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學會情緒管理,才能夠快樂生活

獅子 跳槽那些事兒 服裝 文化 心理壹點靈 2019-06-27

01.

“為什麼你總是最倒黴的那一個?”

現實生活中,部分人活得開心,好像什麼事情都很如意,順風順水。

部分人卻好像總是被煩心瑣事總是光顧。

其實按統計概率來說,除去極個別的例外,每個人遇到的好事壞事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那麼,為什麼在我們同樣的文化背景下,在同一個城市,或者同一個小區,甚至同一個屋簷下有的人總是開心,有的人則總是愁眉苦臉?

首先,你要知道的很重要的一點是,那些總是開心生活的人其實是情緒管理的專家。

而那些似乎總是遇到倒黴事情的人,其實並沒有遇到超過平均值的倒黴事,只是這些人基本上是不善於管理自己情緒的人。

對於同一件事情,例如出門上班趕公車,就差幾十步卻眼睜睜的看著自己要搭的公車開走了。

對於這樣我們每個人幾乎都要遇到的事情,有的人這樣想:還好,雖然沒有趕上這趟車,下趟車很快也要來了,分正也不會遲到,趁著這個機會趕緊整理一下自己凌亂的衣服。

有的人的感覺卻是:就差這幾步路,沒有趕上這趟公車真是倒黴透了,自己怎麼總是這麼倒黴,煩死了。

從上面這個簡單的例子裡感覺到什麼沒有?

只有學會情緒管理,才能夠快樂生活

我們也許感覺到,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大大小小無窮多的事情,然而事情就是事情,是擺在那裡的客觀存在,這些事情本身並不是問題,是我們自己對事情的評價或解釋造成了我們情緒的波動與心情的起伏。

對一件事情的評價或解釋如果是積極的正面的那麼我們就不會產生負面情緒。哪怕這個評價與解釋是中性的,也不會對我們的心境產生多少不良影響。

但是,當我們遭遇的事情與情境或是對稍早時候發生的事情的評價與解釋是消極與負面的,那麼就會在一定程度導致我們心情不好,情緒低落。

如果人們總是這樣負性的評價與解釋事情與情境就會大概率罹患抑鬱或焦慮障礙,嚴重的自然會影響生活工作與學習。

記住:不是事情/情境造成壓力或困擾,而是對事情/情境的評價/解釋造成壓力與困擾。

02.

“任何情緒都有其積極作用”

明白了這些,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呢?答案是:學會情緒管理。

我們有的時候對待情緒很不公平。我們喜歡那些與高興開心相關的情緒,而不喜歡那些與焦慮恐怖相關的情緒。

只有學會情緒管理,才能夠快樂生活

其實,對於我們來說任何情緒都是有價值的

例如,如果老闆指定你參加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需要你做許多的準備工作,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有一定的焦慮情緒是非常必要的。

你的焦慮情緒告訴你,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做,才可以有把握的參加會議。如果沒有一點焦慮情緒,你大概不會認真的做好會議的準備工作。

恐怖情緒對我們來說也是必須的,我們的祖先如果面對野外的獅子老虎一點恐懼情緒也沒有,那麼早就會被老虎獅子吃掉,那樣也就沒有今天的我們了。

可以說任何情緒都有一定的適應功能。

03.

“如何做一個快樂的人?”

那麼如何管理情緒,做一個快樂的人呢?心理學家們給出了一些具體建議:

事件或情境調整措施:

在有可能的情況下找到那些避免或是可以改變誘發強烈情緒的場景。

例如,如果你為下週的考試而焦慮,那麼你就可以通過呼吸訓練來平靜你的情緒,但如果你有一個有效率的可行的複習計劃,那麼你就大可不必為考試感到焦慮,這樣你的情緒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情境選擇措施並不是一個通用的方法。如果你對與陌生人交流感到壓力很大,而產生焦慮,那麼試圖避免與陌生人接觸的情境對你來說是很大的成本,這樣會使你的社會功能失調,這是要避免的。

只有學會情緒管理,才能夠快樂生活

認知調整措施:

這個方法是很有益處的方法。具體指的是改變我們對事情或情境的評價與解釋。避免自動化思維和掉入思維陷阱之中

有的時候人們也可以採取注意轉移的方法來避免去看去想那些引起痛苦的情境或事件。

這其中,認知重建,也就是改變我們看待重大情緒事件或是已經發生的情境的看法。學會關注負性或是壓力場景中積極的內容對提高我們的快樂也舉足輕重。

反應調整措施:

情緒如果產生了,那麼我們可以改變情緒的效果,也就是改變情緒的感受或是表達。

反應調整措施要求我們對已經發生的情緒有個理性的覺察

例如參加會議你感到有些緊張焦慮,一般情況下這是正常的,但如果你的緊張焦慮程度和你旁邊有個吃人的老虎一樣那麼你的情緒就是過激的。這時候你就需要情緒調整。我們許多時候還需要學會情緒接納

情緒接納是指不按個人喜好或是個人的道德標準來評定人們遇到的所有情緒。也就是說我們不但要接受那些積極的情緒體驗也要接納那些消極情緒體驗。因為積極的與消極的情緒體驗都是我們情緒的組成部分,你不可能只選擇一個而排斥另一個。

只有學會情緒管理,才能夠快樂生活

記住,情緒是由我們想的、我們做的與我們的身體感受這三部分有機組成,這三方面又是相互影響。

如果你感覺有一種非常難以控制的情緒出現,那麼要做的不是馬上去評價打壓這種情緒,而是想想這種情緒在眼下是不是合理的,有沒有其它解釋,是什麼導致這樣的情緒產生,是我們的想法?我們的做法?還是我們的軀體感覺導致的?還是想法行為導致的軀體感覺呢?

思維越靈活,就會越有效的管理與調節情緒,生活也會越開心一些,這也是我們管理情緒的目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