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高陽、葉嘉瑩說詞

詩歌 葉嘉瑩 古詩 李賀 南方週末 南方週末 2017-11-01
憶高陽、葉嘉瑩說詞

夏圭作《遙山書雁》(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10月26日《南方週末》)

臺大外文系主任顏元叔以弗洛伊德學說,論郭茂倩《樂府詩集·雜曲歌辭》裡的古詩,把“自君之出矣,金爐香不燃;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中的“金爐”“明燭”,詮釋成了男女交媾的意象。殊不知,線香、炷香要到宋代才普遍。漢魏時期的香爐,或鎏金或鎏銀,都是有鏤空蓋子的“博山爐”,裝在裡面焚燒的是切成小塊的香木,無法順利產生弗洛伊德式的色情暗示。

遠在溫哥華講學的葉嘉瑩,從“知人論世”的史料出發,為文糾謬,引發出一場“歷史主義”“印象主義”與“現代主義”“新批評”的隔海大論戰,喧騰雜誌報端,熱鬧非常,最後幾乎演變成“外文系”與“中文系”在方法學上的對壘。

不過,玉溪護法高陽酒徒,看了葉文,卻大不以為然,痛飲三杯後,迅速回應以《莫“碎”了“七寶樓臺”》一篇,寫下傳誦一時的名句:“一把歐美名牌鑰匙,怎開得中國描金箱子上的白銅鎖?”

詩話家高陽自詡為玉溪生(813-858)的千年知音,西昆式的冷典僻事,到了他手中,無不馴服妥帖,迎刃而解。所以,一旦遇到吳文英(1207-1269)有事,他自然也就主動請纓充當起護法來,原因無他,“詞家之有文英,亦如詩家之有李商隱也”(《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語)。只要《夢窗詞》遇險,護法一定責無旁貸,及時出來保駕。

這使我想起了香港布衣周誠真,他在1970年代橫空出世,在學院之外,寫出許多文章,成了李長吉的貼身保鏢。只要有人發表關於李賀的文字,不論長短,若與他的看法有異,必定備齊刀槍棍棒,出手投訴。曾先後為文對錢鍾書、余光中、葉嘉瑩、黃永武……諸家的看法,提出看法,連 J. D. Frodsham的英譯《李賀詩選》(The Collected Poems of Li He,1983)也仔細檢查,絕不輕縱,是《昌谷集》的真正鐵桿粉絲。弄得大家奔走相告,在文章中提及“詩鬼”時,千萬小心,不管你發表在多冷僻的刊物上,遲早都會被周氏盯上,如影隨形,接著,提著一雙板斧,趕來貼身廝殺一番,似乎是免不了的。

不過,要想深入創意說詩論詞,必須在敏感細心真正懂詩的條件下,擁有博聞多識泛覽強記的本領,方能成功,二者缺一不可,不然就容易走火入魔,誤入歧途而不自知。《高陽說詩》(1982)一書之所以耐讀,靠的就是他詩法精嚴,典故通透,見多識廣的本領。至於新研究方法的引進,如能運用得當,則如虎添翼,錦上添花;萬一過猶不及,則易弄巧成拙,得不償失,不是創意評論成功的絕對必要條件。

1970年代是一個比較文學當紅的時代,許多意氣風發的留美新科博士,紛紛為文,發表連串論文,重新詮釋發掘中國古典詩的精妙處,別解時出,惹人議論。此舉有如夏日午後,一蟬長鳴,眾蟬響應,魔音一旦穿腦,嘹亮刮耳磨心,聲響連綿不絕如大型烘乾機,想要把舊箱籠裡,潮溼發黴的古典詩詞,逐件烘個乾爽迎風,頓然驚醒了海內外文壇學界的悠閒午夢,點燃了大家對古今文學評論摩拳擦掌的熱情。

不過,新方法容易上手運用,舊文史難以速成累積,一任己意,依照字面說古典詩,常常落得好心辦了壞事,鬧出不少笑話。例如當時提倡美式“新批評”(New Criticism)的銅錘花臉主將,臺大外文系主任顏元叔(1933-2012),先以湖南騾子的無比魄力與毅力,挾臺灣“第一位獲得英美文學博士”的聲勢,大辦國際比較文學會議,呼風喚雨,掀動風浪;又繼而引進各種西洋文評方法論,重讀古典詩詞,以推土機之勢,殺將出來,猛拆當時疊床架屋的詩話違章建築,弄得許多靠“印象批評”為業的教授,魂不附體,茫然以對,棄械發愣,噤若寒蟬。

一次,顏大將軍以弗洛伊德學說,論郭茂倩《樂府詩集·雜曲歌辭》裡的古詩,一不小心,出了紕漏,把“自君之出矣,金爐香不燃;思君如明燭,中宵空自煎”中的“金爐”“明燭”,詮釋成了男女交媾的意象,效果十分新奇駭人,卻張冠李戴錶錯了情。

殊不知,線香、炷香要到宋代才普遍。漢魏時期的香爐,或鎏金或鎏銀,都是有鏤空蓋子的“博山爐”,裝在裡面焚燒的是切成小塊的香木,無法順利產生弗洛伊德式的色情暗示。果然,此論一出,輿論大譁,立刻遭到各方名家質疑。遠在溫哥華講學的葉嘉瑩,也從“知人論世”的史料出發,為文糾謬,引發出一場“歷史主義”“印象主義”與“現代主義”“新批評”的隔海大論戰,喧騰雜誌報端,熱鬧非常,最後幾乎演變成“外文系”與“中文系”在方法學上的對壘。

聲勢浩大的比較文學,遭《迦陵談詩》一彈,銳氣暫時為之一挫,但是從長遠的觀點看來,強調越過史料,專從“結構、語法、字質、意象、時空”出發,大做文本分析的“新批評”,還是大獲全勝。因為,從此中文系的後起之秀,明裡暗裡,多少要引用西方新理論撐腰,方為跟得上研究時尚。就是葉嘉瑩自己,也早已低調嘗試使用“新批評”的方法,分析古典詩詞。她在參加論戰之前,就曾在百慕大中國文學會議上宣讀《拆碎七寶樓臺——談夢窗詞之現代觀》(1967)並於次年在林海音主編的《純文學》上修訂發表,用傳統典故史料法,斟酌新批評的文本精讀法,逐字詮釋吳文英的《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不知就裡,昧於情況,毫無準備的顏元叔,有如架子花臉大黑頭,在橫掃舞臺時,突然遇到側面殺出來的代戰公主刀馬旦,措手不及,一跤栽在早已蓄勢待發的葉先生手下,不算冤枉。

不過,玉溪護法高陽酒徒,看了《拆》文,卻大不以為然,痛飲三杯後,迅速回應以《莫“碎”了“七寶樓臺”》一篇,寫下傳誦一時的名句:“一把歐美名牌鑰匙,怎開得中國描金箱子上的白銅鎖?”

葉先生認為《夢窗詞》之所以“現代”,是因為吳文英的敘述,“往往使時間與空間為之交錯揉雜”,而修辭“但憑一己感性所得”,“不依循理性所慣見習知的方法”。她所謂的“感性修辭”云云,當是從“新批評”大將布魯克斯(Cleanth Brooks)的“矛盾語法”(language of paradox)轉化而來。至於“時空交錯揉雜”則是艾略特、龐德等英美現代詩人的詩法慣技。此法本是龐德通過範諾羅沙(Ernest Francisco Fenollosa,1853-1908),從中國古典詩中偷去歪打正用的招數,只是當時大家還沒搞清楚罷了。

《夢窗詞》以難懂聞名於世,一般注家都為之束手。沈義父雲:“夢窗深得清真之妙,其失在用事下語大晦處,人不可曉。”錢仲聯亦說:“箋詩難,箋詞尤難,箋夢窗之詞,難上加難。”而高陽則對此嗜痂成癖,甘之如飴,他引朱祖謀《夢窗詞跋》評文英詞雲:“沉邃縝密,脈絡井井,縋幽抉潛,開徑自行,學者非造次所能陳其意趣。”這正是彊村弟子楊鐵夫後來在《吳夢窗詞選箋釋自序》中所指出的:“夢窗諸詞,無不脈絡貫通,前後照應,法密而意串,語卓而律精。而玉田七寶樓臺之說,真矮人觀劇矣。”

據此,高陽十分有把握地說,《齊天樂》中只有今天與昔日對比、回憶與展望對照,並無“時空交錯揉雜”的現象,至於遣詞造句,則“語卓律精”,沒有運用所謂“不依循理性所慣見習知的方法”。最後,高陽語重心長地說:文學的現代化,“不是在文學遺產中貼上‘現代’的標籤”。

《齊天樂》依高陽的讀法,可分為下列七段七個單元:

1.三千年事殘鴉外,無言倦憑秋樹;

2.逝水移川,高陵變谷,那識當年神禹?

3.幽雲怪雨,翠蓱溼空樑,夜深飛去;

4.雁起青天,數行書似舊藏處?

5.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慳會遇,同剪燈語:

6.積蘚殘碑,零圭斷璧,重拂人間塵土。

7.霜紅罷舞;漫山色青青,霧朝煙暮,岸鎖春船,畫旗喧賽鼓。

高陽先說明禹廟在會稽,與臨安(杭州)一江之隔。光宗紹熙三年(1192)重修,五十五年後,吳、馮二人探訪,竟已荒廢破敗不堪,足見朝政日非,禮樂不修。正直君子馮深居,風雅好古,在儀真時,曾為保歐陽修之“東園”而遭絀;在臨安時,又因不願依附權貴,遂遭免官。夢窗與這樣的朋友一起登臨古蹟,各種感慨,必然良多。

此詞上下闋章法特殊,高陽分段析之,從“起承轉合”觀之,1、2、3、4為“起”,5、6為“承”;“霜紅罷舞”為“轉”,以下為“合”;盛讚全篇章法縝密,脈絡井然。

高陽指出,此詞起筆,是以倒裝句“無言倦憑秋樹”開始,上闋以憑樹“無言”二字為“匙孔”,表示欲拜謁瞻仰三千年前的大禹,而親臨之後,但見祠廟殘壞,一無可觀,當年治水的偉大功事,也“逝水移川,高陵變谷”,不可復識,讓人倚樹敗興,啞然無言。如今面對廢墟,只剩下過去夜晚“幽雲怪雨”的傳說可供想象,現在白天“雁起青天”的實景可以聯想。高陽認為此處時空次序井然,“雁起青天”仍為“想象之詞”,沒有葉先生所謂的“將時間因果倒置”的情形。

“幽雲怪雨”一段指的是“雲從龍”的龍,典出《四明圖經》:“鄞縣大梅山頂有梅才,伐為會稽禹廟之樑。張僧繇畫龍於其上,夜或風雨,飛入鏡湖與龍鬥。後人見樑上水淋漓,始駭異之,以鐵索鎖於柱。然今所存乃他木,猶絆以鐵索,存故事耳。”樑柱上的畫龍駕著畫雲,常於夜間飛出,與鏡湖真蛟龍相鬥後,回來時,湖水中的翠萍(蓱)濺溼了樑柱。高陽認為此段,“字字寫龍,前後照應,相互鉤連”,對葉先生把“蓱”字與《楚辭·天問》“蓱號起雨”的“雨師蓱翳”聯想在一起;把“空”字與“寫禹廟之荒冷寂寞”連結,覺得是節外生枝,十分誤導而沒有必要。

“雁起青天”一段,典出《大明一統志·紹興府志》:“石匱山,在府城東南一十五里,山形如匱。相傳禹治水畢,藏書於此。”葉先生的解釋是“遠古荒忽,傳聞悠邈。唯於青天雁起之處,想象其藏書之地耳。”認為是實景。高陽並不反對,只是認定此句“依然是想象,不過這一想是觸景生情,由雁字聯想及於舊時藏書之地”。

接著是下闋,以5、6兩段為全篇之“承”,以“同語”二字為下闋“匙孔”。此處“故人”馮深居出場,因為二人難得會遇,可破“西窗久坐”的“寂寥”,當然要“同剪燈語”,談個痛快。至於所談之事,當然全都要扣緊“禹陵”:首先說起與白天遊蹤有關的“殘碑、零圭、斷璧”之實景,重點在“重拂”,表示“碑、圭、壁”都經後人一再整理過,現在又告蒙塵,需要重拂;然後經過“霜紅罷舞”一句而“轉”;轉至與明春“社祭”有關的“春船、畫旗、賽鼓”之憧憬,完成第7段,是為“合”。

對夢窗能用“霜紅罷舞”四字,讓全篇“陡然一轉”,高陽佩服非常,認為他能“在此‘重拂人間塵土’的空間中,用時序輕輕攏住了前半闋;措辭精麗,且‘罷’字以斷為連,逗出下文,情景與音節,兩皆頓挫,令人耳目一醒,非凝神等待下文不可。賙濟所說的:‘夢窗每於空際轉身,非具大神力不能’,正就是這些地方。”又說:“夢窗詞的修辭,千錘百煉,多出於理性的推敲,而不止於憑一時的感受,率爾下語,此即彊村所謂‘沉邃縝密’。”更不得不承認他“敘事抒情,‘脈絡井井’”。

高陽曾就“翠蓱”“祀禹”“社祭”等細節詮釋,與葉先生爭論,然這些問題,二人都各有各的見地,都可以通過商榷而調和,並取得共識。然而,《莫》文的主要用意,在檢驗葉先生所用的“洋鑰匙”,這個焦點,卻不能隨意模糊。當葉先生斷言“後半闕開端,先寫夜間故人燈下之晤對;然後陡接‘積蘚殘碑’三句,又回至日間之登臨。全不作層次分明之敘述與交代”時,高陽不得不對此種論述,惋惜地批評道:“如此說詞,雖對夢窗為恭維,夢窗亦必不受。”因為,“她太相信自己手中的那把‘洋鑰匙’——‘敘述時空交錯’,以致始終不能開開夢窗的那把‘白銅鎖’。”

葉、高二人有關《齊天樂》的這一番討論,是二十世紀詞學最有正面意義的學術藝術交鋒,彼此都是妙悟解詩的高手,也都使出了拿手看家本領,下筆一本至誠,絕無賣弄新學,刻舟求劍的霸王上弓,也無刻薄謾罵,無的放矢的攻訐毀謗。葉先生對高陽的文章,沒有即刻迴應,但多年後,結集成書時,卻大度地做了補充修訂。二文對《夢窗詞》的基本意義之深刻詮釋與藝術成就之精妙闡揚,處處都有發人深省的啟迪,成為難得的文學實際批評與理論批評的典範(paradigm)。

我讀罷二文,獲益良多,但也有一些疑問,長存心頭,無法釋懷。葉先生於1960年代中,應輔仁大學中文系之邀,開設詩詞賞析課程,我陪同過葉先生的超級大粉絲詩人周夢蝶先生,參加旁聽一學期;後來我加入校內的“水晶詩社”,亦曾邀先生演講杜詩。1974年,我得緣訪溫哥華,蒙先生之邀,到UBC(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講新詩,因時間匆忙,無暇多做請教。1980年後,我與高陽在臺北同居一巷,成了鄰居好友,便乘詩酒相聚時,將上述往事回顧了一遍,開玩笑地說:“葉先生對顏元叔,是螳螂捕蟬,你則是黃雀在後!”說著順便把疑問提了出來。

我認為此詞上下兩片,對照工整,上片描寫禹祠現況,詞人以無語靜觀之姿,紀錄祠外既“殘”且“空”,山川“移”“變”,難以辨“識”之景,描寫祠內圖畫想象之變幻之奇;下片遙想禹祠過去,以二人同語之情,娓娓述說“殘碑、零圭、斷璧”尚在,可以“重拂”辨認,通過清除“人間塵土”,可以喚起“鎖”在過去“社祭”中的“春船、畫旗、賽鼓”,以及存於煙霧中的舊日盛世回憶。

上片1、2段實筆寫禹祠外觀變化,3、4兩段虛筆寫禹祠內部變化。“幽雲怪雨”寫六朝張僧繇畫龍,夜間飛出與水龍斗的故事,可以影射大禹走遍江湖河海治水救苦之辛勞;“雁起青天”應該是寫宋人壁畫雁飛青天的實景,可以暗示後人大書治水功積於青天為紀念。

南宋畫家喜畫“遙山書雁”之景,與吳文英同時稍早的大畫家夏圭(1160-1230)就有代表作《山水十二景》傳世(美國納爾遜美術館藏),現僅存四景:分別為“遙山書雁”“煙村歸渡”“漁笛清幽”“煙堤晚泊”,這些都是當時畫家常作的畫目。例如與夏圭齊名的馬遠,其子馬麟(1170-1250)也有類似的畫作,如《燕渡夕陽遲》(日本東京根津美術館藏)。我們看夏圭的“遙山書雁”,寫老樹水邊屋宇、荒煙遠山雁陣,還真有點禹祠風景的樣子;對照畫上題字“遙山書雁”與畫中飛在青山青天雲霧之間的雁陣看來,“書”應是動詞,也就是“雁寫遙山”的意思。夢窗《高陽臺·豐樂樓》一詞中,也有“山色誰題,樓前有雁斜書”,“書”字也作動詞用。紹熙三年(1192)重修的禹祠中,說不定就有夏圭或其弟子所畫的流行畫目。因此“數行書似舊藏處”的“書”,應與“藏書”無涉。況且大禹時代,頂多只有刻石記號或文字,“藏書”是談不上的。

《金石萃編》雲:“禹葬會稽,取石為窆石,石本無字,高五尺,形如秤錘,蓋禹葬時下棺之豐碑。”《大明一統志·紹興府志》載:“窆石,在禹陵。舊經雲:禹葬會稽山,取此石為窆,上有古隸,不可讀,今以亭覆之。”“數行書似舊藏處”一句,當是指舊藏窆石上“數行漫漶刻字”,有如青天雁陣一般飄忽難認。

“幽雲怪雨”是傳說中的圖畫,“雁起青天”為現實中的圖畫:一虛一實;“殘碑、零圭、斷璧”是現實中的殘存故物,“春船、畫旗、賽鼓”是“鎖”在煙霧中的舊日盛世盛況:一實一虛;如此一來,上片下片,兩兩虛實前後對照映合,不是更加“沉邃縝密,脈絡井井”嗎?

高陽聽罷,點頭道:“詩無達詁,此說尚能言之成理。夏圭的‘遙山書雁’?我以前沒有注意到,算你一功!”說著轉過身去,想了一想,又轉了回來大叫道:“糟糕,這樣一來,我不成了‘翼殷不逝,目大不睹’的異鵲了?”忽然醒悟過來的他,瞪眼皺眉噘鼻對我說:“難道你小子想當‘蹇裳躩步,執彈而留之’的莊子不成?”

“不敢不敢,晚輩我哪裡敢呦……”我慌忙搖手,刁鑽促狹地笑說,“我要成了‘捐彈而反走’的莊子,那誰又是在我身後‘逐而誶之’的‘虞人’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