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的誕生並非是中國文化之始,直到文字有了“意味”。

如確是這樣,那麼《詩經》才是中華文脈之始,不僅如此,如果結合歷史來看,《詩經》還是一部活生生的史書。這裡記錄的不僅僅是王侯將相,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一些發自內心的樸素訴求和寄望。

《詩經》305篇,《風》佔了160篇,而裡面描寫衛國風土人情的詩篇是最多的。“邶風”、“鄘風”、“衛風”都屬於此。

今天我們不聊《風》裡的家長裡短,也不聽《雅》中朝會之聲,更不讀《頌》裡的功成名就。我們來聊一下《詩經》裡幾首和衛國相關的詩詞背後的故事,看看這些詩是怎樣誕生的。

"

文字的誕生並非是中國文化之始,直到文字有了“意味”。

如確是這樣,那麼《詩經》才是中華文脈之始,不僅如此,如果結合歷史來看,《詩經》還是一部活生生的史書。這裡記錄的不僅僅是王侯將相,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一些發自內心的樸素訴求和寄望。

《詩經》305篇,《風》佔了160篇,而裡面描寫衛國風土人情的詩篇是最多的。“邶風”、“鄘風”、“衛風”都屬於此。

今天我們不聊《風》裡的家長裡短,也不聽《雅》中朝會之聲,更不讀《頌》裡的功成名就。我們來聊一下《詩經》裡幾首和衛國相關的詩詞背後的故事,看看這些詩是怎樣誕生的。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距今3000多年前的衛國,原來是周文王第九子的封地,前十代君主一直默默無聞,史書上少有記載,直到第十一代君主衛武公幫助周平王平定了犬戎部落,從此開啟了東周篇章。衛國開始盛極一時。

據《國語》記載:“昔衛武公年數九十有五矣,猶箴儆於國”。衛武公到了95歲還在察納錐言,在他勵精圖治的治理下國泰民安、百姓和集。

於是衛國百姓們作《詩經·淇奧》來歌頌他的美德: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衛國老百姓“比興”的寫詩手法可謂用得賊溜,詩中“切磋”本義是加工玉石骨器,在這裡引申為討論研究學問;“琇瑩”似玉的美石,寶石,引申為一表人才;而“圭璧”則代表品德高雅。

“學問多、長得靚、人品好”這大概就是當時衛國百姓眼中偶像應有的樣子吧~

但是,衛武公之後,國風開始突變,並且在中華傳統的“三綱五常”上摘得了無數個第一。

這一切還要從中國第一位女詩人開始說起。

好而無子

衛武公去世後,兒子衛莊公繼位,為了和齊國套近乎,他迎娶了齊僖公的女兒——莊姜。自古齊國出美女,更何況還是位高權重的公主。

衛國百姓接到消息那是高興得不得了,一高興,就開始寫詩,說她長得:“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不錯,《詩經》裡那首大名鼎鼎的《碩人》描寫的就是這位公主。至今這些美句仍被後人爭相使用。《詩經通論》裡面也說這篇詩:“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其右”。

“手指美、皮膚嫩、牙齒白...”這大概就是當時衛國百姓心中美女應具備的條件吧~

"

文字的誕生並非是中國文化之始,直到文字有了“意味”。

如確是這樣,那麼《詩經》才是中華文脈之始,不僅如此,如果結合歷史來看,《詩經》還是一部活生生的史書。這裡記錄的不僅僅是王侯將相,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一些發自內心的樸素訴求和寄望。

《詩經》305篇,《風》佔了160篇,而裡面描寫衛國風土人情的詩篇是最多的。“邶風”、“鄘風”、“衛風”都屬於此。

今天我們不聊《風》裡的家長裡短,也不聽《雅》中朝會之聲,更不讀《頌》裡的功成名就。我們來聊一下《詩經》裡幾首和衛國相關的詩詞背後的故事,看看這些詩是怎樣誕生的。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距今3000多年前的衛國,原來是周文王第九子的封地,前十代君主一直默默無聞,史書上少有記載,直到第十一代君主衛武公幫助周平王平定了犬戎部落,從此開啟了東周篇章。衛國開始盛極一時。

據《國語》記載:“昔衛武公年數九十有五矣,猶箴儆於國”。衛武公到了95歲還在察納錐言,在他勵精圖治的治理下國泰民安、百姓和集。

於是衛國百姓們作《詩經·淇奧》來歌頌他的美德: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衛國老百姓“比興”的寫詩手法可謂用得賊溜,詩中“切磋”本義是加工玉石骨器,在這裡引申為討論研究學問;“琇瑩”似玉的美石,寶石,引申為一表人才;而“圭璧”則代表品德高雅。

“學問多、長得靚、人品好”這大概就是當時衛國百姓眼中偶像應有的樣子吧~

但是,衛武公之後,國風開始突變,並且在中華傳統的“三綱五常”上摘得了無數個第一。

這一切還要從中國第一位女詩人開始說起。

好而無子

衛武公去世後,兒子衛莊公繼位,為了和齊國套近乎,他迎娶了齊僖公的女兒——莊姜。自古齊國出美女,更何況還是位高權重的公主。

衛國百姓接到消息那是高興得不得了,一高興,就開始寫詩,說她長得:“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不錯,《詩經》裡那首大名鼎鼎的《碩人》描寫的就是這位公主。至今這些美句仍被後人爭相使用。《詩經通論》裡面也說這篇詩:“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其右”。

“手指美、皮膚嫩、牙齒白...”這大概就是當時衛國百姓心中美女應具備的條件吧~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但不幸的是,這位莊姜人是不錯,可惜沒孩子。《史記》說是:“好而無子”。沒有嫡長子這在宗法森嚴的周禮時代是無法想象的。於是莊姜入宮之後的生活可想而知,沒幾年就失寵了,長夜漫漫,無心睡眠,身處宮中,獨自哀嘆: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這首《柏舟》就是莊姜所作,並也確立了她是“中國第一位女詩人”的地位。

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以無嗣。於是衛莊公又納了陳國的妃子戴媯。戴媯生了兩個兒子,太子完和公子晉。莊姜仁慈心善,又是王后,於是把太子完接過來和戴媯一起撫養。不像電視中的宮鬥劇,兩宮鬥得你死我活,相反她們和睦相處,情同姐妹。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本來衛國從此以後可以安安穩穩代代相傳,但是,衛莊公翩翩喜歡上了別的侍妾,生了個混世魔王——州籲,母憑子貴,從此衛國開始禮樂崩壞。

“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維其已?...”從莊姜的《綠衣》中就看出了妾嬪僭越的痕跡。

漢代鄭玄認為,此處的“綠衣”應寫作“祿衣”。據《禮記》記載,古代諸侯夫人蔘加祭祀的時候,妻妾嬪妃各有不同等級的服飾,最高等級的是黃色的“鞠衣”,其次是白色的“展衣”,最末等是黑色的“祿衣”。

莊姜詩中的“綠衣黃裡”意識就是指胡亂穿衣,已經壞了規矩和次序,暗示:“妾上僭,夫人失位。”衛國堅守了上百年的周朝禮制似乎開始搖搖欲墜。

而州籲也擁有了古代老百姓眼中“王二代”所有“壞”的特質,飛揚跋扈,舞刀弄槍。他在一次討伐蠻夷的戰爭中給衛莊公俘虜了一個異族美女——夷姜,更是讓衛莊公心花怒放。

本來大家都在為太子完的王位擔心,但是沒過多久衛莊公去世了,太子完順位成了衛桓公,第一件事就把囂張的州籲趕出了衛國。

州籲之亂

混世魔王豈能善罷甘休,趁著衛桓公前去洛陽給周平王奔喪之際,在路上僱了刺客把衛桓公給殺了,自立為王。

這一殺可不得了,這開創了春秋時期弒君奪權的先例,州籲成了“弒君第一人”。從此各諸侯國權謀造反就成了家常便飯,弒殺君主就像剁瓜切菜,據統計春秋期間被弒殺的國君多達43名,君主成了高危職業。

孔子口中的“禮樂崩壞”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大兒子衛桓公被殺,戴媯逃回了孃家陳國,小兒子公子晉也出逃到了隔壁邢國,作為好閨蜜的莊姜,含淚在城門外送別了戴媯。並寫下《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用詞深切、語意沉痛,被稱為千古第一送別詩句

"

文字的誕生並非是中國文化之始,直到文字有了“意味”。

如確是這樣,那麼《詩經》才是中華文脈之始,不僅如此,如果結合歷史來看,《詩經》還是一部活生生的史書。這裡記錄的不僅僅是王侯將相,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一些發自內心的樸素訴求和寄望。

《詩經》305篇,《風》佔了160篇,而裡面描寫衛國風土人情的詩篇是最多的。“邶風”、“鄘風”、“衛風”都屬於此。

今天我們不聊《風》裡的家長裡短,也不聽《雅》中朝會之聲,更不讀《頌》裡的功成名就。我們來聊一下《詩經》裡幾首和衛國相關的詩詞背後的故事,看看這些詩是怎樣誕生的。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距今3000多年前的衛國,原來是周文王第九子的封地,前十代君主一直默默無聞,史書上少有記載,直到第十一代君主衛武公幫助周平王平定了犬戎部落,從此開啟了東周篇章。衛國開始盛極一時。

據《國語》記載:“昔衛武公年數九十有五矣,猶箴儆於國”。衛武公到了95歲還在察納錐言,在他勵精圖治的治理下國泰民安、百姓和集。

於是衛國百姓們作《詩經·淇奧》來歌頌他的美德: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衛國老百姓“比興”的寫詩手法可謂用得賊溜,詩中“切磋”本義是加工玉石骨器,在這裡引申為討論研究學問;“琇瑩”似玉的美石,寶石,引申為一表人才;而“圭璧”則代表品德高雅。

“學問多、長得靚、人品好”這大概就是當時衛國百姓眼中偶像應有的樣子吧~

但是,衛武公之後,國風開始突變,並且在中華傳統的“三綱五常”上摘得了無數個第一。

這一切還要從中國第一位女詩人開始說起。

好而無子

衛武公去世後,兒子衛莊公繼位,為了和齊國套近乎,他迎娶了齊僖公的女兒——莊姜。自古齊國出美女,更何況還是位高權重的公主。

衛國百姓接到消息那是高興得不得了,一高興,就開始寫詩,說她長得:“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不錯,《詩經》裡那首大名鼎鼎的《碩人》描寫的就是這位公主。至今這些美句仍被後人爭相使用。《詩經通論》裡面也說這篇詩:“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其右”。

“手指美、皮膚嫩、牙齒白...”這大概就是當時衛國百姓心中美女應具備的條件吧~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但不幸的是,這位莊姜人是不錯,可惜沒孩子。《史記》說是:“好而無子”。沒有嫡長子這在宗法森嚴的周禮時代是無法想象的。於是莊姜入宮之後的生活可想而知,沒幾年就失寵了,長夜漫漫,無心睡眠,身處宮中,獨自哀嘆: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這首《柏舟》就是莊姜所作,並也確立了她是“中國第一位女詩人”的地位。

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以無嗣。於是衛莊公又納了陳國的妃子戴媯。戴媯生了兩個兒子,太子完和公子晉。莊姜仁慈心善,又是王后,於是把太子完接過來和戴媯一起撫養。不像電視中的宮鬥劇,兩宮鬥得你死我活,相反她們和睦相處,情同姐妹。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本來衛國從此以後可以安安穩穩代代相傳,但是,衛莊公翩翩喜歡上了別的侍妾,生了個混世魔王——州籲,母憑子貴,從此衛國開始禮樂崩壞。

“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維其已?...”從莊姜的《綠衣》中就看出了妾嬪僭越的痕跡。

漢代鄭玄認為,此處的“綠衣”應寫作“祿衣”。據《禮記》記載,古代諸侯夫人蔘加祭祀的時候,妻妾嬪妃各有不同等級的服飾,最高等級的是黃色的“鞠衣”,其次是白色的“展衣”,最末等是黑色的“祿衣”。

莊姜詩中的“綠衣黃裡”意識就是指胡亂穿衣,已經壞了規矩和次序,暗示:“妾上僭,夫人失位。”衛國堅守了上百年的周朝禮制似乎開始搖搖欲墜。

而州籲也擁有了古代老百姓眼中“王二代”所有“壞”的特質,飛揚跋扈,舞刀弄槍。他在一次討伐蠻夷的戰爭中給衛莊公俘虜了一個異族美女——夷姜,更是讓衛莊公心花怒放。

本來大家都在為太子完的王位擔心,但是沒過多久衛莊公去世了,太子完順位成了衛桓公,第一件事就把囂張的州籲趕出了衛國。

州籲之亂

混世魔王豈能善罷甘休,趁著衛桓公前去洛陽給周平王奔喪之際,在路上僱了刺客把衛桓公給殺了,自立為王。

這一殺可不得了,這開創了春秋時期弒君奪權的先例,州籲成了“弒君第一人”。從此各諸侯國權謀造反就成了家常便飯,弒殺君主就像剁瓜切菜,據統計春秋期間被弒殺的國君多達43名,君主成了高危職業。

孔子口中的“禮樂崩壞”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大兒子衛桓公被殺,戴媯逃回了孃家陳國,小兒子公子晉也出逃到了隔壁邢國,作為好閨蜜的莊姜,含淚在城門外送別了戴媯。並寫下《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用詞深切、語意沉痛,被稱為千古第一送別詩句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奪位之後的州籲,名不正言不順,國內外無不譴責。為了混淆視聽、平定民憤,州籲採用“愚民政策+軍國主義”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如二戰時候的德國和日本。但是衛國的老百姓可不是那麼容易被忽悠的,他們痛恨州籲,更痛恨戰爭。

面對軍法嚴苛強制的“不我以歸”他們“憂心有忡”;面對戰爭殘酷帶來的“死生契闊”,他們“執子之手”“與子成說”。

那首知名的《擊鼓》就出於此,其中的名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千古流傳。

《毛詩序》曰:“《擊鼓》,怨州籲也。”

不得民心者,更別妄想得天下。州籲見到全國都在埋怨他,便向老臣石碏求計,最後被石碏設計騙到陳國殺死了,算是報了戴媯的一箭之仇。這位暴君在位還不到一年,死後得了一個很貼切的稱號——衛廢公。

"

文字的誕生並非是中國文化之始,直到文字有了“意味”。

如確是這樣,那麼《詩經》才是中華文脈之始,不僅如此,如果結合歷史來看,《詩經》還是一部活生生的史書。這裡記錄的不僅僅是王侯將相,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一些發自內心的樸素訴求和寄望。

《詩經》305篇,《風》佔了160篇,而裡面描寫衛國風土人情的詩篇是最多的。“邶風”、“鄘風”、“衛風”都屬於此。

今天我們不聊《風》裡的家長裡短,也不聽《雅》中朝會之聲,更不讀《頌》裡的功成名就。我們來聊一下《詩經》裡幾首和衛國相關的詩詞背後的故事,看看這些詩是怎樣誕生的。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距今3000多年前的衛國,原來是周文王第九子的封地,前十代君主一直默默無聞,史書上少有記載,直到第十一代君主衛武公幫助周平王平定了犬戎部落,從此開啟了東周篇章。衛國開始盛極一時。

據《國語》記載:“昔衛武公年數九十有五矣,猶箴儆於國”。衛武公到了95歲還在察納錐言,在他勵精圖治的治理下國泰民安、百姓和集。

於是衛國百姓們作《詩經·淇奧》來歌頌他的美德: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衛國老百姓“比興”的寫詩手法可謂用得賊溜,詩中“切磋”本義是加工玉石骨器,在這裡引申為討論研究學問;“琇瑩”似玉的美石,寶石,引申為一表人才;而“圭璧”則代表品德高雅。

“學問多、長得靚、人品好”這大概就是當時衛國百姓眼中偶像應有的樣子吧~

但是,衛武公之後,國風開始突變,並且在中華傳統的“三綱五常”上摘得了無數個第一。

這一切還要從中國第一位女詩人開始說起。

好而無子

衛武公去世後,兒子衛莊公繼位,為了和齊國套近乎,他迎娶了齊僖公的女兒——莊姜。自古齊國出美女,更何況還是位高權重的公主。

衛國百姓接到消息那是高興得不得了,一高興,就開始寫詩,說她長得:“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不錯,《詩經》裡那首大名鼎鼎的《碩人》描寫的就是這位公主。至今這些美句仍被後人爭相使用。《詩經通論》裡面也說這篇詩:“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其右”。

“手指美、皮膚嫩、牙齒白...”這大概就是當時衛國百姓心中美女應具備的條件吧~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但不幸的是,這位莊姜人是不錯,可惜沒孩子。《史記》說是:“好而無子”。沒有嫡長子這在宗法森嚴的周禮時代是無法想象的。於是莊姜入宮之後的生活可想而知,沒幾年就失寵了,長夜漫漫,無心睡眠,身處宮中,獨自哀嘆: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這首《柏舟》就是莊姜所作,並也確立了她是“中國第一位女詩人”的地位。

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以無嗣。於是衛莊公又納了陳國的妃子戴媯。戴媯生了兩個兒子,太子完和公子晉。莊姜仁慈心善,又是王后,於是把太子完接過來和戴媯一起撫養。不像電視中的宮鬥劇,兩宮鬥得你死我活,相反她們和睦相處,情同姐妹。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本來衛國從此以後可以安安穩穩代代相傳,但是,衛莊公翩翩喜歡上了別的侍妾,生了個混世魔王——州籲,母憑子貴,從此衛國開始禮樂崩壞。

“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維其已?...”從莊姜的《綠衣》中就看出了妾嬪僭越的痕跡。

漢代鄭玄認為,此處的“綠衣”應寫作“祿衣”。據《禮記》記載,古代諸侯夫人蔘加祭祀的時候,妻妾嬪妃各有不同等級的服飾,最高等級的是黃色的“鞠衣”,其次是白色的“展衣”,最末等是黑色的“祿衣”。

莊姜詩中的“綠衣黃裡”意識就是指胡亂穿衣,已經壞了規矩和次序,暗示:“妾上僭,夫人失位。”衛國堅守了上百年的周朝禮制似乎開始搖搖欲墜。

而州籲也擁有了古代老百姓眼中“王二代”所有“壞”的特質,飛揚跋扈,舞刀弄槍。他在一次討伐蠻夷的戰爭中給衛莊公俘虜了一個異族美女——夷姜,更是讓衛莊公心花怒放。

本來大家都在為太子完的王位擔心,但是沒過多久衛莊公去世了,太子完順位成了衛桓公,第一件事就把囂張的州籲趕出了衛國。

州籲之亂

混世魔王豈能善罷甘休,趁著衛桓公前去洛陽給周平王奔喪之際,在路上僱了刺客把衛桓公給殺了,自立為王。

這一殺可不得了,這開創了春秋時期弒君奪權的先例,州籲成了“弒君第一人”。從此各諸侯國權謀造反就成了家常便飯,弒殺君主就像剁瓜切菜,據統計春秋期間被弒殺的國君多達43名,君主成了高危職業。

孔子口中的“禮樂崩壞”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大兒子衛桓公被殺,戴媯逃回了孃家陳國,小兒子公子晉也出逃到了隔壁邢國,作為好閨蜜的莊姜,含淚在城門外送別了戴媯。並寫下《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用詞深切、語意沉痛,被稱為千古第一送別詩句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奪位之後的州籲,名不正言不順,國內外無不譴責。為了混淆視聽、平定民憤,州籲採用“愚民政策+軍國主義”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如二戰時候的德國和日本。但是衛國的老百姓可不是那麼容易被忽悠的,他們痛恨州籲,更痛恨戰爭。

面對軍法嚴苛強制的“不我以歸”他們“憂心有忡”;面對戰爭殘酷帶來的“死生契闊”,他們“執子之手”“與子成說”。

那首知名的《擊鼓》就出於此,其中的名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千古流傳。

《毛詩序》曰:“《擊鼓》,怨州籲也。”

不得民心者,更別妄想得天下。州籲見到全國都在埋怨他,便向老臣石碏求計,最後被石碏設計騙到陳國殺死了,算是報了戴媯的一箭之仇。這位暴君在位還不到一年,死後得了一個很貼切的稱號——衛廢公。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五世之亂

​​國不可一日無君。戴媯的小兒子公子晉被迎回國當了衛宣公。本來衛國百姓指望著州籲之後千萬不要再出什麼混世魔王,但沒想到這位衛宣公成了有史以來第一位有記載的“私通庶母”的諸侯王。而那位庶母就是之前被州籲俘虜送給衛莊公的夷姜,而且還生了個兒子——太子伋。

這怎麼得了呢?

“水漲車軸浸不到,野雉求偶鳴聲傳”,肯定是“野雉”夷姜勾引了衛宣公,於是充滿諷刺意味的《匏有苦葉》開始在民間流傳。

衛宣公可能文化程度不高,聽不懂這些拐彎抹角的遣詞造句,還以為是在歌頌真愛。於是他又搶走了太子伋的老婆宣姜(齊襄公的姐姐),又成了有史以來第一位有記載的“扒灰”的諸侯王。而且還在淇水邊建造了一座恢弘的宮殿,金屋藏嬌。

這下衛國老百姓憤怒了,“燕婉之求,蘧篨不鮮”,本想嫁個如意郎,卻是醜得蛤蟆樣。“蘧篨”一詞是指蛤蟆,毫不留情地罵衛宣公一個滿身頑疾的中年油膩大叔怎麼能霸佔人家婷婷玉女。

這句話出自《新臺》,那個時候“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新臺》”。衛宣公算是出名了,但還沒到罪大惡極的地步,至少只是亂倫,沒鬧出啥人命,但後來一件事就過分了,導致他直接就被趕下了臺。

和很多老年昏聵的當權者一樣,衛宣公長年被宣姜和宣姜的二兒子公子朔吹耳邊風,於是動起了廢除甚至殺害太子的念頭。於是藉故讓太子伋帶著白旄出使齊國,然後安排刺客在路上伏擊。

但這件事被公子壽知道了,雖然他是宣姜的大兒子,但為人寬厚從小和太子伋交好,於是連忙趕路告訴太子,兩人相遇在一條船上。

但是太子伋的答覆卻是:“逆父命求生,不可”(《史記·衛康叔世家》)。這擺明了就是即使知道去送死也不能違抗父命,雖然是愚孝,但也能看出太子是非常尊重當時的禮法的,這和他父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於是公子壽做了個驚人之舉,他灌醉了太子伋,拿走了白旄冒充他去赴死了。。。太子伋醒來發現白旄不見了,趕緊跑到了國界處,對著刺客說:“所當殺乃我也!”(《史記·衛康叔世家》)於是也英勇就義了。。。

這件事又被衛國老百姓知道了,怎麼辦?寫詩!讓他們感動中國,讓他們名垂青史!於是《二子乘舟》就誕生了: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

文字的誕生並非是中國文化之始,直到文字有了“意味”。

如確是這樣,那麼《詩經》才是中華文脈之始,不僅如此,如果結合歷史來看,《詩經》還是一部活生生的史書。這裡記錄的不僅僅是王侯將相,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一些發自內心的樸素訴求和寄望。

《詩經》305篇,《風》佔了160篇,而裡面描寫衛國風土人情的詩篇是最多的。“邶風”、“鄘風”、“衛風”都屬於此。

今天我們不聊《風》裡的家長裡短,也不聽《雅》中朝會之聲,更不讀《頌》裡的功成名就。我們來聊一下《詩經》裡幾首和衛國相關的詩詞背後的故事,看看這些詩是怎樣誕生的。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距今3000多年前的衛國,原來是周文王第九子的封地,前十代君主一直默默無聞,史書上少有記載,直到第十一代君主衛武公幫助周平王平定了犬戎部落,從此開啟了東周篇章。衛國開始盛極一時。

據《國語》記載:“昔衛武公年數九十有五矣,猶箴儆於國”。衛武公到了95歲還在察納錐言,在他勵精圖治的治理下國泰民安、百姓和集。

於是衛國百姓們作《詩經·淇奧》來歌頌他的美德: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衛國老百姓“比興”的寫詩手法可謂用得賊溜,詩中“切磋”本義是加工玉石骨器,在這裡引申為討論研究學問;“琇瑩”似玉的美石,寶石,引申為一表人才;而“圭璧”則代表品德高雅。

“學問多、長得靚、人品好”這大概就是當時衛國百姓眼中偶像應有的樣子吧~

但是,衛武公之後,國風開始突變,並且在中華傳統的“三綱五常”上摘得了無數個第一。

這一切還要從中國第一位女詩人開始說起。

好而無子

衛武公去世後,兒子衛莊公繼位,為了和齊國套近乎,他迎娶了齊僖公的女兒——莊姜。自古齊國出美女,更何況還是位高權重的公主。

衛國百姓接到消息那是高興得不得了,一高興,就開始寫詩,說她長得:“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不錯,《詩經》裡那首大名鼎鼎的《碩人》描寫的就是這位公主。至今這些美句仍被後人爭相使用。《詩經通論》裡面也說這篇詩:“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其右”。

“手指美、皮膚嫩、牙齒白...”這大概就是當時衛國百姓心中美女應具備的條件吧~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但不幸的是,這位莊姜人是不錯,可惜沒孩子。《史記》說是:“好而無子”。沒有嫡長子這在宗法森嚴的周禮時代是無法想象的。於是莊姜入宮之後的生活可想而知,沒幾年就失寵了,長夜漫漫,無心睡眠,身處宮中,獨自哀嘆: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這首《柏舟》就是莊姜所作,並也確立了她是“中國第一位女詩人”的地位。

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以無嗣。於是衛莊公又納了陳國的妃子戴媯。戴媯生了兩個兒子,太子完和公子晉。莊姜仁慈心善,又是王后,於是把太子完接過來和戴媯一起撫養。不像電視中的宮鬥劇,兩宮鬥得你死我活,相反她們和睦相處,情同姐妹。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本來衛國從此以後可以安安穩穩代代相傳,但是,衛莊公翩翩喜歡上了別的侍妾,生了個混世魔王——州籲,母憑子貴,從此衛國開始禮樂崩壞。

“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維其已?...”從莊姜的《綠衣》中就看出了妾嬪僭越的痕跡。

漢代鄭玄認為,此處的“綠衣”應寫作“祿衣”。據《禮記》記載,古代諸侯夫人蔘加祭祀的時候,妻妾嬪妃各有不同等級的服飾,最高等級的是黃色的“鞠衣”,其次是白色的“展衣”,最末等是黑色的“祿衣”。

莊姜詩中的“綠衣黃裡”意識就是指胡亂穿衣,已經壞了規矩和次序,暗示:“妾上僭,夫人失位。”衛國堅守了上百年的周朝禮制似乎開始搖搖欲墜。

而州籲也擁有了古代老百姓眼中“王二代”所有“壞”的特質,飛揚跋扈,舞刀弄槍。他在一次討伐蠻夷的戰爭中給衛莊公俘虜了一個異族美女——夷姜,更是讓衛莊公心花怒放。

本來大家都在為太子完的王位擔心,但是沒過多久衛莊公去世了,太子完順位成了衛桓公,第一件事就把囂張的州籲趕出了衛國。

州籲之亂

混世魔王豈能善罷甘休,趁著衛桓公前去洛陽給周平王奔喪之際,在路上僱了刺客把衛桓公給殺了,自立為王。

這一殺可不得了,這開創了春秋時期弒君奪權的先例,州籲成了“弒君第一人”。從此各諸侯國權謀造反就成了家常便飯,弒殺君主就像剁瓜切菜,據統計春秋期間被弒殺的國君多達43名,君主成了高危職業。

孔子口中的“禮樂崩壞”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大兒子衛桓公被殺,戴媯逃回了孃家陳國,小兒子公子晉也出逃到了隔壁邢國,作為好閨蜜的莊姜,含淚在城門外送別了戴媯。並寫下《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用詞深切、語意沉痛,被稱為千古第一送別詩句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奪位之後的州籲,名不正言不順,國內外無不譴責。為了混淆視聽、平定民憤,州籲採用“愚民政策+軍國主義”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如二戰時候的德國和日本。但是衛國的老百姓可不是那麼容易被忽悠的,他們痛恨州籲,更痛恨戰爭。

面對軍法嚴苛強制的“不我以歸”他們“憂心有忡”;面對戰爭殘酷帶來的“死生契闊”,他們“執子之手”“與子成說”。

那首知名的《擊鼓》就出於此,其中的名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千古流傳。

《毛詩序》曰:“《擊鼓》,怨州籲也。”

不得民心者,更別妄想得天下。州籲見到全國都在埋怨他,便向老臣石碏求計,最後被石碏設計騙到陳國殺死了,算是報了戴媯的一箭之仇。這位暴君在位還不到一年,死後得了一個很貼切的稱號——衛廢公。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五世之亂

​​國不可一日無君。戴媯的小兒子公子晉被迎回國當了衛宣公。本來衛國百姓指望著州籲之後千萬不要再出什麼混世魔王,但沒想到這位衛宣公成了有史以來第一位有記載的“私通庶母”的諸侯王。而那位庶母就是之前被州籲俘虜送給衛莊公的夷姜,而且還生了個兒子——太子伋。

這怎麼得了呢?

“水漲車軸浸不到,野雉求偶鳴聲傳”,肯定是“野雉”夷姜勾引了衛宣公,於是充滿諷刺意味的《匏有苦葉》開始在民間流傳。

衛宣公可能文化程度不高,聽不懂這些拐彎抹角的遣詞造句,還以為是在歌頌真愛。於是他又搶走了太子伋的老婆宣姜(齊襄公的姐姐),又成了有史以來第一位有記載的“扒灰”的諸侯王。而且還在淇水邊建造了一座恢弘的宮殿,金屋藏嬌。

這下衛國老百姓憤怒了,“燕婉之求,蘧篨不鮮”,本想嫁個如意郎,卻是醜得蛤蟆樣。“蘧篨”一詞是指蛤蟆,毫不留情地罵衛宣公一個滿身頑疾的中年油膩大叔怎麼能霸佔人家婷婷玉女。

這句話出自《新臺》,那個時候“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新臺》”。衛宣公算是出名了,但還沒到罪大惡極的地步,至少只是亂倫,沒鬧出啥人命,但後來一件事就過分了,導致他直接就被趕下了臺。

和很多老年昏聵的當權者一樣,衛宣公長年被宣姜和宣姜的二兒子公子朔吹耳邊風,於是動起了廢除甚至殺害太子的念頭。於是藉故讓太子伋帶著白旄出使齊國,然後安排刺客在路上伏擊。

但這件事被公子壽知道了,雖然他是宣姜的大兒子,但為人寬厚從小和太子伋交好,於是連忙趕路告訴太子,兩人相遇在一條船上。

但是太子伋的答覆卻是:“逆父命求生,不可”(《史記·衛康叔世家》)。這擺明了就是即使知道去送死也不能違抗父命,雖然是愚孝,但也能看出太子是非常尊重當時的禮法的,這和他父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於是公子壽做了個驚人之舉,他灌醉了太子伋,拿走了白旄冒充他去赴死了。。。太子伋醒來發現白旄不見了,趕緊跑到了國界處,對著刺客說:“所當殺乃我也!”(《史記·衛康叔世家》)於是也英勇就義了。。。

這件事又被衛國老百姓知道了,怎麼辦?寫詩!讓他們感動中國,讓他們名垂青史!於是《二子乘舟》就誕生了: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這首詩不僅感動了中國,還感動了當時的權貴左、右二公子,左公子是太子伋的老師,右公子是公子壽的老師。雖然衛宣公在弒殺了王子後,可能是遭天譴,在第二年就歸西了,但是他們仍然決定推翻繼任者公子朔(衛惠公)的統治。

衛惠公知道自己的繼位很不得民心,便找來了他的舅舅齊襄公做靠山,開始扶持王弟公子頑作為對抗二公子的白手套。而齊襄公為了拉攏公子頑,出了個讓人大跌眼鏡的主意:讓姐姐宣姜嫁給了公子頑。。。

這下衛國王室是徹底亂套了。宣姜成了有史以來身份最複雜的一位女性,成了父子三人的“媳婦”:先是太子伋,被其父親衛宣公搶走後,現在又成了衛宣公小兒子公子頑的媳婦。。。

衛廢公州籲弒君、衛宣公“娶庶母、搶兒媳、殺皇子”、衛宣公王后宣姜一連嫁父子三人,周朝的禮制算是被衛家宗親徹底踹碎。

這事又被衛國老百姓知道了,怎麼辦?寫詩!讓他們遺臭萬年!寫一首不解氣,一連寫了兩首:《君子偕老》和《牆有茨》,一首諷刺宣姜,一首諷刺公子頑。撥亂反正的道路上一個都逃不了。

還是那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不管衛惠公怎樣扶持勢力,不得人心的事兒擺在那裡呢,當國君還沒到三年,就被二公趕下了臺,逃到了齊國。雖然在舅舅的幫助下又回到了衛國,但最終未能得到百姓和王公們的原諒,碌碌無為,最後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衛懿公。

讓鶴去打仗

說起那個衛懿公也是個鼎鼎有名的奇葩,他特別喜歡養鶴,且到了變態的地步,不僅給鶴錦衣玉食,還給它們住豪宅,甚至封官進爵,出行的時候一鶴一馬車,上朝的時候也和大臣們一起站著。。。

於是衛國老百姓這次是徹底憤怒了,衛國到底是怎麼了?盡出些奇葩國君,怎麼辦?寫詩!表達我們強烈的不滿。但這回的措辭再也不婉轉了,他們可能擔心衛國國君的智商普遍偏低,委婉的說法總是力度不夠,看不懂,打水漂,說也是白說。

於是就赤裸裸地開罵了:“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看那老鼠還有體,做人反而不守禮。做人如果不守禮,咋不去死呢?”這首《相鼠》是《詩經》裡罵人最暢快淋漓的一首。漢儒們“嫌於虐且俚矣!”意思是最粗鄙的語言暴力,是《詩》“三百篇所僅有”。

這也是衛國老百姓民怨沸天達到頂點的時候。只可惜衛懿公還是沒有預感到危機,最後狄人兵臨城下,竟然發現無兵可差,讓大臣們帶兵禦敵,大臣們說:“使鶴!鶴實有祿位”(《左傳》)。讓鶴去打仗吧,他們都有官爵。

可想而知大家已經憤怒到何種地步了。最後衛懿公被敵軍殺死,衛國百姓也顛沛流離。眼看就要亡國,最後關頭是嫁到宋國的宋桓夫人以及寄居在宋國的衛國宗親公子申出兵救了百姓,而當時衛國百姓只剩下了不到五千人。

"

文字的誕生並非是中國文化之始,直到文字有了“意味”。

如確是這樣,那麼《詩經》才是中華文脈之始,不僅如此,如果結合歷史來看,《詩經》還是一部活生生的史書。這裡記錄的不僅僅是王侯將相,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一些發自內心的樸素訴求和寄望。

《詩經》305篇,《風》佔了160篇,而裡面描寫衛國風土人情的詩篇是最多的。“邶風”、“鄘風”、“衛風”都屬於此。

今天我們不聊《風》裡的家長裡短,也不聽《雅》中朝會之聲,更不讀《頌》裡的功成名就。我們來聊一下《詩經》裡幾首和衛國相關的詩詞背後的故事,看看這些詩是怎樣誕生的。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距今3000多年前的衛國,原來是周文王第九子的封地,前十代君主一直默默無聞,史書上少有記載,直到第十一代君主衛武公幫助周平王平定了犬戎部落,從此開啟了東周篇章。衛國開始盛極一時。

據《國語》記載:“昔衛武公年數九十有五矣,猶箴儆於國”。衛武公到了95歲還在察納錐言,在他勵精圖治的治理下國泰民安、百姓和集。

於是衛國百姓們作《詩經·淇奧》來歌頌他的美德: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衛國老百姓“比興”的寫詩手法可謂用得賊溜,詩中“切磋”本義是加工玉石骨器,在這裡引申為討論研究學問;“琇瑩”似玉的美石,寶石,引申為一表人才;而“圭璧”則代表品德高雅。

“學問多、長得靚、人品好”這大概就是當時衛國百姓眼中偶像應有的樣子吧~

但是,衛武公之後,國風開始突變,並且在中華傳統的“三綱五常”上摘得了無數個第一。

這一切還要從中國第一位女詩人開始說起。

好而無子

衛武公去世後,兒子衛莊公繼位,為了和齊國套近乎,他迎娶了齊僖公的女兒——莊姜。自古齊國出美女,更何況還是位高權重的公主。

衛國百姓接到消息那是高興得不得了,一高興,就開始寫詩,說她長得:“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不錯,《詩經》裡那首大名鼎鼎的《碩人》描寫的就是這位公主。至今這些美句仍被後人爭相使用。《詩經通論》裡面也說這篇詩:“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其右”。

“手指美、皮膚嫩、牙齒白...”這大概就是當時衛國百姓心中美女應具備的條件吧~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但不幸的是,這位莊姜人是不錯,可惜沒孩子。《史記》說是:“好而無子”。沒有嫡長子這在宗法森嚴的周禮時代是無法想象的。於是莊姜入宮之後的生活可想而知,沒幾年就失寵了,長夜漫漫,無心睡眠,身處宮中,獨自哀嘆: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這首《柏舟》就是莊姜所作,並也確立了她是“中國第一位女詩人”的地位。

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以無嗣。於是衛莊公又納了陳國的妃子戴媯。戴媯生了兩個兒子,太子完和公子晉。莊姜仁慈心善,又是王后,於是把太子完接過來和戴媯一起撫養。不像電視中的宮鬥劇,兩宮鬥得你死我活,相反她們和睦相處,情同姐妹。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本來衛國從此以後可以安安穩穩代代相傳,但是,衛莊公翩翩喜歡上了別的侍妾,生了個混世魔王——州籲,母憑子貴,從此衛國開始禮樂崩壞。

“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維其已?...”從莊姜的《綠衣》中就看出了妾嬪僭越的痕跡。

漢代鄭玄認為,此處的“綠衣”應寫作“祿衣”。據《禮記》記載,古代諸侯夫人蔘加祭祀的時候,妻妾嬪妃各有不同等級的服飾,最高等級的是黃色的“鞠衣”,其次是白色的“展衣”,最末等是黑色的“祿衣”。

莊姜詩中的“綠衣黃裡”意識就是指胡亂穿衣,已經壞了規矩和次序,暗示:“妾上僭,夫人失位。”衛國堅守了上百年的周朝禮制似乎開始搖搖欲墜。

而州籲也擁有了古代老百姓眼中“王二代”所有“壞”的特質,飛揚跋扈,舞刀弄槍。他在一次討伐蠻夷的戰爭中給衛莊公俘虜了一個異族美女——夷姜,更是讓衛莊公心花怒放。

本來大家都在為太子完的王位擔心,但是沒過多久衛莊公去世了,太子完順位成了衛桓公,第一件事就把囂張的州籲趕出了衛國。

州籲之亂

混世魔王豈能善罷甘休,趁著衛桓公前去洛陽給周平王奔喪之際,在路上僱了刺客把衛桓公給殺了,自立為王。

這一殺可不得了,這開創了春秋時期弒君奪權的先例,州籲成了“弒君第一人”。從此各諸侯國權謀造反就成了家常便飯,弒殺君主就像剁瓜切菜,據統計春秋期間被弒殺的國君多達43名,君主成了高危職業。

孔子口中的“禮樂崩壞”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大兒子衛桓公被殺,戴媯逃回了孃家陳國,小兒子公子晉也出逃到了隔壁邢國,作為好閨蜜的莊姜,含淚在城門外送別了戴媯。並寫下《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用詞深切、語意沉痛,被稱為千古第一送別詩句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奪位之後的州籲,名不正言不順,國內外無不譴責。為了混淆視聽、平定民憤,州籲採用“愚民政策+軍國主義”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如二戰時候的德國和日本。但是衛國的老百姓可不是那麼容易被忽悠的,他們痛恨州籲,更痛恨戰爭。

面對軍法嚴苛強制的“不我以歸”他們“憂心有忡”;面對戰爭殘酷帶來的“死生契闊”,他們“執子之手”“與子成說”。

那首知名的《擊鼓》就出於此,其中的名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千古流傳。

《毛詩序》曰:“《擊鼓》,怨州籲也。”

不得民心者,更別妄想得天下。州籲見到全國都在埋怨他,便向老臣石碏求計,最後被石碏設計騙到陳國殺死了,算是報了戴媯的一箭之仇。這位暴君在位還不到一年,死後得了一個很貼切的稱號——衛廢公。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五世之亂

​​國不可一日無君。戴媯的小兒子公子晉被迎回國當了衛宣公。本來衛國百姓指望著州籲之後千萬不要再出什麼混世魔王,但沒想到這位衛宣公成了有史以來第一位有記載的“私通庶母”的諸侯王。而那位庶母就是之前被州籲俘虜送給衛莊公的夷姜,而且還生了個兒子——太子伋。

這怎麼得了呢?

“水漲車軸浸不到,野雉求偶鳴聲傳”,肯定是“野雉”夷姜勾引了衛宣公,於是充滿諷刺意味的《匏有苦葉》開始在民間流傳。

衛宣公可能文化程度不高,聽不懂這些拐彎抹角的遣詞造句,還以為是在歌頌真愛。於是他又搶走了太子伋的老婆宣姜(齊襄公的姐姐),又成了有史以來第一位有記載的“扒灰”的諸侯王。而且還在淇水邊建造了一座恢弘的宮殿,金屋藏嬌。

這下衛國老百姓憤怒了,“燕婉之求,蘧篨不鮮”,本想嫁個如意郎,卻是醜得蛤蟆樣。“蘧篨”一詞是指蛤蟆,毫不留情地罵衛宣公一個滿身頑疾的中年油膩大叔怎麼能霸佔人家婷婷玉女。

這句話出自《新臺》,那個時候“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新臺》”。衛宣公算是出名了,但還沒到罪大惡極的地步,至少只是亂倫,沒鬧出啥人命,但後來一件事就過分了,導致他直接就被趕下了臺。

和很多老年昏聵的當權者一樣,衛宣公長年被宣姜和宣姜的二兒子公子朔吹耳邊風,於是動起了廢除甚至殺害太子的念頭。於是藉故讓太子伋帶著白旄出使齊國,然後安排刺客在路上伏擊。

但這件事被公子壽知道了,雖然他是宣姜的大兒子,但為人寬厚從小和太子伋交好,於是連忙趕路告訴太子,兩人相遇在一條船上。

但是太子伋的答覆卻是:“逆父命求生,不可”(《史記·衛康叔世家》)。這擺明了就是即使知道去送死也不能違抗父命,雖然是愚孝,但也能看出太子是非常尊重當時的禮法的,這和他父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於是公子壽做了個驚人之舉,他灌醉了太子伋,拿走了白旄冒充他去赴死了。。。太子伋醒來發現白旄不見了,趕緊跑到了國界處,對著刺客說:“所當殺乃我也!”(《史記·衛康叔世家》)於是也英勇就義了。。。

這件事又被衛國老百姓知道了,怎麼辦?寫詩!讓他們感動中國,讓他們名垂青史!於是《二子乘舟》就誕生了: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這首詩不僅感動了中國,還感動了當時的權貴左、右二公子,左公子是太子伋的老師,右公子是公子壽的老師。雖然衛宣公在弒殺了王子後,可能是遭天譴,在第二年就歸西了,但是他們仍然決定推翻繼任者公子朔(衛惠公)的統治。

衛惠公知道自己的繼位很不得民心,便找來了他的舅舅齊襄公做靠山,開始扶持王弟公子頑作為對抗二公子的白手套。而齊襄公為了拉攏公子頑,出了個讓人大跌眼鏡的主意:讓姐姐宣姜嫁給了公子頑。。。

這下衛國王室是徹底亂套了。宣姜成了有史以來身份最複雜的一位女性,成了父子三人的“媳婦”:先是太子伋,被其父親衛宣公搶走後,現在又成了衛宣公小兒子公子頑的媳婦。。。

衛廢公州籲弒君、衛宣公“娶庶母、搶兒媳、殺皇子”、衛宣公王后宣姜一連嫁父子三人,周朝的禮制算是被衛家宗親徹底踹碎。

這事又被衛國老百姓知道了,怎麼辦?寫詩!讓他們遺臭萬年!寫一首不解氣,一連寫了兩首:《君子偕老》和《牆有茨》,一首諷刺宣姜,一首諷刺公子頑。撥亂反正的道路上一個都逃不了。

還是那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不管衛惠公怎樣扶持勢力,不得人心的事兒擺在那裡呢,當國君還沒到三年,就被二公趕下了臺,逃到了齊國。雖然在舅舅的幫助下又回到了衛國,但最終未能得到百姓和王公們的原諒,碌碌無為,最後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衛懿公。

讓鶴去打仗

說起那個衛懿公也是個鼎鼎有名的奇葩,他特別喜歡養鶴,且到了變態的地步,不僅給鶴錦衣玉食,還給它們住豪宅,甚至封官進爵,出行的時候一鶴一馬車,上朝的時候也和大臣們一起站著。。。

於是衛國老百姓這次是徹底憤怒了,衛國到底是怎麼了?盡出些奇葩國君,怎麼辦?寫詩!表達我們強烈的不滿。但這回的措辭再也不婉轉了,他們可能擔心衛國國君的智商普遍偏低,委婉的說法總是力度不夠,看不懂,打水漂,說也是白說。

於是就赤裸裸地開罵了:“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看那老鼠還有體,做人反而不守禮。做人如果不守禮,咋不去死呢?”這首《相鼠》是《詩經》裡罵人最暢快淋漓的一首。漢儒們“嫌於虐且俚矣!”意思是最粗鄙的語言暴力,是《詩》“三百篇所僅有”。

這也是衛國老百姓民怨沸天達到頂點的時候。只可惜衛懿公還是沒有預感到危機,最後狄人兵臨城下,竟然發現無兵可差,讓大臣們帶兵禦敵,大臣們說:“使鶴!鶴實有祿位”(《左傳》)。讓鶴去打仗吧,他們都有官爵。

可想而知大家已經憤怒到何種地步了。最後衛懿公被敵軍殺死,衛國百姓也顛沛流離。眼看就要亡國,最後關頭是嫁到宋國的宋桓夫人以及寄居在宋國的衛國宗親公子申出兵救了百姓,而當時衛國百姓只剩下了不到五千人。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許國國君夫人許穆夫人是宣姜的女兒,她跑到齊國向齊桓公哭訴衛國遭狄人侵襲,用一首《載馳》感動了齊桓公,於是齊桓公決定幫助衛國復國。許穆夫人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齊桓公派兵護送衛國百姓,並且幫助衛國遷都楚丘。衛國百姓也不忘了寫詩來感謝他們的恩人,著名的《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道出了衛國老百姓的感恩之情。

中興復國

經歷了“五世之亂”,差點以滅國為代價的衛國人終於換來了一位明君,也終於迎來了和平與穩定。公子申成了衛國的新國君是為衛文公。衛文公務材訓農,通商惠工,敬教勸學,任人唯賢,衛國在他的帶領下逐步走向穩定、繁榮,史稱“文公中興”

衛國百姓自然也不忘了繼續寫詩來感恩,一首歌頌衛文公的《定之方中》便流傳千古。。。

衛國立國前後共907年,傳41君,是生存時間最長的諸侯國。甚至比周朝的791年還長。在這近千年的歷史中,衛國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的無數個第一,也誕生了中國文脈上的無數個第一。

那幾首被保存在《詩經》裡衛國詩詞,讓我們看到了衛國當時的風土人情,那裡不僅有“手如柔荑”的窈窕淑女,還有“耿耿不寐”的痴男怨女;不僅有“綠衣黃裡”的鳩佔鵲巢,還有“燕燕于飛”的千古送別;不僅有“言之醜也”的露水夫妻,還有“執子之手”的相濡以沫;不僅有“擊鼓其鏜”的金戈鐵馬,還有“永以為好”的投桃報李...

當然還有那些動不動就“為你寫詩”的衛國老百姓們,他們抱誠守真、耿直善良、嫉惡如仇的真性情也在字裡行間中流傳千古。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思無邪”,說的就是他們吧~

"

文字的誕生並非是中國文化之始,直到文字有了“意味”。

如確是這樣,那麼《詩經》才是中華文脈之始,不僅如此,如果結合歷史來看,《詩經》還是一部活生生的史書。這裡記錄的不僅僅是王侯將相,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一些發自內心的樸素訴求和寄望。

《詩經》305篇,《風》佔了160篇,而裡面描寫衛國風土人情的詩篇是最多的。“邶風”、“鄘風”、“衛風”都屬於此。

今天我們不聊《風》裡的家長裡短,也不聽《雅》中朝會之聲,更不讀《頌》裡的功成名就。我們來聊一下《詩經》裡幾首和衛國相關的詩詞背後的故事,看看這些詩是怎樣誕生的。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距今3000多年前的衛國,原來是周文王第九子的封地,前十代君主一直默默無聞,史書上少有記載,直到第十一代君主衛武公幫助周平王平定了犬戎部落,從此開啟了東周篇章。衛國開始盛極一時。

據《國語》記載:“昔衛武公年數九十有五矣,猶箴儆於國”。衛武公到了95歲還在察納錐言,在他勵精圖治的治理下國泰民安、百姓和集。

於是衛國百姓們作《詩經·淇奧》來歌頌他的美德: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寬兮綽兮,猗重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衛國老百姓“比興”的寫詩手法可謂用得賊溜,詩中“切磋”本義是加工玉石骨器,在這裡引申為討論研究學問;“琇瑩”似玉的美石,寶石,引申為一表人才;而“圭璧”則代表品德高雅。

“學問多、長得靚、人品好”這大概就是當時衛國百姓眼中偶像應有的樣子吧~

但是,衛武公之後,國風開始突變,並且在中華傳統的“三綱五常”上摘得了無數個第一。

這一切還要從中國第一位女詩人開始說起。

好而無子

衛武公去世後,兒子衛莊公繼位,為了和齊國套近乎,他迎娶了齊僖公的女兒——莊姜。自古齊國出美女,更何況還是位高權重的公主。

衛國百姓接到消息那是高興得不得了,一高興,就開始寫詩,說她長得:“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

不錯,《詩經》裡那首大名鼎鼎的《碩人》描寫的就是這位公主。至今這些美句仍被後人爭相使用。《詩經通論》裡面也說這篇詩:“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其右”。

“手指美、皮膚嫩、牙齒白...”這大概就是當時衛國百姓心中美女應具備的條件吧~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但不幸的是,這位莊姜人是不錯,可惜沒孩子。《史記》說是:“好而無子”。沒有嫡長子這在宗法森嚴的周禮時代是無法想象的。於是莊姜入宮之後的生活可想而知,沒幾年就失寵了,長夜漫漫,無心睡眠,身處宮中,獨自哀嘆: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這首《柏舟》就是莊姜所作,並也確立了她是“中國第一位女詩人”的地位。

國不可一日無君,君不可以無嗣。於是衛莊公又納了陳國的妃子戴媯。戴媯生了兩個兒子,太子完和公子晉。莊姜仁慈心善,又是王后,於是把太子完接過來和戴媯一起撫養。不像電視中的宮鬥劇,兩宮鬥得你死我活,相反她們和睦相處,情同姐妹。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本來衛國從此以後可以安安穩穩代代相傳,但是,衛莊公翩翩喜歡上了別的侍妾,生了個混世魔王——州籲,母憑子貴,從此衛國開始禮樂崩壞。

“綠兮衣兮,綠衣黃裡。心之憂矣,曷維其已?...”從莊姜的《綠衣》中就看出了妾嬪僭越的痕跡。

漢代鄭玄認為,此處的“綠衣”應寫作“祿衣”。據《禮記》記載,古代諸侯夫人蔘加祭祀的時候,妻妾嬪妃各有不同等級的服飾,最高等級的是黃色的“鞠衣”,其次是白色的“展衣”,最末等是黑色的“祿衣”。

莊姜詩中的“綠衣黃裡”意識就是指胡亂穿衣,已經壞了規矩和次序,暗示:“妾上僭,夫人失位。”衛國堅守了上百年的周朝禮制似乎開始搖搖欲墜。

而州籲也擁有了古代老百姓眼中“王二代”所有“壞”的特質,飛揚跋扈,舞刀弄槍。他在一次討伐蠻夷的戰爭中給衛莊公俘虜了一個異族美女——夷姜,更是讓衛莊公心花怒放。

本來大家都在為太子完的王位擔心,但是沒過多久衛莊公去世了,太子完順位成了衛桓公,第一件事就把囂張的州籲趕出了衛國。

州籲之亂

混世魔王豈能善罷甘休,趁著衛桓公前去洛陽給周平王奔喪之際,在路上僱了刺客把衛桓公給殺了,自立為王。

這一殺可不得了,這開創了春秋時期弒君奪權的先例,州籲成了“弒君第一人”。從此各諸侯國權謀造反就成了家常便飯,弒殺君主就像剁瓜切菜,據統計春秋期間被弒殺的國君多達43名,君主成了高危職業。

孔子口中的“禮樂崩壞”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大兒子衛桓公被殺,戴媯逃回了孃家陳國,小兒子公子晉也出逃到了隔壁邢國,作為好閨蜜的莊姜,含淚在城門外送別了戴媯。並寫下《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用詞深切、語意沉痛,被稱為千古第一送別詩句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奪位之後的州籲,名不正言不順,國內外無不譴責。為了混淆視聽、平定民憤,州籲採用“愚民政策+軍國主義”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就如二戰時候的德國和日本。但是衛國的老百姓可不是那麼容易被忽悠的,他們痛恨州籲,更痛恨戰爭。

面對軍法嚴苛強制的“不我以歸”他們“憂心有忡”;面對戰爭殘酷帶來的“死生契闊”,他們“執子之手”“與子成說”。

那首知名的《擊鼓》就出於此,其中的名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千古流傳。

《毛詩序》曰:“《擊鼓》,怨州籲也。”

不得民心者,更別妄想得天下。州籲見到全國都在埋怨他,便向老臣石碏求計,最後被石碏設計騙到陳國殺死了,算是報了戴媯的一箭之仇。這位暴君在位還不到一年,死後得了一個很貼切的稱號——衛廢公。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五世之亂

​​國不可一日無君。戴媯的小兒子公子晉被迎回國當了衛宣公。本來衛國百姓指望著州籲之後千萬不要再出什麼混世魔王,但沒想到這位衛宣公成了有史以來第一位有記載的“私通庶母”的諸侯王。而那位庶母就是之前被州籲俘虜送給衛莊公的夷姜,而且還生了個兒子——太子伋。

這怎麼得了呢?

“水漲車軸浸不到,野雉求偶鳴聲傳”,肯定是“野雉”夷姜勾引了衛宣公,於是充滿諷刺意味的《匏有苦葉》開始在民間流傳。

衛宣公可能文化程度不高,聽不懂這些拐彎抹角的遣詞造句,還以為是在歌頌真愛。於是他又搶走了太子伋的老婆宣姜(齊襄公的姐姐),又成了有史以來第一位有記載的“扒灰”的諸侯王。而且還在淇水邊建造了一座恢弘的宮殿,金屋藏嬌。

這下衛國老百姓憤怒了,“燕婉之求,蘧篨不鮮”,本想嫁個如意郎,卻是醜得蛤蟆樣。“蘧篨”一詞是指蛤蟆,毫不留情地罵衛宣公一個滿身頑疾的中年油膩大叔怎麼能霸佔人家婷婷玉女。

這句話出自《新臺》,那個時候“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新臺》”。衛宣公算是出名了,但還沒到罪大惡極的地步,至少只是亂倫,沒鬧出啥人命,但後來一件事就過分了,導致他直接就被趕下了臺。

和很多老年昏聵的當權者一樣,衛宣公長年被宣姜和宣姜的二兒子公子朔吹耳邊風,於是動起了廢除甚至殺害太子的念頭。於是藉故讓太子伋帶著白旄出使齊國,然後安排刺客在路上伏擊。

但這件事被公子壽知道了,雖然他是宣姜的大兒子,但為人寬厚從小和太子伋交好,於是連忙趕路告訴太子,兩人相遇在一條船上。

但是太子伋的答覆卻是:“逆父命求生,不可”(《史記·衛康叔世家》)。這擺明了就是即使知道去送死也不能違抗父命,雖然是愚孝,但也能看出太子是非常尊重當時的禮法的,這和他父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於是公子壽做了個驚人之舉,他灌醉了太子伋,拿走了白旄冒充他去赴死了。。。太子伋醒來發現白旄不見了,趕緊跑到了國界處,對著刺客說:“所當殺乃我也!”(《史記·衛康叔世家》)於是也英勇就義了。。。

這件事又被衛國老百姓知道了,怎麼辦?寫詩!讓他們感動中國,讓他們名垂青史!於是《二子乘舟》就誕生了: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這首詩不僅感動了中國,還感動了當時的權貴左、右二公子,左公子是太子伋的老師,右公子是公子壽的老師。雖然衛宣公在弒殺了王子後,可能是遭天譴,在第二年就歸西了,但是他們仍然決定推翻繼任者公子朔(衛惠公)的統治。

衛惠公知道自己的繼位很不得民心,便找來了他的舅舅齊襄公做靠山,開始扶持王弟公子頑作為對抗二公子的白手套。而齊襄公為了拉攏公子頑,出了個讓人大跌眼鏡的主意:讓姐姐宣姜嫁給了公子頑。。。

這下衛國王室是徹底亂套了。宣姜成了有史以來身份最複雜的一位女性,成了父子三人的“媳婦”:先是太子伋,被其父親衛宣公搶走後,現在又成了衛宣公小兒子公子頑的媳婦。。。

衛廢公州籲弒君、衛宣公“娶庶母、搶兒媳、殺皇子”、衛宣公王后宣姜一連嫁父子三人,周朝的禮制算是被衛家宗親徹底踹碎。

這事又被衛國老百姓知道了,怎麼辦?寫詩!讓他們遺臭萬年!寫一首不解氣,一連寫了兩首:《君子偕老》和《牆有茨》,一首諷刺宣姜,一首諷刺公子頑。撥亂反正的道路上一個都逃不了。

還是那句話,不作死就不會死,不管衛惠公怎樣扶持勢力,不得人心的事兒擺在那裡呢,當國君還沒到三年,就被二公趕下了臺,逃到了齊國。雖然在舅舅的幫助下又回到了衛國,但最終未能得到百姓和王公們的原諒,碌碌無為,最後把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衛懿公。

讓鶴去打仗

說起那個衛懿公也是個鼎鼎有名的奇葩,他特別喜歡養鶴,且到了變態的地步,不僅給鶴錦衣玉食,還給它們住豪宅,甚至封官進爵,出行的時候一鶴一馬車,上朝的時候也和大臣們一起站著。。。

於是衛國老百姓這次是徹底憤怒了,衛國到底是怎麼了?盡出些奇葩國君,怎麼辦?寫詩!表達我們強烈的不滿。但這回的措辭再也不婉轉了,他們可能擔心衛國國君的智商普遍偏低,委婉的說法總是力度不夠,看不懂,打水漂,說也是白說。

於是就赤裸裸地開罵了:“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看那老鼠還有體,做人反而不守禮。做人如果不守禮,咋不去死呢?”這首《相鼠》是《詩經》裡罵人最暢快淋漓的一首。漢儒們“嫌於虐且俚矣!”意思是最粗鄙的語言暴力,是《詩》“三百篇所僅有”。

這也是衛國老百姓民怨沸天達到頂點的時候。只可惜衛懿公還是沒有預感到危機,最後狄人兵臨城下,竟然發現無兵可差,讓大臣們帶兵禦敵,大臣們說:“使鶴!鶴實有祿位”(《左傳》)。讓鶴去打仗吧,他們都有官爵。

可想而知大家已經憤怒到何種地步了。最後衛懿公被敵軍殺死,衛國百姓也顛沛流離。眼看就要亡國,最後關頭是嫁到宋國的宋桓夫人以及寄居在宋國的衛國宗親公子申出兵救了百姓,而當時衛國百姓只剩下了不到五千人。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許國國君夫人許穆夫人是宣姜的女兒,她跑到齊國向齊桓公哭訴衛國遭狄人侵襲,用一首《載馳》感動了齊桓公,於是齊桓公決定幫助衛國復國。許穆夫人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齊桓公派兵護送衛國百姓,並且幫助衛國遷都楚丘。衛國百姓也不忘了寫詩來感謝他們的恩人,著名的《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道出了衛國老百姓的感恩之情。

中興復國

經歷了“五世之亂”,差點以滅國為代價的衛國人終於換來了一位明君,也終於迎來了和平與穩定。公子申成了衛國的新國君是為衛文公。衛文公務材訓農,通商惠工,敬教勸學,任人唯賢,衛國在他的帶領下逐步走向穩定、繁榮,史稱“文公中興”

衛國百姓自然也不忘了繼續寫詩來感恩,一首歌頌衛文公的《定之方中》便流傳千古。。。

衛國立國前後共907年,傳41君,是生存時間最長的諸侯國。甚至比周朝的791年還長。在這近千年的歷史中,衛國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的無數個第一,也誕生了中國文脈上的無數個第一。

那幾首被保存在《詩經》裡衛國詩詞,讓我們看到了衛國當時的風土人情,那裡不僅有“手如柔荑”的窈窕淑女,還有“耿耿不寐”的痴男怨女;不僅有“綠衣黃裡”的鳩佔鵲巢,還有“燕燕于飛”的千古送別;不僅有“言之醜也”的露水夫妻,還有“執子之手”的相濡以沫;不僅有“擊鼓其鏜”的金戈鐵馬,還有“永以為好”的投桃報李...

當然還有那些動不動就“為你寫詩”的衛國老百姓們,他們抱誠守真、耿直善良、嫉惡如仇的真性情也在字裡行間中流傳千古。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思無邪”,說的就是他們吧~

《詩經》裡的衛風:原來你是這樣的衛國?

​參考資料:

[1] 劉蟾.詩經密碼[M].湖南文藝出版社,2013

[2] 畢麗麗.先秦兩漢“衛風”文獻研究 [D].瀋陽:瀋陽師範大學,2014

[3]李書亞.以改革、禮制為中心探析先秦衛國的政治興衰[D].河南:河南師範大學,2017

[4] 鄭騰騰.從州籲之亂看衛國[D].江西:江西師範大學,2013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