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攝影 藝術 紀實攝影 美術 秦巴美好江山 2017-05-08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我與葉君已熟識多年。因為先生是和他一起扛過槍的軍營戰友。和先生初識時,戰友們常在一起結伴玩樂。那時葉君就是個攝影發燒友,常舉著膠片相機,為友人們義務拍照。記得他這個免費攝影師總是格外認真,不停地找拍攝位置,換拍攝角度,挺像模像樣的感覺。至今我的相冊裡仍留有很多當年的老照片。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後來有些年,大家各領一域,各忙其事,漸漸聚會少了些,偶爾先生突然會說起,似乎好久沒有看到葉君了呢。直到有一天,行至他愛人開辦的收穫圖片社前,看到門前廳後,鋪滿了他的攝影作品。光霧紅葉、香爐冰掛、巴河鳥影、諾水湍流,萬千景象撲面而來。那時才始知,葉君後來和戰友圈子漸行漸遠,週末假日不知所終,原來是早已寄情于山水之間,流連於光影之痴,於此道中已深深陷落了。可惜那時,我的淺陋讓我只看得見自己頭上那一井口大的天空,也並不知這些圖片背後葉君值守於澗旁溪畔,穿行在春夏秋冬所付出的艱辛努力,竟然輕描淡寫地說,這跟技藝無關吧,看得出你的器材好,再加上景緻也夠美呢。記得當時葉君並沒有多言,也無辯駁。估計雖是朋友,但若不是此道中人,葉君也懶得與我多費口舌吧。如今想來,仍然禁不住心有愧意。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近年來,我與文藝界越走越近,曲曲折折,兜兜轉轉,直到慢慢融入其中,接觸各方文藝界人士,也才知巴中實則並不忝稱於一方人文淵藪,在這個文藝大花園裡,人才濟濟,雅士雲集。葉君在巴中攝影圈子裡,原來早已是不可或缺的領軍人物,正帶領著巴中攝影人在光影世界裡進行無盡的探尋和攀援。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表達過,"世上的職業很多,每一類職業其實都暗合了人生的因果邏輯,都是個人精神世界、性情指向在現實生活中的重逢。在文藝行當從業的,多是自小就結下的不解之緣。" 葉君這個"緣",可從他父輩朔起。葉叔當年雖從事經濟工作,生活中卻也是一位文藝愛好者,待到退休後無俗事叨擾,便開始深研古典詩詞,閒暇時玩起專業攝影,也漸漸玩出了些境界。在這樣的書香家庭耳濡目染,葉君自小也喜歡上了寫寫畫畫。在部隊時,他因喜好文字,擅寫文章,被選為文職兵種,也兼做連隊攝影師,負責連隊通訊報道等文字和攝影工作。這些機緣,都是命運埋下的伏筆,都是文藝的種子綻出的小荷尖尖角,一旦有合適的土壤,就一路生根發芽,肆意生長,步步蓮花,枝繁葉茂起來。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從90年代末開始,攝影已成為葉君生活中的重要內容。鄉間野嶺,俚巷古鎮,山嶺溝壑,遠山荒郊,成了葉君節假日必定到訪的所在。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用腳步和痴迷去發現故鄉的山水和人文魅力,用心靈之眼觀察身邊美麗的事物",並由此開始,在這條不歸路上越走越遠。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對葉君的攝影作品,也是近年才略有些細品慢研。他的作品早年以風光片居多,從零散著眼逐漸形成若干系列。近年開始關注現實題材,如今風光片和紀實片算是各分秋色,在他的作品中均能領半壁河山。迄今為止,他仍然是風光片和紀實片均在持續創作並均衡著力。藉此文一角,筆者也想表達一下對攝影藝術分類的個人觀點。曾經有一個時期,在中國攝影界,從事風光攝影好像有點低紀實攝影一等的意味,在我看來,藝術從類別上來說,都是平等的,難有輕重高下之分。口琴和鋼琴一樣都是演奏的樂器,一流的口琴演奏家遠遠勝過三流的鋼琴演奏家。秦腔和京劇都是迷人的傳統劇種,經典的秦腔唱段也完全可能超越平淡的京劇唱段。19世紀中後期,以美國風光攝影家卡爾頓·沃特金斯、愛德華·麥布里奇、奧蘇利文、亨利-傑克遜等為代表的四五支攝影團隊先後對美國西部的約塞米提山谷、黃石河峽谷、杭德切勒峽谷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拍攝,大量的充滿野性與雄壯的風光照片,極大地充實和豐富了青春美國的文化史和社會史,這些攝影也為美國人在確認自己的國家認同感上提供了巨大的文化自信。還有一位美國的攝影家亞當斯,專注拍攝家鄉約塞米蒂山谷長達半個世紀,最終讓這個家鄉山谷成為美國的國家公園,也算一段攝影佳話。崇尚自然、迴歸自然、以自然為美,這樣的意識也深深地積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肉之中。"天人合一""天地交而萬物通""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等等,是中國文化最基礎的一點,是中國文化裡頭對大自然的一種遵循、依賴和崇拜。可以說,風光攝影和紀實攝影一樣,風光作品和人文作品、觀念作品一樣,具有著非凡的社會意義、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葉君的風光片和紀實片均碩果累累,各自成篇,各有千秋。光霧山系列、花鳥系列等,是他的風光片的代表作。特別是在光霧山系列中,聚焦了光霧山的春、夏、秋、冬,杜鵑映日,綠林森森,紅葉灼目,冰雪侵肌,方寸之間把光霧山四季美景悉數收入,這些作品後來被旅遊部門在對外形象宣傳中頻頻使用,也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可以說助推了巴中旅遊形象的打造和知名度擴大。美輪美奐的《暗香》組照,是他在攝影技法上的大膽嘗試,拍攝中以不同姿態的水仙、蘭花、梅花等入畫,將花朵冰封后隔著冰塊捕捉影像,畫面朦朧迷離,淡雅清麗,透著絕塵的寒,出俗的美。深深佩服葉君為了自己鍾愛的藝術事業的付出和執著。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巴山背二哥》組照,我個人認為,是葉君紀實類的代表作,同時也是人文精神在他攝影作品中的折射和體現。背二哥是巴中的一個特殊勞動群體。他們背井離鄉,從偏遠的農村來到喧囂的城鎮,餐風露宿,披星戴月,一根打杵,一個背篼,揹負起了家裡的柴米油鹽,揹負起了兒女的學費、老人的藥費。這個群體為城市人解決了勞力之憂,但是也往往被城市忽略。從2000年起,葉君開始有意識把鏡頭對準背二哥,對準背二歌的一日三餐、喜怒哀樂、家長裡短。豆粒般的汗珠,踟躕的步伐,小山似的背篼,磨得發亮的打杵,都被他捕捉到了鏡頭中。作品所展示的畫面平緩多過激烈,溫情多過殘酷,卻又讓無奈與沉重相伴相生。就像一條靜默的河流緩緩流過,有漩渦,也有溫度,夾雜著心酸和滄桑,也奔流著未來和希望。有一幅作品中出現的畫面,無人不為之動容。那是個稍作歇息的背二哥青年,身邊地上放著暫時卸下的勞動工具,懷裡摟抱著幾個月大的嬰兒,背二哥落在懷中嬰兒身上的目光柔情無限,又無比眷戀,因為不知道下一分鐘又要背起背篼去向何方,所以格外珍惜這奢侈的稍縱即逝的親情相擁。畫面中艱辛和溫情的對比,滄桑與新生的並存,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感動的弦瞬間被撥動。這已經不是單純的藝術,這是一個藝術家的人文關懷。作家樑曉聲說過"我是一個文化悲憫者,我認為作家要有悲憫情懷。 "葉君是本土攝影家,從某種意義上說,他亦是一個文化悲憫者。在悲憫情懷的指引下,他用攝影鏡頭放大著背二哥這個特殊群體的點點滴滴,並試圖通過這些或暖心或揪心的作品,把人們的關注目光吸引到這個群體上來,在聚焦社會關注的同時,以期得到更多的社會關懷。這讓我想起畢飛宇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推拿》,這部小說講述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師內心深處的黑暗與光明,寫出了盲人的快樂、憂傷、愛情、慾望,對盲人獨特的生活進行了透徹、全面的把握。因為這部小說,盲人群體走到了社會前臺,引起了人們對盲人群體的極大關注。葉君的《巴山背二哥》系列作品,初衷亦然。不過不是用文字,是用攝影作品來講故事,來觀照普通人的生存環境。近幾年,葉君開始創作拍攝《土地廟》組照。《土地廟》通過影像展現了人與土地的生存空間和親密關係,表現了人與人的互信互助,人對土地的依賴感恩,人對天的敬畏、對物的珍惜,同時也是創作者葉君對於其生活的這片土地溫暖而深刻的回憶和檢視。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數年來的辛勤耕作,奠定了葉君在攝影界的藝術地位。從2004年起,葉君的作品經厚積而薄發,逐漸嶄露頭角,在全國全省各項展覽和賽事中入選或獲獎。《古鎮遺韻》獲2004首屆"文苑杯"全國書法美術攝影作品三等獎,《巴山背二哥》獲第七屆"影像中國"全國攝影藝術大展金獎,《憧憬新生活》獲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的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攝影金獎,《殤》獲第十七屆中國攝影藝術展紀實攝影銀獎,《天然畫廊》獲四川文藝精品工程獎等。2015年巴中市攝協改選,他又被巴中攝影人選為市攝協主席,扛起了巴中攝影大旗。2015年9月,葉君帶領巴中攝影人蔘加平遙國際攝影大賽,策展舉辦了"有個地方叫巴中"攝影展。那次影展,我也有幸同赴盛會。記得歸途中,為了拍攝入夜曾路過的一片鹽湖,葉君清晨四點約上三五攝影人,倒退百十公里,只為捕捉鹽湖的熹微晨光,別樣日出。其時,我等尚在酣然夢中,且將迎來的,是一整天的疲憊行程。一路跟巴中攝影人交流頗多,聽他們擺談起巴中攝影圈子的諸多往事、趣事,才知道諸如此類事件,在葉君的攝影生涯中,已是家常便飯。為了抓拍想要的瞬間,葉君常常或伏於水邊,或匍於林下,或頂驕陽,或沐雨淋,或三更眠,或五更起,說不盡的夙興夜寐,餐風宿露。因為長期揹負沉重的攝影器材,葉君早早就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發作最嚴重的一次在床上躺了差不多一個月。不過這種種苦對於葉君,對於所有的攝影人,卻是一種自得其樂。若千辛萬苦能得一張好片,所有的付出不僅是值得的,甚至是欣喜的,是愜意的,是滿足的,如同一餐美味咀嚼的過程,讓人回味無窮。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此後,我又有很多和攝影圈子接觸的機會,因為工作,也加入了攝協微信群。不得不說,這是個非常活躍的群體,他們常常組織一些集體採風創作活動,每個月開展一次主題不同的攝影月賽,每年出一本攝影年刊,不定期還搞一些作品研討活動。攝友間娶親嫁女,紅白喜事,圈裡人盡皆參加,人人並不沾親帶故,卻宛如一個團結快樂的大家庭。攝協原是個無職無權無經費的民間組織,大家都是因為對攝影藝術的痴迷走到一起。攝協主席不僅沒有報酬,更多的是付出,付出自己的時間、精力,甚至用於補貼協會開支的金錢。葉君憑著對攝影藝術深深的熱愛,憑著大夥兒對他的信賴,憑著自己的執著和無私,把這餐餐無米之炊,做出了至醇、至厚、至真、至濃的味道。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雖然把愛好玩成了專業,但其實,葉君真正的主業是和攝影無關的,他的社會身份是市級金融管理部門的一個體制內幹部,這兩年因各種表現甚佳進了單位領導班子。不過在他看來,工作與愛好看似無關其實也有關,他認為"上班是一種工作、一種責任,而攝影是我享受和釋放工作壓力的手段。正因為有了這份愛好,看似為這份愛好犧牲了很多休息時間,但其實讓我能更愉悅更積極地投身工作之中。正如一些人在工作之餘釣釣魚、養養花或是行走戶外,只不過我選擇的是攝影而已。而且,在單位能拿起相機拍攝單位、記錄單位,並通過長時間的堅持,得到一定的認可,對單位也是一種宣傳,何樂而不為呢。"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因為葉君對攝影藝術的執著追求,如今他的家庭已經成為攝影世家。其愛人王汝斌是從事商業經營的,可以說是跟藝術完全不搭界的工作,也受了他的影響,閒暇時和他一起山山水水,行行攝攝,作品隔三差五還能捧個小獎回來。有時候葉君帶領一行人去採風,愛人就攜戶外行頭、簡易鍋灶,為大家搞後勤安排伙食。在攝協開展大型活動經費短缺時,她還慷慨解囊,無償贊助。真正是夫唱婦隨的標杆。其子葉綠樹也子承父業,雖然所學專業並非攝影,但有家學浸潤,人文養成。近幾年,葉綠樹的攝影作品已先後獲2016世界大學生攝影展"金駒"獎,"華光杯"海峽兩岸大學生高校攝影展金獎,並由此得到赴臺灣交流學習半年的機會。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擱筆之餘,仍藉此文,有幾句話想說。盛世興文,文藝繁榮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前進的重要標識。文藝走向繁榮,需要有一個良田沃土,它是為文藝創作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質和精神給養的汩汩源泉。近些年,巴中文藝日漸繁榮,眾多文藝愛好者如葉君一樣,憑著自己的一腔熱忱,攪動著巴中文藝這一池春水。惟願在文藝越來越被重視的今天,巴中文藝大花園能得到更多的滋養,更多的灌溉,明天必將百花滿園,千紅競豔。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到底有多美

是不是現在才感覺到攝影家葉君鏡頭下的大美巴中,原來如此之美?

圖/葉君 文/張會林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