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消失的澠池民間技藝——刺繡

手工藝 刺繡 藝術 DIY 明珠三門峽 2017-04-19

刺繡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我國至少有一千多年曆史。它以繡針引綵線(絲、絨、線),按設計的花樣,在織物(絲綢、布帛)上刺綴運針,以繡跡構成紋樣或文字或圖案,後因刺繡多為婦女所作,故又名“女紅”。

即將消失的澠池民間技藝——刺繡

刺繡曾經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婚喪嫁娶離不開它,就連小孩的衣服頭飾、家裡的被面窗簾也都是家家戶戶親自繡制。姑娘們從小就跟著長輩們學習刺繡,個個都是刺繡能手,平時也會把繡品當作禮物送給親友。

即將消失的澠池民間技藝——刺繡

明清時期,凡出嫁的姑娘都必須學會刺繡的技藝,否則會被婆家看不起。手工刺繡是一個需要耗時耗力的浩大工程,歷經作模、打麵漿、粘布、擬模、貼面、鑲邊和繡花等數十道工序 ,工藝繁瑣而精細。

即將消失的澠池民間技藝——刺繡

刺繡品極為豐富,按實用功能劃分,有枕頂、童帽、雲肩、背心、圍肚、裹兜、裙子、繡鞋、被面、桌單、圍裙等。其特徵是針工細膩,花形簡潔明快,配色和諧大氣,並富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和深刻的民俗文化內涵,充分體現了刺繡文化的豐富細膩的特徵。

即將消失的澠池民間技藝——刺繡

在澠池民間,老一輩懂得刺繡的藝人不少,但能夠精通並認真堅持下來人的甚廖,段福英就是其中一個,精益求精堅持刺繡技藝多年。段福英,今年63歲,老家系澠池縣段村鄉段村人,現居住在縣城。當年,她就是全鄉乃至全縣有名的刺繡能手。

即將消失的澠池民間技藝——刺繡

即將消失的澠池民間技藝——刺繡

在段福英家客廳牆上就掛著由她繡的一幅栩栩如生的《猛虎圖》,圖中那種吞雲海、撼山嶽的猛虎氣勢被精巧的銀線表現了出來,圖案精美,活靈活現,讓人不由得嘖嘖稱奇。

即將消失的澠池民間技藝——刺繡

即將消失的澠池民間技藝——刺繡

2001年,段福英從段村糧站下崗了,離開了心愛的工作崗位。回到家中的她不甘寂寞,一心想學點手藝。一次,她在孃家發現了一個叫秀榮的婦女正在鞋墊上繡花,那靈巧飛舞的七彩線和鞋墊上奼紫嫣紅、鮮豔無比的花朵立刻吸引了段福英,讓她愛不釋手。她當下就提出拜師學藝,從此走上了刺繡之路。

即將消失的澠池民間技藝——刺繡

當年,段福英一門心思用在刺繡上,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她四處收集美術圖案,在棉布上一遍又一遍地臨摹著。做繡品用一般的線不行,不但韌性差,容易斷,顏色也不夠鮮豔,而專用的線在澠池還買不到,於是段福英就專門到洛陽去買。

即將消失的澠池民間技藝——刺繡

刺繡是細緻活,不能急躁,要平心靜氣,一絲不苟。針腳大了不行,針腳小了也不行,要依著畫好的圖案巧設線條。為此,段福英沒少費工夫。她沒日沒夜地刺,廢寢忘食地繡,指頭扎破了,鮮血一點點往下滴,她從不放棄。多年下來,段福英制作了近千幅大小不同的鞋墊。

即將消失的澠池民間技藝——刺繡

而今,段福英年邁了,眼睛也花了,已經不能夠坐下來握針刺繡了。當年曾經繡下的千餘幅作品,賣的賣、送人的送人,目前家裡的刺繡作品已經所剩無幾。

即將消失的澠池民間技藝——刺繡

試想,如果不是憑著對這個傳統手藝的熱愛,誰能想像,要花幾個月才做出一件作品時,她靠什麼來生活?我們的生活中需要默默堅守的人,那些傳統的民族藝術瑰寶才有可能發揚光大。

即將消失的澠池民間技藝——刺繡

刺繡有著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但由於社會的發展,機繡製品越來越多,手工製作成本太高,效益低下。加之從事刺繡項目的傳承人年齡逐漸增長,對其感興趣且技藝精通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刺繡的產業化之路舉步維艱。這寶貴的民間技藝需要很好的發揚和傳承,並加以合理保護,讓它留在民間,綻放異彩。(段華峰)

即將消失的澠池民間技藝——刺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