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吵步槍有沒有託,美國呢?'

"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70週年國慶閱兵在即,全新有託突擊步槍將展現的傳聞一陣緊似一陣,更是有很多人期盼全新有託早日全面替換95無託。國慶只有不到一個月了,吃吃瓜、磕磕瓜子,轉眼就到了。但中國人在吵有託無託,美國人在吵什麼呢?

在美國陸軍的“新大六件”中,不大為人注意的是步兵武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換裝6.8毫米彈藥及配套的新槍械。美軍M16的優缺點已經為人們所熟知,更為美軍所熟知。前國防部長馬蒂斯是海軍陸戰隊出身,是個老步兵,對在伊拉克費盧傑戰鬥中美軍步兵辛苦地啃反美武裝的街壘戰記憶猶新,在任上的時候就大力推動步兵新武器的換裝,6. 8毫米彈藥就是成果。新上任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是前陸軍參謀長,也是老步兵,“新大六件”就是他提出的,對新槍新彈也很熱心。

8月29日,美國陸軍宣佈,西格-紹爾、通用動力和泰克斯特朗入選“下一代班組武器”(簡稱NGSW)競標,將各提交43挺輕機槍、53支突擊步槍和85萬發子彈,進行為期27個月的對比測試。美國陸軍並不保證贏者將獲得生產訂單,但希望2022年開始列裝。泰克斯特朗已經著手生產準備了,信心滿滿地預期會要貨很急。其他兩家也不落後。

美國陸軍對競標最關鍵的要求不是槍要怎麼樣,而是必須採用全新的6.8毫米口徑,而且只規定了彈頭,連包括彈殼、裝藥的完整子彈並沒有規定,而是留給入選廠商各自開發。這是前所未有的。

美軍現有的5.56毫米彈和M16(現在基本被短槍管的M4替換)突擊步槍、M249輕機槍是名彈名槍,有口皆碑,但問題也是眾所周知的。5.56毫米彈的彈藥重量輕,初速高,彈道低平,但彈頭也太輕,因此射程和擊穿防彈衣的能力有限。M4的射擊平穩精確,容易適配各種附件,缺點是直接導氣式自動機構的可靠性不及導氣活塞式(不管是長行程如AK47或者短行程如HK G36)。M249“米尼米”的可靠性、威力都很出色,但不僅重量大,而且與M4構不成槍族,部件沒有通用性,戰場勤務性不好。

"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70週年國慶閱兵在即,全新有託突擊步槍將展現的傳聞一陣緊似一陣,更是有很多人期盼全新有託早日全面替換95無託。國慶只有不到一個月了,吃吃瓜、磕磕瓜子,轉眼就到了。但中國人在吵有託無託,美國人在吵什麼呢?

在美國陸軍的“新大六件”中,不大為人注意的是步兵武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換裝6.8毫米彈藥及配套的新槍械。美軍M16的優缺點已經為人們所熟知,更為美軍所熟知。前國防部長馬蒂斯是海軍陸戰隊出身,是個老步兵,對在伊拉克費盧傑戰鬥中美軍步兵辛苦地啃反美武裝的街壘戰記憶猶新,在任上的時候就大力推動步兵新武器的換裝,6. 8毫米彈藥就是成果。新上任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是前陸軍參謀長,也是老步兵,“新大六件”就是他提出的,對新槍新彈也很熱心。

8月29日,美國陸軍宣佈,西格-紹爾、通用動力和泰克斯特朗入選“下一代班組武器”(簡稱NGSW)競標,將各提交43挺輕機槍、53支突擊步槍和85萬發子彈,進行為期27個月的對比測試。美國陸軍並不保證贏者將獲得生產訂單,但希望2022年開始列裝。泰克斯特朗已經著手生產準備了,信心滿滿地預期會要貨很急。其他兩家也不落後。

美國陸軍對競標最關鍵的要求不是槍要怎麼樣,而是必須採用全新的6.8毫米口徑,而且只規定了彈頭,連包括彈殼、裝藥的完整子彈並沒有規定,而是留給入選廠商各自開發。這是前所未有的。

美軍現有的5.56毫米彈和M16(現在基本被短槍管的M4替換)突擊步槍、M249輕機槍是名彈名槍,有口皆碑,但問題也是眾所周知的。5.56毫米彈的彈藥重量輕,初速高,彈道低平,但彈頭也太輕,因此射程和擊穿防彈衣的能力有限。M4的射擊平穩精確,容易適配各種附件,缺點是直接導氣式自動機構的可靠性不及導氣活塞式(不管是長行程如AK47或者短行程如HK G36)。M249“米尼米”的可靠性、威力都很出色,但不僅重量大,而且與M4構不成槍族,部件沒有通用性,戰場勤務性不好。

中國在吵步槍有沒有託,美國呢?

西格紹爾的6.5毫米槍族和彈藥

一般槍械設計從子彈開始,小小子彈有大學問。5.56毫米子彈再加料,總是難以在穿透力和殺傷力之間兼顧。這個問題是從反恐戰爭中首先發現的,但現代高烈度戰場上防彈衣、輕裝甲越來越多,也有類似的問題。打不穿防彈衣或者常見屏蔽物不行,在敵人身上貫穿一個小洞也起不了殺傷作用。7.62毫米子彈要好很多,但彈藥重量大,蘇式7.62x39毫米彈在中遠程距離上彈道下垂太多,北約7.62x51毫米彈不僅更重,而且後座太大,玩笑話是打一槍就像被驢踢了一腳一樣,手持連發射擊毫無精度可言。

現在的一般做法是不僅槍族化,而且多口徑化,在統一槍族內更換槍機、槍管就可以發射不同口徑的彈藥,以適應不同的需要。比利時FN SCAR、美國柯爾特CM901、美國羅賓遜XCR、意大利貝萊塔ARX160、德國HK416/417、中國北方工業CS/LR17、捷克CZ805 BREN、土耳其MPT-76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做到模塊化、多口徑化,一般可發射5.56x45、7.62x39和7.62x51中至少兩種彈藥,有些還能發射其他口徑的彈藥。

但2018年底,美國陸軍決定放棄傳統的5.56毫米和7.62毫米彈,也不走多口徑路線,而是統一到6.8毫米單一口徑。統一的口徑畢竟對簡化後勤供應和戰場保障有巨大的好處。多年來,美國軍方和民間對各種口徑的彈藥有大量研究,從加料的5.56x45毫米彈,到6.5x39毫米格蘭戴爾彈、6.5x49毫米克裡德莫爾彈、6.8x43毫米雷明頓SPC彈、7.62x35毫米AAC彈等,不一而足,各有長短。但美國陸軍最後選定的只是全新的6.8x47毫米彈頭,並不包括彈殼和裝藥,而且不同於6. 8x43毫米雷明頓SPC彈。這使得不同的彈藥研發思路及其與全新槍械的最優結合成為可能,西格-紹爾、通用動力和泰克斯特朗的彈藥正是體現了截然不同的三條思路。

"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70週年國慶閱兵在即,全新有託突擊步槍將展現的傳聞一陣緊似一陣,更是有很多人期盼全新有託早日全面替換95無託。國慶只有不到一個月了,吃吃瓜、磕磕瓜子,轉眼就到了。但中國人在吵有託無託,美國人在吵什麼呢?

在美國陸軍的“新大六件”中,不大為人注意的是步兵武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換裝6.8毫米彈藥及配套的新槍械。美軍M16的優缺點已經為人們所熟知,更為美軍所熟知。前國防部長馬蒂斯是海軍陸戰隊出身,是個老步兵,對在伊拉克費盧傑戰鬥中美軍步兵辛苦地啃反美武裝的街壘戰記憶猶新,在任上的時候就大力推動步兵新武器的換裝,6. 8毫米彈藥就是成果。新上任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是前陸軍參謀長,也是老步兵,“新大六件”就是他提出的,對新槍新彈也很熱心。

8月29日,美國陸軍宣佈,西格-紹爾、通用動力和泰克斯特朗入選“下一代班組武器”(簡稱NGSW)競標,將各提交43挺輕機槍、53支突擊步槍和85萬發子彈,進行為期27個月的對比測試。美國陸軍並不保證贏者將獲得生產訂單,但希望2022年開始列裝。泰克斯特朗已經著手生產準備了,信心滿滿地預期會要貨很急。其他兩家也不落後。

美國陸軍對競標最關鍵的要求不是槍要怎麼樣,而是必須採用全新的6.8毫米口徑,而且只規定了彈頭,連包括彈殼、裝藥的完整子彈並沒有規定,而是留給入選廠商各自開發。這是前所未有的。

美軍現有的5.56毫米彈和M16(現在基本被短槍管的M4替換)突擊步槍、M249輕機槍是名彈名槍,有口皆碑,但問題也是眾所周知的。5.56毫米彈的彈藥重量輕,初速高,彈道低平,但彈頭也太輕,因此射程和擊穿防彈衣的能力有限。M4的射擊平穩精確,容易適配各種附件,缺點是直接導氣式自動機構的可靠性不及導氣活塞式(不管是長行程如AK47或者短行程如HK G36)。M249“米尼米”的可靠性、威力都很出色,但不僅重量大,而且與M4構不成槍族,部件沒有通用性,戰場勤務性不好。

中國在吵步槍有沒有託,美國呢?

西格紹爾的6.5毫米槍族和彈藥

一般槍械設計從子彈開始,小小子彈有大學問。5.56毫米子彈再加料,總是難以在穿透力和殺傷力之間兼顧。這個問題是從反恐戰爭中首先發現的,但現代高烈度戰場上防彈衣、輕裝甲越來越多,也有類似的問題。打不穿防彈衣或者常見屏蔽物不行,在敵人身上貫穿一個小洞也起不了殺傷作用。7.62毫米子彈要好很多,但彈藥重量大,蘇式7.62x39毫米彈在中遠程距離上彈道下垂太多,北約7.62x51毫米彈不僅更重,而且後座太大,玩笑話是打一槍就像被驢踢了一腳一樣,手持連發射擊毫無精度可言。

現在的一般做法是不僅槍族化,而且多口徑化,在統一槍族內更換槍機、槍管就可以發射不同口徑的彈藥,以適應不同的需要。比利時FN SCAR、美國柯爾特CM901、美國羅賓遜XCR、意大利貝萊塔ARX160、德國HK416/417、中國北方工業CS/LR17、捷克CZ805 BREN、土耳其MPT-76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做到模塊化、多口徑化,一般可發射5.56x45、7.62x39和7.62x51中至少兩種彈藥,有些還能發射其他口徑的彈藥。

但2018年底,美國陸軍決定放棄傳統的5.56毫米和7.62毫米彈,也不走多口徑路線,而是統一到6.8毫米單一口徑。統一的口徑畢竟對簡化後勤供應和戰場保障有巨大的好處。多年來,美國軍方和民間對各種口徑的彈藥有大量研究,從加料的5.56x45毫米彈,到6.5x39毫米格蘭戴爾彈、6.5x49毫米克裡德莫爾彈、6.8x43毫米雷明頓SPC彈、7.62x35毫米AAC彈等,不一而足,各有長短。但美國陸軍最後選定的只是全新的6.8x47毫米彈頭,並不包括彈殼和裝藥,而且不同於6. 8x43毫米雷明頓SPC彈。這使得不同的彈藥研發思路及其與全新槍械的最優結合成為可能,西格-紹爾、通用動力和泰克斯特朗的彈藥正是體現了截然不同的三條思路。

中國在吵步槍有沒有託,美國呢?

通用動力塑料彈殼子彈

"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70週年國慶閱兵在即,全新有託突擊步槍將展現的傳聞一陣緊似一陣,更是有很多人期盼全新有託早日全面替換95無託。國慶只有不到一個月了,吃吃瓜、磕磕瓜子,轉眼就到了。但中國人在吵有託無託,美國人在吵什麼呢?

在美國陸軍的“新大六件”中,不大為人注意的是步兵武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換裝6.8毫米彈藥及配套的新槍械。美軍M16的優缺點已經為人們所熟知,更為美軍所熟知。前國防部長馬蒂斯是海軍陸戰隊出身,是個老步兵,對在伊拉克費盧傑戰鬥中美軍步兵辛苦地啃反美武裝的街壘戰記憶猶新,在任上的時候就大力推動步兵新武器的換裝,6. 8毫米彈藥就是成果。新上任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是前陸軍參謀長,也是老步兵,“新大六件”就是他提出的,對新槍新彈也很熱心。

8月29日,美國陸軍宣佈,西格-紹爾、通用動力和泰克斯特朗入選“下一代班組武器”(簡稱NGSW)競標,將各提交43挺輕機槍、53支突擊步槍和85萬發子彈,進行為期27個月的對比測試。美國陸軍並不保證贏者將獲得生產訂單,但希望2022年開始列裝。泰克斯特朗已經著手生產準備了,信心滿滿地預期會要貨很急。其他兩家也不落後。

美國陸軍對競標最關鍵的要求不是槍要怎麼樣,而是必須採用全新的6.8毫米口徑,而且只規定了彈頭,連包括彈殼、裝藥的完整子彈並沒有規定,而是留給入選廠商各自開發。這是前所未有的。

美軍現有的5.56毫米彈和M16(現在基本被短槍管的M4替換)突擊步槍、M249輕機槍是名彈名槍,有口皆碑,但問題也是眾所周知的。5.56毫米彈的彈藥重量輕,初速高,彈道低平,但彈頭也太輕,因此射程和擊穿防彈衣的能力有限。M4的射擊平穩精確,容易適配各種附件,缺點是直接導氣式自動機構的可靠性不及導氣活塞式(不管是長行程如AK47或者短行程如HK G36)。M249“米尼米”的可靠性、威力都很出色,但不僅重量大,而且與M4構不成槍族,部件沒有通用性,戰場勤務性不好。

中國在吵步槍有沒有託,美國呢?

西格紹爾的6.5毫米槍族和彈藥

一般槍械設計從子彈開始,小小子彈有大學問。5.56毫米子彈再加料,總是難以在穿透力和殺傷力之間兼顧。這個問題是從反恐戰爭中首先發現的,但現代高烈度戰場上防彈衣、輕裝甲越來越多,也有類似的問題。打不穿防彈衣或者常見屏蔽物不行,在敵人身上貫穿一個小洞也起不了殺傷作用。7.62毫米子彈要好很多,但彈藥重量大,蘇式7.62x39毫米彈在中遠程距離上彈道下垂太多,北約7.62x51毫米彈不僅更重,而且後座太大,玩笑話是打一槍就像被驢踢了一腳一樣,手持連發射擊毫無精度可言。

現在的一般做法是不僅槍族化,而且多口徑化,在統一槍族內更換槍機、槍管就可以發射不同口徑的彈藥,以適應不同的需要。比利時FN SCAR、美國柯爾特CM901、美國羅賓遜XCR、意大利貝萊塔ARX160、德國HK416/417、中國北方工業CS/LR17、捷克CZ805 BREN、土耳其MPT-76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做到模塊化、多口徑化,一般可發射5.56x45、7.62x39和7.62x51中至少兩種彈藥,有些還能發射其他口徑的彈藥。

但2018年底,美國陸軍決定放棄傳統的5.56毫米和7.62毫米彈,也不走多口徑路線,而是統一到6.8毫米單一口徑。統一的口徑畢竟對簡化後勤供應和戰場保障有巨大的好處。多年來,美國軍方和民間對各種口徑的彈藥有大量研究,從加料的5.56x45毫米彈,到6.5x39毫米格蘭戴爾彈、6.5x49毫米克裡德莫爾彈、6.8x43毫米雷明頓SPC彈、7.62x35毫米AAC彈等,不一而足,各有長短。但美國陸軍最後選定的只是全新的6.8x47毫米彈頭,並不包括彈殼和裝藥,而且不同於6. 8x43毫米雷明頓SPC彈。這使得不同的彈藥研發思路及其與全新槍械的最優結合成為可能,西格-紹爾、通用動力和泰克斯特朗的彈藥正是體現了截然不同的三條思路。

中國在吵步槍有沒有託,美國呢?

通用動力塑料彈殼子彈

中國在吵步槍有沒有託,美國呢?

泰克斯特朗(德士隆)公司的5.56毫米埋頭彈系統

西格-紹爾是瑞士老牌,P228手槍作為M11已經被美國陸軍選用,替換貝萊塔M9。西格-紹爾還在為美軍特種部隊提供MCX突擊步槍、MPX衝鋒槍等。西格-紹爾走的是傳統路線,把6.8毫米彈頭和金屬彈殼結合起來,可能採用鋼鋁材質,重量輕於同口徑的傳統銅彈殼設計,據說減重可達20%。金屬彈殼的性能知根知底,加上西格-紹爾的槍械設計和製造經驗,這條路線的可靠性和技術成熟度是有保證的。

通用動力則走塑料彈殼的路線,不僅節約金屬原料,簡化製造,也進一步減輕彈藥重量,一般認為可達20-27%。重量與攜彈量直接相關,也與NGSW項目的成敗直接相關。塑料彈殼在密封性、抗衝擊性等方面比金屬彈殼更好,但機械強度、耐熱能力還有待考驗,就怕長時間連發射擊後槍膛的高溫使得彈殼軟化,造成抽殼故障,那是不可接受的。塑料彈殼一般需要金屬增強,但過度增強則重量又加回去了,所以需要仔細平衡。通用動力的塑料彈殼來自True Velocity公司,採用很特別的短斜肩彈殼設計,以控制塑料強度不足的影響,有可能用注塑工藝形成內部套筒結構,取代金屬彈殼的長斜肩和頸部套筒,用以可靠固定彈頭。

如果說前兩家還是在傳統彈藥的基礎上深度優化,泰克斯特朗則是另闢蹊徑,採用全新的埋頭彈。埋頭彈看起來一點不像傳統的子彈,就是一節5號電池一樣,彈頭完全埋在彈殼裡。發射時,預發射藥首先點燃,把彈頭推出彈殼,推入彈膛,然後主發射藥點燃,把子彈進一步加速,最終推出槍口。兩級燃燒更加平順,降低了主觀感受到的後座力。

埋頭彈也用塑料彈殼,筒體直徑略大於同口徑傳統子彈,但長度只有傳統子彈去掉彈頭時的彈殼那麼長,全彈重量顯著降低。美國陸軍在00年代就在研究輕機槍減重問題,要求在性能上相當於M249“米尼米”,但重量減半。泰克斯特朗方案當時就勝出,無彈鏈彈藥減重33%以上,帶彈鏈彈藥減重40%以上,體積則降低近12%。埋頭彈的形狀非常規則,攜帶容易,裝彈、抽殼可靠,發生啞彈的時候也容易排除。泰克斯特朗沒有采用歐洲風格的旋轉供彈,而是更加傳統的彈匣或者彈帶的平行供彈,技術成熟度更高。與傳統的靠抓彈鉤抽取彈殼不同,規則的彈藥外形使得推彈拋出成為可能,不僅更加可靠,也對塑料彈殼的強度要求降低,不需要金屬增強,進一步減輕重量。

不過埋頭彈本身的技術成熟度低於傳統子彈。可靠的兩級燃燒不容易保證,彈頭要同心地精確推入膛內也不像傳統子彈的機械推送那樣簡單、直接、可靠。泰克斯特朗的槍炮分部是原AAI,航空槍炮出身,但還是拉上德國HK和美國的奧林-溫徹斯特,前者是槍界巨頭,後者是彈界巨頭。拉住兩家有利於幫助控制技術風險。

相比之下,NGSW的槍械反倒不是重點,以幾家競標廠商的實力,槍族化、信息化的要求不難做到。西格-紹爾、通用動力都已公佈NGSW的圖片,泰克斯特朗還沒有,但應該與現有的5.56毫米埋頭彈槍族相似。三家方案都是有託的,框架式聚合物槍托可調節長度和腮墊以適應不同身材;導軌遍佈前護木四周和槍機頂,便於披掛各種附件;能左右手射擊。西格-紹爾還採用鏤空的骨骼式全鋁前護木,不僅有機結合了導軌,還便於槍管散熱;浮動槍管則增加射擊精度。

在信息化方面,各家都大量採用無線連接,把槍械作為數字化單兵系統的一部分,而不一定是主體。這是過去十多年各種“理想單兵武器”研發得到的教訓,也是通信和信息技術發展的結果。把各種傳感器、數據鏈、火控系統都集成到步槍上,甚至包括高初速榴彈,威力大了,性能高了,但重量太大,成本太高。模塊化而且無線連接後,各種模塊不再需要與步槍硬性掛接,設計靈活度大,便於靈活組合,便於使用。更重要的是,重量分散後,大大便於攜帶。比如說,頭盔與帶增強現實的護目鏡配合,可以顯示各種戰術信息,包括基於外來信息的目標指引,還可以與步槍、單兵導彈等交聯,作為瞄準具使用。單兵數據鏈的小模塊不需要直接整合在頭盔上或者護目鏡內,而可以單獨地插在口袋裡或者肩掛。在這裡,無線連接非常重要,否則身上纏繞著各種電線,那是沒法打仗的。信息化當然不只是單兵身上和手中的傢伙,要求上到AH-64“阿帕奇”,下到手拋無人機,左到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右到120毫米迫擊炮,但這樣的巨聯網已經超過傳統wifi,5G可能成為關鍵技術。

"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70週年國慶閱兵在即,全新有託突擊步槍將展現的傳聞一陣緊似一陣,更是有很多人期盼全新有託早日全面替換95無託。國慶只有不到一個月了,吃吃瓜、磕磕瓜子,轉眼就到了。但中國人在吵有託無託,美國人在吵什麼呢?

在美國陸軍的“新大六件”中,不大為人注意的是步兵武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換裝6.8毫米彈藥及配套的新槍械。美軍M16的優缺點已經為人們所熟知,更為美軍所熟知。前國防部長馬蒂斯是海軍陸戰隊出身,是個老步兵,對在伊拉克費盧傑戰鬥中美軍步兵辛苦地啃反美武裝的街壘戰記憶猶新,在任上的時候就大力推動步兵新武器的換裝,6. 8毫米彈藥就是成果。新上任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是前陸軍參謀長,也是老步兵,“新大六件”就是他提出的,對新槍新彈也很熱心。

8月29日,美國陸軍宣佈,西格-紹爾、通用動力和泰克斯特朗入選“下一代班組武器”(簡稱NGSW)競標,將各提交43挺輕機槍、53支突擊步槍和85萬發子彈,進行為期27個月的對比測試。美國陸軍並不保證贏者將獲得生產訂單,但希望2022年開始列裝。泰克斯特朗已經著手生產準備了,信心滿滿地預期會要貨很急。其他兩家也不落後。

美國陸軍對競標最關鍵的要求不是槍要怎麼樣,而是必須採用全新的6.8毫米口徑,而且只規定了彈頭,連包括彈殼、裝藥的完整子彈並沒有規定,而是留給入選廠商各自開發。這是前所未有的。

美軍現有的5.56毫米彈和M16(現在基本被短槍管的M4替換)突擊步槍、M249輕機槍是名彈名槍,有口皆碑,但問題也是眾所周知的。5.56毫米彈的彈藥重量輕,初速高,彈道低平,但彈頭也太輕,因此射程和擊穿防彈衣的能力有限。M4的射擊平穩精確,容易適配各種附件,缺點是直接導氣式自動機構的可靠性不及導氣活塞式(不管是長行程如AK47或者短行程如HK G36)。M249“米尼米”的可靠性、威力都很出色,但不僅重量大,而且與M4構不成槍族,部件沒有通用性,戰場勤務性不好。

中國在吵步槍有沒有託,美國呢?

西格紹爾的6.5毫米槍族和彈藥

一般槍械設計從子彈開始,小小子彈有大學問。5.56毫米子彈再加料,總是難以在穿透力和殺傷力之間兼顧。這個問題是從反恐戰爭中首先發現的,但現代高烈度戰場上防彈衣、輕裝甲越來越多,也有類似的問題。打不穿防彈衣或者常見屏蔽物不行,在敵人身上貫穿一個小洞也起不了殺傷作用。7.62毫米子彈要好很多,但彈藥重量大,蘇式7.62x39毫米彈在中遠程距離上彈道下垂太多,北約7.62x51毫米彈不僅更重,而且後座太大,玩笑話是打一槍就像被驢踢了一腳一樣,手持連發射擊毫無精度可言。

現在的一般做法是不僅槍族化,而且多口徑化,在統一槍族內更換槍機、槍管就可以發射不同口徑的彈藥,以適應不同的需要。比利時FN SCAR、美國柯爾特CM901、美國羅賓遜XCR、意大利貝萊塔ARX160、德國HK416/417、中國北方工業CS/LR17、捷克CZ805 BREN、土耳其MPT-76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做到模塊化、多口徑化,一般可發射5.56x45、7.62x39和7.62x51中至少兩種彈藥,有些還能發射其他口徑的彈藥。

但2018年底,美國陸軍決定放棄傳統的5.56毫米和7.62毫米彈,也不走多口徑路線,而是統一到6.8毫米單一口徑。統一的口徑畢竟對簡化後勤供應和戰場保障有巨大的好處。多年來,美國軍方和民間對各種口徑的彈藥有大量研究,從加料的5.56x45毫米彈,到6.5x39毫米格蘭戴爾彈、6.5x49毫米克裡德莫爾彈、6.8x43毫米雷明頓SPC彈、7.62x35毫米AAC彈等,不一而足,各有長短。但美國陸軍最後選定的只是全新的6.8x47毫米彈頭,並不包括彈殼和裝藥,而且不同於6. 8x43毫米雷明頓SPC彈。這使得不同的彈藥研發思路及其與全新槍械的最優結合成為可能,西格-紹爾、通用動力和泰克斯特朗的彈藥正是體現了截然不同的三條思路。

中國在吵步槍有沒有託,美國呢?

通用動力塑料彈殼子彈

中國在吵步槍有沒有託,美國呢?

泰克斯特朗(德士隆)公司的5.56毫米埋頭彈系統

西格-紹爾是瑞士老牌,P228手槍作為M11已經被美國陸軍選用,替換貝萊塔M9。西格-紹爾還在為美軍特種部隊提供MCX突擊步槍、MPX衝鋒槍等。西格-紹爾走的是傳統路線,把6.8毫米彈頭和金屬彈殼結合起來,可能採用鋼鋁材質,重量輕於同口徑的傳統銅彈殼設計,據說減重可達20%。金屬彈殼的性能知根知底,加上西格-紹爾的槍械設計和製造經驗,這條路線的可靠性和技術成熟度是有保證的。

通用動力則走塑料彈殼的路線,不僅節約金屬原料,簡化製造,也進一步減輕彈藥重量,一般認為可達20-27%。重量與攜彈量直接相關,也與NGSW項目的成敗直接相關。塑料彈殼在密封性、抗衝擊性等方面比金屬彈殼更好,但機械強度、耐熱能力還有待考驗,就怕長時間連發射擊後槍膛的高溫使得彈殼軟化,造成抽殼故障,那是不可接受的。塑料彈殼一般需要金屬增強,但過度增強則重量又加回去了,所以需要仔細平衡。通用動力的塑料彈殼來自True Velocity公司,採用很特別的短斜肩彈殼設計,以控制塑料強度不足的影響,有可能用注塑工藝形成內部套筒結構,取代金屬彈殼的長斜肩和頸部套筒,用以可靠固定彈頭。

如果說前兩家還是在傳統彈藥的基礎上深度優化,泰克斯特朗則是另闢蹊徑,採用全新的埋頭彈。埋頭彈看起來一點不像傳統的子彈,就是一節5號電池一樣,彈頭完全埋在彈殼裡。發射時,預發射藥首先點燃,把彈頭推出彈殼,推入彈膛,然後主發射藥點燃,把子彈進一步加速,最終推出槍口。兩級燃燒更加平順,降低了主觀感受到的後座力。

埋頭彈也用塑料彈殼,筒體直徑略大於同口徑傳統子彈,但長度只有傳統子彈去掉彈頭時的彈殼那麼長,全彈重量顯著降低。美國陸軍在00年代就在研究輕機槍減重問題,要求在性能上相當於M249“米尼米”,但重量減半。泰克斯特朗方案當時就勝出,無彈鏈彈藥減重33%以上,帶彈鏈彈藥減重40%以上,體積則降低近12%。埋頭彈的形狀非常規則,攜帶容易,裝彈、抽殼可靠,發生啞彈的時候也容易排除。泰克斯特朗沒有采用歐洲風格的旋轉供彈,而是更加傳統的彈匣或者彈帶的平行供彈,技術成熟度更高。與傳統的靠抓彈鉤抽取彈殼不同,規則的彈藥外形使得推彈拋出成為可能,不僅更加可靠,也對塑料彈殼的強度要求降低,不需要金屬增強,進一步減輕重量。

不過埋頭彈本身的技術成熟度低於傳統子彈。可靠的兩級燃燒不容易保證,彈頭要同心地精確推入膛內也不像傳統子彈的機械推送那樣簡單、直接、可靠。泰克斯特朗的槍炮分部是原AAI,航空槍炮出身,但還是拉上德國HK和美國的奧林-溫徹斯特,前者是槍界巨頭,後者是彈界巨頭。拉住兩家有利於幫助控制技術風險。

相比之下,NGSW的槍械反倒不是重點,以幾家競標廠商的實力,槍族化、信息化的要求不難做到。西格-紹爾、通用動力都已公佈NGSW的圖片,泰克斯特朗還沒有,但應該與現有的5.56毫米埋頭彈槍族相似。三家方案都是有託的,框架式聚合物槍托可調節長度和腮墊以適應不同身材;導軌遍佈前護木四周和槍機頂,便於披掛各種附件;能左右手射擊。西格-紹爾還採用鏤空的骨骼式全鋁前護木,不僅有機結合了導軌,還便於槍管散熱;浮動槍管則增加射擊精度。

在信息化方面,各家都大量採用無線連接,把槍械作為數字化單兵系統的一部分,而不一定是主體。這是過去十多年各種“理想單兵武器”研發得到的教訓,也是通信和信息技術發展的結果。把各種傳感器、數據鏈、火控系統都集成到步槍上,甚至包括高初速榴彈,威力大了,性能高了,但重量太大,成本太高。模塊化而且無線連接後,各種模塊不再需要與步槍硬性掛接,設計靈活度大,便於靈活組合,便於使用。更重要的是,重量分散後,大大便於攜帶。比如說,頭盔與帶增強現實的護目鏡配合,可以顯示各種戰術信息,包括基於外來信息的目標指引,還可以與步槍、單兵導彈等交聯,作為瞄準具使用。單兵數據鏈的小模塊不需要直接整合在頭盔上或者護目鏡內,而可以單獨地插在口袋裡或者肩掛。在這裡,無線連接非常重要,否則身上纏繞著各種電線,那是沒法打仗的。信息化當然不只是單兵身上和手中的傢伙,要求上到AH-64“阿帕奇”,下到手拋無人機,左到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右到120毫米迫擊炮,但這樣的巨聯網已經超過傳統wifi,5G可能成為關鍵技術。

中國在吵步槍有沒有託,美國呢?

泰克斯特朗的7.62毫米中型機槍、5.56毫米輕機槍和6.5毫米埋頭彈

在現階段,美國陸軍只想用6.8毫米彈替換5.56毫米彈,中型機槍和狙擊槍依然使用7.62x51毫米彈,但有向8.6x70毫米彈轉化的趨勢,後者的射程和威力顯著超過7.62x51毫米彈。另外,美軍並不打算用新的6.8毫米槍械替換全部5.56毫米的M4。新槍新彈只裝備總數約10萬人的步兵、特種部隊、空降兵等真正依賴手中步槍火力的部隊,90萬陸軍裡其他部隊依然使用5. 56毫米的M4。第一步換裝的是輕機槍,突擊步槍換裝要等到第二階段。

這是好鋼用在刀刃上,但也可能造成戰地後勤問題。如果一支得到斯崔克裝甲車護送的後勤車隊開進前線的步兵陣地,正在增補的時候,遇到反美武裝的圍攻,當然所有人都得抄起手中的槍械就地投入戰鬥。問題是,步兵手裡的6.8毫米,狙擊手手裡的8.6毫米,斯崔克上機槍的12.7毫米,斯崔克車組人員的9毫米自衛武器,車隊人員的5.56毫米,車隊可能還配備7.62毫米的中型機槍,各種口徑各盡其責,但激烈戰鬥中,各種有槍無彈、有彈無槍的情況會很惱人。這對後勤補給也會是個難題。對比之下,反美武裝可能清一色AK、RPK和7.62x39毫米彈,連塞爾維亞或者伊拉克造的“德拉古諾夫他家大外甥”狙擊槍都使用同樣的子彈,那叫打得一個歡。

另一個問題是與盟國協同作戰。美國盟國基本上都統一到5.56x45毫米和7.62x51毫米北約標準口徑了,東歐的前華約國家也 “在路上”。美國換裝了,盟國“被換裝”是遲早的事,但有可能引起反彈。

在50年代第一次步槍大論戰時,美國強行否決了英國的小口徑建議,用7. 62x51毫米彈作為北約標準。但在各國老老實實向北約標準靠攏時,美國反而在越南戰爭期間轉向5.56x45毫米彈,引起第二次步槍大論戰。進入21世紀,美國終於挑起了第三次步槍大論戰。這一次事關子彈技術的未來,也延申到槍械技術的未來。現代槍械技術還是基於金屬彈殼和常規子彈設計,塑料彈殼甚至埋頭彈必然引起槍械技術的革新。

第一次和第二次步槍大論戰與中國沒有什麼關係。第一次的時候,中國剛解放,從日式、美式向蘇式統一是當務之急。第二次的時候,中國還在56半和56衝之間糾結,對更加適合連發的小口徑提不起興趣。眼下中國已經大體完成向5.8毫米彈和95槍族的轉型,但還存有很多遺憾,其中一些是當年遠見不足的關係,另一些則是設計定位上過於拘泥於低成本和製造使用上的簡便帶來的後遺症。

中國需要跟蹤美國的最新發展嗎?技術上的跟蹤和儲備肯定是需要的,但是否應該立刻著手跟蹤發展和列裝,這是值得斟酌的。

5.56毫米彈不是一步到位的。最早的M193彈的彈頭更輕,在越南叢林裡,樹葉都能影響彈道。在北約最後錄為標準時,採用的是比利時FN研發的SS109彈,在美國稱為M855彈,現在更新為M855A1彈。SS109彈加重了彈頭,改善了射程和穿透力(要求在800米距離上能打穿二戰時代的美軍制式鋼盔),但第一代5.56毫米槍械(如M16和M16A1、法國FAMAS F1)只能使用M193彈,不能使用SS109彈,要到M16A2和FAMAS G2以後才能使用SS109彈。

中國的5.8x42毫米彈也經歷了很多年的發展。最初的DBP87普通彈和DBP88重彈到後來統一為DBP10通用彈,這是一個進步。性能依然比不上6.8毫米,但顯著超過5. 56毫米,而且有更大的發展餘地。重要的是,這可以立刻列裝,大面積使用,而不依賴全新的槍族。但發展更新一代的加料5.8毫米並非不可能。

最重要的是,NGSW起始於反恐需要。在伊拉克的沙漠和阿富汗的高原,美軍發現手中的M4/5.56毫米組合壓不住800米外的反美武裝,而對方躲在簡易工事裡用PKM/7.62毫米組合就弄得自己很痛苦。美軍已經大體退出反恐戰爭了,但以美國對自己的定位,未來還會不斷捲入各種類似的低烈度步兵戰爭,NGSW是必要的,當然是否有足夠的軍費完成是另一個問題。

對於中國來說,中國不當世界警察,反恐、反分裂與美國是完全不同的場景。解放軍的使命就是在大國對抗中保衛中國。這決定了遠距離的步兵戰爭不會是主要形式。事實上,在訓練有素的大國步兵對抗中,很少會出現在600-800米之外就能發現和鎖定目標,然後可以用精確步槍火力壓制和消滅的情況。步兵之間主要還是在近距離的突發性對抗,遠距離目標應該呼叫炮兵和空中火力支援,而不是勉強用步槍火力應對。5.8毫米彈對於這樣的場景是適用的。

"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晨楓】

70週年國慶閱兵在即,全新有託突擊步槍將展現的傳聞一陣緊似一陣,更是有很多人期盼全新有託早日全面替換95無託。國慶只有不到一個月了,吃吃瓜、磕磕瓜子,轉眼就到了。但中國人在吵有託無託,美國人在吵什麼呢?

在美國陸軍的“新大六件”中,不大為人注意的是步兵武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換裝6.8毫米彈藥及配套的新槍械。美軍M16的優缺點已經為人們所熟知,更為美軍所熟知。前國防部長馬蒂斯是海軍陸戰隊出身,是個老步兵,對在伊拉克費盧傑戰鬥中美軍步兵辛苦地啃反美武裝的街壘戰記憶猶新,在任上的時候就大力推動步兵新武器的換裝,6. 8毫米彈藥就是成果。新上任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是前陸軍參謀長,也是老步兵,“新大六件”就是他提出的,對新槍新彈也很熱心。

8月29日,美國陸軍宣佈,西格-紹爾、通用動力和泰克斯特朗入選“下一代班組武器”(簡稱NGSW)競標,將各提交43挺輕機槍、53支突擊步槍和85萬發子彈,進行為期27個月的對比測試。美國陸軍並不保證贏者將獲得生產訂單,但希望2022年開始列裝。泰克斯特朗已經著手生產準備了,信心滿滿地預期會要貨很急。其他兩家也不落後。

美國陸軍對競標最關鍵的要求不是槍要怎麼樣,而是必須採用全新的6.8毫米口徑,而且只規定了彈頭,連包括彈殼、裝藥的完整子彈並沒有規定,而是留給入選廠商各自開發。這是前所未有的。

美軍現有的5.56毫米彈和M16(現在基本被短槍管的M4替換)突擊步槍、M249輕機槍是名彈名槍,有口皆碑,但問題也是眾所周知的。5.56毫米彈的彈藥重量輕,初速高,彈道低平,但彈頭也太輕,因此射程和擊穿防彈衣的能力有限。M4的射擊平穩精確,容易適配各種附件,缺點是直接導氣式自動機構的可靠性不及導氣活塞式(不管是長行程如AK47或者短行程如HK G36)。M249“米尼米”的可靠性、威力都很出色,但不僅重量大,而且與M4構不成槍族,部件沒有通用性,戰場勤務性不好。

中國在吵步槍有沒有託,美國呢?

西格紹爾的6.5毫米槍族和彈藥

一般槍械設計從子彈開始,小小子彈有大學問。5.56毫米子彈再加料,總是難以在穿透力和殺傷力之間兼顧。這個問題是從反恐戰爭中首先發現的,但現代高烈度戰場上防彈衣、輕裝甲越來越多,也有類似的問題。打不穿防彈衣或者常見屏蔽物不行,在敵人身上貫穿一個小洞也起不了殺傷作用。7.62毫米子彈要好很多,但彈藥重量大,蘇式7.62x39毫米彈在中遠程距離上彈道下垂太多,北約7.62x51毫米彈不僅更重,而且後座太大,玩笑話是打一槍就像被驢踢了一腳一樣,手持連發射擊毫無精度可言。

現在的一般做法是不僅槍族化,而且多口徑化,在統一槍族內更換槍機、槍管就可以發射不同口徑的彈藥,以適應不同的需要。比利時FN SCAR、美國柯爾特CM901、美國羅賓遜XCR、意大利貝萊塔ARX160、德國HK416/417、中國北方工業CS/LR17、捷克CZ805 BREN、土耳其MPT-76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做到模塊化、多口徑化,一般可發射5.56x45、7.62x39和7.62x51中至少兩種彈藥,有些還能發射其他口徑的彈藥。

但2018年底,美國陸軍決定放棄傳統的5.56毫米和7.62毫米彈,也不走多口徑路線,而是統一到6.8毫米單一口徑。統一的口徑畢竟對簡化後勤供應和戰場保障有巨大的好處。多年來,美國軍方和民間對各種口徑的彈藥有大量研究,從加料的5.56x45毫米彈,到6.5x39毫米格蘭戴爾彈、6.5x49毫米克裡德莫爾彈、6.8x43毫米雷明頓SPC彈、7.62x35毫米AAC彈等,不一而足,各有長短。但美國陸軍最後選定的只是全新的6.8x47毫米彈頭,並不包括彈殼和裝藥,而且不同於6. 8x43毫米雷明頓SPC彈。這使得不同的彈藥研發思路及其與全新槍械的最優結合成為可能,西格-紹爾、通用動力和泰克斯特朗的彈藥正是體現了截然不同的三條思路。

中國在吵步槍有沒有託,美國呢?

通用動力塑料彈殼子彈

中國在吵步槍有沒有託,美國呢?

泰克斯特朗(德士隆)公司的5.56毫米埋頭彈系統

西格-紹爾是瑞士老牌,P228手槍作為M11已經被美國陸軍選用,替換貝萊塔M9。西格-紹爾還在為美軍特種部隊提供MCX突擊步槍、MPX衝鋒槍等。西格-紹爾走的是傳統路線,把6.8毫米彈頭和金屬彈殼結合起來,可能採用鋼鋁材質,重量輕於同口徑的傳統銅彈殼設計,據說減重可達20%。金屬彈殼的性能知根知底,加上西格-紹爾的槍械設計和製造經驗,這條路線的可靠性和技術成熟度是有保證的。

通用動力則走塑料彈殼的路線,不僅節約金屬原料,簡化製造,也進一步減輕彈藥重量,一般認為可達20-27%。重量與攜彈量直接相關,也與NGSW項目的成敗直接相關。塑料彈殼在密封性、抗衝擊性等方面比金屬彈殼更好,但機械強度、耐熱能力還有待考驗,就怕長時間連發射擊後槍膛的高溫使得彈殼軟化,造成抽殼故障,那是不可接受的。塑料彈殼一般需要金屬增強,但過度增強則重量又加回去了,所以需要仔細平衡。通用動力的塑料彈殼來自True Velocity公司,採用很特別的短斜肩彈殼設計,以控制塑料強度不足的影響,有可能用注塑工藝形成內部套筒結構,取代金屬彈殼的長斜肩和頸部套筒,用以可靠固定彈頭。

如果說前兩家還是在傳統彈藥的基礎上深度優化,泰克斯特朗則是另闢蹊徑,採用全新的埋頭彈。埋頭彈看起來一點不像傳統的子彈,就是一節5號電池一樣,彈頭完全埋在彈殼裡。發射時,預發射藥首先點燃,把彈頭推出彈殼,推入彈膛,然後主發射藥點燃,把子彈進一步加速,最終推出槍口。兩級燃燒更加平順,降低了主觀感受到的後座力。

埋頭彈也用塑料彈殼,筒體直徑略大於同口徑傳統子彈,但長度只有傳統子彈去掉彈頭時的彈殼那麼長,全彈重量顯著降低。美國陸軍在00年代就在研究輕機槍減重問題,要求在性能上相當於M249“米尼米”,但重量減半。泰克斯特朗方案當時就勝出,無彈鏈彈藥減重33%以上,帶彈鏈彈藥減重40%以上,體積則降低近12%。埋頭彈的形狀非常規則,攜帶容易,裝彈、抽殼可靠,發生啞彈的時候也容易排除。泰克斯特朗沒有采用歐洲風格的旋轉供彈,而是更加傳統的彈匣或者彈帶的平行供彈,技術成熟度更高。與傳統的靠抓彈鉤抽取彈殼不同,規則的彈藥外形使得推彈拋出成為可能,不僅更加可靠,也對塑料彈殼的強度要求降低,不需要金屬增強,進一步減輕重量。

不過埋頭彈本身的技術成熟度低於傳統子彈。可靠的兩級燃燒不容易保證,彈頭要同心地精確推入膛內也不像傳統子彈的機械推送那樣簡單、直接、可靠。泰克斯特朗的槍炮分部是原AAI,航空槍炮出身,但還是拉上德國HK和美國的奧林-溫徹斯特,前者是槍界巨頭,後者是彈界巨頭。拉住兩家有利於幫助控制技術風險。

相比之下,NGSW的槍械反倒不是重點,以幾家競標廠商的實力,槍族化、信息化的要求不難做到。西格-紹爾、通用動力都已公佈NGSW的圖片,泰克斯特朗還沒有,但應該與現有的5.56毫米埋頭彈槍族相似。三家方案都是有託的,框架式聚合物槍托可調節長度和腮墊以適應不同身材;導軌遍佈前護木四周和槍機頂,便於披掛各種附件;能左右手射擊。西格-紹爾還採用鏤空的骨骼式全鋁前護木,不僅有機結合了導軌,還便於槍管散熱;浮動槍管則增加射擊精度。

在信息化方面,各家都大量採用無線連接,把槍械作為數字化單兵系統的一部分,而不一定是主體。這是過去十多年各種“理想單兵武器”研發得到的教訓,也是通信和信息技術發展的結果。把各種傳感器、數據鏈、火控系統都集成到步槍上,甚至包括高初速榴彈,威力大了,性能高了,但重量太大,成本太高。模塊化而且無線連接後,各種模塊不再需要與步槍硬性掛接,設計靈活度大,便於靈活組合,便於使用。更重要的是,重量分散後,大大便於攜帶。比如說,頭盔與帶增強現實的護目鏡配合,可以顯示各種戰術信息,包括基於外來信息的目標指引,還可以與步槍、單兵導彈等交聯,作為瞄準具使用。單兵數據鏈的小模塊不需要直接整合在頭盔上或者護目鏡內,而可以單獨地插在口袋裡或者肩掛。在這裡,無線連接非常重要,否則身上纏繞著各種電線,那是沒法打仗的。信息化當然不只是單兵身上和手中的傢伙,要求上到AH-64“阿帕奇”,下到手拋無人機,左到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右到120毫米迫擊炮,但這樣的巨聯網已經超過傳統wifi,5G可能成為關鍵技術。

中國在吵步槍有沒有託,美國呢?

泰克斯特朗的7.62毫米中型機槍、5.56毫米輕機槍和6.5毫米埋頭彈

在現階段,美國陸軍只想用6.8毫米彈替換5.56毫米彈,中型機槍和狙擊槍依然使用7.62x51毫米彈,但有向8.6x70毫米彈轉化的趨勢,後者的射程和威力顯著超過7.62x51毫米彈。另外,美軍並不打算用新的6.8毫米槍械替換全部5.56毫米的M4。新槍新彈只裝備總數約10萬人的步兵、特種部隊、空降兵等真正依賴手中步槍火力的部隊,90萬陸軍裡其他部隊依然使用5. 56毫米的M4。第一步換裝的是輕機槍,突擊步槍換裝要等到第二階段。

這是好鋼用在刀刃上,但也可能造成戰地後勤問題。如果一支得到斯崔克裝甲車護送的後勤車隊開進前線的步兵陣地,正在增補的時候,遇到反美武裝的圍攻,當然所有人都得抄起手中的槍械就地投入戰鬥。問題是,步兵手裡的6.8毫米,狙擊手手裡的8.6毫米,斯崔克上機槍的12.7毫米,斯崔克車組人員的9毫米自衛武器,車隊人員的5.56毫米,車隊可能還配備7.62毫米的中型機槍,各種口徑各盡其責,但激烈戰鬥中,各種有槍無彈、有彈無槍的情況會很惱人。這對後勤補給也會是個難題。對比之下,反美武裝可能清一色AK、RPK和7.62x39毫米彈,連塞爾維亞或者伊拉克造的“德拉古諾夫他家大外甥”狙擊槍都使用同樣的子彈,那叫打得一個歡。

另一個問題是與盟國協同作戰。美國盟國基本上都統一到5.56x45毫米和7.62x51毫米北約標準口徑了,東歐的前華約國家也 “在路上”。美國換裝了,盟國“被換裝”是遲早的事,但有可能引起反彈。

在50年代第一次步槍大論戰時,美國強行否決了英國的小口徑建議,用7. 62x51毫米彈作為北約標準。但在各國老老實實向北約標準靠攏時,美國反而在越南戰爭期間轉向5.56x45毫米彈,引起第二次步槍大論戰。進入21世紀,美國終於挑起了第三次步槍大論戰。這一次事關子彈技術的未來,也延申到槍械技術的未來。現代槍械技術還是基於金屬彈殼和常規子彈設計,塑料彈殼甚至埋頭彈必然引起槍械技術的革新。

第一次和第二次步槍大論戰與中國沒有什麼關係。第一次的時候,中國剛解放,從日式、美式向蘇式統一是當務之急。第二次的時候,中國還在56半和56衝之間糾結,對更加適合連發的小口徑提不起興趣。眼下中國已經大體完成向5.8毫米彈和95槍族的轉型,但還存有很多遺憾,其中一些是當年遠見不足的關係,另一些則是設計定位上過於拘泥於低成本和製造使用上的簡便帶來的後遺症。

中國需要跟蹤美國的最新發展嗎?技術上的跟蹤和儲備肯定是需要的,但是否應該立刻著手跟蹤發展和列裝,這是值得斟酌的。

5.56毫米彈不是一步到位的。最早的M193彈的彈頭更輕,在越南叢林裡,樹葉都能影響彈道。在北約最後錄為標準時,採用的是比利時FN研發的SS109彈,在美國稱為M855彈,現在更新為M855A1彈。SS109彈加重了彈頭,改善了射程和穿透力(要求在800米距離上能打穿二戰時代的美軍制式鋼盔),但第一代5.56毫米槍械(如M16和M16A1、法國FAMAS F1)只能使用M193彈,不能使用SS109彈,要到M16A2和FAMAS G2以後才能使用SS109彈。

中國的5.8x42毫米彈也經歷了很多年的發展。最初的DBP87普通彈和DBP88重彈到後來統一為DBP10通用彈,這是一個進步。性能依然比不上6.8毫米,但顯著超過5. 56毫米,而且有更大的發展餘地。重要的是,這可以立刻列裝,大面積使用,而不依賴全新的槍族。但發展更新一代的加料5.8毫米並非不可能。

最重要的是,NGSW起始於反恐需要。在伊拉克的沙漠和阿富汗的高原,美軍發現手中的M4/5.56毫米組合壓不住800米外的反美武裝,而對方躲在簡易工事裡用PKM/7.62毫米組合就弄得自己很痛苦。美軍已經大體退出反恐戰爭了,但以美國對自己的定位,未來還會不斷捲入各種類似的低烈度步兵戰爭,NGSW是必要的,當然是否有足夠的軍費完成是另一個問題。

對於中國來說,中國不當世界警察,反恐、反分裂與美國是完全不同的場景。解放軍的使命就是在大國對抗中保衛中國。這決定了遠距離的步兵戰爭不會是主要形式。事實上,在訓練有素的大國步兵對抗中,很少會出現在600-800米之外就能發現和鎖定目標,然後可以用精確步槍火力壓制和消滅的情況。步兵之間主要還是在近距離的突發性對抗,遠距離目標應該呼叫炮兵和空中火力支援,而不是勉強用步槍火力應對。5.8毫米彈對於這樣的場景是適用的。

中國在吵步槍有沒有託,美國呢?

從左到右:7.62毫米北約彈,7.62毫米埋頭彈,6.5毫米埋頭彈,5.56毫米埋頭彈

5.8毫米彈的一個問題是對無防護目標有過度穿透以至於殺傷不足的現象,但對防彈衣的穿透力則沒有疑問。防彈衣將和頭盔一樣,成為大國對抗中可能常見的裝備。德軍在二戰時代就發現,步兵進攻如果失敗,常常在防禦線的400米以外就發生了,也就是說,在集結和向前運動中遭到炮火殺傷比直接的步兵輕武器殺傷更容易挫敗步兵進攻。這在現代戰爭中也是一樣的。這也是士兵必須帶防彈頭盔的道理,防彈衣只是進一步的延申。這與反恐戰爭中基本無防護的非正規武裝是完全不同的情況,5.8毫米彈的穿透力是有用的。

另一方面,要增加口徑、大幅度提高威力而不增加彈藥重量,就需要爬埋頭彈那樣的科技樹,這不是中國現在的當務之急。大威力彈藥也不容易掌控,需要訓練有素的射手才能發揮出來。這對精銳的常備軍不是問題,但在大國對抗的時候,全民皆兵,小口徑易於控制,反而有優點。

至於人們經常糾結的有託無託,反而不一定特別重要。95槍族的很多問題不是無託的固有問題,是可以在不斷改進中解決的。火線高是直託的固有問題,有託無託都一樣;左右手射擊的問題在以色列“塔沃爾”和奧地利AUG上都解決了,槍托長度和腮墊可調也是可以做到的,製造質量問題更是能夠解決的。模塊化、多口徑化與無託沒有本質衝突,只要需要,都可以實現。95槍族使用20多年來,有很多讚譽,也發現很多問題。95-1已經在改進的路上走了一大步,以後可能還會有95-2、95-3。

在世界上,美軍傳統上一直是使用有託的,但NGSW在初期概念草圖階段,有託和無託並行存在。蘇軍對AK用得太順手了,在小口徑化時“不假思索”地沿用了基本結構,蘇聯解體後就更加不可能換了。法國已經不製造突擊步槍了,FAMAS退役後只能選別的,改用性能優良、保障完善、配件豐富的HK416就不奇怪了。德軍在傳統上也是有託的,G36放棄後,改用結合G36和HK416特點的HK433,可能也是出於長期保障和配件豐富的考慮。但西方步槍換裝最頻繁、作戰經驗最豐富的以色列反而放棄有託的“加利爾”、M16/M4,選用無託的“塔沃爾”。所以並不存在有託一定優於無託的道理。

但無託可以使得槍管達到最長,這是什麼有託都不可能做到的。更長的槍管使得彈頭可以在槍管內得到更長的加速時間,提高初速,增加彈頭的能量,這是射程、殺傷力和穿透力的關鍵。有託用摺疊託可以縮短總長,但使用前需要打開,增加一步步驟,而且摺疊託的可靠鎖定和結合對工藝和材質要求很高。有託可以用短槍管縮短總長,但這是以降低初速和槍口能量為代價的。以G36為例,同樣發射SS109彈,採用480毫米(18.9英寸)長槍管的G36的初速為920米/秒,槍口能量為1693焦耳;採用285毫米(12.6英寸)短槍管的G36K的初速就下降到850米/秒,槍口能量下降到1445焦耳。

但無託的槍全長較短的優點顯而易見。槍托打開與摺疊狀態下,G36的總長分別為999毫米和758毫米,G36K分別為860毫米和615毫米。相比之下,95槍全長745毫米,槍管長463毫米(18.2英寸)。即使換用95班機,使用600毫米的長槍管,槍全長也只有840毫米,還不及短管的G36K槍托打開的戰鬥狀態的長度。但在使用DBP10彈時,95突的初速達到915米/秒,槍口動能1926焦耳。換用95班機的話,初速更是達到970米/秒,槍口動能達到2164焦耳。

另一方面,中國有專職的武警承擔內衛作戰,這才是反恐、反分裂的主力。由於中國的國情,並不期望有大規模、有組織、重武裝的暴恐集團的情況,也不期望暴恐分子大量裝備防彈衣。裝備5.8毫米彈和95槍族固然是一個選擇,但沿用傳統的7.62x39毫米彈和81槍族或許有獨特優點。7.62x39毫米彈的缺點是存速不好,距離一遠,彈道下垂,殺傷力和穿透力都迅速下降。但彈頭重量大(7.9克,DBP10為4.6克,SS109為4克),槍口動能也因此達到2108焦耳,有利於在近距離上擊穿牆體、車門後依然保持足夠動能和彈道穩定性,擊中背後的目標。正因為此,反恐巷戰中的美軍有時反而喜歡用繳獲的AK進行逐屋作戰。81-1已經陳舊了,但可靠性和精度一直為人稱道。用現代技術更新後,提高工藝質量,也便於加掛各種戰術附件,可能更適合武警需要。珠海航展已經展示了81A和CS/LR14,說明中國有足夠的技術實力,就看需求了。對於遠距離、裝備精良的小股頑敵,可能需要8.6毫米中口徑武器,就不必勉強用81改了。

第三次步槍大論戰有點像狼來了,說多了,人們已經不以為意了。但NGSW比以前任何一次都走得更遠。這一次,美國可能有足夠的技術儲備和戰術需要,缺的反而是錢了。特朗普在大手筆提高軍費後,又悄悄地減了下來。NGSW能否得到真金白銀的支持而修成正果,只有時間才知道。但這一波時髦中國可能還不需要急著趕。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