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韻混用只不過是詩歌表達感情的另一種姿勢

詩歌 英語 古詩 讀書 梧桐樹邊羽 2019-05-13

作為一個詩歌愛好者。初入門徑,新舊韻混用是很難避免的。

這就好像中國人和老外講英語,不自覺地會講“Chinglish”是一樣的。平仄格律可以學習,平水韻也可以學習,但是你在表達自己內心感情的時候,本能地會使用最初學會的語言系統來思維,哪怕出口已經是英文,背後思維邏輯關係依舊是中文。這是本能。

舊韻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就像長大後才學習的外語一樣。

新舊韻混用只不過是詩歌表達感情的另一種姿勢

詩,是人類感情的出口。

為什麼現代詩如今大行其道?因為這個感情的出口是暢通的,沒有語言文字的限制,人們可以暢所欲言,呼喊出心中所想。

而古詩詞的平仄和各種限制則會在你的表達上加上各種彎道,讓你的感情宣洩在這些彎道中逐漸沉澱、平和,激情逐漸消退成幽深、隱匿的含蓄。這種細水長流的感情釋放方式很受中國人內斂性格的喜愛。所以國人到了一定年紀後,會逐漸離開現代詩而走向把玩字詞的近體詩。就好像可樂和茶吧。大部分人最終會歸於平淡,寂靜,不再被那揭蓋時的氣體所感動。

新舊韻混用只不過是詩歌表達感情的另一種姿勢

而古詩詞在當今的音韻系統下來說,其實是個過時的玩意。作為一種藝術品,他更講究形式,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儀式感。咱們普通人喝茶,講究的是入口,大師喝茶,更多講究的是哪一套所謂的“茶文化”。

而使用古韻,更多意義上來說,是滿足這一部分人心中的儀式感。

其實學習平水韻是重要的,因為你要學習古詩詞,繞不過去的是對詩詞的鑑賞力的培養,如果你根本不瞭解舊韻,朗讀古詩詞這種聲韻作品會步步艱難。又何來美感?最終只會消磨你學習的信心。

但是在新作詩詞的時候,就各人隨意吧。本人雖然寫五絕的時候儘量使用平水韻,但是絕不強求。因為水平不高,從來沒有碰到過需要“不以詞害意”這麼高級別的問題,如果不合韻,不合平仄就進行字詞的更換,或者乾脆寫古風就好了。所以在這方面並沒有多糾結。

新舊韻混用只不過是詩歌表達感情的另一種姿勢

大部分揹著“不以詞害意”大旗的詩作者,水平並沒有達到一字不能更改的境界,只是不願意學習、修改、煉詞罷了。這樣的詩心,不能說沒有感情,只是在表達的時候會在那些粗糙的文字和詞句中掉了檔次。

其實新舊韻的最大差異就是入聲字,以及各種平水韻鄰韻韻部在中華新韻中的重新組合。我們在寫古詩詞的時候,其實每首詩韻腳並不多,也就那麼幾個字。最簡單地方法就是韻表查重。網上隨時都可以查,拿不準就去搜一下,就可以避免新舊韻混用,也可以系統地查一下入聲字。

其實,我們在讀到古詩,覺得不通順的時候,大部分情況就是入聲字在作怪。不斷地閱讀,不斷地積累,常用的入聲字基本上一看就知。像那種背入聲字表和平水韻部的努力用功,就好像背英文字典一樣,本人並不贊成。只要你不是靠古詩詞吃飯的教授專家,用這種方式去學習一種文字遊戲,效率太低而且沒有價值。

新舊韻混用只不過是詩歌表達感情的另一種姿勢

何況那些詩詞大會的背誦專家,真地寫出了一首好詩嗎?

寫詩還是以靈感為主,其他的都是輔助輸出手段。

這就是個靠天分加上後天一些努力的事情。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這話才是愛因斯坦老爺子完整的話,別被前面半句給騙了。

不過話說回來,寫詩這件事情,作者抒發完自己心裡所想才是最重要的,是不是天才關係也不大,無非不流芳百世罷了。

這有什麼打緊?

新舊韻混用只不過是詩歌表達感情的另一種姿勢

愛都做完了,你還在關心用了什麼樣的姿勢?

話糙理不糙,高雅的看官們別生氣。

我寫完了,心裡舒坦了。誰還關心混用了新舊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