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面臨失傳的手藝,一些得以改革,一些即將消失

時代變遷,科技發展迅猛,現在的城市高樓林立,農村也將迎來非常重要的改革。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殊不知失去的是傳統帶給人的溫馨愜意,很多的傳統工業因為現代化的改革已經失去了原有的特色,不過帶來的卻是財富的增長,生活的完善。傳統手藝在現今社會很多即將失傳,也有很多得以改革,成為賺錢的利器。

農村面臨失傳的手藝,一些得以改革,一些即將消失

倒鋁鍋

上小學的時候,父母就幹過倒鋁鍋,模具都是爸爸自己一次一次調整,實驗做出來的。各種模具非常全,像燒水壺,雙耳的炒鍋,煎鍋等等,倒鋁鍋用的土是一種類似紅磚研磨成粉狀一樣的紅色土,本身就非常細膩,但是製作各種器具的時候還是需要用篩子篩好幾遍,非常細膩。現在也還有走街串巷做倒鋁鍋的,不過現在的模具都是現成的,不像以前做一個鍋整好的土胚子就得重新做,相對於現在添加了現代工藝的方式製作起來也更方便快捷。

農村面臨失傳的手藝,一些得以改革,一些即將消失

彈棉花被

今天跟三舅開了個視頻問了問最近在外地彈棉花做被子的情況,由於天氣慢慢轉暖,彈棉花被的人明顯少了很多,而且每天的收入也就能維持在外的開銷。彈棉花最早都是一彎彈弓、一張磨盤、一個彈花棰和一條牽紗篾,過去很多要麼是師傅帶徒弟,要麼就是祖傳的,三舅小時候不愛上學,跟他村裡的長輩學的彈棉花,一直幹到現在,靠著這門手藝養育了三個孩子。自從現代化的棉花機的出現,大大的提升了產量,然後就買了拖拉機在山東,蘇北地區到處跑。我們這結婚男女雙方都會準備好幾床被子,一般都是找的彈棉花的手藝人做,自己提供廢舊的棉花翻新,或者直接在手藝人那購買全新的棉花,一般價格都不會很高,也就賺個手工費。現在帶著棉花機出去的也已經很少了,基本都是在一個地區找個固定的門面,開一個小作坊。

農村面臨失傳的手藝,一些得以改革,一些即將消失

補鞋

補鞋這個手藝現在真是很少看見了,過去在村裡經常會來補鞋的,現在村裡人也少了,補鞋的人更少,偶爾趕個集市還能見到。爺爺以前就有一套補鞋的工具,不過他從來不出去補鞋,純屬個人愛好,沒事在院子裡放著評書京劇啥的,自己翻翻家裡的舊鞋,破鞋拿出來補一補,自行車胎紮了爺爺也會用他補鞋的工具給補車胎。這一回想就是20年前的事了,爺爺去世也十多年了,補鞋的工具早就不知道放哪了。現在偶爾趕集遇到的補鞋匠也都是六七旬的老年人在做,一天收入二三十塊,沒有年輕人會願意學補鞋,現在城裡的皮鞋保養店也能修補鞋子,但是要像過去農村人在鞋子上打個補丁,估計現在都會選擇買雙新鞋了。

農村面臨失傳的手藝,一些得以改革,一些即將消失

編提籃

編織品現在很受人們歡迎,有些奢侈品也會用手工編織這門工藝。以前農村婦女下地幹活,走親訪友,趕集等等都會在肩上挎一個編織的提籃子,相當於現在背的包包。常見的編織品都是用柳條或者蘆葦編制的,還有用來扎東西的塑料坯子。農村生活中使用率最高的編織品應該就是席子了,家家都有,過去推車獨輪車賣水果的也會在車子兩邊弄兩個柳枝編的窩筐用來放水果,現在這些都很少見了,市面上很多的編織品都是機器批量加工出來,缺少了手藝人的靈魂。

農村面臨失傳的手藝,一些得以改革,一些即將消失

換鍋底

以前在農村經常有換鍋底,補鍋,補塑料桶的,換鍋底就是把有漏洞的不能再修補的鋁鍋更換新的鍋底,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現在很少會有人去換鍋底,補漏洞了,而且一般也都不用鋁鍋了,多數都是鐵鍋或者不鏽鋼的不粘鍋。現在這麼手藝即將消失,相對偏遠一些的地方可能還會看到。

中國農村傳統的手藝和現代工藝大家更喜歡哪種?怎麼能避免傳統手藝的沒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