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昨天幾十張圖狠狠刷了一把大家的流量,手指擼屏估計也擼痠軟了,但還是要再次感謝大家支持,小胖以後會更多與大家分享好玩有趣的東西。那今天轉一下話題,聊聊關於攝影器材的一些誤區,這主要是近期小胖的小姨子要去蘇梅島旅行,完全是個攝影白痴的她又渴望拍出國家地理級的美圖,一套套理論顛覆了我的認知,不過太基礎的東西小胖也不想講了,就來分享一些相對高階一點的常識錯誤,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錯誤一:高像素機型高ISO成像差,調低像素或使用低像素機身有利於提升高感成像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在小胖加的一些亂七八糟的攝影群裡,總有一些買了尼康D810卻不用盡3600萬像素,只調到S檔使用1200萬像素的老法師,問其原因,答曰:降低像素就是提升單位像素面積,就能降低高感成像的噪點!

聽起來很有道理是不是?像在的手機都在一個勁兒地強調手機像素是多少多少μm的呢~但實際上這犯了幾個典型的錯誤:一是忽略了高像素機型存在的意義,二是真把數毛當令箭了。先來說高像素的意義,可進可退,既能滿足大幅面打印的精度,也能適應各種分辨率屏來進行觀看與後期,1200萬像素在820多萬像素的4K屏下已經沒有什麼放大的空間,而3600萬則鼠標滾輪還可以再滾幾個來回也無懼。而且最重要的是,給你那麼多像素不代表你就非得用那麼多像素,高感成像是否“乾淨”,取決於照片的輸出/演示大小,也就是說,用3600萬像素拍攝,鋪滿在820萬像素的4K屏上觀看時,與1200萬像素照片沒有什麼區別,你壓根看不到100%放大數毛時才能看到的那些個噪點,而且3600萬還有可以再繼續放大顯示而不丟失細節的空間。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用兩張同為6D2拍攝的照片為例,上圖為精細L(6240 X 4160,2600萬像素左右),下圖為精細M(4160 X 2768,1150萬像素左右),F/4光圈和ISO 6400,鋪滿27英寸4K顯示器後,你得出有啥區別麼,低像素的高感優勢藏哪去了?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以1150萬像素的標準來看2600萬像素不會輸,那反過來如果是放大到2600萬像素100%顯示的比例時,下圖的1150萬就是在強行數碼縮放了。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如果再把ISO往上推,比如達到12800,以RAW格式截圖來看,這時候2600萬和1150萬像素在等比放大情況下,上圖的高像素拍攝噪點表現並沒有變多,仔細看文字會發現銳度反而更高。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那麼,一臺純粹的低像素高速度全畫幅機型,比如1200萬像素的索尼A7S,和追求高像素的3600萬像素全畫幅機型索尼A7R來進行對比呢?小胖下載了Dpreview的測試RAW格式原圖,均為ISO 25600和F/5.6光圈,在A7R縮圖到1200萬像素後進行對比,結論與之前完全一樣,左圖的A7R不僅噪點並沒有比A7S更多,而且銳度還更高!

小結:關於像素密度與畫質的關係,其實業界早有專業論文進行闡述,結論基本都是高像素的確會帶來一些功耗和發熱上的問題,但單單就針對畫質,尤其是高感畫質而言,可以說是有利無弊。低像素機身的最大意義是連拍、連拍和連拍!不是高感成像。買了高像素機型如果只用小分辨率拍攝,只是單純在浪費性能而已,沒有任何別的意義,最正確的做法是先用全像素拍,然後再後期根據使用需求縮小尺寸,可將信噪比達到最優化水準。

錯誤二:選定了的焦距就不會再發生變化

換句話說就是,假如選擇了24mm,大多數人可能都會覺得:無論我怎麼拍,視角都會是24mm的84°吧!但真的如此麼?小胖就用變化差異最大的百微來做例子吧,啥?還是定焦?那不更應該是固定視角麼?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手動對焦,先是對到無限遠處,簡單來講根據鏡頭的光學原理,此時的像距=焦距=100mm,視野24°。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對焦環往近拉,為了看出區別,小胖直接選擇了百微最小的F/32光圈,跟上圖看出有什麼不同了麼?沒錯,視野是不是變窄了,有一種往長焦變焦的錯覺。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繼續往拉近對焦距離,上一張圖裡還能完整看到的兩側窗戶已經完全消失了……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持續變焦到最近對焦距離,可以看到所見內容越來越少,直到只能看到最中心的窗戶。也就是說,這顆可實現1:1放大的100mm F/2.8鏡頭,在最近對焦距離,也就是放大倍率最高時,有效焦距根本就不是100mm,而是明顯被“長焦化”。而帶來的影響其實也挺明顯,簡單測試如下: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當0.33倍放大倍率時,ISO 800,F/9,1/2000秒的曝光組合可拍出正常亮度的照片。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而在0.5倍放大倍率時,依然是ISO 800,F/9,1/2000秒,但可以看到,照片亮度開始降低,實際上M檔時的曝光補償表也提示欠曝1/3檔。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最後,當以1倍的最高放大倍率拍攝時,ISO 800,F/9,1/2000秒的組合已經明顯是曝光不足的狀態,在這不到1分鐘裡進行的3次拍攝,拍攝環境和設置都不變,只是放大倍率不同,卻造成了出片亮度的明顯差異。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當微距鏡頭在高放大倍率下拍攝時,因為有效焦距延長,導致有效光圈變小。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實際上這張照片需要把光圈設置到F/6.3才能正常曝光,也就是相比0.33倍放大時足足降低了一檔光圈的通光量。所有鏡頭都多多少少會出現類似的情況,但大多鏡頭的放大倍率低,根據像距=(1+放大倍率)X焦距,放大倍率只有0.1~0.2的話可得視角只改變了10%~20%,幅度很小。而且從公式也能看出,超高的放大倍率是微距鏡頭有效焦距變化如此明顯的根本原。下面是用135mm F/2L來進行的演示,同樣是由無限遠到最近距離。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因為放大倍率明顯更小,僅0.19倍,所以135mm F/2L雖然在最近對焦時也會比無限遠處時有所放大,但差別就明顯小了很多,不會如百微那般在近距離拍攝時遇到比較明顯的光圈衰減問題。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別被蒙了!攝影老鳥都在犯這些器材常識錯誤

小結:現在的攝影玩家講究安靜快速和節能,所以新款的定焦鏡頭往往只移動內部少量鏡片減少馬達負擔,在此過程中像距和焦距同時變化,所以即便是相同焦段的鏡頭,視角變化幅度其實一直都在不斷的變小。一些電影鏡頭為了完全消滅視角變化,甚至可以做到像距幾乎不變、只通過改變焦距來對焦。當然,這個話題純粹是技術性的,但顯然也是挺意思的,微距鏡頭玩家們現在可算是知道為什麼微距布光很重要了吧,在環境光可控的情況下,才可以儘可能地照顧到高倍率放大時的景深問題。至於其他玩家嘛,就當做一個有趣的談資吧,有興趣大家也可以自己測試一下,尤其是變焦鏡頭,你會發現一些驚喜的。

本來想寫第三點:焦距與透視的關係。但晚上要出去吃飯,來不及弄了,有興趣的話明天小胖再來跟大家聊。又是一篇長文,感謝大家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