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寧:誰能挽救百雀羚0.00008的轉化?

市場營銷 百雀羚 自媒體 文章 萬能的大熊 2017-05-13

說真的,我本來對百雀羚的案例毫無興趣,也不過就是因為今天比較辛苦,剛才睡了個覺,醒來之後身上居然就扎滿了槍。。。。有人罵也有人誇,只不過和我都沒啥關係。我是希望各位營銷人首先要做到看清楚作者ID。。。

因為寫這篇文章的是“萬能的大叔”,而並不是萬能的大熊。。。。。。

宗寧:誰能挽救百雀羚0.00008的轉化?

宗寧:誰能挽救百雀羚0.00008的轉化?

目前關於百雀羚的文章大概有這麼兩派,一派是公關界的007的營銷打臉說,那麼多曝光毫無轉化,淘寶店也沒人買,轉化率自己瞎胡算一下,大概是0.00008。這個轉化率的計算是以3000萬的曝光來算的,如果按照300萬的投放費用來算,顯然沒有這麼低。再就是用淘寶店的預定銷量來判斷最終效果,是不是科學?仔細一看全TM是變量。所以我們可以肯定的說,這個是無良自媒體007老師的瞎說刷眼球之作。宗寧:誰能挽救百雀羚0.00008的轉化?

另一派則是萬能的大叔和薑茶茶,他們認為做公關營銷之類的談什麼轉化率,懂不懂行啊!!做公關最重要的就是五個字“不考核效果”。只是廣告是不是也這麼考核,我不是廣告人,不好說。當然,作為在公關營銷還比較厲害的我來說,不考核效果是道理,但是有效果,那就是演員的自我修養了,也並不是沒法做。

這裡面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加了強烈的尾部銷售廣告,就會喪失大量的評論和轉載,因為大部分KOL是不願意免費去幫助企業的商業行為進行擴大的,所以這個事情就不會做到那麼火。不過好消息是,廣大KOL們在罵XX是SB方面一向是比較慷慨大方的,不給錢也可以免費做的更多。

當然,還有另一種聲音,則是在扣細節,覺得百雀羚這個廣告侵犯了大量的版權,採用了很多有IP的形象,是不對的。據說,創作者那邊的反應大概是,sb,人家被侵權的沒說話,你BB什麼。

談談我的看法:

其實大部分人都認為,所謂刷屏級事件,都是業內的自嗨,對產品實際的銷售幫助相當有限。這幾乎包含了所有的新媒體營銷領域,就好像我在朋友圈裡做過調研,問大家是不是用杜蕾斯,大家紛紛表示,營銷廣告杜蕾斯做的好,不過我是用岡本的。事實上,這幾年岡本也確實越做越好,但是你並看不到它做什麼熱點營銷之類。或者說,當岡本放棄和杜蕾斯一樣做熱點營銷之後,銷量就慢慢好了起來。再比如說,逃離北上廣,已經不要臉的做到第二季了,第一季的廣告主似乎還沒把尾款結了,但凡轉化率稍微有點意思,也不會面臨如此結局。

所以,刷屏有個屁用啊。確實也只是一個行業的自high,這就好像錘子手機,每次開發佈會錘粉都被感動的稀里嘩啦,然後回家就買了蘋果手機。在聽講的時候,人的智商會降低,但是在花錢的那一刻,智商又會回來的。如果這時候還沒回來的人,你一定要好好珍惜,這意味著你可以在他身上薅好幾次羊毛的。

這個世界,會做刷屏的人很多,但是會賣貨的比較少。會賣貨的人也很多,會刷屏的又很少。又會刷屏的又會賣貨的,就真的在哪裡賣貨了,出來嗶嗶的比較少。這就好像,大家整天都在追求粉絲增長,都在追求文章閱讀,好吧,你向用戶收個會員費看看啊,立刻就原形畢露了。所以2C收費還是最難做的,這和閱讀量之類的也許有關係,但並沒有那麼強的關聯。一流自媒體,我覺得是2C收費收的好的,其次才是2B收費的自媒體,前者代表讀者真正的認同,後者則更多的需要強勢的商務運營。當然,有些做傳銷的賣東西也挺好,那是另一個維度了。一般不建議大V求轉化,老老實實做公關宣傳就好了,因為每次轉化都是對粉絲感情的消耗,遠不如去淘寶開直通車來的效率高。就算花錢少,但傷的是你長期建立的感情啊,比如羅輯思維。。。

話題回到百雀羚這件事情上,傳播和銷售還是雙刃劍,如果過度強調傳播,那麼必然就要犧牲轉化,如果強調的是轉化,那麼自然會聲量降低,如何選擇,誰出錢誰說的算,想兼得的,就想的有點多,至少目前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分享一個銷售型的內容。

那麼有沒有別的辦法可以解決,當然也可以,就是把銷售後置,前面以成立社群,加入組織,產品贈送之類的噱頭,讓大家加入個什麼東西(具體有很多方案,就不細說了),這樣把閱讀量先轉化為粉絲,然後再由團隊進行二次運營,這樣可能會實現一個傳播和銷售居中的效果。當然,目前傳統企業只有投放能力,沒有粉絲運營的能力,這種能力都是微商或者社群銷售團隊的能力,所以真的想做,還是要下很大的功夫去建設和運營,遠不如投放個幾百萬,刷刷屏和數據,然後找老闆交差來得容易。但如果是一箇中小企業,幾百萬推廣扔進去,不要回報是不可能的,大企業自然可以財大氣粗一點。

所以,本事都是逼的,毛病都是慣的,不求轉化是應該的,但想轉化也是可以的。至於我自己,已經過了刷屏求關注的年紀了,只想安安靜靜的賣點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