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我要選擇生命,在生活中修行,擁抱未知的恐懼

給五星好評,可以說是我看的最認真的一本哲理小說了。

作者黑塞由於出世在一個多文化家庭,外祖父曾在印度傳教,母親生於印度,父親也是一位傳教士,所以他從小就接收到古中國、印度、宗教等文化的薰陶,故在其作品中也可明顯感到他試圖在傳遞一種“圓通統一、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悉達多》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古印度貴族青年探索真理,感悟生命真諦的人生歷程。

整體看來悉達多經歷了幾個精神覺醒的階段:

1,對婆羅門教產生懷疑,無法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滿足和安寧 。

2,成為沙門進行苦修,後發覺沙門是一種自我逃離(齋戒、冥想)的狀態,即在修行與冥想中獲得了短暫的麻醉。

3,學習佛的教義(圓融統一、因果輪迴),並提出異議:關於救贖的教理(人本活在苦難中),領悟:我不再相信任何教義,我要以自我為師發現自我。

4,在河邊,他已經看到並承認世界,他開始尋求家園,體驗情愛,戲遊財富酒肉,在世界中感受真理。 從前的他只是與自然合一,現在的他開始與世界、自然、世俗合為一體。

5,陷入絕望獲得重生,領悟:只有歷經可怕、遭受折磨、陷入絕望,浪子富人悉達多才會死去,新的悉達多才會新生。

6, 跟河水學習祕密:1.當下即永恆,時間並不存在。2.圓融統一

7, 忍受最後的失子之痛,平凡不再荒謬,而變的可以理解,值得尊敬。最終感受和諧:對世界永恆圓滿的體悟,萬物的圓融統一。(無意義的重複,註定發生的事正是荒謬而愚蠢的喜劇)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

1 生命苦樂多

悉達多的故事讓很多年輕人產生了共鳴,無論朋友或我自己,都覺得悉達多的經歷也是我們的人生寫照,在故事中看見了自己。

比如悉達多一開始沙門修行和我就很像,前幾年我也曾給自己立下各種戒律,不吃肉、不飲酒、不撒謊,但後來我發現這種拋棄自我的修行是一種短暫的逃避,極端的生活方式,並不能讓我收穫更多的智慧,於是我和悉達多一樣決定世上煉,在經歷中探尋真理。

還有悉達多從對財富的輕視,到被財富遊戲所迷惑,最終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體驗愛情的美妙、感悟父子之間的羈絆與輪迴,這都故事讓我似乎更瞭解生命:我們被財富所迷惑、體驗愛情之美妙、同親人間的羈絆成全。雖然生命苦痛,但這也是人性的美妙之所在,它是有價值的荒唐喜劇。

2 體驗圓融統一

在讀「船伕」這一章時,我被帶到了一種奇妙且新的思想境界中,讀著黑塞哲理詩般的文字,我也在河水中看見萬物、生離死別、羈絆輪迴、愛恨糾結,甚至有些瞬間感受到自己與世界合二為一。

真是妙不可言的體驗,第一次感受到道教中“天人合一”的狀態。

3.“我要選擇生命”

“我想到鐵欄內那些自認瘋狂的人們曾向我透露:他們決意將自己與世界隔絕,是因為對他們而言這世界太難面對。然後我又想到悉達多,他執意將自己投入生命本質之真實去找尋自我的道路。那天早晨我深吸了一口氣,我要體味這世界所包含的一切氣息,我發誓:我要選擇生命。”(出自保羅·柯艾略的導言)

這個概念讓我很感動,對比《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珠寶店老闆,他害怕夢想實現後沒有生活的意義,而選擇不去實現它,悉達多(以及牧羊少年聖地亞哥)則勇敢的選擇生命,擁抱世界,擁抱未知的恐懼,我覺得這種勇者無畏的精神是非常了不起的,假如夢想實現了那就找尋新的夢想呀。

其實就算在“選擇生命”以後,也會經受很多摧殘,但正因曾有奄奄一息的狀態,生命才能更璀璨堅韌吧。朋友和我說:如果你不面臨更大的傷害,你現在的堅強也是易脆的。

4 追求真理

喬文達和悉達多的終章對話,可以看出他兩的區別:喬文達是遵照真理生活的人,而悉達多是追求真理的行者。其實選擇怎樣修行並沒有對錯,我無以評價,但我更傾向於選擇悉達多的生活方式:在塵世中修行,在世俗中發現生活的本質,不入世切身去體驗你如何知道出世的目為何?

同時我也想到了一個觀點:有意義的生活是發現真理的過程——假如真理被眾人所知,那大家遵照真理去生活又有何意義?因此樂趣是發現真理的過程,而不是照此生活。

哪怕生活是不斷犯錯,不斷重頭,不斷失敗,不斷失意,也比按部就班更有意義了,所以我也要選擇生命。

總而言之很感謝這本書,給我的生活注入了更多的勇氣,也讓我更加理解生命這件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