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手工藝 江西 浮樑 婺源 景德鎮 小說 作家汪春榮 2019-08-15
"



"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浮樑縣壽安鎮半路港村的桶匠師傅王楊柳,15歲就開始學徒,隨師傅上戶做手藝,學了三年出師。他從事桶匠手藝四十多年,選料、斷料、推刨、拼接、打箍、再到加底板,每一道工序都做得很熟練,在景德鎮鄉村留下了無數各式各樣實用的木桶。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桶匠這一行是從木匠中分離出來的。人們習慣把桶匠稱作圓作木匠,以與造房子打傢俱的方木匠相區別。桶匠做的木桶樣式有:洗臉盆,裝米桶,飯甑,飯盆,飯桶,水桶,窩蓋,大人取暖的火桶,小孩取暖的起桶,洗腳泡腳的腳盆,養土蜂的蜂桶,殺豬盆,裝穀倉,馬桶、尿桶,糞桶,這些都是桶匠的手藝。有人在女兒出嫁之前,都要請桶匠師傅上門做幾天手藝,做一對取暖的火桶、一隻四腳盆,一隻馬桶給女兒。有些殷實的人家,竟做有數十種大小不等的木桶作為陪嫁的嫁妝。

"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浮樑縣壽安鎮半路港村的桶匠師傅王楊柳,15歲就開始學徒,隨師傅上戶做手藝,學了三年出師。他從事桶匠手藝四十多年,選料、斷料、推刨、拼接、打箍、再到加底板,每一道工序都做得很熟練,在景德鎮鄉村留下了無數各式各樣實用的木桶。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桶匠這一行是從木匠中分離出來的。人們習慣把桶匠稱作圓作木匠,以與造房子打傢俱的方木匠相區別。桶匠做的木桶樣式有:洗臉盆,裝米桶,飯甑,飯盆,飯桶,水桶,窩蓋,大人取暖的火桶,小孩取暖的起桶,洗腳泡腳的腳盆,養土蜂的蜂桶,殺豬盆,裝穀倉,馬桶、尿桶,糞桶,這些都是桶匠的手藝。有人在女兒出嫁之前,都要請桶匠師傅上門做幾天手藝,做一對取暖的火桶、一隻四腳盆,一隻馬桶給女兒。有些殷實的人家,竟做有數十種大小不等的木桶作為陪嫁的嫁妝。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王楊柳己是60多歲的人了,但可以看出他年輕的時候長得很清秀。他雖然中年喪妻,沒有再娶,一個人帶大兒子並幫他建了樓房成了家。說起自己的手藝,他仍然興致勃勃。

當時對學徒的規矩、約束很多,除了三年沒有工錢,端午節、中秋節和春節等三時三節還要向師傅送節外。收工回來後,還要幫師傅家擔水、砍柴、劈柴、種菜和幹農活……

民間有諺語:“吃有吃相,坐有坐相。”手藝人吃飯更有規矩,坐位也有講究,師傅坐上,徒弟坐下。要先給師傅盛飯,師傅放下碗,他即使沒吃飽,也要趕緊放下碗筷離桌。雖然師傅平時對他很嚴厲,但大多數時候看到他沒吃飽,也會照顧他,看到他吃得差不多了,才下桌。

那時候,師傅對他很嚴厲。有一次,他聽說家鄉晚上演戲,便謊稱家裡有事,請假回去看戲。雖然他戲癮是過足了,事後被師傅知道後被罰在床前跪了一夜。正是因為師傅的嚴教,才讓他學到了一身過硬的手藝。

桶匠除了木匠常用的鋸子、刨子以外,還有圓刨和平刨。圓刨的刨口外凸呈弧形,用於刨木桶的內壁。平刨體形碩大,裝兩條腿,一頭高來一頭低,刨面朝天,像一條長凳。桶匠把木板放在朝天的刨面上推動,特別省力。

"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浮樑縣壽安鎮半路港村的桶匠師傅王楊柳,15歲就開始學徒,隨師傅上戶做手藝,學了三年出師。他從事桶匠手藝四十多年,選料、斷料、推刨、拼接、打箍、再到加底板,每一道工序都做得很熟練,在景德鎮鄉村留下了無數各式各樣實用的木桶。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桶匠這一行是從木匠中分離出來的。人們習慣把桶匠稱作圓作木匠,以與造房子打傢俱的方木匠相區別。桶匠做的木桶樣式有:洗臉盆,裝米桶,飯甑,飯盆,飯桶,水桶,窩蓋,大人取暖的火桶,小孩取暖的起桶,洗腳泡腳的腳盆,養土蜂的蜂桶,殺豬盆,裝穀倉,馬桶、尿桶,糞桶,這些都是桶匠的手藝。有人在女兒出嫁之前,都要請桶匠師傅上門做幾天手藝,做一對取暖的火桶、一隻四腳盆,一隻馬桶給女兒。有些殷實的人家,竟做有數十種大小不等的木桶作為陪嫁的嫁妝。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王楊柳己是60多歲的人了,但可以看出他年輕的時候長得很清秀。他雖然中年喪妻,沒有再娶,一個人帶大兒子並幫他建了樓房成了家。說起自己的手藝,他仍然興致勃勃。

當時對學徒的規矩、約束很多,除了三年沒有工錢,端午節、中秋節和春節等三時三節還要向師傅送節外。收工回來後,還要幫師傅家擔水、砍柴、劈柴、種菜和幹農活……

民間有諺語:“吃有吃相,坐有坐相。”手藝人吃飯更有規矩,坐位也有講究,師傅坐上,徒弟坐下。要先給師傅盛飯,師傅放下碗,他即使沒吃飽,也要趕緊放下碗筷離桌。雖然師傅平時對他很嚴厲,但大多數時候看到他沒吃飽,也會照顧他,看到他吃得差不多了,才下桌。

那時候,師傅對他很嚴厲。有一次,他聽說家鄉晚上演戲,便謊稱家裡有事,請假回去看戲。雖然他戲癮是過足了,事後被師傅知道後被罰在床前跪了一夜。正是因為師傅的嚴教,才讓他學到了一身過硬的手藝。

桶匠除了木匠常用的鋸子、刨子以外,還有圓刨和平刨。圓刨的刨口外凸呈弧形,用於刨木桶的內壁。平刨體形碩大,裝兩條腿,一頭高來一頭低,刨面朝天,像一條長凳。桶匠把木板放在朝天的刨面上推動,特別省力。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這些看似容易,但做起來挺難。有時不小心斧頭砍到了手,他也從不上醫院,只有隨手把木板壁上蜘蛛網刮下來,簡單包紮一下止住血,然後繼續幹活。這時,他才真正領會到“手不出血,不得手藝一絕”這句老古話的涵義。

“桶匠師傅本領高,刀一把來篾幾條。彎板幾塊都失散,篾圈一個緊箍牢”,當地流傳的這首順口溜,誇讚的是桶匠師傅精湛的手

藝。

可在家百日好,出門半日難。桶匠跟其他的手藝人一樣,走家串戶,這碗百家飯不是那麼好吃的。先說吃肉,這也是很有講究的:“一塊先生,兩塊木匠、桶匠、鋸匠,三塊農戶,四塊轎伕。”當時家家戶戶都物質短缺,只有請師傅時才砍一斤肉,肉塊也是算好了的。王楊柳也是農家子弟,自然懂得這些桌面上的道理。雖然桶匠一餐可以吃兩塊,但他總是挾一塊。他吃完飯喝口茶就做事,從不休息。完工後,東家有錢就付,沒錢就先欠著,絕不催討。

日積月累,王楊柳一手絕活,加上做事從不偷懶,人又通情達理好說話,在十里八村贏得了很好的名聲。知道的人沒有一個不豎起大拇指,請他做事的人自然很多。

"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浮樑縣壽安鎮半路港村的桶匠師傅王楊柳,15歲就開始學徒,隨師傅上戶做手藝,學了三年出師。他從事桶匠手藝四十多年,選料、斷料、推刨、拼接、打箍、再到加底板,每一道工序都做得很熟練,在景德鎮鄉村留下了無數各式各樣實用的木桶。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桶匠這一行是從木匠中分離出來的。人們習慣把桶匠稱作圓作木匠,以與造房子打傢俱的方木匠相區別。桶匠做的木桶樣式有:洗臉盆,裝米桶,飯甑,飯盆,飯桶,水桶,窩蓋,大人取暖的火桶,小孩取暖的起桶,洗腳泡腳的腳盆,養土蜂的蜂桶,殺豬盆,裝穀倉,馬桶、尿桶,糞桶,這些都是桶匠的手藝。有人在女兒出嫁之前,都要請桶匠師傅上門做幾天手藝,做一對取暖的火桶、一隻四腳盆,一隻馬桶給女兒。有些殷實的人家,竟做有數十種大小不等的木桶作為陪嫁的嫁妝。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王楊柳己是60多歲的人了,但可以看出他年輕的時候長得很清秀。他雖然中年喪妻,沒有再娶,一個人帶大兒子並幫他建了樓房成了家。說起自己的手藝,他仍然興致勃勃。

當時對學徒的規矩、約束很多,除了三年沒有工錢,端午節、中秋節和春節等三時三節還要向師傅送節外。收工回來後,還要幫師傅家擔水、砍柴、劈柴、種菜和幹農活……

民間有諺語:“吃有吃相,坐有坐相。”手藝人吃飯更有規矩,坐位也有講究,師傅坐上,徒弟坐下。要先給師傅盛飯,師傅放下碗,他即使沒吃飽,也要趕緊放下碗筷離桌。雖然師傅平時對他很嚴厲,但大多數時候看到他沒吃飽,也會照顧他,看到他吃得差不多了,才下桌。

那時候,師傅對他很嚴厲。有一次,他聽說家鄉晚上演戲,便謊稱家裡有事,請假回去看戲。雖然他戲癮是過足了,事後被師傅知道後被罰在床前跪了一夜。正是因為師傅的嚴教,才讓他學到了一身過硬的手藝。

桶匠除了木匠常用的鋸子、刨子以外,還有圓刨和平刨。圓刨的刨口外凸呈弧形,用於刨木桶的內壁。平刨體形碩大,裝兩條腿,一頭高來一頭低,刨面朝天,像一條長凳。桶匠把木板放在朝天的刨面上推動,特別省力。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這些看似容易,但做起來挺難。有時不小心斧頭砍到了手,他也從不上醫院,只有隨手把木板壁上蜘蛛網刮下來,簡單包紮一下止住血,然後繼續幹活。這時,他才真正領會到“手不出血,不得手藝一絕”這句老古話的涵義。

“桶匠師傅本領高,刀一把來篾幾條。彎板幾塊都失散,篾圈一個緊箍牢”,當地流傳的這首順口溜,誇讚的是桶匠師傅精湛的手

藝。

可在家百日好,出門半日難。桶匠跟其他的手藝人一樣,走家串戶,這碗百家飯不是那麼好吃的。先說吃肉,這也是很有講究的:“一塊先生,兩塊木匠、桶匠、鋸匠,三塊農戶,四塊轎伕。”當時家家戶戶都物質短缺,只有請師傅時才砍一斤肉,肉塊也是算好了的。王楊柳也是農家子弟,自然懂得這些桌面上的道理。雖然桶匠一餐可以吃兩塊,但他總是挾一塊。他吃完飯喝口茶就做事,從不休息。完工後,東家有錢就付,沒錢就先欠著,絕不催討。

日積月累,王楊柳一手絕活,加上做事從不偷懶,人又通情達理好說話,在十里八村贏得了很好的名聲。知道的人沒有一個不豎起大拇指,請他做事的人自然很多。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現在,己經沒有年輕人願意學這門手藝了,王楊柳也是半做半歇,有時是白天外出打工,晚上才回來加班做手藝。即使這樣,房間裡仍然堆滿了很多己經做好了的木桶。好在這些木桶做得都很結實,不壞不爛,沒賣出去樣式也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過期。現在用的人很少,但還有人用,人們需要的時候仍會上門購買,價格不會下跌反而有些上升。多年來,他對此己經習以為常,心態始終很平靜。

“手藝人,沒別的本事,一輩子學的是手藝,做的也是手藝。”

“桶匠是從老輩人手上傳下來的,雖然沒有人學了,但也是一門手藝,我不想丟下它。只要做出的東西還有人要,我就會繼續做下去。”王楊柳說的很平常,但記者聽得出其中的心酸、無奈和不捨。

"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浮樑縣壽安鎮半路港村的桶匠師傅王楊柳,15歲就開始學徒,隨師傅上戶做手藝,學了三年出師。他從事桶匠手藝四十多年,選料、斷料、推刨、拼接、打箍、再到加底板,每一道工序都做得很熟練,在景德鎮鄉村留下了無數各式各樣實用的木桶。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桶匠這一行是從木匠中分離出來的。人們習慣把桶匠稱作圓作木匠,以與造房子打傢俱的方木匠相區別。桶匠做的木桶樣式有:洗臉盆,裝米桶,飯甑,飯盆,飯桶,水桶,窩蓋,大人取暖的火桶,小孩取暖的起桶,洗腳泡腳的腳盆,養土蜂的蜂桶,殺豬盆,裝穀倉,馬桶、尿桶,糞桶,這些都是桶匠的手藝。有人在女兒出嫁之前,都要請桶匠師傅上門做幾天手藝,做一對取暖的火桶、一隻四腳盆,一隻馬桶給女兒。有些殷實的人家,竟做有數十種大小不等的木桶作為陪嫁的嫁妝。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王楊柳己是60多歲的人了,但可以看出他年輕的時候長得很清秀。他雖然中年喪妻,沒有再娶,一個人帶大兒子並幫他建了樓房成了家。說起自己的手藝,他仍然興致勃勃。

當時對學徒的規矩、約束很多,除了三年沒有工錢,端午節、中秋節和春節等三時三節還要向師傅送節外。收工回來後,還要幫師傅家擔水、砍柴、劈柴、種菜和幹農活……

民間有諺語:“吃有吃相,坐有坐相。”手藝人吃飯更有規矩,坐位也有講究,師傅坐上,徒弟坐下。要先給師傅盛飯,師傅放下碗,他即使沒吃飽,也要趕緊放下碗筷離桌。雖然師傅平時對他很嚴厲,但大多數時候看到他沒吃飽,也會照顧他,看到他吃得差不多了,才下桌。

那時候,師傅對他很嚴厲。有一次,他聽說家鄉晚上演戲,便謊稱家裡有事,請假回去看戲。雖然他戲癮是過足了,事後被師傅知道後被罰在床前跪了一夜。正是因為師傅的嚴教,才讓他學到了一身過硬的手藝。

桶匠除了木匠常用的鋸子、刨子以外,還有圓刨和平刨。圓刨的刨口外凸呈弧形,用於刨木桶的內壁。平刨體形碩大,裝兩條腿,一頭高來一頭低,刨面朝天,像一條長凳。桶匠把木板放在朝天的刨面上推動,特別省力。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這些看似容易,但做起來挺難。有時不小心斧頭砍到了手,他也從不上醫院,只有隨手把木板壁上蜘蛛網刮下來,簡單包紮一下止住血,然後繼續幹活。這時,他才真正領會到“手不出血,不得手藝一絕”這句老古話的涵義。

“桶匠師傅本領高,刀一把來篾幾條。彎板幾塊都失散,篾圈一個緊箍牢”,當地流傳的這首順口溜,誇讚的是桶匠師傅精湛的手

藝。

可在家百日好,出門半日難。桶匠跟其他的手藝人一樣,走家串戶,這碗百家飯不是那麼好吃的。先說吃肉,這也是很有講究的:“一塊先生,兩塊木匠、桶匠、鋸匠,三塊農戶,四塊轎伕。”當時家家戶戶都物質短缺,只有請師傅時才砍一斤肉,肉塊也是算好了的。王楊柳也是農家子弟,自然懂得這些桌面上的道理。雖然桶匠一餐可以吃兩塊,但他總是挾一塊。他吃完飯喝口茶就做事,從不休息。完工後,東家有錢就付,沒錢就先欠著,絕不催討。

日積月累,王楊柳一手絕活,加上做事從不偷懶,人又通情達理好說話,在十里八村贏得了很好的名聲。知道的人沒有一個不豎起大拇指,請他做事的人自然很多。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現在,己經沒有年輕人願意學這門手藝了,王楊柳也是半做半歇,有時是白天外出打工,晚上才回來加班做手藝。即使這樣,房間裡仍然堆滿了很多己經做好了的木桶。好在這些木桶做得都很結實,不壞不爛,沒賣出去樣式也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過期。現在用的人很少,但還有人用,人們需要的時候仍會上門購買,價格不會下跌反而有些上升。多年來,他對此己經習以為常,心態始終很平靜。

“手藝人,沒別的本事,一輩子學的是手藝,做的也是手藝。”

“桶匠是從老輩人手上傳下來的,雖然沒有人學了,但也是一門手藝,我不想丟下它。只要做出的東西還有人要,我就會繼續做下去。”王楊柳說的很平常,但記者聽得出其中的心酸、無奈和不捨。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與其他工匠相比,桶匠只是小小的一種工匠。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景德鎮農家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桶匠,離不開這些看似普通的木桶。今後,桶匠這門手藝會消失嗎?也許會,也許不會。

作者簡介

"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浮樑縣壽安鎮半路港村的桶匠師傅王楊柳,15歲就開始學徒,隨師傅上戶做手藝,學了三年出師。他從事桶匠手藝四十多年,選料、斷料、推刨、拼接、打箍、再到加底板,每一道工序都做得很熟練,在景德鎮鄉村留下了無數各式各樣實用的木桶。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桶匠這一行是從木匠中分離出來的。人們習慣把桶匠稱作圓作木匠,以與造房子打傢俱的方木匠相區別。桶匠做的木桶樣式有:洗臉盆,裝米桶,飯甑,飯盆,飯桶,水桶,窩蓋,大人取暖的火桶,小孩取暖的起桶,洗腳泡腳的腳盆,養土蜂的蜂桶,殺豬盆,裝穀倉,馬桶、尿桶,糞桶,這些都是桶匠的手藝。有人在女兒出嫁之前,都要請桶匠師傅上門做幾天手藝,做一對取暖的火桶、一隻四腳盆,一隻馬桶給女兒。有些殷實的人家,竟做有數十種大小不等的木桶作為陪嫁的嫁妝。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王楊柳己是60多歲的人了,但可以看出他年輕的時候長得很清秀。他雖然中年喪妻,沒有再娶,一個人帶大兒子並幫他建了樓房成了家。說起自己的手藝,他仍然興致勃勃。

當時對學徒的規矩、約束很多,除了三年沒有工錢,端午節、中秋節和春節等三時三節還要向師傅送節外。收工回來後,還要幫師傅家擔水、砍柴、劈柴、種菜和幹農活……

民間有諺語:“吃有吃相,坐有坐相。”手藝人吃飯更有規矩,坐位也有講究,師傅坐上,徒弟坐下。要先給師傅盛飯,師傅放下碗,他即使沒吃飽,也要趕緊放下碗筷離桌。雖然師傅平時對他很嚴厲,但大多數時候看到他沒吃飽,也會照顧他,看到他吃得差不多了,才下桌。

那時候,師傅對他很嚴厲。有一次,他聽說家鄉晚上演戲,便謊稱家裡有事,請假回去看戲。雖然他戲癮是過足了,事後被師傅知道後被罰在床前跪了一夜。正是因為師傅的嚴教,才讓他學到了一身過硬的手藝。

桶匠除了木匠常用的鋸子、刨子以外,還有圓刨和平刨。圓刨的刨口外凸呈弧形,用於刨木桶的內壁。平刨體形碩大,裝兩條腿,一頭高來一頭低,刨面朝天,像一條長凳。桶匠把木板放在朝天的刨面上推動,特別省力。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這些看似容易,但做起來挺難。有時不小心斧頭砍到了手,他也從不上醫院,只有隨手把木板壁上蜘蛛網刮下來,簡單包紮一下止住血,然後繼續幹活。這時,他才真正領會到“手不出血,不得手藝一絕”這句老古話的涵義。

“桶匠師傅本領高,刀一把來篾幾條。彎板幾塊都失散,篾圈一個緊箍牢”,當地流傳的這首順口溜,誇讚的是桶匠師傅精湛的手

藝。

可在家百日好,出門半日難。桶匠跟其他的手藝人一樣,走家串戶,這碗百家飯不是那麼好吃的。先說吃肉,這也是很有講究的:“一塊先生,兩塊木匠、桶匠、鋸匠,三塊農戶,四塊轎伕。”當時家家戶戶都物質短缺,只有請師傅時才砍一斤肉,肉塊也是算好了的。王楊柳也是農家子弟,自然懂得這些桌面上的道理。雖然桶匠一餐可以吃兩塊,但他總是挾一塊。他吃完飯喝口茶就做事,從不休息。完工後,東家有錢就付,沒錢就先欠著,絕不催討。

日積月累,王楊柳一手絕活,加上做事從不偷懶,人又通情達理好說話,在十里八村贏得了很好的名聲。知道的人沒有一個不豎起大拇指,請他做事的人自然很多。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現在,己經沒有年輕人願意學這門手藝了,王楊柳也是半做半歇,有時是白天外出打工,晚上才回來加班做手藝。即使這樣,房間裡仍然堆滿了很多己經做好了的木桶。好在這些木桶做得都很結實,不壞不爛,沒賣出去樣式也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過期。現在用的人很少,但還有人用,人們需要的時候仍會上門購買,價格不會下跌反而有些上升。多年來,他對此己經習以為常,心態始終很平靜。

“手藝人,沒別的本事,一輩子學的是手藝,做的也是手藝。”

“桶匠是從老輩人手上傳下來的,雖然沒有人學了,但也是一門手藝,我不想丟下它。只要做出的東西還有人要,我就會繼續做下去。”王楊柳說的很平常,但記者聽得出其中的心酸、無奈和不捨。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與其他工匠相比,桶匠只是小小的一種工匠。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景德鎮農家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桶匠,離不開這些看似普通的木桶。今後,桶匠這門手藝會消失嗎?也許會,也許不會。

作者簡介

鄉下桶匠,一門即將消失的手藝

汪春榮

汪春榮,祖籍江西婺源,長於江西浮樑,六十年代生,自認是漂泊異鄉孤獨的徽州人。幼好讀詩詞雜記,喜聞鄉村野史山歌。五十多年的青花歲月,好從字裡行間演繹蒼茫大地和歷史人生。在全國報刊發表文學作品二百萬字,獲獎五十餘次。曾創作出版電視連續劇劇本《生死鶴戀》、長篇小說《瓷上的風花雪月》、小說散文集《瓷上的閒雲野鶴》。現為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中華時報記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