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章常說公元前和公元后,它是如何區分的?又經過怎樣演變?'

"

喜歡讀桃花石雜談文章的朋友一般都是喜歡歷史的朋友,所以對歷史類文章裡的“公元前”和“公元后”這種表述也一定都非常熟悉。有些朋友肯定也都聽說過公元前和公元后這種區分的來歷。但其實在中文互聯網上,對於“公元”這個紀年方式產生過程的解釋並不太準確,或者說多數文章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在西方語言裡公元(Common Era)和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兩詞和具有宗教含義的AD與BC兩詞的差異,所以多數解釋文章所說的“公元”來歷其實是極具宗教含義的“主後”和“主前”兩詞的來歷,而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公元紀年的來歷。所以今天桃花石雜談就來給大家講講這其中究竟有何差別。


AD與BC的翻譯問題

在英語等歐洲語言裡,公元前和公元后的概念經常用AD和BC等類似縮寫來表示,這裡首先解釋一下AD和BC這兩個英語單詞縮寫的含義。AD是拉丁語Anno Domini的編寫,直譯過來就是“在主之年”,也就是指基督教所信仰的耶穌誕生的那一年。用在紀年裡的時候,通常現代會翻譯成“公元……”,因為後面一般都會加上年份。而BC則是英語Before Christ的縮寫,直譯過來是“基督前”的意思,而現代翻譯成中文一般會翻譯成“公元前”。

"

喜歡讀桃花石雜談文章的朋友一般都是喜歡歷史的朋友,所以對歷史類文章裡的“公元前”和“公元后”這種表述也一定都非常熟悉。有些朋友肯定也都聽說過公元前和公元后這種區分的來歷。但其實在中文互聯網上,對於“公元”這個紀年方式產生過程的解釋並不太準確,或者說多數文章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在西方語言裡公元(Common Era)和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兩詞和具有宗教含義的AD與BC兩詞的差異,所以多數解釋文章所說的“公元”來歷其實是極具宗教含義的“主後”和“主前”兩詞的來歷,而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公元紀年的來歷。所以今天桃花石雜談就來給大家講講這其中究竟有何差別。


AD與BC的翻譯問題

在英語等歐洲語言裡,公元前和公元后的概念經常用AD和BC等類似縮寫來表示,這裡首先解釋一下AD和BC這兩個英語單詞縮寫的含義。AD是拉丁語Anno Domini的編寫,直譯過來就是“在主之年”,也就是指基督教所信仰的耶穌誕生的那一年。用在紀年裡的時候,通常現代會翻譯成“公元……”,因為後面一般都會加上年份。而BC則是英語Before Christ的縮寫,直譯過來是“基督前”的意思,而現代翻譯成中文一般會翻譯成“公元前”。

歷史文章常說公元前和公元后,它是如何區分的?又經過怎樣演變?

公元前和公元后在英語裡可以寫成AD和BC

所以看到了這段說明,大家也就明白了這兩個詞確實本義具有很強的宗教意味。但在西方國家,這兩個詞的使用更多的是約定俗成,90%以上的場合都是隻用其縮寫形式,一些普通人甚至不知道其具體含義。這就好像中國人說“過年”一樣。因為我們說的“年”其實也跟古代的“年獸”傳說有關,人們在除夕擺脫了年獸的侵擾,所以把這個過程叫做“過年”。但現代人說“過年”的時候,通常情況下只是約定俗成,絕不會是因為相信“年獸”傳說才這樣說,而AD和BC這種在字面上看不出任何含義的簡稱在英語國家和其它歐洲國家也是類似這樣的約定俗成的說法,通常情況下並沒有什麼宗教意涵。

但這兩個詞的中文翻譯除了“公元”和“公元前”之外,還有一種譯法,即“主前”和“主後”,而這種譯法雖然更對應於英文的原文,但其在中文裡所代表的語境和意涵卻和英文裡的AD與BC完全不一樣,因為這種說法其實是具有很強的宗教意味的,因此也使其只是在特定的宗教圈子裡比較常見,在普通文章裡是很少見的。

AD和BC是如何確定的

剛才說到AD和BC的初始含義確實和基督教所信仰的耶穌的出生時間有關,那麼這個紀年是不是在基督教產生之後就一直使用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個紀年的概念其實是在公元525年才開始出現的,而它得到廣泛使用的時間就更晚了。

"

喜歡讀桃花石雜談文章的朋友一般都是喜歡歷史的朋友,所以對歷史類文章裡的“公元前”和“公元后”這種表述也一定都非常熟悉。有些朋友肯定也都聽說過公元前和公元后這種區分的來歷。但其實在中文互聯網上,對於“公元”這個紀年方式產生過程的解釋並不太準確,或者說多數文章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在西方語言裡公元(Common Era)和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兩詞和具有宗教含義的AD與BC兩詞的差異,所以多數解釋文章所說的“公元”來歷其實是極具宗教含義的“主後”和“主前”兩詞的來歷,而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公元紀年的來歷。所以今天桃花石雜談就來給大家講講這其中究竟有何差別。


AD與BC的翻譯問題

在英語等歐洲語言裡,公元前和公元后的概念經常用AD和BC等類似縮寫來表示,這裡首先解釋一下AD和BC這兩個英語單詞縮寫的含義。AD是拉丁語Anno Domini的編寫,直譯過來就是“在主之年”,也就是指基督教所信仰的耶穌誕生的那一年。用在紀年裡的時候,通常現代會翻譯成“公元……”,因為後面一般都會加上年份。而BC則是英語Before Christ的縮寫,直譯過來是“基督前”的意思,而現代翻譯成中文一般會翻譯成“公元前”。

歷史文章常說公元前和公元后,它是如何區分的?又經過怎樣演變?

公元前和公元后在英語裡可以寫成AD和BC

所以看到了這段說明,大家也就明白了這兩個詞確實本義具有很強的宗教意味。但在西方國家,這兩個詞的使用更多的是約定俗成,90%以上的場合都是隻用其縮寫形式,一些普通人甚至不知道其具體含義。這就好像中國人說“過年”一樣。因為我們說的“年”其實也跟古代的“年獸”傳說有關,人們在除夕擺脫了年獸的侵擾,所以把這個過程叫做“過年”。但現代人說“過年”的時候,通常情況下只是約定俗成,絕不會是因為相信“年獸”傳說才這樣說,而AD和BC這種在字面上看不出任何含義的簡稱在英語國家和其它歐洲國家也是類似這樣的約定俗成的說法,通常情況下並沒有什麼宗教意涵。

但這兩個詞的中文翻譯除了“公元”和“公元前”之外,還有一種譯法,即“主前”和“主後”,而這種譯法雖然更對應於英文的原文,但其在中文裡所代表的語境和意涵卻和英文裡的AD與BC完全不一樣,因為這種說法其實是具有很強的宗教意味的,因此也使其只是在特定的宗教圈子裡比較常見,在普通文章裡是很少見的。

AD和BC是如何確定的

剛才說到AD和BC的初始含義確實和基督教所信仰的耶穌的出生時間有關,那麼這個紀年是不是在基督教產生之後就一直使用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個紀年的概念其實是在公元525年才開始出現的,而它得到廣泛使用的時間就更晚了。

歷史文章常說公元前和公元后,它是如何區分的?又經過怎樣演變?

西羅馬帝國崩潰後,其紀年方式也走向消亡

基督教是發源於羅馬帝國境內,而羅馬帝國通行的紀年方式是執政官紀年或是帝王紀年,這兩種紀年其實跟中國古代的紀年方式有些類似,即都是以執政官被任命或者皇帝登極之年開始一段紀年。而在基督教徒內部,則曾經使用過一個叫殉道紀年的體系,即以羅馬皇帝戴克裡先在位時,在公元284年打擊基督教徒的時間為元年。這個紀年看似起始年份比後來的AD/BC紀年要晚,但它開始使用的時間卻比AD/BC紀年要早200多年。

不過這個殉道紀年主要是在埃及和西亞地區的東方正教教會中使用,在公元451年東方正教與歐洲基督教決裂之後,歐洲的教會其實就很少使用這個紀年了。而到公元6世紀之後,羅馬帝國也已經滅亡,羅馬的紀年方式也失去了其權威,所以當時在歐洲,其實各地在紀年方面也都面臨著一定的混亂。而在公元525年,一個出生在今年羅馬尼亞或者保加利亞的修士狄奧尼修斯·伊希格斯提出了以耶穌出生之年作為紀元元年的方案。因為當時歐洲正在逐漸形成以教會為核心的神權統治,所以這一個突顯宗教核心理念的紀年方式在後來的幾百年間逐漸在歐洲鋪開。

"

喜歡讀桃花石雜談文章的朋友一般都是喜歡歷史的朋友,所以對歷史類文章裡的“公元前”和“公元后”這種表述也一定都非常熟悉。有些朋友肯定也都聽說過公元前和公元后這種區分的來歷。但其實在中文互聯網上,對於“公元”這個紀年方式產生過程的解釋並不太準確,或者說多數文章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在西方語言裡公元(Common Era)和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兩詞和具有宗教含義的AD與BC兩詞的差異,所以多數解釋文章所說的“公元”來歷其實是極具宗教含義的“主後”和“主前”兩詞的來歷,而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公元紀年的來歷。所以今天桃花石雜談就來給大家講講這其中究竟有何差別。


AD與BC的翻譯問題

在英語等歐洲語言裡,公元前和公元后的概念經常用AD和BC等類似縮寫來表示,這裡首先解釋一下AD和BC這兩個英語單詞縮寫的含義。AD是拉丁語Anno Domini的編寫,直譯過來就是“在主之年”,也就是指基督教所信仰的耶穌誕生的那一年。用在紀年裡的時候,通常現代會翻譯成“公元……”,因為後面一般都會加上年份。而BC則是英語Before Christ的縮寫,直譯過來是“基督前”的意思,而現代翻譯成中文一般會翻譯成“公元前”。

歷史文章常說公元前和公元后,它是如何區分的?又經過怎樣演變?

公元前和公元后在英語裡可以寫成AD和BC

所以看到了這段說明,大家也就明白了這兩個詞確實本義具有很強的宗教意味。但在西方國家,這兩個詞的使用更多的是約定俗成,90%以上的場合都是隻用其縮寫形式,一些普通人甚至不知道其具體含義。這就好像中國人說“過年”一樣。因為我們說的“年”其實也跟古代的“年獸”傳說有關,人們在除夕擺脫了年獸的侵擾,所以把這個過程叫做“過年”。但現代人說“過年”的時候,通常情況下只是約定俗成,絕不會是因為相信“年獸”傳說才這樣說,而AD和BC這種在字面上看不出任何含義的簡稱在英語國家和其它歐洲國家也是類似這樣的約定俗成的說法,通常情況下並沒有什麼宗教意涵。

但這兩個詞的中文翻譯除了“公元”和“公元前”之外,還有一種譯法,即“主前”和“主後”,而這種譯法雖然更對應於英文的原文,但其在中文裡所代表的語境和意涵卻和英文裡的AD與BC完全不一樣,因為這種說法其實是具有很強的宗教意味的,因此也使其只是在特定的宗教圈子裡比較常見,在普通文章裡是很少見的。

AD和BC是如何確定的

剛才說到AD和BC的初始含義確實和基督教所信仰的耶穌的出生時間有關,那麼這個紀年是不是在基督教產生之後就一直使用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個紀年的概念其實是在公元525年才開始出現的,而它得到廣泛使用的時間就更晚了。

歷史文章常說公元前和公元后,它是如何區分的?又經過怎樣演變?

西羅馬帝國崩潰後,其紀年方式也走向消亡

基督教是發源於羅馬帝國境內,而羅馬帝國通行的紀年方式是執政官紀年或是帝王紀年,這兩種紀年其實跟中國古代的紀年方式有些類似,即都是以執政官被任命或者皇帝登極之年開始一段紀年。而在基督教徒內部,則曾經使用過一個叫殉道紀年的體系,即以羅馬皇帝戴克裡先在位時,在公元284年打擊基督教徒的時間為元年。這個紀年看似起始年份比後來的AD/BC紀年要晚,但它開始使用的時間卻比AD/BC紀年要早200多年。

不過這個殉道紀年主要是在埃及和西亞地區的東方正教教會中使用,在公元451年東方正教與歐洲基督教決裂之後,歐洲的教會其實就很少使用這個紀年了。而到公元6世紀之後,羅馬帝國也已經滅亡,羅馬的紀年方式也失去了其權威,所以當時在歐洲,其實各地在紀年方面也都面臨著一定的混亂。而在公元525年,一個出生在今年羅馬尼亞或者保加利亞的修士狄奧尼修斯·伊希格斯提出了以耶穌出生之年作為紀元元年的方案。因為當時歐洲正在逐漸形成以教會為核心的神權統治,所以這一個突顯宗教核心理念的紀年方式在後來的幾百年間逐漸在歐洲鋪開。

歷史文章常說公元前和公元后,它是如何區分的?又經過怎樣演變?

曾經統一西歐大部的查理曼大帝對於AD/BC紀年的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過因為這個紀年的開始年份最早只是由伊希格斯這個修士提出的,後來一直得到沿用,所以其實是很不嚴謹的,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是他對耶穌出生日期的計算經不起推敲。因為在近代,一些學者對基督教《聖經》裡記載的一些羅馬帝國曆史事件與其實際發生時間進行比對之後,發現就算《聖經》裡對耶穌生平的記錄是可信的,他也基本不可能是在公元元年出生的,他更可能的出生時間應該是公元前4年或者公元前6年,這種看法從公元19世紀以後就基本已經成為共識。也就是說,如果把伊希格斯制定的這個紀年當作是根據耶穌出生年份確定的紀年,那麼它從開始就是錯誤的。而且這裡要說明的是,這個推算出來的耶穌出生年份只是根據基督教《聖經》裡的記載,而耶穌生平在當時其它來源的所有文獻裡都沒有提及,所以沒辦法對其進行更多驗證,所以這個時間只是針對宗教記載推測出來的,不能被完全視作信史。

公元紀年的概念

而嚴格地說,前面我們說的只是公元紀元裡採納的起始年份的淵源,真正“公元紀年”這個概念其實要到公元17世紀初才誕生出來。在文藝復興之後,歐洲神權統治逐步瓦解,一些歐洲知識份子開始逐漸不願使用AD和BC這類具有宗教背景的詞彙。在公元1615年,德國著名天文學家開普勒第一次提出了“通俗紀元”這個概念。公元1635年,這個名詞被翻譯成了英語裡的Vulgar Era。在公元1708年,英語裡第一次出現了“公元”(Common Era,CE)這個詞彙,在公元1770年則第一次出現了“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BCE)這個說法。當時“公元”和“通俗紀元”已經成為了同義詞。

"

喜歡讀桃花石雜談文章的朋友一般都是喜歡歷史的朋友,所以對歷史類文章裡的“公元前”和“公元后”這種表述也一定都非常熟悉。有些朋友肯定也都聽說過公元前和公元后這種區分的來歷。但其實在中文互聯網上,對於“公元”這個紀年方式產生過程的解釋並不太準確,或者說多數文章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在西方語言裡公元(Common Era)和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兩詞和具有宗教含義的AD與BC兩詞的差異,所以多數解釋文章所說的“公元”來歷其實是極具宗教含義的“主後”和“主前”兩詞的來歷,而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公元紀年的來歷。所以今天桃花石雜談就來給大家講講這其中究竟有何差別。


AD與BC的翻譯問題

在英語等歐洲語言裡,公元前和公元后的概念經常用AD和BC等類似縮寫來表示,這裡首先解釋一下AD和BC這兩個英語單詞縮寫的含義。AD是拉丁語Anno Domini的編寫,直譯過來就是“在主之年”,也就是指基督教所信仰的耶穌誕生的那一年。用在紀年裡的時候,通常現代會翻譯成“公元……”,因為後面一般都會加上年份。而BC則是英語Before Christ的縮寫,直譯過來是“基督前”的意思,而現代翻譯成中文一般會翻譯成“公元前”。

歷史文章常說公元前和公元后,它是如何區分的?又經過怎樣演變?

公元前和公元后在英語裡可以寫成AD和BC

所以看到了這段說明,大家也就明白了這兩個詞確實本義具有很強的宗教意味。但在西方國家,這兩個詞的使用更多的是約定俗成,90%以上的場合都是隻用其縮寫形式,一些普通人甚至不知道其具體含義。這就好像中國人說“過年”一樣。因為我們說的“年”其實也跟古代的“年獸”傳說有關,人們在除夕擺脫了年獸的侵擾,所以把這個過程叫做“過年”。但現代人說“過年”的時候,通常情況下只是約定俗成,絕不會是因為相信“年獸”傳說才這樣說,而AD和BC這種在字面上看不出任何含義的簡稱在英語國家和其它歐洲國家也是類似這樣的約定俗成的說法,通常情況下並沒有什麼宗教意涵。

但這兩個詞的中文翻譯除了“公元”和“公元前”之外,還有一種譯法,即“主前”和“主後”,而這種譯法雖然更對應於英文的原文,但其在中文裡所代表的語境和意涵卻和英文裡的AD與BC完全不一樣,因為這種說法其實是具有很強的宗教意味的,因此也使其只是在特定的宗教圈子裡比較常見,在普通文章裡是很少見的。

AD和BC是如何確定的

剛才說到AD和BC的初始含義確實和基督教所信仰的耶穌的出生時間有關,那麼這個紀年是不是在基督教產生之後就一直使用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個紀年的概念其實是在公元525年才開始出現的,而它得到廣泛使用的時間就更晚了。

歷史文章常說公元前和公元后,它是如何區分的?又經過怎樣演變?

西羅馬帝國崩潰後,其紀年方式也走向消亡

基督教是發源於羅馬帝國境內,而羅馬帝國通行的紀年方式是執政官紀年或是帝王紀年,這兩種紀年其實跟中國古代的紀年方式有些類似,即都是以執政官被任命或者皇帝登極之年開始一段紀年。而在基督教徒內部,則曾經使用過一個叫殉道紀年的體系,即以羅馬皇帝戴克裡先在位時,在公元284年打擊基督教徒的時間為元年。這個紀年看似起始年份比後來的AD/BC紀年要晚,但它開始使用的時間卻比AD/BC紀年要早200多年。

不過這個殉道紀年主要是在埃及和西亞地區的東方正教教會中使用,在公元451年東方正教與歐洲基督教決裂之後,歐洲的教會其實就很少使用這個紀年了。而到公元6世紀之後,羅馬帝國也已經滅亡,羅馬的紀年方式也失去了其權威,所以當時在歐洲,其實各地在紀年方面也都面臨著一定的混亂。而在公元525年,一個出生在今年羅馬尼亞或者保加利亞的修士狄奧尼修斯·伊希格斯提出了以耶穌出生之年作為紀元元年的方案。因為當時歐洲正在逐漸形成以教會為核心的神權統治,所以這一個突顯宗教核心理念的紀年方式在後來的幾百年間逐漸在歐洲鋪開。

歷史文章常說公元前和公元后,它是如何區分的?又經過怎樣演變?

曾經統一西歐大部的查理曼大帝對於AD/BC紀年的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過因為這個紀年的開始年份最早只是由伊希格斯這個修士提出的,後來一直得到沿用,所以其實是很不嚴謹的,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是他對耶穌出生日期的計算經不起推敲。因為在近代,一些學者對基督教《聖經》裡記載的一些羅馬帝國曆史事件與其實際發生時間進行比對之後,發現就算《聖經》裡對耶穌生平的記錄是可信的,他也基本不可能是在公元元年出生的,他更可能的出生時間應該是公元前4年或者公元前6年,這種看法從公元19世紀以後就基本已經成為共識。也就是說,如果把伊希格斯制定的這個紀年當作是根據耶穌出生年份確定的紀年,那麼它從開始就是錯誤的。而且這裡要說明的是,這個推算出來的耶穌出生年份只是根據基督教《聖經》裡的記載,而耶穌生平在當時其它來源的所有文獻裡都沒有提及,所以沒辦法對其進行更多驗證,所以這個時間只是針對宗教記載推測出來的,不能被完全視作信史。

公元紀年的概念

而嚴格地說,前面我們說的只是公元紀元裡採納的起始年份的淵源,真正“公元紀年”這個概念其實要到公元17世紀初才誕生出來。在文藝復興之後,歐洲神權統治逐步瓦解,一些歐洲知識份子開始逐漸不願使用AD和BC這類具有宗教背景的詞彙。在公元1615年,德國著名天文學家開普勒第一次提出了“通俗紀元”這個概念。公元1635年,這個名詞被翻譯成了英語裡的Vulgar Era。在公元1708年,英語裡第一次出現了“公元”(Common Era,CE)這個詞彙,在公元1770年則第一次出現了“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BCE)這個說法。當時“公元”和“通俗紀元”已經成為了同義詞。

歷史文章常說公元前和公元后,它是如何區分的?又經過怎樣演變?

對後世科學發展有重要影響的開普勒才是“公元”這個概念的真正創始人

所以“公元”的年份雖然和AD/BC紀年一樣,但其內涵已經被改變。此後用公元紀年(CE和BCE)代替AD和CE的比例就不斷增加,漸漸進入了歐美世界的主流。特別是在1980年以後,其使用比例更是飛速上升,應該範圍越來越廣。比如在2002年,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所有公共學校體系都不再使用AD和BC,改用CE和BCE。而近代東亞國家所使用的紀年,包括中國所說的“公元”和日本所說的“紀元”,其實都是在公元紀年褪去了其宗教色彩之後才採納的。而且也都是基於CE和BCE這兩個詞翻譯而來的,而不是基於AD和BC。

"

喜歡讀桃花石雜談文章的朋友一般都是喜歡歷史的朋友,所以對歷史類文章裡的“公元前”和“公元后”這種表述也一定都非常熟悉。有些朋友肯定也都聽說過公元前和公元后這種區分的來歷。但其實在中文互聯網上,對於“公元”這個紀年方式產生過程的解釋並不太準確,或者說多數文章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在西方語言裡公元(Common Era)和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兩詞和具有宗教含義的AD與BC兩詞的差異,所以多數解釋文章所說的“公元”來歷其實是極具宗教含義的“主後”和“主前”兩詞的來歷,而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公元紀年的來歷。所以今天桃花石雜談就來給大家講講這其中究竟有何差別。


AD與BC的翻譯問題

在英語等歐洲語言裡,公元前和公元后的概念經常用AD和BC等類似縮寫來表示,這裡首先解釋一下AD和BC這兩個英語單詞縮寫的含義。AD是拉丁語Anno Domini的編寫,直譯過來就是“在主之年”,也就是指基督教所信仰的耶穌誕生的那一年。用在紀年裡的時候,通常現代會翻譯成“公元……”,因為後面一般都會加上年份。而BC則是英語Before Christ的縮寫,直譯過來是“基督前”的意思,而現代翻譯成中文一般會翻譯成“公元前”。

歷史文章常說公元前和公元后,它是如何區分的?又經過怎樣演變?

公元前和公元后在英語裡可以寫成AD和BC

所以看到了這段說明,大家也就明白了這兩個詞確實本義具有很強的宗教意味。但在西方國家,這兩個詞的使用更多的是約定俗成,90%以上的場合都是隻用其縮寫形式,一些普通人甚至不知道其具體含義。這就好像中國人說“過年”一樣。因為我們說的“年”其實也跟古代的“年獸”傳說有關,人們在除夕擺脫了年獸的侵擾,所以把這個過程叫做“過年”。但現代人說“過年”的時候,通常情況下只是約定俗成,絕不會是因為相信“年獸”傳說才這樣說,而AD和BC這種在字面上看不出任何含義的簡稱在英語國家和其它歐洲國家也是類似這樣的約定俗成的說法,通常情況下並沒有什麼宗教意涵。

但這兩個詞的中文翻譯除了“公元”和“公元前”之外,還有一種譯法,即“主前”和“主後”,而這種譯法雖然更對應於英文的原文,但其在中文裡所代表的語境和意涵卻和英文裡的AD與BC完全不一樣,因為這種說法其實是具有很強的宗教意味的,因此也使其只是在特定的宗教圈子裡比較常見,在普通文章裡是很少見的。

AD和BC是如何確定的

剛才說到AD和BC的初始含義確實和基督教所信仰的耶穌的出生時間有關,那麼這個紀年是不是在基督教產生之後就一直使用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個紀年的概念其實是在公元525年才開始出現的,而它得到廣泛使用的時間就更晚了。

歷史文章常說公元前和公元后,它是如何區分的?又經過怎樣演變?

西羅馬帝國崩潰後,其紀年方式也走向消亡

基督教是發源於羅馬帝國境內,而羅馬帝國通行的紀年方式是執政官紀年或是帝王紀年,這兩種紀年其實跟中國古代的紀年方式有些類似,即都是以執政官被任命或者皇帝登極之年開始一段紀年。而在基督教徒內部,則曾經使用過一個叫殉道紀年的體系,即以羅馬皇帝戴克裡先在位時,在公元284年打擊基督教徒的時間為元年。這個紀年看似起始年份比後來的AD/BC紀年要晚,但它開始使用的時間卻比AD/BC紀年要早200多年。

不過這個殉道紀年主要是在埃及和西亞地區的東方正教教會中使用,在公元451年東方正教與歐洲基督教決裂之後,歐洲的教會其實就很少使用這個紀年了。而到公元6世紀之後,羅馬帝國也已經滅亡,羅馬的紀年方式也失去了其權威,所以當時在歐洲,其實各地在紀年方面也都面臨著一定的混亂。而在公元525年,一個出生在今年羅馬尼亞或者保加利亞的修士狄奧尼修斯·伊希格斯提出了以耶穌出生之年作為紀元元年的方案。因為當時歐洲正在逐漸形成以教會為核心的神權統治,所以這一個突顯宗教核心理念的紀年方式在後來的幾百年間逐漸在歐洲鋪開。

歷史文章常說公元前和公元后,它是如何區分的?又經過怎樣演變?

曾經統一西歐大部的查理曼大帝對於AD/BC紀年的推廣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過因為這個紀年的開始年份最早只是由伊希格斯這個修士提出的,後來一直得到沿用,所以其實是很不嚴謹的,其中最大的一個問題是他對耶穌出生日期的計算經不起推敲。因為在近代,一些學者對基督教《聖經》裡記載的一些羅馬帝國曆史事件與其實際發生時間進行比對之後,發現就算《聖經》裡對耶穌生平的記錄是可信的,他也基本不可能是在公元元年出生的,他更可能的出生時間應該是公元前4年或者公元前6年,這種看法從公元19世紀以後就基本已經成為共識。也就是說,如果把伊希格斯制定的這個紀年當作是根據耶穌出生年份確定的紀年,那麼它從開始就是錯誤的。而且這裡要說明的是,這個推算出來的耶穌出生年份只是根據基督教《聖經》裡的記載,而耶穌生平在當時其它來源的所有文獻裡都沒有提及,所以沒辦法對其進行更多驗證,所以這個時間只是針對宗教記載推測出來的,不能被完全視作信史。

公元紀年的概念

而嚴格地說,前面我們說的只是公元紀元裡採納的起始年份的淵源,真正“公元紀年”這個概念其實要到公元17世紀初才誕生出來。在文藝復興之後,歐洲神權統治逐步瓦解,一些歐洲知識份子開始逐漸不願使用AD和BC這類具有宗教背景的詞彙。在公元1615年,德國著名天文學家開普勒第一次提出了“通俗紀元”這個概念。公元1635年,這個名詞被翻譯成了英語裡的Vulgar Era。在公元1708年,英語裡第一次出現了“公元”(Common Era,CE)這個詞彙,在公元1770年則第一次出現了“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BCE)這個說法。當時“公元”和“通俗紀元”已經成為了同義詞。

歷史文章常說公元前和公元后,它是如何區分的?又經過怎樣演變?

對後世科學發展有重要影響的開普勒才是“公元”這個概念的真正創始人

所以“公元”的年份雖然和AD/BC紀年一樣,但其內涵已經被改變。此後用公元紀年(CE和BCE)代替AD和CE的比例就不斷增加,漸漸進入了歐美世界的主流。特別是在1980年以後,其使用比例更是飛速上升,應該範圍越來越廣。比如在2002年,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所有公共學校體系都不再使用AD和BC,改用CE和BCE。而近代東亞國家所使用的紀年,包括中國所說的“公元”和日本所說的“紀元”,其實都是在公元紀年褪去了其宗教色彩之後才採納的。而且也都是基於CE和BCE這兩個詞翻譯而來的,而不是基於AD和BC。

歷史文章常說公元前和公元后,它是如何區分的?又經過怎樣演變?

CE和BCE才是英語裡真正的“公元”和“公元前”的寫法


所以全面地說,公元紀元和歐洲國家歷史上使用的AD/BC紀元有淵源關係,但在中國等東方國家採納的是公元紀元,而這個紀元早已在歐美國家經過了深度的改造,其內涵和名稱都已有相當程度的改變,因此說公元紀年是代表耶穌誕生到現在的年份是不全面也不準確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