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發話了,每年給10億,連給3年,這些弱鎮“發達”了!

十三五 時政 南方都市報 2017-04-10

4月6日上午,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呂業升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關於設立扶持次發達鎮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工作方案》和《東莞市扶持次發達鎮產業發展資金池管理暫行辦法》。東莞將從2017 年起連續3 年,設立每年10 億元、三年共30 億元的資金池,幫扶8 個次發達鎮增強“造血功能”,推進區域均衡發展。

《工作方案》提出,到2018年,力爭50%以上次發達鎮GDP 突破100 億元;到2020 年,力爭100%次發達鎮GDP 突破100 億元,力爭不拖全市GDP 破萬億的“後腿”。 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進園區統籌片區聯動協調發展的意見》,塘廈鎮、常平鎮成各自片區中心。

東莞發話了,每年給10億,連給3年,這些弱鎮“發達”了!

東莞片區劃分及重點發展單元示意圖

焦點

關注

【次發達鎮資金池】

市鎮兩級出資設立30億元資金池

根據《關於設立扶持次發達鎮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由市財政和全市參與稅收分成規模前10 名鎮街(長安、塘廈、南城、東城、虎門、鳳崗、厚街、寮步、清溪、常平)及松山湖共同出資,按照市、鎮街(園區)6:4 的比例,共同設立每年10 億元、三年共30 億元的扶持次發達鎮發展資金池,用以幫扶洪梅、望牛墩、企石、謝崗、石排、道滘、中堂、東坑等8 個次發達鎮的產業發展,以增強次發達鎮內生髮展動力。

《工作方案》提出,到2018年,力爭50%以上次發達鎮GDP 突破100 億元;到2020 年,力爭100%次發達鎮GDP 突破100 億元,力爭不拖全市GDP 破萬億的“後腿”。力爭洪梅、望牛墩、企石、謝崗“十三五”GDP 年均增速達到15%,道滘達到12%,石排、東坑達到11%,中堂達到10%。

僅限於發展產業 不搞平均分配

在資金的具體用途上,採取“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相結合,確保“專款專用”。《工作方案》明確,專項資金只能用於推動次發達鎮發展產業項目,引導和撬動金融資金、社會資本投向鎮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統籌開發項目,大力支持次發達鎮引進培育支柱性企業及高端產業項目;用於與特定產業項目直接相關的前期徵地拆遷、土地物業統籌、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廠房物業建設和改造升級。同時,《工作方案》明確,資金池資金不得用於與產業項目無關的基礎設施、環境改造、房地產開發、環保不達標項目、行政管理開支、發放福利、償還政府債務等。

在資金分配上,由次發達鎮提出資金使用方案的申請,由專家評審、資金池管理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審核、市政府審批後下發。扶持資金不搞平均分配,而是將8 個次發達鎮劃分為兩檔,在同一檔內實施競爭性分配機制。洪梅、望牛墩、企石3 個鎮每年有2 億元的申請額度,其餘5 個鎮每年最多可申請8000 萬元。此外,還將通過每年評估,調減績效差的鎮的使用額度,用於獎勵產業項目優、實施早、績效好的鎮申報使用。

東莞發話了,每年給10億,連給3年,這些弱鎮“發達”了!

【園區統籌】

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進園區統籌片區聯動協調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松山湖片區統籌聯動協調發展工作推進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全市園區統籌片區聯動協調發展及試點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引。

塘廈鎮、常平鎮成各自片區中心

《意見》在“一中心四組團”城市格局基礎上,將全市劃定為六大片區,並謀劃 14 個重點發展先行區。六大片區分別是:城區片區、松山湖片區、濱海片區、水鄉新城片區、東部產業園片區、東南臨深片區。

《意見》明確,推進園區統籌片區聯動協調發展,要確定片區中心,發揮龍頭作用,承接牽頭統籌謀劃片區發展、協調片區內各鎮(街道)和各市直部門分局工作等職責。設有園區管委會的松山湖片區、水鄉新城片區、濱海片區以園區為片區中心,其中濱海片區以濱海灣新區為中心;沒有園區管委會的片區確定一個核心鎮(街道)作為片區中心,其中東南臨深片區以塘廈鎮為中心,東部產業園片區以常平鎮為中心。

同時,建立片區統籌聯動議事決策工作機制,促進片區的統籌發展。將原簡政強鎮事權改革下放到全市13 箇中心鎮的全部事權(即縣級管理權限),擴大下放到全市所有鎮街(園區)。根據各片區的發展需要和承接能力,將市直部門審批服務事項前移給片區直屬分局。凡前移至片區直屬分局的審批事項,不再到市局機關流轉審批。此外,賦予片區中心主要領導直接協調片區內市直各分局的權力。

採寫:南都記者 楊洋

編輯:唐建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