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石油 大連 消防 新聞 服裝 大國策 2019-08-06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不是劇照,這是新聞圖

2010年7月16日,一個很難被忘記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家附近的街道開始聽到有消防車經過,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後來發現路過的消防車越來越多,一輛接一輛,而空氣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奇怪的氣味。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朋友說,當天晚上報社的熱線響個不停,九成都是來自市民充滿疑惑的詢問:"這到底是什麼味道?從哪兒來的?"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不是劇照,這是新聞圖

2010年7月16日,一個很難被忘記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家附近的街道開始聽到有消防車經過,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後來發現路過的消防車越來越多,一輛接一輛,而空氣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奇怪的氣味。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朋友說,當天晚上報社的熱線響個不停,九成都是來自市民充滿疑惑的詢問:"這到底是什麼味道?從哪兒來的?"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也不是劇照

第二天早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相信讓很多大連人印象更深:無論你住在大連的哪一個區,從中山到西崗,從沙河口到甘井子,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而且是瀝青燃燒那種刺鼻的味道。

前一晚發生的,就是"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大火+爆炸+原油洩漏。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不是劇照,這是新聞圖

2010年7月16日,一個很難被忘記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家附近的街道開始聽到有消防車經過,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後來發現路過的消防車越來越多,一輛接一輛,而空氣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奇怪的氣味。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朋友說,當天晚上報社的熱線響個不停,九成都是來自市民充滿疑惑的詢問:"這到底是什麼味道?從哪兒來的?"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也不是劇照

第二天早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相信讓很多大連人印象更深:無論你住在大連的哪一個區,從中山到西崗,從沙河口到甘井子,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而且是瀝青燃燒那種刺鼻的味道。

前一晚發生的,就是"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大火+爆炸+原油洩漏。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當年爆炸事件的示意圖

後來才知道,有個高中同學當時就在新港的拖輪上工作,他說本來當時要下班回家的,結果發現岸上著火了,然後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火從陸地一下子就竄到了海面,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什麼叫"火海"。"然後整個火海就包圍了碼頭,我們的班車都被燒了,根本就回不去了。我們先是負責把大船都趕走,不讓它們靠近港口,然後就只能開著拖輪到了大窯灣避火,在海上整整晃了一宿……總之,就是感覺到了世界末日。我們當時值班住的房子全都燒了,什麼東西也沒剩下。"

10萬噸原油罐著火,附近除了同樣等級的原油罐,還有50多個化學品罐。這裡引用新聞報道的原話就是——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不是劇照,這是新聞圖

2010年7月16日,一個很難被忘記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家附近的街道開始聽到有消防車經過,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後來發現路過的消防車越來越多,一輛接一輛,而空氣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奇怪的氣味。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朋友說,當天晚上報社的熱線響個不停,九成都是來自市民充滿疑惑的詢問:"這到底是什麼味道?從哪兒來的?"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也不是劇照

第二天早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相信讓很多大連人印象更深:無論你住在大連的哪一個區,從中山到西崗,從沙河口到甘井子,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而且是瀝青燃燒那種刺鼻的味道。

前一晚發生的,就是"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大火+爆炸+原油洩漏。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當年爆炸事件的示意圖

後來才知道,有個高中同學當時就在新港的拖輪上工作,他說本來當時要下班回家的,結果發現岸上著火了,然後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火從陸地一下子就竄到了海面,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什麼叫"火海"。"然後整個火海就包圍了碼頭,我們的班車都被燒了,根本就回不去了。我們先是負責把大船都趕走,不讓它們靠近港口,然後就只能開著拖輪到了大窯灣避火,在海上整整晃了一宿……總之,就是感覺到了世界末日。我們當時值班住的房子全都燒了,什麼東西也沒剩下。"

10萬噸原油罐著火,附近除了同樣等級的原油罐,還有50多個化學品罐。這裡引用新聞報道的原話就是——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不是劇照,這是新聞圖

2010年7月16日,一個很難被忘記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家附近的街道開始聽到有消防車經過,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後來發現路過的消防車越來越多,一輛接一輛,而空氣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奇怪的氣味。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朋友說,當天晚上報社的熱線響個不停,九成都是來自市民充滿疑惑的詢問:"這到底是什麼味道?從哪兒來的?"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也不是劇照

第二天早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相信讓很多大連人印象更深:無論你住在大連的哪一個區,從中山到西崗,從沙河口到甘井子,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而且是瀝青燃燒那種刺鼻的味道。

前一晚發生的,就是"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大火+爆炸+原油洩漏。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當年爆炸事件的示意圖

後來才知道,有個高中同學當時就在新港的拖輪上工作,他說本來當時要下班回家的,結果發現岸上著火了,然後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火從陸地一下子就竄到了海面,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什麼叫"火海"。"然後整個火海就包圍了碼頭,我們的班車都被燒了,根本就回不去了。我們先是負責把大船都趕走,不讓它們靠近港口,然後就只能開著拖輪到了大窯灣避火,在海上整整晃了一宿……總之,就是感覺到了世界末日。我們當時值班住的房子全都燒了,什麼東西也沒剩下。"

10萬噸原油罐著火,附近除了同樣等級的原油罐,還有50多個化學品罐。這裡引用新聞報道的原話就是——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直到第二天上午大火基本撲滅之後,大連新港上空仍瀰漫著純黑色的煙霧,附近幾公里內的花草、綠地都蒙上了一層黑灰色顆粒,到火災現場採訪的記者都是蹚著石油走進去的,頭髮、臉上,身上全部沾了油汙,鞋子更是灌滿了油。就在滿地油汙和刺鼻味道的包圍之中,他們看見牆頭上、路邊、樹下,橫七豎八地躺著很多從火災前線上剛撤下來的消防員,煙熏火燎,面目全非,疲憊已極。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不是劇照,這是新聞圖

2010年7月16日,一個很難被忘記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家附近的街道開始聽到有消防車經過,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後來發現路過的消防車越來越多,一輛接一輛,而空氣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奇怪的氣味。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朋友說,當天晚上報社的熱線響個不停,九成都是來自市民充滿疑惑的詢問:"這到底是什麼味道?從哪兒來的?"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也不是劇照

第二天早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相信讓很多大連人印象更深:無論你住在大連的哪一個區,從中山到西崗,從沙河口到甘井子,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而且是瀝青燃燒那種刺鼻的味道。

前一晚發生的,就是"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大火+爆炸+原油洩漏。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當年爆炸事件的示意圖

後來才知道,有個高中同學當時就在新港的拖輪上工作,他說本來當時要下班回家的,結果發現岸上著火了,然後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火從陸地一下子就竄到了海面,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什麼叫"火海"。"然後整個火海就包圍了碼頭,我們的班車都被燒了,根本就回不去了。我們先是負責把大船都趕走,不讓它們靠近港口,然後就只能開著拖輪到了大窯灣避火,在海上整整晃了一宿……總之,就是感覺到了世界末日。我們當時值班住的房子全都燒了,什麼東西也沒剩下。"

10萬噸原油罐著火,附近除了同樣等級的原油罐,還有50多個化學品罐。這裡引用新聞報道的原話就是——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直到第二天上午大火基本撲滅之後,大連新港上空仍瀰漫著純黑色的煙霧,附近幾公里內的花草、綠地都蒙上了一層黑灰色顆粒,到火災現場採訪的記者都是蹚著石油走進去的,頭髮、臉上,身上全部沾了油汙,鞋子更是灌滿了油。就在滿地油汙和刺鼻味道的包圍之中,他們看見牆頭上、路邊、樹下,橫七豎八地躺著很多從火災前線上剛撤下來的消防員,煙熏火燎,面目全非,疲憊已極。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不是劇照,這是新聞圖

2010年7月16日,一個很難被忘記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家附近的街道開始聽到有消防車經過,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後來發現路過的消防車越來越多,一輛接一輛,而空氣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奇怪的氣味。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朋友說,當天晚上報社的熱線響個不停,九成都是來自市民充滿疑惑的詢問:"這到底是什麼味道?從哪兒來的?"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也不是劇照

第二天早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相信讓很多大連人印象更深:無論你住在大連的哪一個區,從中山到西崗,從沙河口到甘井子,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而且是瀝青燃燒那種刺鼻的味道。

前一晚發生的,就是"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大火+爆炸+原油洩漏。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當年爆炸事件的示意圖

後來才知道,有個高中同學當時就在新港的拖輪上工作,他說本來當時要下班回家的,結果發現岸上著火了,然後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火從陸地一下子就竄到了海面,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什麼叫"火海"。"然後整個火海就包圍了碼頭,我們的班車都被燒了,根本就回不去了。我們先是負責把大船都趕走,不讓它們靠近港口,然後就只能開著拖輪到了大窯灣避火,在海上整整晃了一宿……總之,就是感覺到了世界末日。我們當時值班住的房子全都燒了,什麼東西也沒剩下。"

10萬噸原油罐著火,附近除了同樣等級的原油罐,還有50多個化學品罐。這裡引用新聞報道的原話就是——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直到第二天上午大火基本撲滅之後,大連新港上空仍瀰漫著純黑色的煙霧,附近幾公里內的花草、綠地都蒙上了一層黑灰色顆粒,到火災現場採訪的記者都是蹚著石油走進去的,頭髮、臉上,身上全部沾了油汙,鞋子更是灌滿了油。就在滿地油汙和刺鼻味道的包圍之中,他們看見牆頭上、路邊、樹下,橫七豎八地躺著很多從火災前線上剛撤下來的消防員,煙熏火燎,面目全非,疲憊已極。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那天撲滅大火後,消防員就這樣睡在了現場

報社的朋友回憶說:"回到家裡洗了好幾次衣服,味道仍然去不掉,可想而知在裡面救火的消防員是怎樣……有一個我認識的消防隊長說:我一生中經歷火災無數,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火,那天晚上因為溢油被大火包圍的時候,我第一次覺得,我今天就要死在裡面了。"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不是劇照,這是新聞圖

2010年7月16日,一個很難被忘記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家附近的街道開始聽到有消防車經過,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後來發現路過的消防車越來越多,一輛接一輛,而空氣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奇怪的氣味。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朋友說,當天晚上報社的熱線響個不停,九成都是來自市民充滿疑惑的詢問:"這到底是什麼味道?從哪兒來的?"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也不是劇照

第二天早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相信讓很多大連人印象更深:無論你住在大連的哪一個區,從中山到西崗,從沙河口到甘井子,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而且是瀝青燃燒那種刺鼻的味道。

前一晚發生的,就是"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大火+爆炸+原油洩漏。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當年爆炸事件的示意圖

後來才知道,有個高中同學當時就在新港的拖輪上工作,他說本來當時要下班回家的,結果發現岸上著火了,然後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火從陸地一下子就竄到了海面,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什麼叫"火海"。"然後整個火海就包圍了碼頭,我們的班車都被燒了,根本就回不去了。我們先是負責把大船都趕走,不讓它們靠近港口,然後就只能開著拖輪到了大窯灣避火,在海上整整晃了一宿……總之,就是感覺到了世界末日。我們當時值班住的房子全都燒了,什麼東西也沒剩下。"

10萬噸原油罐著火,附近除了同樣等級的原油罐,還有50多個化學品罐。這裡引用新聞報道的原話就是——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直到第二天上午大火基本撲滅之後,大連新港上空仍瀰漫著純黑色的煙霧,附近幾公里內的花草、綠地都蒙上了一層黑灰色顆粒,到火災現場採訪的記者都是蹚著石油走進去的,頭髮、臉上,身上全部沾了油汙,鞋子更是灌滿了油。就在滿地油汙和刺鼻味道的包圍之中,他們看見牆頭上、路邊、樹下,橫七豎八地躺著很多從火災前線上剛撤下來的消防員,煙熏火燎,面目全非,疲憊已極。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那天撲滅大火後,消防員就這樣睡在了現場

報社的朋友回憶說:"回到家裡洗了好幾次衣服,味道仍然去不掉,可想而知在裡面救火的消防員是怎樣……有一個我認識的消防隊長說:我一生中經歷火災無數,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火,那天晚上因為溢油被大火包圍的時候,我第一次覺得,我今天就要死在裡面了。"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回想當年,其實最多的兩個字是——後怕。

那一年沒有微信,自然也沒有朋友圈,微博都是新興事物,更遑論自媒體。

第二天,當我們都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的時候,這座城市剛剛跟死神擦肩而過。

這不僅僅是火災,這是一場災難,而且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滅頂之災。

記得當年一家權威媒體曾表示:如果那晚的火災沒有及時撲滅,大連有可能變成一座龐貝古城。而用我同事的話說就是"反正要是火沒控制住,咱們就全上天了"。

看了電影的外地朋友還問我:如果當時信息更發達一點,大家都知道了有多嚴重,會全城逃難嗎?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但其實,無處可逃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使用"後怕"這兩個字的原因,因為後知後覺的怕,和後知後覺的難過,來得更加茫然、無措和持久。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不是劇照,這是新聞圖

2010年7月16日,一個很難被忘記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家附近的街道開始聽到有消防車經過,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後來發現路過的消防車越來越多,一輛接一輛,而空氣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奇怪的氣味。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朋友說,當天晚上報社的熱線響個不停,九成都是來自市民充滿疑惑的詢問:"這到底是什麼味道?從哪兒來的?"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也不是劇照

第二天早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相信讓很多大連人印象更深:無論你住在大連的哪一個區,從中山到西崗,從沙河口到甘井子,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而且是瀝青燃燒那種刺鼻的味道。

前一晚發生的,就是"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大火+爆炸+原油洩漏。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當年爆炸事件的示意圖

後來才知道,有個高中同學當時就在新港的拖輪上工作,他說本來當時要下班回家的,結果發現岸上著火了,然後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火從陸地一下子就竄到了海面,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什麼叫"火海"。"然後整個火海就包圍了碼頭,我們的班車都被燒了,根本就回不去了。我們先是負責把大船都趕走,不讓它們靠近港口,然後就只能開著拖輪到了大窯灣避火,在海上整整晃了一宿……總之,就是感覺到了世界末日。我們當時值班住的房子全都燒了,什麼東西也沒剩下。"

10萬噸原油罐著火,附近除了同樣等級的原油罐,還有50多個化學品罐。這裡引用新聞報道的原話就是——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直到第二天上午大火基本撲滅之後,大連新港上空仍瀰漫著純黑色的煙霧,附近幾公里內的花草、綠地都蒙上了一層黑灰色顆粒,到火災現場採訪的記者都是蹚著石油走進去的,頭髮、臉上,身上全部沾了油汙,鞋子更是灌滿了油。就在滿地油汙和刺鼻味道的包圍之中,他們看見牆頭上、路邊、樹下,橫七豎八地躺著很多從火災前線上剛撤下來的消防員,煙熏火燎,面目全非,疲憊已極。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那天撲滅大火後,消防員就這樣睡在了現場

報社的朋友回憶說:"回到家裡洗了好幾次衣服,味道仍然去不掉,可想而知在裡面救火的消防員是怎樣……有一個我認識的消防隊長說:我一生中經歷火災無數,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火,那天晚上因為溢油被大火包圍的時候,我第一次覺得,我今天就要死在裡面了。"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回想當年,其實最多的兩個字是——後怕。

那一年沒有微信,自然也沒有朋友圈,微博都是新興事物,更遑論自媒體。

第二天,當我們都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的時候,這座城市剛剛跟死神擦肩而過。

這不僅僅是火災,這是一場災難,而且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滅頂之災。

記得當年一家權威媒體曾表示:如果那晚的火災沒有及時撲滅,大連有可能變成一座龐貝古城。而用我同事的話說就是"反正要是火沒控制住,咱們就全上天了"。

看了電影的外地朋友還問我:如果當時信息更發達一點,大家都知道了有多嚴重,會全城逃難嗎?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但其實,無處可逃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使用"後怕"這兩個字的原因,因為後知後覺的怕,和後知後覺的難過,來得更加茫然、無措和持久。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有些事情,若非自己親身經歷,可能永遠不會感同身受,如果你沒有面臨過那種全城皆危的災難,你大約也覺得這只是在別處發生的一條輕描淡寫的新聞。

徒手轉八千圈關一個閥門,聽起來是不是很像天方夜譚?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不是劇照,這是新聞圖

2010年7月16日,一個很難被忘記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家附近的街道開始聽到有消防車經過,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後來發現路過的消防車越來越多,一輛接一輛,而空氣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奇怪的氣味。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朋友說,當天晚上報社的熱線響個不停,九成都是來自市民充滿疑惑的詢問:"這到底是什麼味道?從哪兒來的?"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也不是劇照

第二天早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相信讓很多大連人印象更深:無論你住在大連的哪一個區,從中山到西崗,從沙河口到甘井子,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而且是瀝青燃燒那種刺鼻的味道。

前一晚發生的,就是"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大火+爆炸+原油洩漏。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當年爆炸事件的示意圖

後來才知道,有個高中同學當時就在新港的拖輪上工作,他說本來當時要下班回家的,結果發現岸上著火了,然後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火從陸地一下子就竄到了海面,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什麼叫"火海"。"然後整個火海就包圍了碼頭,我們的班車都被燒了,根本就回不去了。我們先是負責把大船都趕走,不讓它們靠近港口,然後就只能開著拖輪到了大窯灣避火,在海上整整晃了一宿……總之,就是感覺到了世界末日。我們當時值班住的房子全都燒了,什麼東西也沒剩下。"

10萬噸原油罐著火,附近除了同樣等級的原油罐,還有50多個化學品罐。這裡引用新聞報道的原話就是——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直到第二天上午大火基本撲滅之後,大連新港上空仍瀰漫著純黑色的煙霧,附近幾公里內的花草、綠地都蒙上了一層黑灰色顆粒,到火災現場採訪的記者都是蹚著石油走進去的,頭髮、臉上,身上全部沾了油汙,鞋子更是灌滿了油。就在滿地油汙和刺鼻味道的包圍之中,他們看見牆頭上、路邊、樹下,橫七豎八地躺著很多從火災前線上剛撤下來的消防員,煙熏火燎,面目全非,疲憊已極。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那天撲滅大火後,消防員就這樣睡在了現場

報社的朋友回憶說:"回到家裡洗了好幾次衣服,味道仍然去不掉,可想而知在裡面救火的消防員是怎樣……有一個我認識的消防隊長說:我一生中經歷火災無數,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火,那天晚上因為溢油被大火包圍的時候,我第一次覺得,我今天就要死在裡面了。"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回想當年,其實最多的兩個字是——後怕。

那一年沒有微信,自然也沒有朋友圈,微博都是新興事物,更遑論自媒體。

第二天,當我們都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的時候,這座城市剛剛跟死神擦肩而過。

這不僅僅是火災,這是一場災難,而且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滅頂之災。

記得當年一家權威媒體曾表示:如果那晚的火災沒有及時撲滅,大連有可能變成一座龐貝古城。而用我同事的話說就是"反正要是火沒控制住,咱們就全上天了"。

看了電影的外地朋友還問我:如果當時信息更發達一點,大家都知道了有多嚴重,會全城逃難嗎?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但其實,無處可逃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使用"後怕"這兩個字的原因,因為後知後覺的怕,和後知後覺的難過,來得更加茫然、無措和持久。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有些事情,若非自己親身經歷,可能永遠不會感同身受,如果你沒有面臨過那種全城皆危的災難,你大約也覺得這只是在別處發生的一條輕描淡寫的新聞。

徒手轉八千圈關一個閥門,聽起來是不是很像天方夜譚?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在知道了《烈火英雄》是以"7.16"為原型之後,我決定看一下這部電影。

本來以為電影在原型事件上會做大量藝術加工,但看完之後反而覺得很真實,查了一下,原來導演在拍攝之前採訪了一百多位當年參與這場救災的消防員,功課確實沒少做。

有一場戲是黃曉明進入火場徒手關閉油罐閥門,這並不是電影設計出來的。當年因為停電無法用電力關閉閥門,確實有一支"敢死隊"進入燃燒的油罐區,徒手關閉油罐閥門,因為如果不關閥門,就止不住原油洩漏。也許很多人會質疑關一個閥門怎麼會需要轉八千圈?但現實的情況是,當年,為了加速關閉閥門,帶隊進入火場的消防員全部摘掉手套,徒手在滾燙的閥門上開始轉動,每個人手上全部燙到起泡,然後這些泡再被高溫熨平……即便如此,也足足耗費了3小時才關閉了一個閥門。

至於八千轉,也並不誇張,真實事件中,他們轉了遠不止這個數字。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不是劇照,這是新聞圖

2010年7月16日,一個很難被忘記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家附近的街道開始聽到有消防車經過,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後來發現路過的消防車越來越多,一輛接一輛,而空氣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奇怪的氣味。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朋友說,當天晚上報社的熱線響個不停,九成都是來自市民充滿疑惑的詢問:"這到底是什麼味道?從哪兒來的?"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也不是劇照

第二天早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相信讓很多大連人印象更深:無論你住在大連的哪一個區,從中山到西崗,從沙河口到甘井子,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而且是瀝青燃燒那種刺鼻的味道。

前一晚發生的,就是"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大火+爆炸+原油洩漏。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當年爆炸事件的示意圖

後來才知道,有個高中同學當時就在新港的拖輪上工作,他說本來當時要下班回家的,結果發現岸上著火了,然後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火從陸地一下子就竄到了海面,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什麼叫"火海"。"然後整個火海就包圍了碼頭,我們的班車都被燒了,根本就回不去了。我們先是負責把大船都趕走,不讓它們靠近港口,然後就只能開著拖輪到了大窯灣避火,在海上整整晃了一宿……總之,就是感覺到了世界末日。我們當時值班住的房子全都燒了,什麼東西也沒剩下。"

10萬噸原油罐著火,附近除了同樣等級的原油罐,還有50多個化學品罐。這裡引用新聞報道的原話就是——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直到第二天上午大火基本撲滅之後,大連新港上空仍瀰漫著純黑色的煙霧,附近幾公里內的花草、綠地都蒙上了一層黑灰色顆粒,到火災現場採訪的記者都是蹚著石油走進去的,頭髮、臉上,身上全部沾了油汙,鞋子更是灌滿了油。就在滿地油汙和刺鼻味道的包圍之中,他們看見牆頭上、路邊、樹下,橫七豎八地躺著很多從火災前線上剛撤下來的消防員,煙熏火燎,面目全非,疲憊已極。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那天撲滅大火後,消防員就這樣睡在了現場

報社的朋友回憶說:"回到家裡洗了好幾次衣服,味道仍然去不掉,可想而知在裡面救火的消防員是怎樣……有一個我認識的消防隊長說:我一生中經歷火災無數,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火,那天晚上因為溢油被大火包圍的時候,我第一次覺得,我今天就要死在裡面了。"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回想當年,其實最多的兩個字是——後怕。

那一年沒有微信,自然也沒有朋友圈,微博都是新興事物,更遑論自媒體。

第二天,當我們都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的時候,這座城市剛剛跟死神擦肩而過。

這不僅僅是火災,這是一場災難,而且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滅頂之災。

記得當年一家權威媒體曾表示:如果那晚的火災沒有及時撲滅,大連有可能變成一座龐貝古城。而用我同事的話說就是"反正要是火沒控制住,咱們就全上天了"。

看了電影的外地朋友還問我:如果當時信息更發達一點,大家都知道了有多嚴重,會全城逃難嗎?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但其實,無處可逃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使用"後怕"這兩個字的原因,因為後知後覺的怕,和後知後覺的難過,來得更加茫然、無措和持久。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有些事情,若非自己親身經歷,可能永遠不會感同身受,如果你沒有面臨過那種全城皆危的災難,你大約也覺得這只是在別處發生的一條輕描淡寫的新聞。

徒手轉八千圈關一個閥門,聽起來是不是很像天方夜譚?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在知道了《烈火英雄》是以"7.16"為原型之後,我決定看一下這部電影。

本來以為電影在原型事件上會做大量藝術加工,但看完之後反而覺得很真實,查了一下,原來導演在拍攝之前採訪了一百多位當年參與這場救災的消防員,功課確實沒少做。

有一場戲是黃曉明進入火場徒手關閉油罐閥門,這並不是電影設計出來的。當年因為停電無法用電力關閉閥門,確實有一支"敢死隊"進入燃燒的油罐區,徒手關閉油罐閥門,因為如果不關閥門,就止不住原油洩漏。也許很多人會質疑關一個閥門怎麼會需要轉八千圈?但現實的情況是,當年,為了加速關閉閥門,帶隊進入火場的消防員全部摘掉手套,徒手在滾燙的閥門上開始轉動,每個人手上全部燙到起泡,然後這些泡再被高溫熨平……即便如此,也足足耗費了3小時才關閉了一個閥門。

至於八千轉,也並不誇張,真實事件中,他們轉了遠不止這個數字。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還有一個是杜江飾演的特勤隊長死守化學油罐區,爆炸導致許多下水井蓋沖天而起,非常可怕的場面。這也是現實中真實發生過的,地下密佈的輸油管線爆炸之後,井蓋滿天飛,誰也不知道它會落到哪兒。當年死守罐區的消防員回憶說,感到自己像闖進了雷區,只能拼命護住頭臉,跑"S"形躲避滿天飛的井蓋,還有人看到其中一個井蓋被炸得一半翻成了90度角。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不是劇照,這是新聞圖

2010年7月16日,一個很難被忘記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家附近的街道開始聽到有消防車經過,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後來發現路過的消防車越來越多,一輛接一輛,而空氣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奇怪的氣味。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朋友說,當天晚上報社的熱線響個不停,九成都是來自市民充滿疑惑的詢問:"這到底是什麼味道?從哪兒來的?"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也不是劇照

第二天早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相信讓很多大連人印象更深:無論你住在大連的哪一個區,從中山到西崗,從沙河口到甘井子,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而且是瀝青燃燒那種刺鼻的味道。

前一晚發生的,就是"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大火+爆炸+原油洩漏。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當年爆炸事件的示意圖

後來才知道,有個高中同學當時就在新港的拖輪上工作,他說本來當時要下班回家的,結果發現岸上著火了,然後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火從陸地一下子就竄到了海面,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什麼叫"火海"。"然後整個火海就包圍了碼頭,我們的班車都被燒了,根本就回不去了。我們先是負責把大船都趕走,不讓它們靠近港口,然後就只能開著拖輪到了大窯灣避火,在海上整整晃了一宿……總之,就是感覺到了世界末日。我們當時值班住的房子全都燒了,什麼東西也沒剩下。"

10萬噸原油罐著火,附近除了同樣等級的原油罐,還有50多個化學品罐。這裡引用新聞報道的原話就是——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直到第二天上午大火基本撲滅之後,大連新港上空仍瀰漫著純黑色的煙霧,附近幾公里內的花草、綠地都蒙上了一層黑灰色顆粒,到火災現場採訪的記者都是蹚著石油走進去的,頭髮、臉上,身上全部沾了油汙,鞋子更是灌滿了油。就在滿地油汙和刺鼻味道的包圍之中,他們看見牆頭上、路邊、樹下,橫七豎八地躺著很多從火災前線上剛撤下來的消防員,煙熏火燎,面目全非,疲憊已極。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那天撲滅大火後,消防員就這樣睡在了現場

報社的朋友回憶說:"回到家裡洗了好幾次衣服,味道仍然去不掉,可想而知在裡面救火的消防員是怎樣……有一個我認識的消防隊長說:我一生中經歷火災無數,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火,那天晚上因為溢油被大火包圍的時候,我第一次覺得,我今天就要死在裡面了。"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回想當年,其實最多的兩個字是——後怕。

那一年沒有微信,自然也沒有朋友圈,微博都是新興事物,更遑論自媒體。

第二天,當我們都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的時候,這座城市剛剛跟死神擦肩而過。

這不僅僅是火災,這是一場災難,而且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滅頂之災。

記得當年一家權威媒體曾表示:如果那晚的火災沒有及時撲滅,大連有可能變成一座龐貝古城。而用我同事的話說就是"反正要是火沒控制住,咱們就全上天了"。

看了電影的外地朋友還問我:如果當時信息更發達一點,大家都知道了有多嚴重,會全城逃難嗎?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但其實,無處可逃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使用"後怕"這兩個字的原因,因為後知後覺的怕,和後知後覺的難過,來得更加茫然、無措和持久。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有些事情,若非自己親身經歷,可能永遠不會感同身受,如果你沒有面臨過那種全城皆危的災難,你大約也覺得這只是在別處發生的一條輕描淡寫的新聞。

徒手轉八千圈關一個閥門,聽起來是不是很像天方夜譚?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在知道了《烈火英雄》是以"7.16"為原型之後,我決定看一下這部電影。

本來以為電影在原型事件上會做大量藝術加工,但看完之後反而覺得很真實,查了一下,原來導演在拍攝之前採訪了一百多位當年參與這場救災的消防員,功課確實沒少做。

有一場戲是黃曉明進入火場徒手關閉油罐閥門,這並不是電影設計出來的。當年因為停電無法用電力關閉閥門,確實有一支"敢死隊"進入燃燒的油罐區,徒手關閉油罐閥門,因為如果不關閥門,就止不住原油洩漏。也許很多人會質疑關一個閥門怎麼會需要轉八千圈?但現實的情況是,當年,為了加速關閉閥門,帶隊進入火場的消防員全部摘掉手套,徒手在滾燙的閥門上開始轉動,每個人手上全部燙到起泡,然後這些泡再被高溫熨平……即便如此,也足足耗費了3小時才關閉了一個閥門。

至於八千轉,也並不誇張,真實事件中,他們轉了遠不止這個數字。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還有一個是杜江飾演的特勤隊長死守化學油罐區,爆炸導致許多下水井蓋沖天而起,非常可怕的場面。這也是現實中真實發生過的,地下密佈的輸油管線爆炸之後,井蓋滿天飛,誰也不知道它會落到哪兒。當年死守罐區的消防員回憶說,感到自己像闖進了雷區,只能拼命護住頭臉,跑"S"形躲避滿天飛的井蓋,還有人看到其中一個井蓋被炸得一半翻成了90度角。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電影裡全省各地消防車星夜馳援,呼嘯而來的情景,也是讓人淚目。

說得直白一點,在很多大連人(除了新港附近生活的居民)並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的時候,已經有數千名消防員在連他們都前所未見的大火裡,面對熊熊燃燒的10萬噸級油罐,以及它旁邊隨時可能爆燃的許多個化學罐,進行著殊死搏鬥。

午夜時分,在很多人都酣然進入夢鄉的時候,在高速公路上正在疾馳而來的,是遼寧省內另外十三個城市的數百臺消防車和上千名消防員,就在大連本地的消防力量已快撐不住的時候,他們及時趕到了。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不是劇照,這是新聞圖

2010年7月16日,一個很難被忘記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家附近的街道開始聽到有消防車經過,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後來發現路過的消防車越來越多,一輛接一輛,而空氣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奇怪的氣味。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朋友說,當天晚上報社的熱線響個不停,九成都是來自市民充滿疑惑的詢問:"這到底是什麼味道?從哪兒來的?"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也不是劇照

第二天早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相信讓很多大連人印象更深:無論你住在大連的哪一個區,從中山到西崗,從沙河口到甘井子,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而且是瀝青燃燒那種刺鼻的味道。

前一晚發生的,就是"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大火+爆炸+原油洩漏。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當年爆炸事件的示意圖

後來才知道,有個高中同學當時就在新港的拖輪上工作,他說本來當時要下班回家的,結果發現岸上著火了,然後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火從陸地一下子就竄到了海面,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什麼叫"火海"。"然後整個火海就包圍了碼頭,我們的班車都被燒了,根本就回不去了。我們先是負責把大船都趕走,不讓它們靠近港口,然後就只能開著拖輪到了大窯灣避火,在海上整整晃了一宿……總之,就是感覺到了世界末日。我們當時值班住的房子全都燒了,什麼東西也沒剩下。"

10萬噸原油罐著火,附近除了同樣等級的原油罐,還有50多個化學品罐。這裡引用新聞報道的原話就是——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直到第二天上午大火基本撲滅之後,大連新港上空仍瀰漫著純黑色的煙霧,附近幾公里內的花草、綠地都蒙上了一層黑灰色顆粒,到火災現場採訪的記者都是蹚著石油走進去的,頭髮、臉上,身上全部沾了油汙,鞋子更是灌滿了油。就在滿地油汙和刺鼻味道的包圍之中,他們看見牆頭上、路邊、樹下,橫七豎八地躺著很多從火災前線上剛撤下來的消防員,煙熏火燎,面目全非,疲憊已極。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那天撲滅大火後,消防員就這樣睡在了現場

報社的朋友回憶說:"回到家裡洗了好幾次衣服,味道仍然去不掉,可想而知在裡面救火的消防員是怎樣……有一個我認識的消防隊長說:我一生中經歷火災無數,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火,那天晚上因為溢油被大火包圍的時候,我第一次覺得,我今天就要死在裡面了。"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回想當年,其實最多的兩個字是——後怕。

那一年沒有微信,自然也沒有朋友圈,微博都是新興事物,更遑論自媒體。

第二天,當我們都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的時候,這座城市剛剛跟死神擦肩而過。

這不僅僅是火災,這是一場災難,而且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滅頂之災。

記得當年一家權威媒體曾表示:如果那晚的火災沒有及時撲滅,大連有可能變成一座龐貝古城。而用我同事的話說就是"反正要是火沒控制住,咱們就全上天了"。

看了電影的外地朋友還問我:如果當時信息更發達一點,大家都知道了有多嚴重,會全城逃難嗎?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但其實,無處可逃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使用"後怕"這兩個字的原因,因為後知後覺的怕,和後知後覺的難過,來得更加茫然、無措和持久。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有些事情,若非自己親身經歷,可能永遠不會感同身受,如果你沒有面臨過那種全城皆危的災難,你大約也覺得這只是在別處發生的一條輕描淡寫的新聞。

徒手轉八千圈關一個閥門,聽起來是不是很像天方夜譚?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在知道了《烈火英雄》是以"7.16"為原型之後,我決定看一下這部電影。

本來以為電影在原型事件上會做大量藝術加工,但看完之後反而覺得很真實,查了一下,原來導演在拍攝之前採訪了一百多位當年參與這場救災的消防員,功課確實沒少做。

有一場戲是黃曉明進入火場徒手關閉油罐閥門,這並不是電影設計出來的。當年因為停電無法用電力關閉閥門,確實有一支"敢死隊"進入燃燒的油罐區,徒手關閉油罐閥門,因為如果不關閥門,就止不住原油洩漏。也許很多人會質疑關一個閥門怎麼會需要轉八千圈?但現實的情況是,當年,為了加速關閉閥門,帶隊進入火場的消防員全部摘掉手套,徒手在滾燙的閥門上開始轉動,每個人手上全部燙到起泡,然後這些泡再被高溫熨平……即便如此,也足足耗費了3小時才關閉了一個閥門。

至於八千轉,也並不誇張,真實事件中,他們轉了遠不止這個數字。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還有一個是杜江飾演的特勤隊長死守化學油罐區,爆炸導致許多下水井蓋沖天而起,非常可怕的場面。這也是現實中真實發生過的,地下密佈的輸油管線爆炸之後,井蓋滿天飛,誰也不知道它會落到哪兒。當年死守罐區的消防員回憶說,感到自己像闖進了雷區,只能拼命護住頭臉,跑"S"形躲避滿天飛的井蓋,還有人看到其中一個井蓋被炸得一半翻成了90度角。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電影裡全省各地消防車星夜馳援,呼嘯而來的情景,也是讓人淚目。

說得直白一點,在很多大連人(除了新港附近生活的居民)並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的時候,已經有數千名消防員在連他們都前所未見的大火裡,面對熊熊燃燒的10萬噸級油罐,以及它旁邊隨時可能爆燃的許多個化學罐,進行著殊死搏鬥。

午夜時分,在很多人都酣然進入夢鄉的時候,在高速公路上正在疾馳而來的,是遼寧省內另外十三個城市的數百臺消防車和上千名消防員,就在大連本地的消防力量已快撐不住的時候,他們及時趕到了。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如果你看過張良生前最後的照片,你也一輩子不會忘記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不是劇照,這是新聞圖

2010年7月16日,一個很難被忘記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家附近的街道開始聽到有消防車經過,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後來發現路過的消防車越來越多,一輛接一輛,而空氣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奇怪的氣味。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朋友說,當天晚上報社的熱線響個不停,九成都是來自市民充滿疑惑的詢問:"這到底是什麼味道?從哪兒來的?"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也不是劇照

第二天早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相信讓很多大連人印象更深:無論你住在大連的哪一個區,從中山到西崗,從沙河口到甘井子,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而且是瀝青燃燒那種刺鼻的味道。

前一晚發生的,就是"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大火+爆炸+原油洩漏。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當年爆炸事件的示意圖

後來才知道,有個高中同學當時就在新港的拖輪上工作,他說本來當時要下班回家的,結果發現岸上著火了,然後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火從陸地一下子就竄到了海面,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什麼叫"火海"。"然後整個火海就包圍了碼頭,我們的班車都被燒了,根本就回不去了。我們先是負責把大船都趕走,不讓它們靠近港口,然後就只能開著拖輪到了大窯灣避火,在海上整整晃了一宿……總之,就是感覺到了世界末日。我們當時值班住的房子全都燒了,什麼東西也沒剩下。"

10萬噸原油罐著火,附近除了同樣等級的原油罐,還有50多個化學品罐。這裡引用新聞報道的原話就是——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直到第二天上午大火基本撲滅之後,大連新港上空仍瀰漫著純黑色的煙霧,附近幾公里內的花草、綠地都蒙上了一層黑灰色顆粒,到火災現場採訪的記者都是蹚著石油走進去的,頭髮、臉上,身上全部沾了油汙,鞋子更是灌滿了油。就在滿地油汙和刺鼻味道的包圍之中,他們看見牆頭上、路邊、樹下,橫七豎八地躺著很多從火災前線上剛撤下來的消防員,煙熏火燎,面目全非,疲憊已極。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那天撲滅大火後,消防員就這樣睡在了現場

報社的朋友回憶說:"回到家裡洗了好幾次衣服,味道仍然去不掉,可想而知在裡面救火的消防員是怎樣……有一個我認識的消防隊長說:我一生中經歷火災無數,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火,那天晚上因為溢油被大火包圍的時候,我第一次覺得,我今天就要死在裡面了。"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回想當年,其實最多的兩個字是——後怕。

那一年沒有微信,自然也沒有朋友圈,微博都是新興事物,更遑論自媒體。

第二天,當我們都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的時候,這座城市剛剛跟死神擦肩而過。

這不僅僅是火災,這是一場災難,而且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滅頂之災。

記得當年一家權威媒體曾表示:如果那晚的火災沒有及時撲滅,大連有可能變成一座龐貝古城。而用我同事的話說就是"反正要是火沒控制住,咱們就全上天了"。

看了電影的外地朋友還問我:如果當時信息更發達一點,大家都知道了有多嚴重,會全城逃難嗎?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但其實,無處可逃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使用"後怕"這兩個字的原因,因為後知後覺的怕,和後知後覺的難過,來得更加茫然、無措和持久。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有些事情,若非自己親身經歷,可能永遠不會感同身受,如果你沒有面臨過那種全城皆危的災難,你大約也覺得這只是在別處發生的一條輕描淡寫的新聞。

徒手轉八千圈關一個閥門,聽起來是不是很像天方夜譚?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在知道了《烈火英雄》是以"7.16"為原型之後,我決定看一下這部電影。

本來以為電影在原型事件上會做大量藝術加工,但看完之後反而覺得很真實,查了一下,原來導演在拍攝之前採訪了一百多位當年參與這場救災的消防員,功課確實沒少做。

有一場戲是黃曉明進入火場徒手關閉油罐閥門,這並不是電影設計出來的。當年因為停電無法用電力關閉閥門,確實有一支"敢死隊"進入燃燒的油罐區,徒手關閉油罐閥門,因為如果不關閥門,就止不住原油洩漏。也許很多人會質疑關一個閥門怎麼會需要轉八千圈?但現實的情況是,當年,為了加速關閉閥門,帶隊進入火場的消防員全部摘掉手套,徒手在滾燙的閥門上開始轉動,每個人手上全部燙到起泡,然後這些泡再被高溫熨平……即便如此,也足足耗費了3小時才關閉了一個閥門。

至於八千轉,也並不誇張,真實事件中,他們轉了遠不止這個數字。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還有一個是杜江飾演的特勤隊長死守化學油罐區,爆炸導致許多下水井蓋沖天而起,非常可怕的場面。這也是現實中真實發生過的,地下密佈的輸油管線爆炸之後,井蓋滿天飛,誰也不知道它會落到哪兒。當年死守罐區的消防員回憶說,感到自己像闖進了雷區,只能拼命護住頭臉,跑"S"形躲避滿天飛的井蓋,還有人看到其中一個井蓋被炸得一半翻成了90度角。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電影裡全省各地消防車星夜馳援,呼嘯而來的情景,也是讓人淚目。

說得直白一點,在很多大連人(除了新港附近生活的居民)並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的時候,已經有數千名消防員在連他們都前所未見的大火裡,面對熊熊燃燒的10萬噸級油罐,以及它旁邊隨時可能爆燃的許多個化學罐,進行著殊死搏鬥。

午夜時分,在很多人都酣然進入夢鄉的時候,在高速公路上正在疾馳而來的,是遼寧省內另外十三個城市的數百臺消防車和上千名消防員,就在大連本地的消防力量已快撐不住的時候,他們及時趕到了。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如果你看過張良生前最後的照片,你也一輩子不會忘記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張照片被放在了片尾,是為了讓更多人記住一個犧牲的消防戰士叫張良

7.16爆炸導致原油洩漏,造成了嚴重汙染,海面一片濃郁的黑色,連附近小島上聚居的海鷗都因為害怕油汙不敢貼近水面而飛逃,而清汙的消防戰士,就在那樣的水域裡拼命奮戰著。

大火撲滅後沒多久,消防戰士張良在清汙時犧牲了。

很快,一組觸目驚心的照片開始在網絡上瘋傳。那是一位海岸邊上的攝影師在巧合中拍下的,張良生命的最後時刻,334秒,68張照片。

我會永遠記得那些照片,因為當時看到的第一眼,就忍不住哭了。頭、臉,露出水面的身體,他整個人都被厚厚的油汙包裹,一片黑色,根本無法看清他的模樣,他在呼喊,在掙扎,而身旁的戰友正拼盡全力在營救他,想把他托出水,但他最終沉入了漆黑的海面……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不是劇照,這是新聞圖

2010年7月16日,一個很難被忘記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家附近的街道開始聽到有消防車經過,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後來發現路過的消防車越來越多,一輛接一輛,而空氣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奇怪的氣味。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朋友說,當天晚上報社的熱線響個不停,九成都是來自市民充滿疑惑的詢問:"這到底是什麼味道?從哪兒來的?"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也不是劇照

第二天早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相信讓很多大連人印象更深:無論你住在大連的哪一個區,從中山到西崗,從沙河口到甘井子,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而且是瀝青燃燒那種刺鼻的味道。

前一晚發生的,就是"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大火+爆炸+原油洩漏。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當年爆炸事件的示意圖

後來才知道,有個高中同學當時就在新港的拖輪上工作,他說本來當時要下班回家的,結果發現岸上著火了,然後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火從陸地一下子就竄到了海面,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什麼叫"火海"。"然後整個火海就包圍了碼頭,我們的班車都被燒了,根本就回不去了。我們先是負責把大船都趕走,不讓它們靠近港口,然後就只能開著拖輪到了大窯灣避火,在海上整整晃了一宿……總之,就是感覺到了世界末日。我們當時值班住的房子全都燒了,什麼東西也沒剩下。"

10萬噸原油罐著火,附近除了同樣等級的原油罐,還有50多個化學品罐。這裡引用新聞報道的原話就是——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直到第二天上午大火基本撲滅之後,大連新港上空仍瀰漫著純黑色的煙霧,附近幾公里內的花草、綠地都蒙上了一層黑灰色顆粒,到火災現場採訪的記者都是蹚著石油走進去的,頭髮、臉上,身上全部沾了油汙,鞋子更是灌滿了油。就在滿地油汙和刺鼻味道的包圍之中,他們看見牆頭上、路邊、樹下,橫七豎八地躺著很多從火災前線上剛撤下來的消防員,煙熏火燎,面目全非,疲憊已極。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那天撲滅大火後,消防員就這樣睡在了現場

報社的朋友回憶說:"回到家裡洗了好幾次衣服,味道仍然去不掉,可想而知在裡面救火的消防員是怎樣……有一個我認識的消防隊長說:我一生中經歷火災無數,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火,那天晚上因為溢油被大火包圍的時候,我第一次覺得,我今天就要死在裡面了。"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回想當年,其實最多的兩個字是——後怕。

那一年沒有微信,自然也沒有朋友圈,微博都是新興事物,更遑論自媒體。

第二天,當我們都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的時候,這座城市剛剛跟死神擦肩而過。

這不僅僅是火災,這是一場災難,而且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滅頂之災。

記得當年一家權威媒體曾表示:如果那晚的火災沒有及時撲滅,大連有可能變成一座龐貝古城。而用我同事的話說就是"反正要是火沒控制住,咱們就全上天了"。

看了電影的外地朋友還問我:如果當時信息更發達一點,大家都知道了有多嚴重,會全城逃難嗎?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但其實,無處可逃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使用"後怕"這兩個字的原因,因為後知後覺的怕,和後知後覺的難過,來得更加茫然、無措和持久。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有些事情,若非自己親身經歷,可能永遠不會感同身受,如果你沒有面臨過那種全城皆危的災難,你大約也覺得這只是在別處發生的一條輕描淡寫的新聞。

徒手轉八千圈關一個閥門,聽起來是不是很像天方夜譚?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在知道了《烈火英雄》是以"7.16"為原型之後,我決定看一下這部電影。

本來以為電影在原型事件上會做大量藝術加工,但看完之後反而覺得很真實,查了一下,原來導演在拍攝之前採訪了一百多位當年參與這場救災的消防員,功課確實沒少做。

有一場戲是黃曉明進入火場徒手關閉油罐閥門,這並不是電影設計出來的。當年因為停電無法用電力關閉閥門,確實有一支"敢死隊"進入燃燒的油罐區,徒手關閉油罐閥門,因為如果不關閥門,就止不住原油洩漏。也許很多人會質疑關一個閥門怎麼會需要轉八千圈?但現實的情況是,當年,為了加速關閉閥門,帶隊進入火場的消防員全部摘掉手套,徒手在滾燙的閥門上開始轉動,每個人手上全部燙到起泡,然後這些泡再被高溫熨平……即便如此,也足足耗費了3小時才關閉了一個閥門。

至於八千轉,也並不誇張,真實事件中,他們轉了遠不止這個數字。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還有一個是杜江飾演的特勤隊長死守化學油罐區,爆炸導致許多下水井蓋沖天而起,非常可怕的場面。這也是現實中真實發生過的,地下密佈的輸油管線爆炸之後,井蓋滿天飛,誰也不知道它會落到哪兒。當年死守罐區的消防員回憶說,感到自己像闖進了雷區,只能拼命護住頭臉,跑"S"形躲避滿天飛的井蓋,還有人看到其中一個井蓋被炸得一半翻成了90度角。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電影裡全省各地消防車星夜馳援,呼嘯而來的情景,也是讓人淚目。

說得直白一點,在很多大連人(除了新港附近生活的居民)並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的時候,已經有數千名消防員在連他們都前所未見的大火裡,面對熊熊燃燒的10萬噸級油罐,以及它旁邊隨時可能爆燃的許多個化學罐,進行著殊死搏鬥。

午夜時分,在很多人都酣然進入夢鄉的時候,在高速公路上正在疾馳而來的,是遼寧省內另外十三個城市的數百臺消防車和上千名消防員,就在大連本地的消防力量已快撐不住的時候,他們及時趕到了。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如果你看過張良生前最後的照片,你也一輩子不會忘記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張照片被放在了片尾,是為了讓更多人記住一個犧牲的消防戰士叫張良

7.16爆炸導致原油洩漏,造成了嚴重汙染,海面一片濃郁的黑色,連附近小島上聚居的海鷗都因為害怕油汙不敢貼近水面而飛逃,而清汙的消防戰士,就在那樣的水域裡拼命奮戰著。

大火撲滅後沒多久,消防戰士張良在清汙時犧牲了。

很快,一組觸目驚心的照片開始在網絡上瘋傳。那是一位海岸邊上的攝影師在巧合中拍下的,張良生命的最後時刻,334秒,68張照片。

我會永遠記得那些照片,因為當時看到的第一眼,就忍不住哭了。頭、臉,露出水面的身體,他整個人都被厚厚的油汙包裹,一片黑色,根本無法看清他的模樣,他在呼喊,在掙扎,而身旁的戰友正拼盡全力在營救他,想把他托出水,但他最終沉入了漆黑的海面……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後來知道張良只有25歲,剛剛跟女友登記,那一天,他原本是要去拍婚紗照的。

電影中歐豪出演了這個角色,戲份不多,但這段戲拍得很好。在放映結束出字幕的時候,回放了當年張良的這組照片,如果你留意的話,可以在片尾看到。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不是劇照,這是新聞圖

2010年7月16日,一個很難被忘記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家附近的街道開始聽到有消防車經過,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後來發現路過的消防車越來越多,一輛接一輛,而空氣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奇怪的氣味。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朋友說,當天晚上報社的熱線響個不停,九成都是來自市民充滿疑惑的詢問:"這到底是什麼味道?從哪兒來的?"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也不是劇照

第二天早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相信讓很多大連人印象更深:無論你住在大連的哪一個區,從中山到西崗,從沙河口到甘井子,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而且是瀝青燃燒那種刺鼻的味道。

前一晚發生的,就是"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大火+爆炸+原油洩漏。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當年爆炸事件的示意圖

後來才知道,有個高中同學當時就在新港的拖輪上工作,他說本來當時要下班回家的,結果發現岸上著火了,然後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火從陸地一下子就竄到了海面,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什麼叫"火海"。"然後整個火海就包圍了碼頭,我們的班車都被燒了,根本就回不去了。我們先是負責把大船都趕走,不讓它們靠近港口,然後就只能開著拖輪到了大窯灣避火,在海上整整晃了一宿……總之,就是感覺到了世界末日。我們當時值班住的房子全都燒了,什麼東西也沒剩下。"

10萬噸原油罐著火,附近除了同樣等級的原油罐,還有50多個化學品罐。這裡引用新聞報道的原話就是——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直到第二天上午大火基本撲滅之後,大連新港上空仍瀰漫著純黑色的煙霧,附近幾公里內的花草、綠地都蒙上了一層黑灰色顆粒,到火災現場採訪的記者都是蹚著石油走進去的,頭髮、臉上,身上全部沾了油汙,鞋子更是灌滿了油。就在滿地油汙和刺鼻味道的包圍之中,他們看見牆頭上、路邊、樹下,橫七豎八地躺著很多從火災前線上剛撤下來的消防員,煙熏火燎,面目全非,疲憊已極。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那天撲滅大火後,消防員就這樣睡在了現場

報社的朋友回憶說:"回到家裡洗了好幾次衣服,味道仍然去不掉,可想而知在裡面救火的消防員是怎樣……有一個我認識的消防隊長說:我一生中經歷火災無數,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火,那天晚上因為溢油被大火包圍的時候,我第一次覺得,我今天就要死在裡面了。"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回想當年,其實最多的兩個字是——後怕。

那一年沒有微信,自然也沒有朋友圈,微博都是新興事物,更遑論自媒體。

第二天,當我們都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的時候,這座城市剛剛跟死神擦肩而過。

這不僅僅是火災,這是一場災難,而且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滅頂之災。

記得當年一家權威媒體曾表示:如果那晚的火災沒有及時撲滅,大連有可能變成一座龐貝古城。而用我同事的話說就是"反正要是火沒控制住,咱們就全上天了"。

看了電影的外地朋友還問我:如果當時信息更發達一點,大家都知道了有多嚴重,會全城逃難嗎?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但其實,無處可逃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使用"後怕"這兩個字的原因,因為後知後覺的怕,和後知後覺的難過,來得更加茫然、無措和持久。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有些事情,若非自己親身經歷,可能永遠不會感同身受,如果你沒有面臨過那種全城皆危的災難,你大約也覺得這只是在別處發生的一條輕描淡寫的新聞。

徒手轉八千圈關一個閥門,聽起來是不是很像天方夜譚?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在知道了《烈火英雄》是以"7.16"為原型之後,我決定看一下這部電影。

本來以為電影在原型事件上會做大量藝術加工,但看完之後反而覺得很真實,查了一下,原來導演在拍攝之前採訪了一百多位當年參與這場救災的消防員,功課確實沒少做。

有一場戲是黃曉明進入火場徒手關閉油罐閥門,這並不是電影設計出來的。當年因為停電無法用電力關閉閥門,確實有一支"敢死隊"進入燃燒的油罐區,徒手關閉油罐閥門,因為如果不關閥門,就止不住原油洩漏。也許很多人會質疑關一個閥門怎麼會需要轉八千圈?但現實的情況是,當年,為了加速關閉閥門,帶隊進入火場的消防員全部摘掉手套,徒手在滾燙的閥門上開始轉動,每個人手上全部燙到起泡,然後這些泡再被高溫熨平……即便如此,也足足耗費了3小時才關閉了一個閥門。

至於八千轉,也並不誇張,真實事件中,他們轉了遠不止這個數字。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還有一個是杜江飾演的特勤隊長死守化學油罐區,爆炸導致許多下水井蓋沖天而起,非常可怕的場面。這也是現實中真實發生過的,地下密佈的輸油管線爆炸之後,井蓋滿天飛,誰也不知道它會落到哪兒。當年死守罐區的消防員回憶說,感到自己像闖進了雷區,只能拼命護住頭臉,跑"S"形躲避滿天飛的井蓋,還有人看到其中一個井蓋被炸得一半翻成了90度角。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電影裡全省各地消防車星夜馳援,呼嘯而來的情景,也是讓人淚目。

說得直白一點,在很多大連人(除了新港附近生活的居民)並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的時候,已經有數千名消防員在連他們都前所未見的大火裡,面對熊熊燃燒的10萬噸級油罐,以及它旁邊隨時可能爆燃的許多個化學罐,進行著殊死搏鬥。

午夜時分,在很多人都酣然進入夢鄉的時候,在高速公路上正在疾馳而來的,是遼寧省內另外十三個城市的數百臺消防車和上千名消防員,就在大連本地的消防力量已快撐不住的時候,他們及時趕到了。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如果你看過張良生前最後的照片,你也一輩子不會忘記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張照片被放在了片尾,是為了讓更多人記住一個犧牲的消防戰士叫張良

7.16爆炸導致原油洩漏,造成了嚴重汙染,海面一片濃郁的黑色,連附近小島上聚居的海鷗都因為害怕油汙不敢貼近水面而飛逃,而清汙的消防戰士,就在那樣的水域裡拼命奮戰著。

大火撲滅後沒多久,消防戰士張良在清汙時犧牲了。

很快,一組觸目驚心的照片開始在網絡上瘋傳。那是一位海岸邊上的攝影師在巧合中拍下的,張良生命的最後時刻,334秒,68張照片。

我會永遠記得那些照片,因為當時看到的第一眼,就忍不住哭了。頭、臉,露出水面的身體,他整個人都被厚厚的油汙包裹,一片黑色,根本無法看清他的模樣,他在呼喊,在掙扎,而身旁的戰友正拼盡全力在營救他,想把他托出水,但他最終沉入了漆黑的海面……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後來知道張良只有25歲,剛剛跟女友登記,那一天,他原本是要去拍婚紗照的。

電影中歐豪出演了這個角色,戲份不多,但這段戲拍得很好。在放映結束出字幕的時候,回放了當年張良的這組照片,如果你留意的話,可以在片尾看到。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我想我要感謝這部電影,整整九年過去了,它讓當年後知後覺的我們,終於有機會目睹那天晚上發生了什麼。如果你沒有經歷過,甚至完全不知道這件事,那它也會讓你對這場真實發生過的災難有所瞭解。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不是劇照,這是新聞圖

2010年7月16日,一個很難被忘記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家附近的街道開始聽到有消防車經過,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後來發現路過的消防車越來越多,一輛接一輛,而空氣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奇怪的氣味。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朋友說,當天晚上報社的熱線響個不停,九成都是來自市民充滿疑惑的詢問:"這到底是什麼味道?從哪兒來的?"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也不是劇照

第二天早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相信讓很多大連人印象更深:無論你住在大連的哪一個區,從中山到西崗,從沙河口到甘井子,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而且是瀝青燃燒那種刺鼻的味道。

前一晚發生的,就是"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大火+爆炸+原油洩漏。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當年爆炸事件的示意圖

後來才知道,有個高中同學當時就在新港的拖輪上工作,他說本來當時要下班回家的,結果發現岸上著火了,然後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火從陸地一下子就竄到了海面,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什麼叫"火海"。"然後整個火海就包圍了碼頭,我們的班車都被燒了,根本就回不去了。我們先是負責把大船都趕走,不讓它們靠近港口,然後就只能開著拖輪到了大窯灣避火,在海上整整晃了一宿……總之,就是感覺到了世界末日。我們當時值班住的房子全都燒了,什麼東西也沒剩下。"

10萬噸原油罐著火,附近除了同樣等級的原油罐,還有50多個化學品罐。這裡引用新聞報道的原話就是——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直到第二天上午大火基本撲滅之後,大連新港上空仍瀰漫著純黑色的煙霧,附近幾公里內的花草、綠地都蒙上了一層黑灰色顆粒,到火災現場採訪的記者都是蹚著石油走進去的,頭髮、臉上,身上全部沾了油汙,鞋子更是灌滿了油。就在滿地油汙和刺鼻味道的包圍之中,他們看見牆頭上、路邊、樹下,橫七豎八地躺著很多從火災前線上剛撤下來的消防員,煙熏火燎,面目全非,疲憊已極。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那天撲滅大火後,消防員就這樣睡在了現場

報社的朋友回憶說:"回到家裡洗了好幾次衣服,味道仍然去不掉,可想而知在裡面救火的消防員是怎樣……有一個我認識的消防隊長說:我一生中經歷火災無數,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火,那天晚上因為溢油被大火包圍的時候,我第一次覺得,我今天就要死在裡面了。"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回想當年,其實最多的兩個字是——後怕。

那一年沒有微信,自然也沒有朋友圈,微博都是新興事物,更遑論自媒體。

第二天,當我們都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的時候,這座城市剛剛跟死神擦肩而過。

這不僅僅是火災,這是一場災難,而且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滅頂之災。

記得當年一家權威媒體曾表示:如果那晚的火災沒有及時撲滅,大連有可能變成一座龐貝古城。而用我同事的話說就是"反正要是火沒控制住,咱們就全上天了"。

看了電影的外地朋友還問我:如果當時信息更發達一點,大家都知道了有多嚴重,會全城逃難嗎?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但其實,無處可逃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使用"後怕"這兩個字的原因,因為後知後覺的怕,和後知後覺的難過,來得更加茫然、無措和持久。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有些事情,若非自己親身經歷,可能永遠不會感同身受,如果你沒有面臨過那種全城皆危的災難,你大約也覺得這只是在別處發生的一條輕描淡寫的新聞。

徒手轉八千圈關一個閥門,聽起來是不是很像天方夜譚?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在知道了《烈火英雄》是以"7.16"為原型之後,我決定看一下這部電影。

本來以為電影在原型事件上會做大量藝術加工,但看完之後反而覺得很真實,查了一下,原來導演在拍攝之前採訪了一百多位當年參與這場救災的消防員,功課確實沒少做。

有一場戲是黃曉明進入火場徒手關閉油罐閥門,這並不是電影設計出來的。當年因為停電無法用電力關閉閥門,確實有一支"敢死隊"進入燃燒的油罐區,徒手關閉油罐閥門,因為如果不關閥門,就止不住原油洩漏。也許很多人會質疑關一個閥門怎麼會需要轉八千圈?但現實的情況是,當年,為了加速關閉閥門,帶隊進入火場的消防員全部摘掉手套,徒手在滾燙的閥門上開始轉動,每個人手上全部燙到起泡,然後這些泡再被高溫熨平……即便如此,也足足耗費了3小時才關閉了一個閥門。

至於八千轉,也並不誇張,真實事件中,他們轉了遠不止這個數字。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還有一個是杜江飾演的特勤隊長死守化學油罐區,爆炸導致許多下水井蓋沖天而起,非常可怕的場面。這也是現實中真實發生過的,地下密佈的輸油管線爆炸之後,井蓋滿天飛,誰也不知道它會落到哪兒。當年死守罐區的消防員回憶說,感到自己像闖進了雷區,只能拼命護住頭臉,跑"S"形躲避滿天飛的井蓋,還有人看到其中一個井蓋被炸得一半翻成了90度角。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電影裡全省各地消防車星夜馳援,呼嘯而來的情景,也是讓人淚目。

說得直白一點,在很多大連人(除了新港附近生活的居民)並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的時候,已經有數千名消防員在連他們都前所未見的大火裡,面對熊熊燃燒的10萬噸級油罐,以及它旁邊隨時可能爆燃的許多個化學罐,進行著殊死搏鬥。

午夜時分,在很多人都酣然進入夢鄉的時候,在高速公路上正在疾馳而來的,是遼寧省內另外十三個城市的數百臺消防車和上千名消防員,就在大連本地的消防力量已快撐不住的時候,他們及時趕到了。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如果你看過張良生前最後的照片,你也一輩子不會忘記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張照片被放在了片尾,是為了讓更多人記住一個犧牲的消防戰士叫張良

7.16爆炸導致原油洩漏,造成了嚴重汙染,海面一片濃郁的黑色,連附近小島上聚居的海鷗都因為害怕油汙不敢貼近水面而飛逃,而清汙的消防戰士,就在那樣的水域裡拼命奮戰著。

大火撲滅後沒多久,消防戰士張良在清汙時犧牲了。

很快,一組觸目驚心的照片開始在網絡上瘋傳。那是一位海岸邊上的攝影師在巧合中拍下的,張良生命的最後時刻,334秒,68張照片。

我會永遠記得那些照片,因為當時看到的第一眼,就忍不住哭了。頭、臉,露出水面的身體,他整個人都被厚厚的油汙包裹,一片黑色,根本無法看清他的模樣,他在呼喊,在掙扎,而身旁的戰友正拼盡全力在營救他,想把他托出水,但他最終沉入了漆黑的海面……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後來知道張良只有25歲,剛剛跟女友登記,那一天,他原本是要去拍婚紗照的。

電影中歐豪出演了這個角色,戲份不多,但這段戲拍得很好。在放映結束出字幕的時候,回放了當年張良的這組照片,如果你留意的話,可以在片尾看到。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我想我要感謝這部電影,整整九年過去了,它讓當年後知後覺的我們,終於有機會目睹那天晚上發生了什麼。如果你沒有經歷過,甚至完全不知道這件事,那它也會讓你對這場真實發生過的災難有所瞭解。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大火過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海面上還飄著厚厚的一層油汙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不是劇照,這是新聞圖

2010年7月16日,一個很難被忘記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家附近的街道開始聽到有消防車經過,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後來發現路過的消防車越來越多,一輛接一輛,而空氣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奇怪的氣味。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朋友說,當天晚上報社的熱線響個不停,九成都是來自市民充滿疑惑的詢問:"這到底是什麼味道?從哪兒來的?"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也不是劇照

第二天早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相信讓很多大連人印象更深:無論你住在大連的哪一個區,從中山到西崗,從沙河口到甘井子,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而且是瀝青燃燒那種刺鼻的味道。

前一晚發生的,就是"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大火+爆炸+原油洩漏。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當年爆炸事件的示意圖

後來才知道,有個高中同學當時就在新港的拖輪上工作,他說本來當時要下班回家的,結果發現岸上著火了,然後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火從陸地一下子就竄到了海面,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什麼叫"火海"。"然後整個火海就包圍了碼頭,我們的班車都被燒了,根本就回不去了。我們先是負責把大船都趕走,不讓它們靠近港口,然後就只能開著拖輪到了大窯灣避火,在海上整整晃了一宿……總之,就是感覺到了世界末日。我們當時值班住的房子全都燒了,什麼東西也沒剩下。"

10萬噸原油罐著火,附近除了同樣等級的原油罐,還有50多個化學品罐。這裡引用新聞報道的原話就是——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直到第二天上午大火基本撲滅之後,大連新港上空仍瀰漫著純黑色的煙霧,附近幾公里內的花草、綠地都蒙上了一層黑灰色顆粒,到火災現場採訪的記者都是蹚著石油走進去的,頭髮、臉上,身上全部沾了油汙,鞋子更是灌滿了油。就在滿地油汙和刺鼻味道的包圍之中,他們看見牆頭上、路邊、樹下,橫七豎八地躺著很多從火災前線上剛撤下來的消防員,煙熏火燎,面目全非,疲憊已極。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那天撲滅大火後,消防員就這樣睡在了現場

報社的朋友回憶說:"回到家裡洗了好幾次衣服,味道仍然去不掉,可想而知在裡面救火的消防員是怎樣……有一個我認識的消防隊長說:我一生中經歷火災無數,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火,那天晚上因為溢油被大火包圍的時候,我第一次覺得,我今天就要死在裡面了。"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回想當年,其實最多的兩個字是——後怕。

那一年沒有微信,自然也沒有朋友圈,微博都是新興事物,更遑論自媒體。

第二天,當我們都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的時候,這座城市剛剛跟死神擦肩而過。

這不僅僅是火災,這是一場災難,而且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滅頂之災。

記得當年一家權威媒體曾表示:如果那晚的火災沒有及時撲滅,大連有可能變成一座龐貝古城。而用我同事的話說就是"反正要是火沒控制住,咱們就全上天了"。

看了電影的外地朋友還問我:如果當時信息更發達一點,大家都知道了有多嚴重,會全城逃難嗎?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但其實,無處可逃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使用"後怕"這兩個字的原因,因為後知後覺的怕,和後知後覺的難過,來得更加茫然、無措和持久。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有些事情,若非自己親身經歷,可能永遠不會感同身受,如果你沒有面臨過那種全城皆危的災難,你大約也覺得這只是在別處發生的一條輕描淡寫的新聞。

徒手轉八千圈關一個閥門,聽起來是不是很像天方夜譚?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在知道了《烈火英雄》是以"7.16"為原型之後,我決定看一下這部電影。

本來以為電影在原型事件上會做大量藝術加工,但看完之後反而覺得很真實,查了一下,原來導演在拍攝之前採訪了一百多位當年參與這場救災的消防員,功課確實沒少做。

有一場戲是黃曉明進入火場徒手關閉油罐閥門,這並不是電影設計出來的。當年因為停電無法用電力關閉閥門,確實有一支"敢死隊"進入燃燒的油罐區,徒手關閉油罐閥門,因為如果不關閥門,就止不住原油洩漏。也許很多人會質疑關一個閥門怎麼會需要轉八千圈?但現實的情況是,當年,為了加速關閉閥門,帶隊進入火場的消防員全部摘掉手套,徒手在滾燙的閥門上開始轉動,每個人手上全部燙到起泡,然後這些泡再被高溫熨平……即便如此,也足足耗費了3小時才關閉了一個閥門。

至於八千轉,也並不誇張,真實事件中,他們轉了遠不止這個數字。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還有一個是杜江飾演的特勤隊長死守化學油罐區,爆炸導致許多下水井蓋沖天而起,非常可怕的場面。這也是現實中真實發生過的,地下密佈的輸油管線爆炸之後,井蓋滿天飛,誰也不知道它會落到哪兒。當年死守罐區的消防員回憶說,感到自己像闖進了雷區,只能拼命護住頭臉,跑"S"形躲避滿天飛的井蓋,還有人看到其中一個井蓋被炸得一半翻成了90度角。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電影裡全省各地消防車星夜馳援,呼嘯而來的情景,也是讓人淚目。

說得直白一點,在很多大連人(除了新港附近生活的居民)並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的時候,已經有數千名消防員在連他們都前所未見的大火裡,面對熊熊燃燒的10萬噸級油罐,以及它旁邊隨時可能爆燃的許多個化學罐,進行著殊死搏鬥。

午夜時分,在很多人都酣然進入夢鄉的時候,在高速公路上正在疾馳而來的,是遼寧省內另外十三個城市的數百臺消防車和上千名消防員,就在大連本地的消防力量已快撐不住的時候,他們及時趕到了。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如果你看過張良生前最後的照片,你也一輩子不會忘記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張照片被放在了片尾,是為了讓更多人記住一個犧牲的消防戰士叫張良

7.16爆炸導致原油洩漏,造成了嚴重汙染,海面一片濃郁的黑色,連附近小島上聚居的海鷗都因為害怕油汙不敢貼近水面而飛逃,而清汙的消防戰士,就在那樣的水域裡拼命奮戰著。

大火撲滅後沒多久,消防戰士張良在清汙時犧牲了。

很快,一組觸目驚心的照片開始在網絡上瘋傳。那是一位海岸邊上的攝影師在巧合中拍下的,張良生命的最後時刻,334秒,68張照片。

我會永遠記得那些照片,因為當時看到的第一眼,就忍不住哭了。頭、臉,露出水面的身體,他整個人都被厚厚的油汙包裹,一片黑色,根本無法看清他的模樣,他在呼喊,在掙扎,而身旁的戰友正拼盡全力在營救他,想把他托出水,但他最終沉入了漆黑的海面……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後來知道張良只有25歲,剛剛跟女友登記,那一天,他原本是要去拍婚紗照的。

電影中歐豪出演了這個角色,戲份不多,但這段戲拍得很好。在放映結束出字幕的時候,回放了當年張良的這組照片,如果你留意的話,可以在片尾看到。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我想我要感謝這部電影,整整九年過去了,它讓當年後知後覺的我們,終於有機會目睹那天晚上發生了什麼。如果你沒有經歷過,甚至完全不知道這件事,那它也會讓你對這場真實發生過的災難有所瞭解。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大火過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海面上還飄著厚厚的一層油汙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昔日的金色沙灘,翻開沙子,下面沉著的也都是黑色的油汙

導演陳國輝說,拍攝《烈火英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位消防員說過的話——我們不怕死,但我們怕沒人知道我們做過什麼。是的,我們都知道這個時代人們更容易遺忘,很多事情都是"會過去,被忘記",但有些事情,雖然已經成為過去,但它永遠不應該被忘記。

曾經,他們站在沖天大火和我們這座城市之間,寧死不退,以命相拼,攔住了一場滅頂之災。然後英雄們默默回到家中,脫下消防服做一個凡人,而我們這些承蒙過他們搭救的人,至少應該記得他們,尊敬他們。

願所有的烈火英雄都能平安往返,願我的家鄉大連永葆碧海藍天。

"

作者:半島晨夕

前兩天,電影《烈火英雄》上映了。

之前這部影片在各地做了提前點映,有一個外地朋友看完後發微信給我:"這拍的原來是大連發生的大火啊!我才知道當時居然那麼危險,我是不是差一點就沒有你這個朋友了?"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玩笑,但對於所有經歷過7.16火災的大連人來說,這真的不是一個玩笑。

九年前的那個夏天,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不是劇照,這是新聞圖

2010年7月16日,一個很難被忘記的日子。

那天晚上,我家附近的街道開始聽到有消防車經過,一開始也沒有太在意,後來發現路過的消防車越來越多,一輛接一輛,而空氣中,也漸漸開始出現了奇怪的氣味。一個在報社工作的記者朋友說,當天晚上報社的熱線響個不停,九成都是來自市民充滿疑惑的詢問:"這到底是什麼味道?從哪兒來的?"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也不是劇照

第二天早晨打開窗戶的那一刻,相信讓很多大連人印象更深:無論你住在大連的哪一個區,從中山到西崗,從沙河口到甘井子,滿城都是燃燒的煙味,而且是瀝青燃燒那種刺鼻的味道。

前一晚發生的,就是"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大火+爆炸+原油洩漏。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當年爆炸事件的示意圖

後來才知道,有個高中同學當時就在新港的拖輪上工作,他說本來當時要下班回家的,結果發現岸上著火了,然後還沒等他反應過來,火從陸地一下子就竄到了海面,他說那是他第一次親眼目睹什麼叫"火海"。"然後整個火海就包圍了碼頭,我們的班車都被燒了,根本就回不去了。我們先是負責把大船都趕走,不讓它們靠近港口,然後就只能開著拖輪到了大窯灣避火,在海上整整晃了一宿……總之,就是感覺到了世界末日。我們當時值班住的房子全都燒了,什麼東西也沒剩下。"

10萬噸原油罐著火,附近除了同樣等級的原油罐,還有50多個化學品罐。這裡引用新聞報道的原話就是——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直到第二天上午大火基本撲滅之後,大連新港上空仍瀰漫著純黑色的煙霧,附近幾公里內的花草、綠地都蒙上了一層黑灰色顆粒,到火災現場採訪的記者都是蹚著石油走進去的,頭髮、臉上,身上全部沾了油汙,鞋子更是灌滿了油。就在滿地油汙和刺鼻味道的包圍之中,他們看見牆頭上、路邊、樹下,橫七豎八地躺著很多從火災前線上剛撤下來的消防員,煙熏火燎,面目全非,疲憊已極。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那天撲滅大火後,消防員就這樣睡在了現場

報社的朋友回憶說:"回到家裡洗了好幾次衣服,味道仍然去不掉,可想而知在裡面救火的消防員是怎樣……有一個我認識的消防隊長說:我一生中經歷火災無數,但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火,那天晚上因為溢油被大火包圍的時候,我第一次覺得,我今天就要死在裡面了。"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回想當年,其實最多的兩個字是——後怕。

那一年沒有微信,自然也沒有朋友圈,微博都是新興事物,更遑論自媒體。

第二天,當我們都意識到發生了什麼的時候,這座城市剛剛跟死神擦肩而過。

這不僅僅是火災,這是一場災難,而且是完全有可能發生的滅頂之災。

記得當年一家權威媒體曾表示:如果那晚的火災沒有及時撲滅,大連有可能變成一座龐貝古城。而用我同事的話說就是"反正要是火沒控制住,咱們就全上天了"。

看了電影的外地朋友還問我:如果當時信息更發達一點,大家都知道了有多嚴重,會全城逃難嗎?

這個問題我也想過,但其實,無處可逃

這就是我為什麼要使用"後怕"這兩個字的原因,因為後知後覺的怕,和後知後覺的難過,來得更加茫然、無措和持久。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有些事情,若非自己親身經歷,可能永遠不會感同身受,如果你沒有面臨過那種全城皆危的災難,你大約也覺得這只是在別處發生的一條輕描淡寫的新聞。

徒手轉八千圈關一個閥門,聽起來是不是很像天方夜譚?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在知道了《烈火英雄》是以"7.16"為原型之後,我決定看一下這部電影。

本來以為電影在原型事件上會做大量藝術加工,但看完之後反而覺得很真實,查了一下,原來導演在拍攝之前採訪了一百多位當年參與這場救災的消防員,功課確實沒少做。

有一場戲是黃曉明進入火場徒手關閉油罐閥門,這並不是電影設計出來的。當年因為停電無法用電力關閉閥門,確實有一支"敢死隊"進入燃燒的油罐區,徒手關閉油罐閥門,因為如果不關閥門,就止不住原油洩漏。也許很多人會質疑關一個閥門怎麼會需要轉八千圈?但現實的情況是,當年,為了加速關閉閥門,帶隊進入火場的消防員全部摘掉手套,徒手在滾燙的閥門上開始轉動,每個人手上全部燙到起泡,然後這些泡再被高溫熨平……即便如此,也足足耗費了3小時才關閉了一個閥門。

至於八千轉,也並不誇張,真實事件中,他們轉了遠不止這個數字。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還有一個是杜江飾演的特勤隊長死守化學油罐區,爆炸導致許多下水井蓋沖天而起,非常可怕的場面。這也是現實中真實發生過的,地下密佈的輸油管線爆炸之後,井蓋滿天飛,誰也不知道它會落到哪兒。當年死守罐區的消防員回憶說,感到自己像闖進了雷區,只能拼命護住頭臉,跑"S"形躲避滿天飛的井蓋,還有人看到其中一個井蓋被炸得一半翻成了90度角。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電影裡全省各地消防車星夜馳援,呼嘯而來的情景,也是讓人淚目。

說得直白一點,在很多大連人(除了新港附近生活的居民)並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的時候,已經有數千名消防員在連他們都前所未見的大火裡,面對熊熊燃燒的10萬噸級油罐,以及它旁邊隨時可能爆燃的許多個化學罐,進行著殊死搏鬥。

午夜時分,在很多人都酣然進入夢鄉的時候,在高速公路上正在疾馳而來的,是遼寧省內另外十三個城市的數百臺消防車和上千名消防員,就在大連本地的消防力量已快撐不住的時候,他們及時趕到了。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如果你看過張良生前最後的照片,你也一輩子不會忘記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這張照片被放在了片尾,是為了讓更多人記住一個犧牲的消防戰士叫張良

7.16爆炸導致原油洩漏,造成了嚴重汙染,海面一片濃郁的黑色,連附近小島上聚居的海鷗都因為害怕油汙不敢貼近水面而飛逃,而清汙的消防戰士,就在那樣的水域裡拼命奮戰著。

大火撲滅後沒多久,消防戰士張良在清汙時犧牲了。

很快,一組觸目驚心的照片開始在網絡上瘋傳。那是一位海岸邊上的攝影師在巧合中拍下的,張良生命的最後時刻,334秒,68張照片。

我會永遠記得那些照片,因為當時看到的第一眼,就忍不住哭了。頭、臉,露出水面的身體,他整個人都被厚厚的油汙包裹,一片黑色,根本無法看清他的模樣,他在呼喊,在掙扎,而身旁的戰友正拼盡全力在營救他,想把他托出水,但他最終沉入了漆黑的海面……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後來知道張良只有25歲,剛剛跟女友登記,那一天,他原本是要去拍婚紗照的。

電影中歐豪出演了這個角色,戲份不多,但這段戲拍得很好。在放映結束出字幕的時候,回放了當年張良的這組照片,如果你留意的話,可以在片尾看到。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我想我要感謝這部電影,整整九年過去了,它讓當年後知後覺的我們,終於有機會目睹那天晚上發生了什麼。如果你沒有經歷過,甚至完全不知道這件事,那它也會讓你對這場真實發生過的災難有所瞭解。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大火過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海面上還飄著厚厚的一層油汙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昔日的金色沙灘,翻開沙子,下面沉著的也都是黑色的油汙

導演陳國輝說,拍攝《烈火英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位消防員說過的話——我們不怕死,但我們怕沒人知道我們做過什麼。是的,我們都知道這個時代人們更容易遺忘,很多事情都是"會過去,被忘記",但有些事情,雖然已經成為過去,但它永遠不應該被忘記。

曾經,他們站在沖天大火和我們這座城市之間,寧死不退,以命相拼,攔住了一場滅頂之災。然後英雄們默默回到家中,脫下消防服做一個凡人,而我們這些承蒙過他們搭救的人,至少應該記得他們,尊敬他們。

願所有的烈火英雄都能平安往返,願我的家鄉大連永葆碧海藍天。

《烈火英雄》裡那場大火,就發生在我的家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