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間“十元店”,叫老年優品


如果有間“十元店”,叫老年優品


“愛逛十元店的DT君”在他的文章【你為什麼一次又一次走進名創優品?】中把消費者對於時下大眾消費品的購買訴求總結為“代表面子的符號價值和代表裡子的質優價廉,成為打動年輕消費者的最大要素,前者代表生活所需的情感和儀式感,後者代表腳踏實地的物質生活。”

這可謂是近來我見過相關論述中最為精準的歸納,的確,對於廣大年輕消費者而言,“好看”又“便宜”的背後其實對應的是情感的滿足和物質的約束。

或許在向來奉行單品策略的蘋果引領下,差異化已經變得沒那麼重要,哪怕是爛大街的爆品,只要是顏值過關、質優價廉也能打動消費者。

在筆者看來,除此之外,如下兩點也同樣重要:

一是“買得安心”,貼牌銷售的優勢就在於成本可控的情況下以零售商品牌為廠家背書,提升了對其質量的信任度,小米是其中的典範;二是“少即是多”,對於價格低廉且同質化較強的商品(必需品為主)而言,過多的選擇未必更能促使消費者購買,反倒容易造成選擇困難延緩其決策。

名創優品在這條物美價廉的道路上,已經成功以升級版“十元店”的模式打造出一個面向城市年輕群體的新零售行業範例。那麼,如果當這套模式遇上中老年市場,是否能擦出新的火花?

可能你會疑惑,中老年人的購物習慣已經相當固化,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也相對較差,一套基於商場的打法如何吸引到習慣於到就近街市、雜貨鋪購物的他們?

商品使用的個體和營銷的對象從來都不一定是同一個人。舉個不太恰當的類比,就猶如吃兒童套餐的是孩子,但付錢的基本是父母一般,最終使用老年產品的是父母,但購買的依然可以是習慣於逛名創優品的那群年輕人。

你是否曾想給爸媽買些禮物、日常用品而苦惱於無從下手?如果你心裡的答案為"是”,那麼請你往下看看這麼一家名創優品模式下的老年優品是否能滿足你的需求。


如果有間“十元店”,叫老年優品


理想中的“老年優品”

帥哥/美女,你好,welcome to 老年優品,以下筆者將依據4P的框架從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四個方面向你介紹這家暢想中的中老年商品“十元”雜貨店。

(1)Product-產品 :

核心思路是讓年輕人也能輕鬆挑到爸媽用得舒服也樂於炫耀的產品。品類上主要圍繞老年人的生活必需品,如老年時尚(衣物、鞋襪)、便利生活(老花鏡、柺杖)、休閒鍛鍊(跳舞及扇類、練功扇)、輔助治療(風溼痠痛藥油、按摩儀)、高齡護理(坐便器、助聽器)等類別;

模式上仍走“品類全、品種少”的爆品策略:與獨立設計師合作保證具有網紅氣質的顏值和符合老人實際需要的功能,與大牌代工廠家合作貼牌生產保證去掉中間差價。

(2)Price-價格:

秉承“十元店”的核心思路,採取薄利多銷的策略,把性價比作為每款產品的核心要義。與名創優品類似,對於高頻更換的消費品類,把80%以上的商品控制在均價50元以內,讓消費者儘可能“忘記”價格;

而對於高價耐用品,則以稍高於成本價的價格出售,不求利潤只求做口碑。對同品類產品只提供幾款選擇,但定價具有一定的價格坡度以此進一步凸顯低價爆款的優勢。

(3)Place-渠道:

線下為主,線上為輔;商圈旗艦店(全品類)為主,社區精品店(日用品)為輔。中老年群體對電商的信賴度仍不高,購物習慣於現場嘗試,所以即便目受眾是作為子女的年輕人,也同樣需要考慮線下門店的體驗消費價值,而線上電商只作為渠道補充尤其服務於二次消費。

此外,可能各位都有所不知的是,名創優品2年時間全球開上千家點的背後,是其老闆創立的30多個互金app,是“唯快不破”般通過融資和加盟迅速進行門店覆蓋營造火爆效應。

(4)Promotion-促銷:

一方面,鼓勵年輕人攜父母前來購物,與老人家共同前往的購物可享受折扣優惠,以此鼓勵孩子們當場表達孝心,同時便於挑選到老人家們喜歡且實用的商品;

另一方面,採取線上、線下拼團折扣的方式,抓住中老年群體對價格敏感度而廣告厭惡度低的特定,鼓勵他們組團購物,以此達到人拉人口碑傳播帶新客的效果。

不知道以上的描述是否打動到你,但至少是非常打到時常想表達點孝心卻往往無從下手,甚至吃力不討好的筆者。

如果有間“十元店”,叫老年優品


價值和風險雙高的生意

理想是豐滿的,但現實往往也很骨感。毋容置疑的是需求必然是存在的,想象空間是足夠大的,樣板在市場上也已存在,但如果真要成為一個落地的項目,依然有不少顯而易見的難題要解。

首要解決的依然是產品問題,要設計中真正具有更高實用價值(比如更健康、更具保護性)而又符合中老年群體審美的產品,絕對不是像筆者這樣在這裡紙上談兵那麼簡單。國內絕對不缺能生產的廠家,也不缺任何原材料,缺的還是充分的市場調研和兼具科學及美學的工業設計能力。

其次名創優品依靠互金融資快速開店的打法似乎已經隨著P2P浪潮的破滅而失效,要想在短期內把門店覆蓋率做上去只能另闢蹊徑;同時,多品類覆蓋同樣需要投入較大的產品研發成本,為保性價比只能延緩回收週期。由此可見,這事情基本只有如阿里般現金流充足且能在較長時間內虧損的大集團才有可能實現。

再者上述方案的核心目標群體其實是年輕人而非中老年人,隱含的基本假設是大部分年輕人是具有孝心樂意給父母買雜貨的,但實際上這一點目前只是基於感性判斷而非有數據驗證的市場調研;而如若想直面中老年人,那麼改變他們固有的消費習慣是最大的難題,店面的選址、裝修、貨架擺放,app的UI、交互等都需要進一步深究。

總結來說,這是一個極具增長潛力的市場,這也是一門已有成果借鑑模式的生意,但它同樣是投入大、未知多、資金回籠慢的高風險挑戰。

當然,容易做的事情永遠不會成為留給你的機會。

滿足為中老年人買到“物美價廉雜貨”需求這個事,在筆者看來是有一定社會價值的事情。真心希望即便這個事不是你或者我完成,也將有某個他來完成。

如果有間“十元店”,叫老年優品



作者:君健,學金融的互聯網人,愛折騰的熱血青年。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UptoYou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