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溼疹,都因皮膚菌群出了問題'

溼疹 皮膚病 哮喘 傳染病 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2019-09-12
"
"
銀屑病、溼疹,都因皮膚菌群出了問題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寄居著約100萬億個細菌。這些數量龐大的微生物約佔我們體重的1%~3%,定居在我們的嘴巴、鼻子、生殖器、腸道以及我們的皮膚上。這些微小的“搭便車者”並不是“免費”寄居在我們身上的,很多在維持人體健康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甚至,初步證據表明,當清除某些特定細菌或改變其相對菌群數量時,會不經意間誘發某些疾病,從肥胖到哮喘都有。

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院的皮膚微生物測序負責人JulieSegre等對10名健康志願者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出,隨著皮膚表面性狀的改變——油性,如胸部;潮溼,如腋窩;乾燥,如前臂,寄居的微生物菌落也會隨之改變。

就像腸道內的微生物能給人體帶來營養一樣,皮膚上的微生物也有其作用——有些已進化得能吃掉死皮,有些將皮膚細胞產生的油脂轉化為一種天然保溼物質,其他的則被認為可以抵禦有害細菌及病毒的侵襲。過去幾年,包括Segre在內的研究人員開始探索皮膚菌群的失衡是否會誘發銀屑病和溼疹等皮膚病。

【皮膚菌群與銀屑病的關係】

紐約大學Langone醫學中心的微生物學家Martin Blaser大約在十年前因為患上了輕度銀屑病,從而對銀屑病開始感興趣。作為一名傳染性疾病的專科醫生,Blaser非常瞭解皮膚的正常菌群,他想知道是否是這些微生物的變化誘發了他的疾病。他的合作伙伴是就職于于法明頓康涅狄格大學的皮膚病學家Bruce Strober。

紐約的Blaser團隊檢測了銀屑病患者皮損部位的微生物。Strober用溼棉籤從斑塊處取樣,然後再從患者的健康皮膚上另取一個樣本。他還從無銀屑病症狀的人體皮膚上取了微生物樣本。

Blaser發現,銀屑病斑塊上的微生物種類比健康皮膚(不管是來自銀屑病患者還是無這種疾病者身上)更加多樣化。他還發現,銀屑病皮膚和健康皮膚上都有主要門類的菌群,但比例不同。最引人注目是丙酸桿菌屬細菌(Proprionibacterium)表現出顯著優勢:健康皮膚上最多、銀屑病患者無皮損的皮膚呈中度水平、銀屑病皮損處最少。

Strober認為,銀屑病的復發可能就是由於環境因素改變了皮膚微生物菌群的組成。研究數據提示,沒有一種微生物是隻存在於銀屑病皮損而健康皮膚上所沒有的,因此,存在某個“罪魁禍首”微生物需要被針對性清除的可能性不大。

【皮膚微生物與免疫】

有跡象表明,皮膚微生物對一個人的整體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12年,美國國立變態反應與感染性疾病研究所的免疫學家Yasmine Belkaid認為,皮膚上的微生物與機體能夠產生有效的免疫應答之間存在聯繫。Belkaid發現,在無菌容器中長大的小鼠(皮膚、腸道以及任何部位都沒有細菌)不能抗擊寄生蟲利什曼原蟲(Leishmania major)。然而,如果無菌小鼠接種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一種常見於鼠和人類的皮膚微生物,它們就可以戰勝這種寄生蟲。

Belkaid發現,表皮葡萄球菌會與皮膚中的T細胞相互作用,產生對免疫應答至關重要的炎症分子。

【細菌與疾病的微妙關係】

過去30年內,工業化國家患溼疹的兒童翻了3倍,提示存在環境誘因。研究顯示,90%以上的溼疹患者在病變和無病變皮膚上都有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簡稱金葡菌)。相反,這種微生物很少出現在健康人身上。Segre表示,與銀屑病皮損相反的是,溼疹患處的細菌多樣性遠低於健康皮膚。而且,隨著病情惡化,金葡菌通常將擊敗所有微生物菌群,佔據絕對的統治地位。

已證實的溼疹治療包括局部用抗生素、激素和用溫和的漂白液沐浴。但是,銀屑病則沒有有效的抗菌治療方案。未來的銀屑病治療可能會包括添加了特定細菌的軟膏或霜,以拮抗其他有害菌的生長,或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增強其修復皮損的能力,保持皮膚健康。

抵禦外界的第一道防線不是我們的皮膚,而是生活在皮膚上的微生物,是它們讓我們的皮膚保持細嫩、柔韌、健康。

參考文獻:Nature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