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立時代潮頭 發思想先聲

社會科學 馬克思主義 政治 經濟 中國經濟網 2017-05-23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2017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中國社科院建院40週年的賀信中指出,希望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同志們和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以研究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立時代潮頭,通古今變化,發思想先聲,努力為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國際影響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這些重要論述貫通古今,融通內外,思想深邃,氣勢磅礴,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描繪了壯麗圖景。

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特質和內涵,懷揣偉大志向,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把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壯麗圖景轉化為現實。

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為主體內容。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這是因為,哲學社會科學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其對歷史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社會歷史大變革時期顯得尤為突出。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曆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既為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揮作用提供重大契機,也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身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重大貢獻。這說明,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始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為研究對象,始終以服務、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為己任。這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所在,也是其自身存在與發展的重要依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不斷在實踐和理論上進行探索、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發展著的實踐。”這不僅對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內容作出了規定,也對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職責使命提出了要求。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自覺把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及我國經濟、政治、法律、文化、社會、生態、外交、國防、黨建等領域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作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體內容加強研究,提煉新思想、概括新觀點、作出新創造,不斷拓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新增量。要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為己任,積極向前看,準確判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趨勢,研究解決當下及未來發展可能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加強實踐探索與理論探索,通過理論創新指導和引領實踐創新,通過實踐創新豐富和拓展理論成果,在理論與實踐的創新互動中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向前發展。

堅持以推動中國偉大實踐為重大使命。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它既然要為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思想和方法,就不能不把自己所處的“世界”作為觀照對象,這是哲學社會科學的自身使命決定的。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要形成自身特色,就必須向自身所處的社會“討生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現成的教科書”。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形成自身特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現實素材。投身偉大實踐,成就特色偉業,不僅是時代的呼喚,更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形成自身特色、風格、氣派的內在要求。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響應號召,搶抓機遇、順勢而為。要聚焦偉大實踐,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著眼於馬克思主義的運用,著眼於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創造,從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和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中總結新經驗、提煉新理論。要堅持實踐的觀點,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以我國當下實際為研究起點,堅持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研究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在為實踐提供有力理論支撐的同時,努力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形成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堅持以關注世界發展大勢、關懷人類前途命運為偉大抱負。在民粹主義、孤立主義、單邊主義等逆全球化趨勢大為抬頭的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面對全球挑戰等事關人類前途命運問題上,任何國家都不能置身事外。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上升,中國開始逐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與此相適應,中國也越來越被賦予國際負責任大國的地位,發揮著世界大國的作用,承擔著世界大國的責任。為此,關注世界發展大勢,關懷人類前途命運,不可避免地成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命題中的應有之義。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根本原因。這種偉大志向,是中國發展趨勢賦予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內容規定,也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賴以體現“中國氣派”的關鍵所在。要按照“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要求,圍繞我國與世界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鮮明地亮出中國主張,響亮地提出中國方案,不僅讓世界知道“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具有世界胸懷、獨具中國智慧、能夠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貢獻的中國。要開闊胸襟,拓展視野,在“向內看”的同時,還要“向外看”,積極應對逆全球化傾向、恐怖主義抬頭、地區衝突頻仍等共同挑戰,研究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完善全球治理體系、重塑國際關係規則等一系列重大問題。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以解決好中國問題的實際成效向世人展示中國方案的有效性,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前景向世界、向人類奉獻我們探索更好社會制度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智慧。

堅持以建構中國話語體系為重要目標。話語體系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得以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重要載體。很大程度上,哲學社會科學的特色、風格與氣派,與其話語體系是相互表徵的。一方面,話語是理論與價值的外化與表達,其背後深刻地承載著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價值取向和民族觀念;另一方面,支撐話語體系的基礎是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成熟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整體發展水平。在國際上,一個國家的議題主導能力及其表達諳熟程度,無不與該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程度相關聯。沒有自己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就沒有話語權。長期以來,“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窘境以及“西強我弱”的國際話語格局,無不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相對滯後的真實反映。因此,構建成熟的話語體系與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同等重要,也同等緊迫。要著力提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發展水平,按照“每個學科都要構建成體系的學科理論和概念”的要求,加強理論創新,推進具有解釋力的學科理論體系建設,從而在內容發展與形式發展的互動中推進哲學社會科學整體水平提升。要把提煉標識性概念和範疇體系放在突出位置,著眼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實踐,著力打造體現主體性、具有原創性,能夠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要強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加快實施主流媒體國際傳播建設計劃,聚焦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加強議題設置策劃,引導國際社會參與研究討論。要講好“中國故事”,加強內容建設,調整策略方法,搭建有效平臺,推動國際社會在瞭解中國實踐過程中形成觀念認同,從而全方位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

(作者:陳祥健,單位: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