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

在我國古代神話中,出現了很多神奇的物種,我們大都把他們統稱為神獸。幾乎大多數都記載於山海經中,但很多在現實中沒有存在。某些古代神獸在中國的占卜術中,尤其是奇門遁甲及六爻兩門術數。這些神獸常出現於傳統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各種神獸神態各異,也說明了古代人想象力之豐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蛇類神獸。

一、燭九陰

燭九陰,中國上古神獸之一,又名燭陰,亦寫作逴龍。燭龍是人臉蛇身的怪物,紅色的皮膚,住在北方極寒之地。它的本領很大,只要它的眼睛一張開,黑暗的長夜就成了白天;它的眼睛一合上,白天就變回黑夜。《山海經.大荒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在樹下野狐寫的小說《蠻荒記》中,燭龍作為水族第一巫神,位居大荒十神之首。其一身玄水神功,比起五族帝尊有過之而無不及。燭龍性格陰毒暴虐,野心勃勃,欲圖攫取大荒天下之霸權,變身起來可吞日月。

"

在我國古代神話中,出現了很多神奇的物種,我們大都把他們統稱為神獸。幾乎大多數都記載於山海經中,但很多在現實中沒有存在。某些古代神獸在中國的占卜術中,尤其是奇門遁甲及六爻兩門術數。這些神獸常出現於傳統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各種神獸神態各異,也說明了古代人想象力之豐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蛇類神獸。

一、燭九陰

燭九陰,中國上古神獸之一,又名燭陰,亦寫作逴龍。燭龍是人臉蛇身的怪物,紅色的皮膚,住在北方極寒之地。它的本領很大,只要它的眼睛一張開,黑暗的長夜就成了白天;它的眼睛一合上,白天就變回黑夜。《山海經.大荒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在樹下野狐寫的小說《蠻荒記》中,燭龍作為水族第一巫神,位居大荒十神之首。其一身玄水神功,比起五族帝尊有過之而無不及。燭龍性格陰毒暴虐,野心勃勃,欲圖攫取大荒天下之霸權,變身起來可吞日月。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二、鳴蛇

鳴蛇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一,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鳴蛇是災蛇,是大旱的徵兆。《山海經·中次二經》說:“鮮山多金玉,無草木,鮮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

在我國古代神話中,出現了很多神奇的物種,我們大都把他們統稱為神獸。幾乎大多數都記載於山海經中,但很多在現實中沒有存在。某些古代神獸在中國的占卜術中,尤其是奇門遁甲及六爻兩門術數。這些神獸常出現於傳統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各種神獸神態各異,也說明了古代人想象力之豐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蛇類神獸。

一、燭九陰

燭九陰,中國上古神獸之一,又名燭陰,亦寫作逴龍。燭龍是人臉蛇身的怪物,紅色的皮膚,住在北方極寒之地。它的本領很大,只要它的眼睛一張開,黑暗的長夜就成了白天;它的眼睛一合上,白天就變回黑夜。《山海經.大荒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在樹下野狐寫的小說《蠻荒記》中,燭龍作為水族第一巫神,位居大荒十神之首。其一身玄水神功,比起五族帝尊有過之而無不及。燭龍性格陰毒暴虐,野心勃勃,欲圖攫取大荒天下之霸權,變身起來可吞日月。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二、鳴蛇

鳴蛇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一,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鳴蛇是災蛇,是大旱的徵兆。《山海經·中次二經》說:“鮮山多金玉,無草木,鮮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三、鉤蛇

鉤蛇是古代神獸之一,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蛇類,兩棲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性情凶猛好鬥,有劇毒,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它的尾部與普通的蛇類不同,分叉如同兩個鉤子一般,而且鉤蛇的捕食方式也是用尾鉤來鉤住獵物,再進行吞食。這種蛇,在《水經注(若水)》一文中有記載。只是似乎近幾百年來,再也沒有聽說有人看到過這種蛇類了。

"

在我國古代神話中,出現了很多神奇的物種,我們大都把他們統稱為神獸。幾乎大多數都記載於山海經中,但很多在現實中沒有存在。某些古代神獸在中國的占卜術中,尤其是奇門遁甲及六爻兩門術數。這些神獸常出現於傳統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各種神獸神態各異,也說明了古代人想象力之豐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蛇類神獸。

一、燭九陰

燭九陰,中國上古神獸之一,又名燭陰,亦寫作逴龍。燭龍是人臉蛇身的怪物,紅色的皮膚,住在北方極寒之地。它的本領很大,只要它的眼睛一張開,黑暗的長夜就成了白天;它的眼睛一合上,白天就變回黑夜。《山海經.大荒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在樹下野狐寫的小說《蠻荒記》中,燭龍作為水族第一巫神,位居大荒十神之首。其一身玄水神功,比起五族帝尊有過之而無不及。燭龍性格陰毒暴虐,野心勃勃,欲圖攫取大荒天下之霸權,變身起來可吞日月。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二、鳴蛇

鳴蛇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一,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鳴蛇是災蛇,是大旱的徵兆。《山海經·中次二經》說:“鮮山多金玉,無草木,鮮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三、鉤蛇

鉤蛇是古代神獸之一,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蛇類,兩棲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性情凶猛好鬥,有劇毒,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它的尾部與普通的蛇類不同,分叉如同兩個鉤子一般,而且鉤蛇的捕食方式也是用尾鉤來鉤住獵物,再進行吞食。這種蛇,在《水經注(若水)》一文中有記載。只是似乎近幾百年來,再也沒有聽說有人看到過這種蛇類了。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四、化蛇

《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記載:“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這是個人面豺身,背生雙翼,行走如蛇,盤行蠕動的怪物。它的聲音如同嬰兒大聲啼哭,又像是婦人在叱罵。化蛇很少開口發音,一旦發音就會招來滔天的洪水。據說春秋時代,有農夫在魏國大梁城附近聽見嬰兒啼哭,找到後發現卻是一個蛇形妖怪。此後三天,黃河果然氾濫,淹沒沿途八百五十多個城鎮鄉村。

"

在我國古代神話中,出現了很多神奇的物種,我們大都把他們統稱為神獸。幾乎大多數都記載於山海經中,但很多在現實中沒有存在。某些古代神獸在中國的占卜術中,尤其是奇門遁甲及六爻兩門術數。這些神獸常出現於傳統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各種神獸神態各異,也說明了古代人想象力之豐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蛇類神獸。

一、燭九陰

燭九陰,中國上古神獸之一,又名燭陰,亦寫作逴龍。燭龍是人臉蛇身的怪物,紅色的皮膚,住在北方極寒之地。它的本領很大,只要它的眼睛一張開,黑暗的長夜就成了白天;它的眼睛一合上,白天就變回黑夜。《山海經.大荒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在樹下野狐寫的小說《蠻荒記》中,燭龍作為水族第一巫神,位居大荒十神之首。其一身玄水神功,比起五族帝尊有過之而無不及。燭龍性格陰毒暴虐,野心勃勃,欲圖攫取大荒天下之霸權,變身起來可吞日月。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二、鳴蛇

鳴蛇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一,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鳴蛇是災蛇,是大旱的徵兆。《山海經·中次二經》說:“鮮山多金玉,無草木,鮮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三、鉤蛇

鉤蛇是古代神獸之一,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蛇類,兩棲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性情凶猛好鬥,有劇毒,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它的尾部與普通的蛇類不同,分叉如同兩個鉤子一般,而且鉤蛇的捕食方式也是用尾鉤來鉤住獵物,再進行吞食。這種蛇,在《水經注(若水)》一文中有記載。只是似乎近幾百年來,再也沒有聽說有人看到過這種蛇類了。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四、化蛇

《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記載:“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這是個人面豺身,背生雙翼,行走如蛇,盤行蠕動的怪物。它的聲音如同嬰兒大聲啼哭,又像是婦人在叱罵。化蛇很少開口發音,一旦發音就會招來滔天的洪水。據說春秋時代,有農夫在魏國大梁城附近聽見嬰兒啼哭,找到後發現卻是一個蛇形妖怪。此後三天,黃河果然氾濫,淹沒沿途八百五十多個城鎮鄉村。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五、修蛇

修蛇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蛇,也叫做巴蛇,出自《山海經》,據說體長達到180米、頭部藍色、身體黑色。修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帶,吞吃過往的動物,據說它曾經生吞了一頭大象,過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來。由於修蛇也襲擊人類,所以黃帝派遣后羿前往斬殺,后羿首先用箭射中了修蛇,然後一直追趕它到遙遠的西方、將其斬為兩段。修蛇的屍體變成了一座山丘,現稱為巴陵。

"

在我國古代神話中,出現了很多神奇的物種,我們大都把他們統稱為神獸。幾乎大多數都記載於山海經中,但很多在現實中沒有存在。某些古代神獸在中國的占卜術中,尤其是奇門遁甲及六爻兩門術數。這些神獸常出現於傳統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各種神獸神態各異,也說明了古代人想象力之豐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蛇類神獸。

一、燭九陰

燭九陰,中國上古神獸之一,又名燭陰,亦寫作逴龍。燭龍是人臉蛇身的怪物,紅色的皮膚,住在北方極寒之地。它的本領很大,只要它的眼睛一張開,黑暗的長夜就成了白天;它的眼睛一合上,白天就變回黑夜。《山海經.大荒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在樹下野狐寫的小說《蠻荒記》中,燭龍作為水族第一巫神,位居大荒十神之首。其一身玄水神功,比起五族帝尊有過之而無不及。燭龍性格陰毒暴虐,野心勃勃,欲圖攫取大荒天下之霸權,變身起來可吞日月。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二、鳴蛇

鳴蛇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一,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鳴蛇是災蛇,是大旱的徵兆。《山海經·中次二經》說:“鮮山多金玉,無草木,鮮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三、鉤蛇

鉤蛇是古代神獸之一,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蛇類,兩棲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性情凶猛好鬥,有劇毒,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它的尾部與普通的蛇類不同,分叉如同兩個鉤子一般,而且鉤蛇的捕食方式也是用尾鉤來鉤住獵物,再進行吞食。這種蛇,在《水經注(若水)》一文中有記載。只是似乎近幾百年來,再也沒有聽說有人看到過這種蛇類了。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四、化蛇

《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記載:“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這是個人面豺身,背生雙翼,行走如蛇,盤行蠕動的怪物。它的聲音如同嬰兒大聲啼哭,又像是婦人在叱罵。化蛇很少開口發音,一旦發音就會招來滔天的洪水。據說春秋時代,有農夫在魏國大梁城附近聽見嬰兒啼哭,找到後發現卻是一個蛇形妖怪。此後三天,黃河果然氾濫,淹沒沿途八百五十多個城鎮鄉村。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五、修蛇

修蛇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蛇,也叫做巴蛇,出自《山海經》,據說體長達到180米、頭部藍色、身體黑色。修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帶,吞吃過往的動物,據說它曾經生吞了一頭大象,過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來。由於修蛇也襲擊人類,所以黃帝派遣后羿前往斬殺,后羿首先用箭射中了修蛇,然後一直追趕它到遙遠的西方、將其斬為兩段。修蛇的屍體變成了一座山丘,現稱為巴陵。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六、肥遺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旱魃之兆。據說肥遺是一種居住在太華山山麓的怪蛇,有一個頭、兩個身體、六條腿和四隻翅膀。也有傳說稱肥遺是一種黃色的鵪鶉大小的鳥,喙是紅色的,據說吃了肥遺能夠治病、防止寄生蟲。最早記錄在《山海經》之西山經中:華山上有一種名叫“肥遺”的怪蛇,它一旦出現,便預示將有大範圍的旱災。

"

在我國古代神話中,出現了很多神奇的物種,我們大都把他們統稱為神獸。幾乎大多數都記載於山海經中,但很多在現實中沒有存在。某些古代神獸在中國的占卜術中,尤其是奇門遁甲及六爻兩門術數。這些神獸常出現於傳統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各種神獸神態各異,也說明了古代人想象力之豐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蛇類神獸。

一、燭九陰

燭九陰,中國上古神獸之一,又名燭陰,亦寫作逴龍。燭龍是人臉蛇身的怪物,紅色的皮膚,住在北方極寒之地。它的本領很大,只要它的眼睛一張開,黑暗的長夜就成了白天;它的眼睛一合上,白天就變回黑夜。《山海經.大荒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在樹下野狐寫的小說《蠻荒記》中,燭龍作為水族第一巫神,位居大荒十神之首。其一身玄水神功,比起五族帝尊有過之而無不及。燭龍性格陰毒暴虐,野心勃勃,欲圖攫取大荒天下之霸權,變身起來可吞日月。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二、鳴蛇

鳴蛇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一,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鳴蛇是災蛇,是大旱的徵兆。《山海經·中次二經》說:“鮮山多金玉,無草木,鮮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三、鉤蛇

鉤蛇是古代神獸之一,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蛇類,兩棲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性情凶猛好鬥,有劇毒,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它的尾部與普通的蛇類不同,分叉如同兩個鉤子一般,而且鉤蛇的捕食方式也是用尾鉤來鉤住獵物,再進行吞食。這種蛇,在《水經注(若水)》一文中有記載。只是似乎近幾百年來,再也沒有聽說有人看到過這種蛇類了。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四、化蛇

《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記載:“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這是個人面豺身,背生雙翼,行走如蛇,盤行蠕動的怪物。它的聲音如同嬰兒大聲啼哭,又像是婦人在叱罵。化蛇很少開口發音,一旦發音就會招來滔天的洪水。據說春秋時代,有農夫在魏國大梁城附近聽見嬰兒啼哭,找到後發現卻是一個蛇形妖怪。此後三天,黃河果然氾濫,淹沒沿途八百五十多個城鎮鄉村。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五、修蛇

修蛇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蛇,也叫做巴蛇,出自《山海經》,據說體長達到180米、頭部藍色、身體黑色。修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帶,吞吃過往的動物,據說它曾經生吞了一頭大象,過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來。由於修蛇也襲擊人類,所以黃帝派遣后羿前往斬殺,后羿首先用箭射中了修蛇,然後一直追趕它到遙遠的西方、將其斬為兩段。修蛇的屍體變成了一座山丘,現稱為巴陵。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六、肥遺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旱魃之兆。據說肥遺是一種居住在太華山山麓的怪蛇,有一個頭、兩個身體、六條腿和四隻翅膀。也有傳說稱肥遺是一種黃色的鵪鶉大小的鳥,喙是紅色的,據說吃了肥遺能夠治病、防止寄生蟲。最早記錄在《山海經》之西山經中:華山上有一種名叫“肥遺”的怪蛇,它一旦出現,便預示將有大範圍的旱災。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七、螣蛇

螣蛇又稱騰蛇,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一種能飛的蛇,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許多這方面的記載,稱為“神獸”,有諸多代表意義。 螣蛇一詞的典故出於《荀子·勸學》“螣蛇無足而飛,鼯鼠五技而窮”,指螣蛇雖然無足,卻比多技的鼯鼠更能騰雲駕霧,遊走空中,藉此比喻凡人做事理當專心一致,最終必能取得成功。《爾雅·釋魚》中亦有提及“螣”即“螣蛇”,東晉郭璞為其作注,指螣蛇為“龍類也,能興雲霧而遊其中”。

螣蛇多與神龜並稱,因此被視為玄武的分身。在《後漢書·張衡傳》中載張衡所作《思玄賦》,當中有“玄武縮於殼中兮,螣蛇蜿而自糾”之句。曹操著名詩作《龜雖壽》中亦有“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之句。在宋代宮殿儀仗制式中,有所謂的“真武隊”,當中陣容就包括“金吾折衝都尉一員,仙童、真武、螣蛇、神龜旗各一”。然而,另有說法指螣蛇是五方神獸的獨立一員,位居中央,色尚黃。

"

在我國古代神話中,出現了很多神奇的物種,我們大都把他們統稱為神獸。幾乎大多數都記載於山海經中,但很多在現實中沒有存在。某些古代神獸在中國的占卜術中,尤其是奇門遁甲及六爻兩門術數。這些神獸常出現於傳統建築中,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各種神獸神態各異,也說明了古代人想象力之豐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蛇類神獸。

一、燭九陰

燭九陰,中國上古神獸之一,又名燭陰,亦寫作逴龍。燭龍是人臉蛇身的怪物,紅色的皮膚,住在北方極寒之地。它的本領很大,只要它的眼睛一張開,黑暗的長夜就成了白天;它的眼睛一合上,白天就變回黑夜。《山海經.大荒經》:“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在樹下野狐寫的小說《蠻荒記》中,燭龍作為水族第一巫神,位居大荒十神之首。其一身玄水神功,比起五族帝尊有過之而無不及。燭龍性格陰毒暴虐,野心勃勃,欲圖攫取大荒天下之霸權,變身起來可吞日月。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二、鳴蛇

鳴蛇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獸之一,大體如蛇,但有四翼,發磐磐之音。鳴蛇是災蛇,是大旱的徵兆。《山海經·中次二經》說:“鮮山多金玉,無草木,鮮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鳴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三、鉤蛇

鉤蛇是古代神獸之一,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蛇類,兩棲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性情凶猛好鬥,有劇毒,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它的尾部與普通的蛇類不同,分叉如同兩個鉤子一般,而且鉤蛇的捕食方式也是用尾鉤來鉤住獵物,再進行吞食。這種蛇,在《水經注(若水)》一文中有記載。只是似乎近幾百年來,再也沒有聽說有人看到過這種蛇類了。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四、化蛇

《山海經(中次二經)》有記載:“水獸。人面豺身,有翼,蛇行,聲音如叱呼。招大水。”這是個人面豺身,背生雙翼,行走如蛇,盤行蠕動的怪物。它的聲音如同嬰兒大聲啼哭,又像是婦人在叱罵。化蛇很少開口發音,一旦發音就會招來滔天的洪水。據說春秋時代,有農夫在魏國大梁城附近聽見嬰兒啼哭,找到後發現卻是一個蛇形妖怪。此後三天,黃河果然氾濫,淹沒沿途八百五十多個城鎮鄉村。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五、修蛇

修蛇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蛇,也叫做巴蛇,出自《山海經》,據說體長達到180米、頭部藍色、身體黑色。修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帶,吞吃過往的動物,據說它曾經生吞了一頭大象,過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來。由於修蛇也襲擊人類,所以黃帝派遣后羿前往斬殺,后羿首先用箭射中了修蛇,然後一直追趕它到遙遠的西方、將其斬為兩段。修蛇的屍體變成了一座山丘,現稱為巴陵。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六、肥遺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旱魃之兆。據說肥遺是一種居住在太華山山麓的怪蛇,有一個頭、兩個身體、六條腿和四隻翅膀。也有傳說稱肥遺是一種黃色的鵪鶉大小的鳥,喙是紅色的,據說吃了肥遺能夠治病、防止寄生蟲。最早記錄在《山海經》之西山經中:華山上有一種名叫“肥遺”的怪蛇,它一旦出現,便預示將有大範圍的旱災。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七、螣蛇

螣蛇又稱騰蛇,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一種能飛的蛇,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許多這方面的記載,稱為“神獸”,有諸多代表意義。 螣蛇一詞的典故出於《荀子·勸學》“螣蛇無足而飛,鼯鼠五技而窮”,指螣蛇雖然無足,卻比多技的鼯鼠更能騰雲駕霧,遊走空中,藉此比喻凡人做事理當專心一致,最終必能取得成功。《爾雅·釋魚》中亦有提及“螣”即“螣蛇”,東晉郭璞為其作注,指螣蛇為“龍類也,能興雲霧而遊其中”。

螣蛇多與神龜並稱,因此被視為玄武的分身。在《後漢書·張衡傳》中載張衡所作《思玄賦》,當中有“玄武縮於殼中兮,螣蛇蜿而自糾”之句。曹操著名詩作《龜雖壽》中亦有“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之句。在宋代宮殿儀仗制式中,有所謂的“真武隊”,當中陣容就包括“金吾折衝都尉一員,仙童、真武、螣蛇、神龜旗各一”。然而,另有說法指螣蛇是五方神獸的獨立一員,位居中央,色尚黃。

上古神話中七大蛇類神獸,很多人一種都沒有聽說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