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版權風波:“苦秦久矣”後的輿論反噬

視覺中國 黑洞 知識產權 文章 新聞 天津 經濟 歐洲 社會網絡與數據挖掘 2019-04-18

4月10日晚間,想必很多人的社交平臺都被“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公佈”的消息刷屏了。全球六地同時公佈、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員參與、長時間曝光拍攝了10天、照片光沖洗就花了兩年……這張匯聚著全人類科研力量而得到的照片,儘管被吐槽“看上去不像個正經洞”,依然吸引著所有人的眼球。

而11日早間,卻有一條消息在網上慢慢擴散:黑洞照片的版權,被一家名為視覺中國的企業,得到了?

視覺中國版權風波:“苦秦久矣”後的輿論反噬


視覺中國版權風波:“苦秦久矣”後的輿論反噬

【網傳截圖】

然而緊接著的發展,就不再僅僅是一條小道消息那麼簡單了。從“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公佈”與“視覺中國因黑洞照片版權受質疑”兩大事件的熱度走勢來看,4月10日晚間,“黑洞照片”的可是風光無限,全局輿論注意力集中於此,而到了4月11日下午開始,輿論視線漸漸被“視覺中國”吸走,議題也開始集中到了視覺中國相關內容上。4月12日,“視覺中國”的熱度已然超過了“黑洞照片”。

視覺中國版權風波:“苦秦久矣”後的輿論反噬


24小時,媒體、官方齊發聲

“視覺中國”是如何搶走了“黑洞照片”的風頭?或許沒人能想到,由於一張照片,視覺中國等多家圖片網站紛紛關停整改,更是牽扯到整個圖片版權行業。

4月11日早間

網絡流傳著“#黑洞照片版權#歸視覺中國了”的截圖。

12時許

視覺中國迴應:“沒有權利、也不會去維護這張圖片的使用權。”

這圖片是該研究機構向全世界大批量分發的,他們沒有得到獨家授權。

15:05

@共青團中央發博質問:“國旗、國徽的版權也是貴公司的?”

該微博迅速擴散,評論區出現了眾多企業官微,發現自家品牌logo圖片也在視覺中國網站上售賣。

15:51

@視覺中國影像 發佈聲明:“視覺中國並未獲得黑洞圖片商業用途的權利,只是通過合作伙伴獲得編輯類使用授權。”

18:26

@視覺中國影像 再度迴應:“不合規圖片經查由簽約供稿人提供,視覺中國作為平臺方負有審核不嚴的責任”,並表示已經對圖片做下線處理。”

18時許

有媒體報道稱,視覺中國4月12日將有3.88億股限售股上市流通,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的55.39%,以今日收盤價28元/股算,解禁市值逾百億元。

晚間

有網友發現視覺中國官網已無法打開。

4月12日凌晨

@視覺中國影像 第三次迴應:

“接受廣大網民和媒體的監督批評,全面配合監管部門徹底積極整改。”

7時

@網信天津 發博稱,天津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連夜依法約談視覺中國網站。

8時許

每日經濟新聞獨家報道了歐洲南方天文臺迴應:

“視覺中國從未與我們聯繫,更無權出售黑洞版權牟利。”

早間

繼視覺中國暫時關閉網站開展整改之後,圖片素材網全景網絡網站也無法打開。

9時許

有媒體報道,視覺中國今日開盤被巨量賣單封死跌停,報25.2元,最新總市值為176億。

10:03

@國家版權局 發博:“圖片版權保護將納入‘劍網2019’專項行動。”


從熱度走勢來看,4月11日15時,@共青團中央 發博質問,是事件真正的爆發點,16時熱度瞬間飆升達到頂峰,@視覺中國影像 也在此時發佈了首次迴應。隨後視覺中國的數次迴應,也推動著事件熱度多次上升。而隨著12日早間,視覺中國被約談、股票跌停、歐洲南方天文臺迴應、國家版權局發聲等等進展,熱度推上新一輪高峰。

視覺中國版權風波:“苦秦久矣”後的輿論反噬

網友們紛紛表示“視覺中國真的涼了”,關站整改已是定局,這場“版權之火”,是會愈演愈烈,還是漸漸平息?

透過歷史微博和官方迴應評論,我們倒是可以看出,網友的憤怒之火,可真的是“苦秦久矣。”

2018年,兩次被指“版權流氓”

其實對於視覺中國,不少互聯網人並不陌生:這家以“視覺內容”為核心的互聯網科技文創公司,並不是第一次引發爭議。

2018年7月3日下午,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發佈微博批視覺中國“有組織地搜索未授權使用圖片的企業,然後漫天開價索要鉅額賠償,要挾企業籤年度合同”,雖然當時有輿論指出“侵權還有道理了?”但仍有不少人認為視覺中國的行為是“版權流氓”。

視覺中國版權風波:“苦秦久矣”後的輿論反噬

隨後9月,一篇名為《視覺中國店大欺客:“維權之王”存在巨大侵權風險敞口》的文章就指責“視覺中國一邊高舉知識產權保護的大旗,一邊倒行侵權”。

從文章內容來看,其實與本次事件十分相似:視覺中國雖然註明了“未獲得人物肖像權或所有物權”,但依然在將照片對外售賣,同時還表示“如用於商業用途,請致電或諮詢客戶代表。”

視覺中國版權風波:“苦秦久矣”後的輿論反噬

早期的種種,導致網友對視覺中國的印象相當的負面。至少從官方數次迴應微博的評論高頻詞就可見一斑:從“攤上大事”到“嘴硬”、“不要臉”、“吃軟怕硬”、“訛人”等詞來看,官方迴應並沒有減輕網友負面情緒。網友多諷刺視覺中國一直以來的“流氓作風”,認為這次如果不是因為“團團”的強硬,視覺中國根本不會道歉,更何況自詡打擊侵權行為,實則倒行侵權,惹得網友吐槽“靠打劫別人的東西去勒索別人要錢。”

視覺中國版權風波:“苦秦久矣”後的輿論反噬

@經緯張穎 曾直言“等著吧,總有一天”……但誰也不曾想到這一天竟來得如此之快。在早期被質疑、被曝光時,視覺中國如果及時迴應、整改,這一次的“反噬”,是否還會發生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