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成功人士都是內向性格的,赫本對記者說: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神經科學 大眾汽車 心理學 把書讀薄 2019-04-10
大量成功人士都是內向性格的,赫本對記者說: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書是《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作者是美國的馬蒂·奧爾森·蘭妮博士。

關於本書

孩子內向該怎麼辦?當家長的,是否曾經為孩子的內向感到擔憂,擔心孩子融入不了學校的集體學習和生活,擔心孩子長大後無法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甚至還會擔心他們無法承擔起養家的重任?

馬蒂·奧爾森·蘭妮經過20多年的臨床實踐,得出這樣的結論,她說,內向的孩子沒有任何智力或記憶力方面的缺陷。他們不需要把自己貶低為難以為社會和學術做出貢獻的人。實際上,他們的貢獻非常大。至少有70%的天才兒童是內向的孩子,只要幫助內向的孩子使用和發展好他的潛在優勢,他們的發展前景決不比外向性格的人差。

大量成功人士都是內向性格的,赫本對記者說: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關於作者

馬蒂·奧爾森·蘭妮是心理學博士,美國當前最重要的內向個性研究權威專家之一,在美國與加拿大舉辦過多次演講與專題討論會,錄製過200多個電臺和電視節目。

蘭妮本人也是一個內向的人。小的時候,她很打怵參加同學的生日聚會,這類讓別的孩子異常興奮的活動,卻把她搞得無精打采。去別人家做客,媽媽的屁股剛坐下,她就要拽著媽媽走。在學校,她總害怕被老師提問。為此,她想到了這樣一個辦法,當老師在課堂上提問時,她就假裝找東西,故意把鉛筆掉在地上,然後鑽到桌子下面“苦苦”尋找,提問回答完了,蘭妮就會神奇般地找到那支鉛筆,然後坐起身來。不過,幸運的是,蘭妮小時候沒有人逼迫她非得像外向的孩子那樣去玩耍。她說:我有我自己的節奏,我接受我自己,所以我能健康成長。對父母來說,把孩子的環境改變一下非常容易,但是對孩子來說,改變則有可能意味著從煩惱轉變為接納,乃至歡喜。

由於有自己的親身經歷,再加上心理研究的職業優勢,蘭妮持續專注於內向性格的研究。考慮到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海量研究成果,普通大眾無法知曉,為此,她又寫了這本《內向孩子的潛在優勢》一書,她把內向性格各個領域的研究結果都寫進這本書裡,這些領域包括生理學、解剖學、神經科學、教育學、減壓研究、個性研究、創造力研究、早期教育、精神分析、遺傳學、認知科學、進化心理學、成癮研究和社會學。

大量成功人士都是內向性格的,赫本對記者說: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背景知識:內向性格的特質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了解內向性格的特質。

內向,是先天的,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氣質。它由人的基因構成所決定。不過,外向和內向並不總是非此即彼,大多數人都兼具內向和外向這兩種氣質。

科學研究表明,內向孩子的大腦使用的是乙酰膽鹼迴路,這個迴路距離比較長,需要大量的時間來處理、儲存和提取信息。這種迴路到達大腦情感中心的速度很慢,所以,內向的孩子在情緒反應上會稍稍地慢一些。

外向孩子的大腦比內向孩子的大腦少感受到來自身體內部的刺激,所以外向的孩子總是不斷從外部世界尋求新鮮、刺激的東西。他們需要大量的外部輸入來為自己的快速獎賞迴路提供燃料,並且很容易對熟悉的事物感到厭倦。

內向的人與外向的人取得能量的方式不同。內向的人與外向的人最主要的差別在於二者獲取、消耗和保存能量的方式不同。

內向的孩子從內心吸取能量,他需要與自己的情感和知覺進行溝通,這樣才能保持活力和身心平衡。太多的外部刺激,會消耗他的能量,讓他精疲力竭。與此相反,外向的孩子從外部世界獲得能量,當週圍充斥著人群和冒險活動的時候,外向的孩子是最興奮的,而過度的安靜和獨處則會讓他打不起精神。

由於內向孩子與外向孩子具有不同的神經傳導迴路,所以導致二者在一些行為方式上的表現截然不同,這些行為方式有信息處理方式、身體反應方式、記憶系統、交流方式、注意力指向等。

大量成功人士都是內向性格的,赫本對記者說: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什麼不是內向

人們對內向的認識,是有很大誤解的。主要表現為四大認識誤區,它們分別是,內向的孩子羞怯、內向的孩子不友好、內向的孩子對他人不感興趣、內向的孩子很自我。

羞怯,是人人都有的,面對陌生環境、陌生人,人人都緊張心理,就算是外向的人也不例外。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都可能羞怯。

內向的孩子並非不友好,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而已,他們的表達往往是遲鈍的,或者是羞於表達。

內向的孩子對他人不感興趣,這種說法也不確切,他們只是喜歡一對一的交流形式而已,內向的人更喜歡參加小範圍的社交活動。

最後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內向的孩子很自我,這種說法靠譜嗎?科學研究表明,群體中內向的人比外的人更具合作精神。

大量成功人士都是內向性格的,赫本對記者說: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內向性格的十二大優勢

蘭妮總結出內向孩子擁有12個優勢。

優勢(一):內向的人擁有豐富的內心生活

內向的孩子不總是需要尋求他人的幫助,因為他們能夠依靠內心的資源指引生活。他們習慣發呆,獨自思考,試圖理清自己的思緒和情感。不過,這個優點也是一把雙刃劍,它給內向的孩子提供了豐富的心靈資源的同時,又為他們帶去了孤獨和寂寞。

優勢(二):內向的人懂得停下來品味生活

內向的孩子,他們的心是靜的,他們不需要太多的外部獲取,就能感知生活的美。他們能夠咀嚼生活的點滴,不需要遠行,不需要旅遊,就能感到充實快樂。

優勢(三):內向的人熱愛學習

內向的孩子,能夠耐得住枯燥,所以,他們大都踏實肯學習,他們的學習成績大都差強人意。內向孩子上大學和攻讀研究生的比例高於外向孩子。

蘭妮說,內向的孩子喜歡“非正式學習”勝過坐在課堂裡聽課。他們的知識面常讓人感到詫異。她曾接觸到很多不滿5歲的內向孩子,她發現,這些孩子對恐龍的瞭解程度都可以給探索頻道的紀錄片當解說了。

優勢(四):內向的人善於創造性思維

內向的孩子是富於創造性的問題解決者。蘭妮說:我每次問他們什麼問題,他們都能給我印象深刻的回答。他們廣納各方信息,再用一定的時間思考,最後給出有創新性的答案。

優勢(五):內向的人擅長藝術創作

不拘一格的思維和內在性品質與創造力密切相關。內向孩子的內在優勢,成就他們的藝術創作,有許多內向的人,長大後成為了作家、藝術家、舞者、演員、音樂家等。

優勢(六):內向的人情商很高

內向的孩子心思縝密,對自身情緒有所感知,他們通常能體會到別的孩子的感受,很容易設身處地地考慮別人的處境。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人際溝通來說,沒有麼東西比理解更有力量了。

同時,內向的孩子可能會較早地形成道德及倫理意識,具有超出他們年齡的聰慧。人們總是想當然地認為,只有外向的孩子才能在集體中表現出色,而實際上,內向的孩子在集體中表現也很好。

優勢(七):內向的人天生精通談話的藝術

聽到這個優勢,會不會有人表示質疑呢?外向的人才更會言談,怎麼能是內向的人擅長談話呢?蘭妮也表示,這也許是內向孩子所擁有的最出人意料的天賦。

內向的孩子通常在學校或聚會上羞怯不語,但他們可能是暗藏的談話藝術大師,這一發現還是讓人非常震撼的。內向的孩子愛傾聽。他們值得信賴,坦率而可靠;他們會發問,但不插嘴;他給予有見解性的評論;他們能保守祕密;他們對朋友說過的話很上心;他們善於領會他人的暗示。

想想這是也有可能的,外向的人能說會道不假,但是他們與人的溝通可未必是有效的。

優勢(八):內向的人樂於自處

這個優勢,即便是不做解釋說明,我想大多數人也是能夠並認同的。

內向的孩子具有高度的聚精會神的能力,甚至心無旁騖到不覺世事的程度。他們能夠沉浸在一本書、一部電影當中,仔細體味置身其中的感覺。

優勢(九):內向的人擁有可喜的謙虛態度

內向的孩子,不喜歡張揚,他們為人處世低調、含蓄。蘭妮說:請對你的內向孩子抗拒成為焦點表示欣賞,讓他知道身處焦點之外真的沒什麼大不了。但是,謹記內向的孩子希望他們的成績被認可,特別在他們覺得受之無愧的時候。喜歡私下的表揚是一種優點。謙虛的態度既是自信的反映,也能增強自信。

優勢(十):內向的人容易養成健康的習慣

內向的人,一般自控力比較強,他們能夠掌控得了自己。新的醫學研究表明,某一特定的個性特質影響健康選擇。這些研究指出,人的一些品質,比如責任心、恆心、可靠性、適應性、三思而後行、誠實和沒有虛榮心會對身體健康幫助很大。這些個性特質所蘊含的是對自己說“不”的能力。由於內向的人有時間慢下來練習自立和自我約束,所以他們可能更為律己一些,應對疾病風險的能力也優於外向的人。

康熙皇帝在《庭訓格言》中說:一個人如能專心於某種技藝,他的心就不會跑到別處,這對於身體大有益處。我接觸過的明末遺民和我朝故老中那些擅長書法的人,都長壽而且身體健康。還有能畫的漢人和製造器物的工匠,他們手藝精巧過人,都長壽到七八十歲,身體仍然強健,畫畫、做工和平常一樣。由此看來,一個人的心志如有專一,就是養身之道。

優勢(十一):內向的人是好公民

科學研究表明,外向的人,有著高能運轉的多巴胺獎賞系統,他們更容易擾亂社會秩序。他們追求快感和刺激。按比例算來,他們被捕和離婚的次數更多;成為工作狂、酗酒者、賭博成癮者以及表現出各種反社會性行為的概率也更大。

然而,對於內向的人來說,那些劇烈行為所帶來的刺激對能量損耗太大,使他們沒法承受之重。所以,他們多了一些抗拒犯罪行為的本能。

優勢(十二):內向的人是良友

內向的孩子忠誠體貼,對別人的感受非常敏感,善於傾聽。這些品質使他們能夠成為他人不錯的朋友。

大量成功人士都是內向性格的,赫本對記者說: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怎樣幫助內向的孩子健康成長

剛才列舉了內向孩子的十二大優勢,是不是很提氣,但是光了解到優勢還不夠,還需要對內向孩子給予科學的引導培養。蘭妮提出用根基和希望養育內向的孩子。

第一,幫助內向孩子做他自己

內向孩子的家長常常試圖要把孩子培養成為外向性格,這種做法可取嗎?蘭妮認為,把內向的孩子改變為外向的孩子不僅有害,而且也是徒勞的。這種想法有點趕鴨子上架,強人所難了。在外向孩子看來非常容易的交往方式,交給內向孩子學習,他們很可能能會覺得特別吃力,長期以往,會讓孩子自信心受損。家庭給內向孩子傳達的信息至關重要。內向的孩子需要感覺被自己的家庭接受和欣賞。

第二,與內向孩子建立起親密的情感聯繫

根據兒童發展專家的說法,相互依賴的能力要通過親子關係中的一些特殊時刻來培養,比如孩子受傷的時候,當父母的如果能夠及時做出反應,給他們提供依靠和保障,這就有助於建立起可靠的情感聯繫。內向孩子天生對闖入外部世界存在抗拒感,可靠的親子情感聯繫能夠幫助孩子克服這種感覺。孩子知道,父母永遠在他身邊,他有一個堅強的保護傘,他幼小脆弱的心靈就會感到安寧。

當家長的要處理好孩子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衝突,鼓勵家裡的所有人從每個孩子的優點中學習,絕不允許家裡的一個孩子取笑、騷擾或傷害另一個孩子。

要延伸的家庭樹,培養內向孩子與祖父母、其他家庭成員、朋友和看護人員的親密關係。

第三,與內向孩子多交流

對於內向的孩子,聊天是一種很有效的情感聯絡工具。聊天還會給孩子帶去快樂,並增進孩子對家長的信任以及他對自身的瞭解。聽孩子說話的同時,家長也在幫助他練習與他人分享內心世界的能力。

內向孩子的最常見的弱點是容易迷失在自己的內心世界當中,併為外部世界所遺忘。當父母重視和孩子對話並且努力傾聽時,內向孩子的內心想法就更容易接近外部世界。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如果內向的孩子在家庭互動中感受到幸福,感覺到自己被家人所接受,他們就會相信自己,並且擁有堅實的自信,他們就能在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中游刃有餘。他們就會懂得如何保存精力,調節環境的刺激強度。

不過,要切記交流是雙向的,內向的孩子往往需要的是向對方提問而不是別人向他們提問。問別人問題能夠讓他們走出自己的內心世界,走進別人的人生體驗。

第四,掌握內向孩子的學習特點

一般而言,內向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會遭遇到困難。比如教室環境的吵吵鬧鬧、沒有自己的空間,這會讓內向的孩子精疲力竭。內向的孩子總是被外界逼迫快速地寫作業、回答問題和完成任務,那裡的評價標準是快速完成任務和參加定時測驗的能力。還有,老師,尤其是外向的老師,他們常常會錯誤地判斷內向孩子的行為和能力。由於內向的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時候需要花更多的時間,所以如果他們感覺到不舒服,他們可能會拒絕回答老師的問題。

內向孩子與外向孩子在學習方式也有所不同。內向的孩子以下意識的緩慢方式從自己的身體和大腦獲取信息,他們的大腦從長時記憶裡提取信息,然後在大腦前葉中與過去和現在作大量的關聯和比對。內向的孩子需要時間和鼓勵來向他人展示自己內心的學識。為了擴展他們的認識,他們也需要把想法付諸實踐。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如果以有趣、注重動手實踐的方式來教授知識,這樣能更有效地刺激內向孩子的大腦。但是,可惜的是,就總體而言,內向孩子通常進入為外向孩子設計的學校。

對內向的孩子來說,人數較少的小班要更適合一些。如果有老師願意走進內向孩子的內心世界,願意給他留出空間和思考的時間,那麼,他們就是理想的人選。如果老師能為他們制訂個體化的學習方案,並能一對一地個別指導,那麼家教和特許公立學校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五,提升內向孩子的交往技能

人們大都會認為,內向的孩子不擅長社交。其實,這種認識也不確切,內向孩子不一定就會害羞、孤僻或者安靜,當他們身處熟悉、舒適的環境當中時,他們往往會變得十分健談。實際上,主要是因為內向孩子和外向孩子的社交技能和社交傾向截然相反。外向孩子表現出西方文化所推崇的熱情、開朗和活躍等特徵,他們能和一大幫人聊得非常開心,而內向孩子更擅長為人們所低估的個人化、私密性的社交技能。自信的內向孩子能夠理解他人,能在自己需要休息的時候退出社交而不感到擔心。他們瞭解自己看重什麼樣的友誼,喜歡什麼樣的社交。內向的孩子,也有比較要好的朋友,只不過數量少而已。

有可能的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選擇朋友,告訴他們一些關於交往的訣竅,人情交往的訣竅是可以學習的。也可以在家庭的日常互動中,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要及早告訴你的內向孩子,每個人的行為模式是不一樣的,並且還要讓他們學會辨識這些差異。這有助於孩子認識自己的玩伴,提升社交技能。

大量成功人士都是內向性格的,赫本對記者說: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內向性格會耽誤孩子成才嗎?

不會。

頂多是大器晚成一點而已。

性格內向的孩子通常是“大器晚成”者。這是因為他們大腦的心理定向機能最晚發育成熟。他們的腦神經系統適合從事藝術和需要進行長期訓練的專業職業。性格內向的人在以下領域中大放異彩:科學、建築、教育、計算機科學、非團體運動、心理學、視覺藝術、文學、戲劇以及軍事。這是因為,性格內向的人有出色的專注能力,他們喜歡向問題的深處探索。與日常觀念不同的是,性格內向的人也可以是首席執行官、銷售人員、演員、電視主持人、娛樂明星、體育明星或政治家。

大量成功人士都是內向性格的,赫本對記者說: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孝遠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朱孝遠在伊利諾伊州大讀書的時候,他的一位室友獲得博士學位後,被一個一流水平的高端實驗室錄取。這位室友到實驗室報到,在選導師的時候,他選了一個老太太。這位老太太在20世紀50年代時發表過一篇論文,過了幾十年,她論文提出的設想被人證實了,她也因此被授予了諾貝爾獎。這位室友對老太太說:“我就跟你。”老太太說:“我沒學問的,你要跟我幹,我就叫你每天做同樣的事,跑到田裡去,量一量玉米葉子回來幫我登記,我就做這個事,已經做了幾十年了。”老太太一輩子沒結婚,每天自己燒菜做飯,每天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到她的那塊田裡去測量玉米的葉子,然後再拿回來登記。內向的人更易於專注於一件事,他們能夠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枯燥的,這是成功的稀缺品質,所以,內向的人是不缺乏成功的特質的。

戴爾公司前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戴爾、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著名脫口秀主持人約翰尼·卡森、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著名演員朱莉婭·羅伯茨,這些人都是內向的。還有電影巨星奧黛麗·赫本也是。她曾經親口對記者說:“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大量成功人士都是內向性格的,赫本對記者說: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大量成功人士都是內向性格的,赫本對記者說: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總結

內向不是缺陷,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由孩子的基因構成所決定一種天生的特質。

內向性格的科學依據能夠讓內向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確認:孩子沒有任何問題,他們在社會交往中遇到困難並不是能力不足或者不願努力的結果。

科學研究表明,性格內向有其生理基礎。妄圖把內向的孩子改變為外向的孩子不僅有害,而且也是徒勞的。

內向人還具有很多外向人所不具備的優勢,人們應該從對內向的偏見中走出來,科學理性地面對內向問題,正確地幫助內向的孩子健康成長。

內向性格的人,要大膽自信地做自己,不要被外界的聲音所左右,這一點不只是適應於內向人對自身性格的認知,同樣也是有助於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定位與堅守。正如邁克爾·帕斯托所言:我們要聆聽內心的聲音,而不是被外部世界所遙控,去跟內心深處的自己鬥爭。

大量成功人士都是內向性格的,赫本對記者說:我是一個內向的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