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超視距空戰、低空低速性能好、電子設備齊全之外,三代機和二代機還有一個重要區別,那就是飛控系統的不同。二代機一般採用機械傳動系統,說白了就是拉鋼絲繩,而三代機採用的是電傳操縱系統,也就是直接發信號給舵面上的每一個電機進行精確操控,省掉了從操控杆到舵面電機之間複雜的機械結構,這決定了它們飛行品質的本質不同。

沈飛飛控設計水平為何不如成飛?一開始就選錯了合作伙伴

二三四代機的飛控系統都有本質區別

由於我國此前從未接觸過電傳操控系統,因此在研製三代機的時候,必須向西方學習借鑑,而那個年代的中西蜜月期,讓這種學習變成可能。其中成飛選擇在法國達索公司的幫助下,進行三代機電傳飛控系統的設計,而沈飛則選擇了名不見經傳的德國MBB公司。

沈飛飛控設計水平為何不如成飛?一開始就選錯了合作伙伴

達索公司才是飛控系統的大拿

相比大名鼎鼎的達索,德國MBB公司確實沒啥拿得出手的電傳飛控產品,唯一的F-104G CCV,還是在美國人的幫助下完成的,甚至整個德國在二戰之後根本就沒有獨立完成過哪怕是一種戰機的設計。沈飛選擇MBB公司作為合作伙伴,在今天看起來匪夷所思,也許唯一說得通的解釋就是殲8戰機和F-104G一樣,都是機體特別長的二代機。

沈飛飛控設計水平為何不如成飛?一開始就選錯了合作伙伴

MBB的F-104G CCV是在美國人的幫助下才設計出來的

1985年,沈飛和合作方在MBB公司軍用分部副總裁的家裡簽訂了合同。而在德國MBB公司幫助下,一架白天型殲8戰機被改裝了ACT主動控制技術試驗樣機。然而由於MBB公司設計的控制律軟件存在嚴重而致命的邏輯缺陷,俯仰姿態控制缺乏迎角和過載反饋,1991年4月23日,殲8ACT樣機在降落過程中發生失控並墜毀,所幸飛行員逃生。

沈飛飛控設計水平為何不如成飛?一開始就選錯了合作伙伴

當時是在一架機頭進氣的白天型殲8的基礎上改裝ACT

1988年,沈飛利用殲10飛控系統的部分技術,再次改裝了一架殲8IIACT驗證機,作為殲10飛控系統的後備項目。為了前移氣動中心,形成放寬靜穩定效果,該機在進氣道後方添加了一對鴨翼,不過是固定式的,只能算是擾流片。不過這一次,他們終於拋開了德國MBB 公司,選擇了法國達索和英國馬可尼作為合作伙伴。而在1992年以後,殲8IIACT的技術合作方又改為俄羅斯中央流體動力研究院,著名的蘇27核心設計方案和技術的提供者。

沈飛飛控設計水平為何不如成飛?一開始就選錯了合作伙伴

殲8IIACT技術驗證機

經過八年的發展,1996年,殲8IIACT終於在俄羅斯人的幫助下完成了首飛。根據沈飛官方材料的說法,該機的電傳飛控系統優於蘇27的模擬機械飛控系統。可是在引進蘇27戰機、仿製殲11和殲11B時,沈飛卻又放棄了辛苦得來的飛控成果,只採用了俄羅斯原設計的國產化仿製版操控系統。直到後來的殲11BS、殲15、殲16等戰機,才再次搬出殲8IIACT的研究成果。而此時,成飛已經從達索的學生變成了飛控屆的大師,甚至成功設計了世界上飛控最複雜的殲20戰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