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姚明、劉翔、李娜、孫楊……為什麼拍不出《絕殺慕尼黑》和《摔跤吧!爸爸》?

繼《摔跤吧!爸爸》之後,體育題材電影時隔兩年又在中國院線燒起“一把火”。電影《絕殺慕尼黑》憑藉過硬的口碑,以後程發力之勢,票房突破8500萬,成為俄羅斯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的新晉票房冠軍。

我們有姚明、劉翔、李娜、孫楊……為什麼拍不出《絕殺慕尼黑》和《摔跤吧!爸爸》?

圖說:《絕殺慕尼黑》劇照。

雖然相較主流題材大片,這樣的票房並不出挑,但和同期上映的本土同類型影片相比,已實屬高得嚇人——同場競技的《冠軍的心》、《三流勇士》,作為拳擊題材國產體育電影,首映排片僅為3.0%和不足0.1%,楊坤主演的《冠軍的心》據說劇本就寫了五年,票房卻只有區區80多萬。兩部電影因為觀看人數不足,豆瓣上甚至沒有評分。

我們有姚明、劉翔、李娜、孫楊……為什麼拍不出《絕殺慕尼黑》和《摔跤吧!爸爸》?我們有姚明、劉翔、李娜、孫楊……為什麼拍不出《絕殺慕尼黑》和《摔跤吧!爸爸》?

這也是體育電影近兩年在內地影市生存現狀窘迫的一個縮影。

中國影壇歷史上不乏體育題材電影,早在1958年,中國就有了自己體育電影,謝晉導演的《女籃5號》。2010年之後,《破風》、《激戰》、《大灌籃》等運動題材作品也一度成為市場驚喜,但近年來真正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能在華語影壇留下一筆的現象級作品,並沒有出現。

我們有姚明、劉翔、李娜、孫楊……為什麼拍不出《絕殺慕尼黑》和《摔跤吧!爸爸》?

圖說:新中國建立後,《女籃五號》成為第一部具有影響力的體育題材電影。該片於1957年獲第6屆世界青年聯歡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銀質獎章,1960年獲得墨西哥國際電影節銀帽獎。

為什麼中國拍不出像《摔跤吧!爸爸》《絕殺慕尼黑》那樣票房、口碑雙豐收的作品?

人家的“體育電影”靠什麼抓住我們的心?

誰能料想,一部俄羅斯的體育題材電影會在中國觀眾群體中引發廣泛共鳴。

近日,繼中國男籃、部分地方職業籃球俱樂部集體觀影后,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瀋陽、濟南、青島、武漢、南京、寧波等全國各地的解放軍運動隊隊員們,也一起組織觀看了這部電影。有媒體認為,在備戰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的關鍵時期,這部電影極大地鼓舞了團隊士氣。此外,國家體育總局也曾經下發通知,號召大家組織觀影,學習電影中所傳達的精神能量,學習如何創造奇蹟。

我們有姚明、劉翔、李娜、孫楊……為什麼拍不出《絕殺慕尼黑》和《摔跤吧!爸爸》?

圖說:遼寧男籃近日集體觀看了《絕殺慕尼黑》。

如此報道見諸網絡容易讓人們產生一定的誤會,誤會這部影片吸引的多是搞體育、喜歡體育的人,實則不然——更多走進電影院的,是普通觀眾。

我們有姚明、劉翔、李娜、孫楊……為什麼拍不出《絕殺慕尼黑》和《摔跤吧!爸爸》?

圖說:《絕殺慕尼黑》豆瓣得分高達8.3分。

《絕殺慕尼黑》講的是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籃絕殺的故事。那場比賽,蘇聯以51比50的比分,擊敗在奧運會上從未敗過的美國隊,首次獲得奧運會金牌。

雖然電影復原的是真實歷史事件,但導演和編劇做了不少藝術加工,老實說,改編幅度不小。

電影中,年輕球員亞歷山大·別洛夫突患重病,一度生命垂危,主教練拿出給自己兒子的治病錢去給他墊付醫療費,才讓別洛夫撿回了性命。而主教練兒子患了腦癱,亟需錢送至國外治病。

如果隊伍獲得奧運會冠軍,蘇聯體委會將頒發獎金。最後,別羅夫在關鍵時候完成絕殺,成為球隊英雄;奪冠後,隊員們有感於主教練對別洛夫的幫助,紛紛把獎金捐給了主教練。

隊長保羅斯卡斯來自立陶宛,在電影中,被設置成了一個斤斤計較的反蘇分子形象,總是想著叛逃。決賽前,他已經聯繫好了外逃的幫手,到了最後關頭才良心發現,回到了球隊。

這些情節大多不符合史實,有報道稱,影片還遭到了人物原型的反對——事實上,完成絕殺的亞歷山大·別洛夫在當時非常健康,沒有疾病。身患絕症,英年早逝,是後來的事了。主教練也並沒有想過將孩子送出國外治病,保羅斯卡斯更是畢生效忠蘇聯,從未想過叛逃一事。

“從劇作的角度來看,這些改動雖然刻意,且稍顯老土,卻是必要的。”《中國新聞週刊》對此評析認為,體育電影中,體育元素只是表象,內核在於解決主角在生活上面臨的難題——多半是貧困或親人病痛——從而得到社會認可,進一步完成心理救贖。觀眾代入主人公的視角,會產生“我也能行”的心情,得到激勵。這便構成了體育電影的觀影心理基礎。

我們有姚明、劉翔、李娜、孫楊……為什麼拍不出《絕殺慕尼黑》和《摔跤吧!爸爸》?我們有姚明、劉翔、李娜、孫楊……為什麼拍不出《絕殺慕尼黑》和《摔跤吧!爸爸》?我們有姚明、劉翔、李娜、孫楊……為什麼拍不出《絕殺慕尼黑》和《摔跤吧!爸爸》?

圖說:《絕殺慕尼黑》劇照。

“當我們在談論一部成功的體育電影時,看的不光是體育,還有人生。”這樣的總結,同樣適合於兩年前那部刷屏、刷朋友圈的《摔跤吧!爸爸》。

首都體育學院校長、國際教練教育委員會副主席鍾秉樞教授曾經評價《摔跤吧!爸爸》:“以往影片在寫小人物如何成為明星時,沒有從人性角度去揭示幕後故事。實際上我們有太多的冠軍,比如王軍霞和影片中的吉塔一樣來自社會草根階層。影片呈現出來的是普通人成為冠軍的成長經歷,和一個普通人成為冠軍的回味和體驗。人們想知道這些人為什麼成為了冠軍,但是我們的體育影片,幾乎沒有揭示這些人如何成為了冠軍。”

我們有姚明、劉翔、李娜、孫楊……為什麼拍不出《絕殺慕尼黑》和《摔跤吧!爸爸》?

圖說:《摔跤吧!爸爸》劇照。

與其虛構小人物,不如拍好大明星

懂體育的人不懂電影,懂電影的人不懂體育,是國產體育電影拋去外部不利因素後,必須面對與解決的內部問題。

國產體育電影並不缺乏好的現實素材(原型故事素材很豐富),如何從人性出發把故事講好才是關鍵。 就拿劉奮鬥執導、楊坤主演的《冠軍的心》來說,這是一部搏擊題材電影,相比《絕殺慕尼黑》,《冠軍的心》完全是一個虛構故事。對觀眾而言,賽場陌生、人物陌生,帶入門檻比較高。相反故事卻很老套——大多國內體育題材電影往往陷入這樣的俗套:把一切都簡單化、線性化,彷彿只要不怕苦不怕死,突擊訓練上幾個月,就能得到好結果。

我們有姚明、劉翔、李娜、孫楊……為什麼拍不出《絕殺慕尼黑》和《摔跤吧!爸爸》?

圖說:《冠軍的心》劇照。

筆者認為,現階段中國還缺乏真正有影響力的正規商業賽事,而對體育題材電影的把握也仍顯稚嫩,另闢蹊徑虛構“體壇小人物的勵志故事”,較難獲得市場認可。與其如此,不妨抓“大”放“小”,先把大家耳熟能詳的體壇巨星們的故事講好。

事實上,過去20多年的時間,中國靠著在奧運會,以及各種國際體育大賽中的出眾表現,已逐步成為世界上公認的體育強國。20多年的時間裡,中國體育也出了姚明、劉翔、李娜、孫楊、丁俊暉等一批優質IP。但如何深度挖掘這些人物的經歷,創作出動人的、高水準的體育影片,才是現階段中國電影從業者們應該研究的課題。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就認為,“《摔跤吧!爸爸》將國家榮譽、個人夢想、家庭感情、女性自立四大主題都自然地包含在故事之中……反觀,中國出了這麼多冠軍,竟然出不了一部像樣的體育電影,這的確值得反思。”

我們有姚明、劉翔、李娜、孫楊……為什麼拍不出《絕殺慕尼黑》和《摔跤吧!爸爸》?我們有姚明、劉翔、李娜、孫楊……為什麼拍不出《絕殺慕尼黑》和《摔跤吧!爸爸》?

圖說:《摔跤吧!爸爸》劇照。

當然,拍好一部體育題材電影確實不容易。除了要有好的原生素材,對演員的要求也較高,甚至要達到專業運動員水準。彭于晏拍《破風》時,不僅考取了場地專業賽車手證書,訓練及拍攝期間累計騎行十一萬公里;《百萬美元寶貝》女主角希拉里斯萬克,為了電影更加真實增重20磅,並且進行了三個月的專業拳擊訓練。在數字先生、數字小姐當道的國內影視圈,擁有如此敬業精神的演員難覓蹤影。

也有好消息傳來,擁有專業人士甚至是原型人物擔任場外指導,熟稔商業大片製作套路的陳可辛擔任導演的《中國女排》、《李娜》,未來市場表現可期,前者定檔2020春節檔。這是否會彌補近些年來國產體育電影無佳片的遺憾,我們拭目以待。

欄目主編:陳華 文字編輯:姚勤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