了願為兒子付出一切的父愛;爸爸帶兒子逃學半個月遊山玩水看航展,展示了學校之外原來還有廣闊天地;兒子被困在洪水中,在爸爸的感召下死裡逃生,為最後的太空驚魂進行了鋪墊……這些都很好,但偏偏都與考試得高分毫無關係。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看看電影所對標的《摔跤吧!爸爸》是怎麼拍的:父親發現女兒有摔跤天賦,於是開始魔鬼訓練。他們的目標非常專注,就是老老實實練摔跤,所有劇情都是圍繞爸爸怎麼提高女兒的體能、怎麼帶女兒去參加實戰練習、怎麼通過專業教學讓女兒理解戰術……展開,最後女兒取得的成就也在摔跤上。

好的電影可以順理成章,也可以天馬行空,但無論如何,最後一定要在情理之中。特別是這種勵志向的電影,設立了一個目標之後,達成目標的過程一定要讓觀眾信服,才會讓人產生真正被激勵的感覺。否則只會讓觀眾覺得這是主角光環,是外掛,是意淫。

同樣是考試題材,在日劇《龍櫻》中, 老師帶領一群差生考東大,難度係數不亞於《銀河補習班》。可看完那部片子你會覺得:我也可以。因為大量的情節都是圍繞“如何考高分”來展開,極具可操作性。

想要在某個規則之下取得成就甚至顛覆規則,首先就要認可這個規則。想要拿高分,那就必須在考試上下功夫。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龍櫻》中的考試策略和技巧令人歎服


但《銀河補習班》非但沒有展現令人信服的成就取得過程,甚至連前後的價值觀也無法自洽——我一度以為這位爸爸是要提倡素質教育、快樂童年,分數不重要。沒想到繞了一圈,爸爸最後還不是對孩子吼:你能不能爭點氣考好點?!

至於片中提倡的教育方法,那就更加可笑。

舉個例子,爸爸啟發兒子寫作文,問他:你喜歡穿別人的舊鞋子嗎?看到這裡我替兒子搶答了:不喜歡,所以寫作文要有新意。錯!爸爸說寫作文最重要的就是真誠——喂,那你倒是問我喜不喜歡穿假鞋啊?!

真誠就真誠吧,也沒毛病。所以當兒子的作文被打了零分,爸爸去跟教導主任理論的時候,我又替兒子搶答了:這篇作文寫得好,因為真誠。又錯!爸爸說這篇作文好,是因為在裡面看到了美。

我:???爸爸你要不乾脆說寫作文的時候要真善美,一次說全?能不能自己先想明白了再教育孩子?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教導主任這麼討厭一定過得很慘……這也太臉譜化了吧?


大概片方也多少知道這方面有毛病,於是另外加了猛料:毫無節制的煽情。

你無法忽視從頭到尾的年代金曲大串燒,光是前半個小時,我就聽到了《亞洲雄風》《渴望》《彎彎的月亮》《走四方》。當銀幕上響起《快樂老家》:“跟我走吧,天亮就出發”,父子倆真的天亮就出發了。這種看圖說話的《中國音樂電視》拍法已經絕跡江湖二十年,沒想到在這裡又重新見到了。

除了金曲串燒,更搶戲的是一段主題旋律。第一次出現是在火箭昇天的時候,很切題,看得人心潮澎湃。可接下來至少又出現了五六次:兒子被人欺負放這段旋律,看航展機群飛過放這段旋律,洪水遇險放這段旋律,甚至連爸爸去工地智賺八百塊錢也要放這段旋律。

你別說,雖然是濫用,但其實非常管用——我旁邊坐了一對父子,跟海報上那對父子年紀差不多。小孩哭了好幾次,次次都是在這段旋律響起的時候,可謂極其精準。

可是,這樣把小孩子煽哭了算什麼本事?不過是用技巧激發純粹的生理反應罷了。選一段恢弘壯麗的交響旋律,配合大光圈、慢動作,再穿插幾個蒙太奇,兒童露出笑臉,白鴿飛過藍天。好了,集齊以上元素,就算是拍一段炮仗炸牛糞都有人會看哭你信不信?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欺負小孩都拍得特別煽情,我看了都生理本能地想哭。


雖然很多人把《銀河補習班》跟《摔跤吧!爸爸》做比較,但我覺得另一部影片更有參考價值:《當幸福來敲門》。

兩部電影都有倒黴透頂的爸爸,相依為命的兒子,缺位的媽媽,也都在最後實現了逆襲。但是在豆瓣上,《銀河補習班》已經掉到了6分左右,而《當幸福來敲門》一直穩穩站在9分之上,後者到底做對了什麼?


"

文/褲衩、豆子

“我爸爸說: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就能做到地球上任何一件事。”

這是《銀河補習班》的第一句臺詞。

很少能有電影在第一句臺詞就讓我覺得不對勁:《一代宗師》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尚有幾分關於執念的哲學意味,而《銀河補習班》這句經過翻譯後的大白話,只讓人覺得有一種機場書店暢銷成功學的無厘頭——畢竟很多帶著孩子去看電影的成年人在聽到這句臺詞後都“噗嗤”一笑,大概都想到了自身,想到了自己這些年一直想一直想,也沒嫁給金城武、也沒娶上劉亦菲……

電影上映之前,曾有過一波鋪天蓋地的宣傳,說這是中國版的《摔跤吧!爸爸》,本年度的《我不是藥神》。無數大V、大號都打出了“從頭哭到尾”的吐血式推薦,又加上那張極有質感的海報著實拉了不少好感,於是令我十分期待。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但,當我坐在電影院裡還沒來得及仔細琢磨,爸爸雞湯就一盆一盆地當頭澆了下來!整部電影說教之密集,邏輯之混亂,轉折之生硬,在近幾年觀影經歷中絕無僅有。偏偏時間還特別長,兩個半小時之後頭昏腦漲的我只想大喊:閉嘴吧,爸爸!

首當其衝,也是最要命的:這故事我看過之後完全不會信。

兒子考試倒數第一,加上行為頑劣,馬上要被開除。於是爸爸跟教導主任打賭,期末考入年級前十,作為不開除的條件。努力半學期,變成了倒數第五(也算是從一無所有到窮)。電影到這裡還都是現實主義,接下來就魔幻了:父子倆跑出去遊山玩水半個月,回來之後真的就考了年級第十。

是的,在那個年齡段,只要兒子智商在線,爸爸方法得當,是完全有可能實現這種飛躍的。更何況,好電影不就是要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拍得讓人心服口服嗎?否則,拍一個年級二十進步到年級前十的電影,那有什麼看頭?

但《銀河補習班》真正的問題,在於把這個過程拍得毫無說服力。

在電影中的那個學期裡,爸爸賣血搬磚給兒子買電腦,表達了願為兒子付出一切的父愛;爸爸帶兒子逃學半個月遊山玩水看航展,展示了學校之外原來還有廣闊天地;兒子被困在洪水中,在爸爸的感召下死裡逃生,為最後的太空驚魂進行了鋪墊……這些都很好,但偏偏都與考試得高分毫無關係。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看看電影所對標的《摔跤吧!爸爸》是怎麼拍的:父親發現女兒有摔跤天賦,於是開始魔鬼訓練。他們的目標非常專注,就是老老實實練摔跤,所有劇情都是圍繞爸爸怎麼提高女兒的體能、怎麼帶女兒去參加實戰練習、怎麼通過專業教學讓女兒理解戰術……展開,最後女兒取得的成就也在摔跤上。

好的電影可以順理成章,也可以天馬行空,但無論如何,最後一定要在情理之中。特別是這種勵志向的電影,設立了一個目標之後,達成目標的過程一定要讓觀眾信服,才會讓人產生真正被激勵的感覺。否則只會讓觀眾覺得這是主角光環,是外掛,是意淫。

同樣是考試題材,在日劇《龍櫻》中, 老師帶領一群差生考東大,難度係數不亞於《銀河補習班》。可看完那部片子你會覺得:我也可以。因為大量的情節都是圍繞“如何考高分”來展開,極具可操作性。

想要在某個規則之下取得成就甚至顛覆規則,首先就要認可這個規則。想要拿高分,那就必須在考試上下功夫。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龍櫻》中的考試策略和技巧令人歎服


但《銀河補習班》非但沒有展現令人信服的成就取得過程,甚至連前後的價值觀也無法自洽——我一度以為這位爸爸是要提倡素質教育、快樂童年,分數不重要。沒想到繞了一圈,爸爸最後還不是對孩子吼:你能不能爭點氣考好點?!

至於片中提倡的教育方法,那就更加可笑。

舉個例子,爸爸啟發兒子寫作文,問他:你喜歡穿別人的舊鞋子嗎?看到這裡我替兒子搶答了:不喜歡,所以寫作文要有新意。錯!爸爸說寫作文最重要的就是真誠——喂,那你倒是問我喜不喜歡穿假鞋啊?!

真誠就真誠吧,也沒毛病。所以當兒子的作文被打了零分,爸爸去跟教導主任理論的時候,我又替兒子搶答了:這篇作文寫得好,因為真誠。又錯!爸爸說這篇作文好,是因為在裡面看到了美。

我:???爸爸你要不乾脆說寫作文的時候要真善美,一次說全?能不能自己先想明白了再教育孩子?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教導主任這麼討厭一定過得很慘……這也太臉譜化了吧?


大概片方也多少知道這方面有毛病,於是另外加了猛料:毫無節制的煽情。

你無法忽視從頭到尾的年代金曲大串燒,光是前半個小時,我就聽到了《亞洲雄風》《渴望》《彎彎的月亮》《走四方》。當銀幕上響起《快樂老家》:“跟我走吧,天亮就出發”,父子倆真的天亮就出發了。這種看圖說話的《中國音樂電視》拍法已經絕跡江湖二十年,沒想到在這裡又重新見到了。

除了金曲串燒,更搶戲的是一段主題旋律。第一次出現是在火箭昇天的時候,很切題,看得人心潮澎湃。可接下來至少又出現了五六次:兒子被人欺負放這段旋律,看航展機群飛過放這段旋律,洪水遇險放這段旋律,甚至連爸爸去工地智賺八百塊錢也要放這段旋律。

你別說,雖然是濫用,但其實非常管用——我旁邊坐了一對父子,跟海報上那對父子年紀差不多。小孩哭了好幾次,次次都是在這段旋律響起的時候,可謂極其精準。

可是,這樣把小孩子煽哭了算什麼本事?不過是用技巧激發純粹的生理反應罷了。選一段恢弘壯麗的交響旋律,配合大光圈、慢動作,再穿插幾個蒙太奇,兒童露出笑臉,白鴿飛過藍天。好了,集齊以上元素,就算是拍一段炮仗炸牛糞都有人會看哭你信不信?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欺負小孩都拍得特別煽情,我看了都生理本能地想哭。


雖然很多人把《銀河補習班》跟《摔跤吧!爸爸》做比較,但我覺得另一部影片更有參考價值:《當幸福來敲門》。

兩部電影都有倒黴透頂的爸爸,相依為命的兒子,缺位的媽媽,也都在最後實現了逆襲。但是在豆瓣上,《銀河補習班》已經掉到了6分左右,而《當幸福來敲門》一直穩穩站在9分之上,後者到底做對了什麼?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敲門父子倆流落公廁是最揪心的一幕,但鋪墊足夠所以並不突兀。


《當幸福來敲門》用整部電影只講了一件事:爸爸如何排除萬難當上股票經紀人。你看到的所有情節都是為這個主題服務——要麼幫他接近目標,要麼給他製造困難。因為目標專注,觀眾知道他想要什麼,所以主角遭遇的種種情境都很容易讓我們產生共鳴。

做到這一步,電影基本上就算成功了。其實大家都知道,爸爸最後一定會成功,但是因為與角色產生了共情,加上起起伏伏的節奏又把握得極好,所以當主角終於得到那個職位的時候,觀眾的情緒得到釋放,眼淚也就自然而然的下來了。

好電影當然也會煽情,但它們煽起來的情緒不會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當場結算,而是在過後很久再回想起來,依然感慨萬千。


"

文/褲衩、豆子

“我爸爸說: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就能做到地球上任何一件事。”

這是《銀河補習班》的第一句臺詞。

很少能有電影在第一句臺詞就讓我覺得不對勁:《一代宗師》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尚有幾分關於執念的哲學意味,而《銀河補習班》這句經過翻譯後的大白話,只讓人覺得有一種機場書店暢銷成功學的無厘頭——畢竟很多帶著孩子去看電影的成年人在聽到這句臺詞後都“噗嗤”一笑,大概都想到了自身,想到了自己這些年一直想一直想,也沒嫁給金城武、也沒娶上劉亦菲……

電影上映之前,曾有過一波鋪天蓋地的宣傳,說這是中國版的《摔跤吧!爸爸》,本年度的《我不是藥神》。無數大V、大號都打出了“從頭哭到尾”的吐血式推薦,又加上那張極有質感的海報著實拉了不少好感,於是令我十分期待。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但,當我坐在電影院裡還沒來得及仔細琢磨,爸爸雞湯就一盆一盆地當頭澆了下來!整部電影說教之密集,邏輯之混亂,轉折之生硬,在近幾年觀影經歷中絕無僅有。偏偏時間還特別長,兩個半小時之後頭昏腦漲的我只想大喊:閉嘴吧,爸爸!

首當其衝,也是最要命的:這故事我看過之後完全不會信。

兒子考試倒數第一,加上行為頑劣,馬上要被開除。於是爸爸跟教導主任打賭,期末考入年級前十,作為不開除的條件。努力半學期,變成了倒數第五(也算是從一無所有到窮)。電影到這裡還都是現實主義,接下來就魔幻了:父子倆跑出去遊山玩水半個月,回來之後真的就考了年級第十。

是的,在那個年齡段,只要兒子智商在線,爸爸方法得當,是完全有可能實現這種飛躍的。更何況,好電影不就是要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拍得讓人心服口服嗎?否則,拍一個年級二十進步到年級前十的電影,那有什麼看頭?

但《銀河補習班》真正的問題,在於把這個過程拍得毫無說服力。

在電影中的那個學期裡,爸爸賣血搬磚給兒子買電腦,表達了願為兒子付出一切的父愛;爸爸帶兒子逃學半個月遊山玩水看航展,展示了學校之外原來還有廣闊天地;兒子被困在洪水中,在爸爸的感召下死裡逃生,為最後的太空驚魂進行了鋪墊……這些都很好,但偏偏都與考試得高分毫無關係。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看看電影所對標的《摔跤吧!爸爸》是怎麼拍的:父親發現女兒有摔跤天賦,於是開始魔鬼訓練。他們的目標非常專注,就是老老實實練摔跤,所有劇情都是圍繞爸爸怎麼提高女兒的體能、怎麼帶女兒去參加實戰練習、怎麼通過專業教學讓女兒理解戰術……展開,最後女兒取得的成就也在摔跤上。

好的電影可以順理成章,也可以天馬行空,但無論如何,最後一定要在情理之中。特別是這種勵志向的電影,設立了一個目標之後,達成目標的過程一定要讓觀眾信服,才會讓人產生真正被激勵的感覺。否則只會讓觀眾覺得這是主角光環,是外掛,是意淫。

同樣是考試題材,在日劇《龍櫻》中, 老師帶領一群差生考東大,難度係數不亞於《銀河補習班》。可看完那部片子你會覺得:我也可以。因為大量的情節都是圍繞“如何考高分”來展開,極具可操作性。

想要在某個規則之下取得成就甚至顛覆規則,首先就要認可這個規則。想要拿高分,那就必須在考試上下功夫。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龍櫻》中的考試策略和技巧令人歎服


但《銀河補習班》非但沒有展現令人信服的成就取得過程,甚至連前後的價值觀也無法自洽——我一度以為這位爸爸是要提倡素質教育、快樂童年,分數不重要。沒想到繞了一圈,爸爸最後還不是對孩子吼:你能不能爭點氣考好點?!

至於片中提倡的教育方法,那就更加可笑。

舉個例子,爸爸啟發兒子寫作文,問他:你喜歡穿別人的舊鞋子嗎?看到這裡我替兒子搶答了:不喜歡,所以寫作文要有新意。錯!爸爸說寫作文最重要的就是真誠——喂,那你倒是問我喜不喜歡穿假鞋啊?!

真誠就真誠吧,也沒毛病。所以當兒子的作文被打了零分,爸爸去跟教導主任理論的時候,我又替兒子搶答了:這篇作文寫得好,因為真誠。又錯!爸爸說這篇作文好,是因為在裡面看到了美。

我:???爸爸你要不乾脆說寫作文的時候要真善美,一次說全?能不能自己先想明白了再教育孩子?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教導主任這麼討厭一定過得很慘……這也太臉譜化了吧?


大概片方也多少知道這方面有毛病,於是另外加了猛料:毫無節制的煽情。

你無法忽視從頭到尾的年代金曲大串燒,光是前半個小時,我就聽到了《亞洲雄風》《渴望》《彎彎的月亮》《走四方》。當銀幕上響起《快樂老家》:“跟我走吧,天亮就出發”,父子倆真的天亮就出發了。這種看圖說話的《中國音樂電視》拍法已經絕跡江湖二十年,沒想到在這裡又重新見到了。

除了金曲串燒,更搶戲的是一段主題旋律。第一次出現是在火箭昇天的時候,很切題,看得人心潮澎湃。可接下來至少又出現了五六次:兒子被人欺負放這段旋律,看航展機群飛過放這段旋律,洪水遇險放這段旋律,甚至連爸爸去工地智賺八百塊錢也要放這段旋律。

你別說,雖然是濫用,但其實非常管用——我旁邊坐了一對父子,跟海報上那對父子年紀差不多。小孩哭了好幾次,次次都是在這段旋律響起的時候,可謂極其精準。

可是,這樣把小孩子煽哭了算什麼本事?不過是用技巧激發純粹的生理反應罷了。選一段恢弘壯麗的交響旋律,配合大光圈、慢動作,再穿插幾個蒙太奇,兒童露出笑臉,白鴿飛過藍天。好了,集齊以上元素,就算是拍一段炮仗炸牛糞都有人會看哭你信不信?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欺負小孩都拍得特別煽情,我看了都生理本能地想哭。


雖然很多人把《銀河補習班》跟《摔跤吧!爸爸》做比較,但我覺得另一部影片更有參考價值:《當幸福來敲門》。

兩部電影都有倒黴透頂的爸爸,相依為命的兒子,缺位的媽媽,也都在最後實現了逆襲。但是在豆瓣上,《銀河補習班》已經掉到了6分左右,而《當幸福來敲門》一直穩穩站在9分之上,後者到底做對了什麼?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敲門父子倆流落公廁是最揪心的一幕,但鋪墊足夠所以並不突兀。


《當幸福來敲門》用整部電影只講了一件事:爸爸如何排除萬難當上股票經紀人。你看到的所有情節都是為這個主題服務——要麼幫他接近目標,要麼給他製造困難。因為目標專注,觀眾知道他想要什麼,所以主角遭遇的種種情境都很容易讓我們產生共鳴。

做到這一步,電影基本上就算成功了。其實大家都知道,爸爸最後一定會成功,但是因為與角色產生了共情,加上起起伏伏的節奏又把握得極好,所以當主角終於得到那個職位的時候,觀眾的情緒得到釋放,眼淚也就自然而然的下來了。

好電影當然也會煽情,但它們煽起來的情緒不會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當場結算,而是在過後很久再回想起來,依然感慨萬千。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以及,兩部電影都有爸爸賣血的情節。敲門爸爸是因為無家可歸沒錢吃飯,為了生存不得不賣血;而補習爸爸只是為了給兒子買一臺電腦。

雖然是為了展示無私父愛,但仔細想想其實挺恐怖的。以後補習爸爸或許會跟兒子說“老子為了你學習都去賣過血!”,而把這筆賬在兒子身上記一輩子,倒是挺典型的一類中國父母。

但敲門爸爸就說不出口,因為不賣血自己也會餓死。所以,你不會覺得這事情有古怪,只會為他們父子倆揪心。

這也是兩部電影的重大區別。當出現極端情節的時候,一個合情合理,換了是我可能也會那麼做;另一個用力過猛,細思極恐,總覺得人物抉擇有點偏執傾向。

還有一點很重要,《當幸福來敲門》是真人真事改編。另外兩部常被拿來比較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和《我不是藥神》,也一樣來自真實事件。要把真人真事改成好電影其實並不簡單,但這樣做能夠最大程度保證故事的可信度,也就保證了觀眾的代入感。 如果按照《銀河補習班》想要表達的主題,至少可以參考郎朗和丁俊暉的真實人生。

從父子關係到教育反思,都是很有探討價值的話題。從這個角度,《銀河補習班》的立意很好,可以對應父親缺位的喪偶式育兒,也可以映射當今教育中的種種亂象。哪怕只要紮紮實實拍好其中一點,也絕不會是現在這樣兩極分化的口碑。然而,浮躁與傲慢卻把原本不錯的創意徹底毀掉,有點可惜。又加上前期無節制口碑營銷,因此也更加讓人生氣。

一邊讓爸爸說出“寫作文最重要是真誠”這種話,一邊卻拍出了這樣不真誠的電影,倒是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地球上的很多事,只靠一直想一直想,真的是做不成的。


"

文/褲衩、豆子

“我爸爸說: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就能做到地球上任何一件事。”

這是《銀河補習班》的第一句臺詞。

很少能有電影在第一句臺詞就讓我覺得不對勁:《一代宗師》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尚有幾分關於執念的哲學意味,而《銀河補習班》這句經過翻譯後的大白話,只讓人覺得有一種機場書店暢銷成功學的無厘頭——畢竟很多帶著孩子去看電影的成年人在聽到這句臺詞後都“噗嗤”一笑,大概都想到了自身,想到了自己這些年一直想一直想,也沒嫁給金城武、也沒娶上劉亦菲……

電影上映之前,曾有過一波鋪天蓋地的宣傳,說這是中國版的《摔跤吧!爸爸》,本年度的《我不是藥神》。無數大V、大號都打出了“從頭哭到尾”的吐血式推薦,又加上那張極有質感的海報著實拉了不少好感,於是令我十分期待。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但,當我坐在電影院裡還沒來得及仔細琢磨,爸爸雞湯就一盆一盆地當頭澆了下來!整部電影說教之密集,邏輯之混亂,轉折之生硬,在近幾年觀影經歷中絕無僅有。偏偏時間還特別長,兩個半小時之後頭昏腦漲的我只想大喊:閉嘴吧,爸爸!

首當其衝,也是最要命的:這故事我看過之後完全不會信。

兒子考試倒數第一,加上行為頑劣,馬上要被開除。於是爸爸跟教導主任打賭,期末考入年級前十,作為不開除的條件。努力半學期,變成了倒數第五(也算是從一無所有到窮)。電影到這裡還都是現實主義,接下來就魔幻了:父子倆跑出去遊山玩水半個月,回來之後真的就考了年級第十。

是的,在那個年齡段,只要兒子智商在線,爸爸方法得當,是完全有可能實現這種飛躍的。更何況,好電影不就是要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拍得讓人心服口服嗎?否則,拍一個年級二十進步到年級前十的電影,那有什麼看頭?

但《銀河補習班》真正的問題,在於把這個過程拍得毫無說服力。

在電影中的那個學期裡,爸爸賣血搬磚給兒子買電腦,表達了願為兒子付出一切的父愛;爸爸帶兒子逃學半個月遊山玩水看航展,展示了學校之外原來還有廣闊天地;兒子被困在洪水中,在爸爸的感召下死裡逃生,為最後的太空驚魂進行了鋪墊……這些都很好,但偏偏都與考試得高分毫無關係。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看看電影所對標的《摔跤吧!爸爸》是怎麼拍的:父親發現女兒有摔跤天賦,於是開始魔鬼訓練。他們的目標非常專注,就是老老實實練摔跤,所有劇情都是圍繞爸爸怎麼提高女兒的體能、怎麼帶女兒去參加實戰練習、怎麼通過專業教學讓女兒理解戰術……展開,最後女兒取得的成就也在摔跤上。

好的電影可以順理成章,也可以天馬行空,但無論如何,最後一定要在情理之中。特別是這種勵志向的電影,設立了一個目標之後,達成目標的過程一定要讓觀眾信服,才會讓人產生真正被激勵的感覺。否則只會讓觀眾覺得這是主角光環,是外掛,是意淫。

同樣是考試題材,在日劇《龍櫻》中, 老師帶領一群差生考東大,難度係數不亞於《銀河補習班》。可看完那部片子你會覺得:我也可以。因為大量的情節都是圍繞“如何考高分”來展開,極具可操作性。

想要在某個規則之下取得成就甚至顛覆規則,首先就要認可這個規則。想要拿高分,那就必須在考試上下功夫。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龍櫻》中的考試策略和技巧令人歎服


但《銀河補習班》非但沒有展現令人信服的成就取得過程,甚至連前後的價值觀也無法自洽——我一度以為這位爸爸是要提倡素質教育、快樂童年,分數不重要。沒想到繞了一圈,爸爸最後還不是對孩子吼:你能不能爭點氣考好點?!

至於片中提倡的教育方法,那就更加可笑。

舉個例子,爸爸啟發兒子寫作文,問他:你喜歡穿別人的舊鞋子嗎?看到這裡我替兒子搶答了:不喜歡,所以寫作文要有新意。錯!爸爸說寫作文最重要的就是真誠——喂,那你倒是問我喜不喜歡穿假鞋啊?!

真誠就真誠吧,也沒毛病。所以當兒子的作文被打了零分,爸爸去跟教導主任理論的時候,我又替兒子搶答了:這篇作文寫得好,因為真誠。又錯!爸爸說這篇作文好,是因為在裡面看到了美。

我:???爸爸你要不乾脆說寫作文的時候要真善美,一次說全?能不能自己先想明白了再教育孩子?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教導主任這麼討厭一定過得很慘……這也太臉譜化了吧?


大概片方也多少知道這方面有毛病,於是另外加了猛料:毫無節制的煽情。

你無法忽視從頭到尾的年代金曲大串燒,光是前半個小時,我就聽到了《亞洲雄風》《渴望》《彎彎的月亮》《走四方》。當銀幕上響起《快樂老家》:“跟我走吧,天亮就出發”,父子倆真的天亮就出發了。這種看圖說話的《中國音樂電視》拍法已經絕跡江湖二十年,沒想到在這裡又重新見到了。

除了金曲串燒,更搶戲的是一段主題旋律。第一次出現是在火箭昇天的時候,很切題,看得人心潮澎湃。可接下來至少又出現了五六次:兒子被人欺負放這段旋律,看航展機群飛過放這段旋律,洪水遇險放這段旋律,甚至連爸爸去工地智賺八百塊錢也要放這段旋律。

你別說,雖然是濫用,但其實非常管用——我旁邊坐了一對父子,跟海報上那對父子年紀差不多。小孩哭了好幾次,次次都是在這段旋律響起的時候,可謂極其精準。

可是,這樣把小孩子煽哭了算什麼本事?不過是用技巧激發純粹的生理反應罷了。選一段恢弘壯麗的交響旋律,配合大光圈、慢動作,再穿插幾個蒙太奇,兒童露出笑臉,白鴿飛過藍天。好了,集齊以上元素,就算是拍一段炮仗炸牛糞都有人會看哭你信不信?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欺負小孩都拍得特別煽情,我看了都生理本能地想哭。


雖然很多人把《銀河補習班》跟《摔跤吧!爸爸》做比較,但我覺得另一部影片更有參考價值:《當幸福來敲門》。

兩部電影都有倒黴透頂的爸爸,相依為命的兒子,缺位的媽媽,也都在最後實現了逆襲。但是在豆瓣上,《銀河補習班》已經掉到了6分左右,而《當幸福來敲門》一直穩穩站在9分之上,後者到底做對了什麼?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敲門父子倆流落公廁是最揪心的一幕,但鋪墊足夠所以並不突兀。


《當幸福來敲門》用整部電影只講了一件事:爸爸如何排除萬難當上股票經紀人。你看到的所有情節都是為這個主題服務——要麼幫他接近目標,要麼給他製造困難。因為目標專注,觀眾知道他想要什麼,所以主角遭遇的種種情境都很容易讓我們產生共鳴。

做到這一步,電影基本上就算成功了。其實大家都知道,爸爸最後一定會成功,但是因為與角色產生了共情,加上起起伏伏的節奏又把握得極好,所以當主角終於得到那個職位的時候,觀眾的情緒得到釋放,眼淚也就自然而然的下來了。

好電影當然也會煽情,但它們煽起來的情緒不會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當場結算,而是在過後很久再回想起來,依然感慨萬千。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以及,兩部電影都有爸爸賣血的情節。敲門爸爸是因為無家可歸沒錢吃飯,為了生存不得不賣血;而補習爸爸只是為了給兒子買一臺電腦。

雖然是為了展示無私父愛,但仔細想想其實挺恐怖的。以後補習爸爸或許會跟兒子說“老子為了你學習都去賣過血!”,而把這筆賬在兒子身上記一輩子,倒是挺典型的一類中國父母。

但敲門爸爸就說不出口,因為不賣血自己也會餓死。所以,你不會覺得這事情有古怪,只會為他們父子倆揪心。

這也是兩部電影的重大區別。當出現極端情節的時候,一個合情合理,換了是我可能也會那麼做;另一個用力過猛,細思極恐,總覺得人物抉擇有點偏執傾向。

還有一點很重要,《當幸福來敲門》是真人真事改編。另外兩部常被拿來比較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和《我不是藥神》,也一樣來自真實事件。要把真人真事改成好電影其實並不簡單,但這樣做能夠最大程度保證故事的可信度,也就保證了觀眾的代入感。 如果按照《銀河補習班》想要表達的主題,至少可以參考郎朗和丁俊暉的真實人生。

從父子關係到教育反思,都是很有探討價值的話題。從這個角度,《銀河補習班》的立意很好,可以對應父親缺位的喪偶式育兒,也可以映射當今教育中的種種亂象。哪怕只要紮紮實實拍好其中一點,也絕不會是現在這樣兩極分化的口碑。然而,浮躁與傲慢卻把原本不錯的創意徹底毀掉,有點可惜。又加上前期無節制口碑營銷,因此也更加讓人生氣。

一邊讓爸爸說出“寫作文最重要是真誠”這種話,一邊卻拍出了這樣不真誠的電影,倒是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地球上的很多事,只靠一直想一直想,真的是做不成的。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王欣(@反褲衩陣地)

作家,已出版小說集《北京女子圖鑑》,長篇小說《在不安的世界安靜地活》,隨筆集《致我們總被戳中的人生》。

"

文/褲衩、豆子

“我爸爸說: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就能做到地球上任何一件事。”

這是《銀河補習班》的第一句臺詞。

很少能有電影在第一句臺詞就讓我覺得不對勁:《一代宗師》的“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尚有幾分關於執念的哲學意味,而《銀河補習班》這句經過翻譯後的大白話,只讓人覺得有一種機場書店暢銷成功學的無厘頭——畢竟很多帶著孩子去看電影的成年人在聽到這句臺詞後都“噗嗤”一笑,大概都想到了自身,想到了自己這些年一直想一直想,也沒嫁給金城武、也沒娶上劉亦菲……

電影上映之前,曾有過一波鋪天蓋地的宣傳,說這是中國版的《摔跤吧!爸爸》,本年度的《我不是藥神》。無數大V、大號都打出了“從頭哭到尾”的吐血式推薦,又加上那張極有質感的海報著實拉了不少好感,於是令我十分期待。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但,當我坐在電影院裡還沒來得及仔細琢磨,爸爸雞湯就一盆一盆地當頭澆了下來!整部電影說教之密集,邏輯之混亂,轉折之生硬,在近幾年觀影經歷中絕無僅有。偏偏時間還特別長,兩個半小時之後頭昏腦漲的我只想大喊:閉嘴吧,爸爸!

首當其衝,也是最要命的:這故事我看過之後完全不會信。

兒子考試倒數第一,加上行為頑劣,馬上要被開除。於是爸爸跟教導主任打賭,期末考入年級前十,作為不開除的條件。努力半學期,變成了倒數第五(也算是從一無所有到窮)。電影到這裡還都是現實主義,接下來就魔幻了:父子倆跑出去遊山玩水半個月,回來之後真的就考了年級第十。

是的,在那個年齡段,只要兒子智商在線,爸爸方法得當,是完全有可能實現這種飛躍的。更何況,好電影不就是要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拍得讓人心服口服嗎?否則,拍一個年級二十進步到年級前十的電影,那有什麼看頭?

但《銀河補習班》真正的問題,在於把這個過程拍得毫無說服力。

在電影中的那個學期裡,爸爸賣血搬磚給兒子買電腦,表達了願為兒子付出一切的父愛;爸爸帶兒子逃學半個月遊山玩水看航展,展示了學校之外原來還有廣闊天地;兒子被困在洪水中,在爸爸的感召下死裡逃生,為最後的太空驚魂進行了鋪墊……這些都很好,但偏偏都與考試得高分毫無關係。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看看電影所對標的《摔跤吧!爸爸》是怎麼拍的:父親發現女兒有摔跤天賦,於是開始魔鬼訓練。他們的目標非常專注,就是老老實實練摔跤,所有劇情都是圍繞爸爸怎麼提高女兒的體能、怎麼帶女兒去參加實戰練習、怎麼通過專業教學讓女兒理解戰術……展開,最後女兒取得的成就也在摔跤上。

好的電影可以順理成章,也可以天馬行空,但無論如何,最後一定要在情理之中。特別是這種勵志向的電影,設立了一個目標之後,達成目標的過程一定要讓觀眾信服,才會讓人產生真正被激勵的感覺。否則只會讓觀眾覺得這是主角光環,是外掛,是意淫。

同樣是考試題材,在日劇《龍櫻》中, 老師帶領一群差生考東大,難度係數不亞於《銀河補習班》。可看完那部片子你會覺得:我也可以。因為大量的情節都是圍繞“如何考高分”來展開,極具可操作性。

想要在某個規則之下取得成就甚至顛覆規則,首先就要認可這個規則。想要拿高分,那就必須在考試上下功夫。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龍櫻》中的考試策略和技巧令人歎服


但《銀河補習班》非但沒有展現令人信服的成就取得過程,甚至連前後的價值觀也無法自洽——我一度以為這位爸爸是要提倡素質教育、快樂童年,分數不重要。沒想到繞了一圈,爸爸最後還不是對孩子吼:你能不能爭點氣考好點?!

至於片中提倡的教育方法,那就更加可笑。

舉個例子,爸爸啟發兒子寫作文,問他:你喜歡穿別人的舊鞋子嗎?看到這裡我替兒子搶答了:不喜歡,所以寫作文要有新意。錯!爸爸說寫作文最重要的就是真誠——喂,那你倒是問我喜不喜歡穿假鞋啊?!

真誠就真誠吧,也沒毛病。所以當兒子的作文被打了零分,爸爸去跟教導主任理論的時候,我又替兒子搶答了:這篇作文寫得好,因為真誠。又錯!爸爸說這篇作文好,是因為在裡面看到了美。

我:???爸爸你要不乾脆說寫作文的時候要真善美,一次說全?能不能自己先想明白了再教育孩子?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教導主任這麼討厭一定過得很慘……這也太臉譜化了吧?


大概片方也多少知道這方面有毛病,於是另外加了猛料:毫無節制的煽情。

你無法忽視從頭到尾的年代金曲大串燒,光是前半個小時,我就聽到了《亞洲雄風》《渴望》《彎彎的月亮》《走四方》。當銀幕上響起《快樂老家》:“跟我走吧,天亮就出發”,父子倆真的天亮就出發了。這種看圖說話的《中國音樂電視》拍法已經絕跡江湖二十年,沒想到在這裡又重新見到了。

除了金曲串燒,更搶戲的是一段主題旋律。第一次出現是在火箭昇天的時候,很切題,看得人心潮澎湃。可接下來至少又出現了五六次:兒子被人欺負放這段旋律,看航展機群飛過放這段旋律,洪水遇險放這段旋律,甚至連爸爸去工地智賺八百塊錢也要放這段旋律。

你別說,雖然是濫用,但其實非常管用——我旁邊坐了一對父子,跟海報上那對父子年紀差不多。小孩哭了好幾次,次次都是在這段旋律響起的時候,可謂極其精準。

可是,這樣把小孩子煽哭了算什麼本事?不過是用技巧激發純粹的生理反應罷了。選一段恢弘壯麗的交響旋律,配合大光圈、慢動作,再穿插幾個蒙太奇,兒童露出笑臉,白鴿飛過藍天。好了,集齊以上元素,就算是拍一段炮仗炸牛糞都有人會看哭你信不信?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欺負小孩都拍得特別煽情,我看了都生理本能地想哭。


雖然很多人把《銀河補習班》跟《摔跤吧!爸爸》做比較,但我覺得另一部影片更有參考價值:《當幸福來敲門》。

兩部電影都有倒黴透頂的爸爸,相依為命的兒子,缺位的媽媽,也都在最後實現了逆襲。但是在豆瓣上,《銀河補習班》已經掉到了6分左右,而《當幸福來敲門》一直穩穩站在9分之上,後者到底做對了什麼?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敲門父子倆流落公廁是最揪心的一幕,但鋪墊足夠所以並不突兀。


《當幸福來敲門》用整部電影只講了一件事:爸爸如何排除萬難當上股票經紀人。你看到的所有情節都是為這個主題服務——要麼幫他接近目標,要麼給他製造困難。因為目標專注,觀眾知道他想要什麼,所以主角遭遇的種種情境都很容易讓我們產生共鳴。

做到這一步,電影基本上就算成功了。其實大家都知道,爸爸最後一定會成功,但是因為與角色產生了共情,加上起起伏伏的節奏又把握得極好,所以當主角終於得到那個職位的時候,觀眾的情緒得到釋放,眼淚也就自然而然的下來了。

好電影當然也會煽情,但它們煽起來的情緒不會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當場結算,而是在過後很久再回想起來,依然感慨萬千。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以及,兩部電影都有爸爸賣血的情節。敲門爸爸是因為無家可歸沒錢吃飯,為了生存不得不賣血;而補習爸爸只是為了給兒子買一臺電腦。

雖然是為了展示無私父愛,但仔細想想其實挺恐怖的。以後補習爸爸或許會跟兒子說“老子為了你學習都去賣過血!”,而把這筆賬在兒子身上記一輩子,倒是挺典型的一類中國父母。

但敲門爸爸就說不出口,因為不賣血自己也會餓死。所以,你不會覺得這事情有古怪,只會為他們父子倆揪心。

這也是兩部電影的重大區別。當出現極端情節的時候,一個合情合理,換了是我可能也會那麼做;另一個用力過猛,細思極恐,總覺得人物抉擇有點偏執傾向。

還有一點很重要,《當幸福來敲門》是真人真事改編。另外兩部常被拿來比較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和《我不是藥神》,也一樣來自真實事件。要把真人真事改成好電影其實並不簡單,但這樣做能夠最大程度保證故事的可信度,也就保證了觀眾的代入感。 如果按照《銀河補習班》想要表達的主題,至少可以參考郎朗和丁俊暉的真實人生。

從父子關係到教育反思,都是很有探討價值的話題。從這個角度,《銀河補習班》的立意很好,可以對應父親缺位的喪偶式育兒,也可以映射當今教育中的種種亂象。哪怕只要紮紮實實拍好其中一點,也絕不會是現在這樣兩極分化的口碑。然而,浮躁與傲慢卻把原本不錯的創意徹底毀掉,有點可惜。又加上前期無節制口碑營銷,因此也更加讓人生氣。

一邊讓爸爸說出“寫作文最重要是真誠”這種話,一邊卻拍出了這樣不真誠的電影,倒是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地球上的很多事,只靠一直想一直想,真的是做不成的。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王欣(@反褲衩陣地)

作家,已出版小說集《北京女子圖鑑》,長篇小說《在不安的世界安靜地活》,隨筆集《致我們總被戳中的人生》。

這部電影應該叫《閉嘴吧,爸爸!》

《北京女子圖鑑》 王欣(@反褲衩陣地) 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