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美國政府決定將如期在5月初取消對從伊朗進口石油國家的制裁豁免。白宮表示:“這一決定旨在使伊朗的石油出口降至零,斷絕該政權的主要收入來源。美國、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這世界三大能源生產國,以及我們的朋友和盟友,都致力於確保全球石油市場保持充足的供應。”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指出,美國這一舉措的目標就是要剝奪伊朗政府“數十年來用於破壞中東穩定的資金。”美國的決定為土耳其、印度、日本、韓國等八個經濟體的伊朗石油進口之路,徹底關上了單方面的豁免之門。

美國對伊朗全面遏制的“路線圖”正日益明晰化。從特朗普競選總統時以退出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為一大“殺手鐗”,力圖通過徹底顛覆奧巴馬在伊朗政策上的基本立場和態度來“圈票”,到就職後加大對伊打壓力度、最終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對伊經濟制裁,再到去年11月將制裁延及石油領域。由於反對聲浪過高,特朗普做出了對部分國家進口伊朗石油180天的制裁豁免。

進入2019年,特朗普的對伊遏制進一步提速,從本月初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列入恐怖組織名單,再到宣佈下月初開始對所有從伊朗進口石油的國家施加制裁。由於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與石油產業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繫,美國“拉黑”革命衛隊的行徑很大程度上也可視為是在堵死伊朗石油出口之路上的“釜底抽薪”之舉。

自美國單方面從伊核協議“退群”開始,美伊雙方便開始了激烈的明爭暗鬥,而石油則是壓倒美伊關係的“最後一根稻草”。美國試圖堵絕伊朗石油出口市場的做法對伊朗的國內政治和地緣環境都不可避免產生深遠的影響。

伊朗的反擊

就美國全力遏制伊朗所產生的伊朗國內影響而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伊朗內部的保守派與改革派之間的力量對比正在出現此消彼長的態勢。伊核協議的達成在美伊兩國內部都遇到了強烈的反對聲,特朗普的順利當選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美國的部分民意。在伊朗內部,保守派高度質疑魯哈尼政府與美國達成伊核協議的前景。隨著美國“退群”、制裁與“拉黑”等連環遏制措施的相繼出臺,改革派的對美外交實踐已遭遇重大挫折。

就在美國宣佈取消制裁豁免的頭一日,伊朗正式宣佈任命薩拉米(Hossein Salami)為新的革命衛隊總司令。儘管伊朗方面沒有公佈革命衛隊換帥的原因,但當前美伊關係特殊的時間節點,以及薩拉米強烈的反美反以及反伊核協議的言論和立場,已經清楚表明美伊衝突正在不可避免持續升級。革命衛隊因受美國的汙名化和直接的部門石油利益受損而在對美強硬政策上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其次,伊朗在核活動上將會出現一定反彈。美國將革命衛隊“拉黑”之舉使得伊朗以啟動IR-6型離心機安裝工作作為迴應。儘管這也是在伊核協議的框架之內,按照協議伊朗可以“進行只能使用IR-4、IR-5、IR-6和IR-8型離心機的鈾濃縮開發”,但在美伊關係持續惡化的背景下則表現出強烈的對抗意味。正如魯哈尼總統所言:“如果繼續對伊朗施壓,要先明白,從去年開始,伊朗的導彈研發水平就已經超出了你們的想象。過去你們害怕伊朗的IR-1離心機,現在我們宣佈我們已經研製了IR-6離心機,如果你們想要繼續削弱伊朗的國力,我們還將啟動生產IR-8先進離心機。”美國即將全面制裁進口伊朗石油國家的決定便是繼續削弱伊朗國力的行為,而伊朗很難在此方面坐視不理。

地緣影響

就美國全力遏制伊朗的地緣影響而言,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

首先,美-以-沙三國反伊朗準聯盟將更具實際內容。對伊朗“磨刀霍霍”可謂特朗普就任以來美國中東政策的核心內容。長期以來,以色列與沙特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兩大戰略支柱,但以沙關係卻因巴以衝突和阿以衝突問題而長期裹足不前甚至衝突不斷。特朗普在競選期間便打出了兩張牌,一張是“耶路撒冷牌”,一張是“伊核協議牌”,這兩張牌構成了特朗普不太明晰的中東政策中從始至終最為清晰且核心的部分。以色列與沙特這兩大盟友在美國打出的“伊核協議牌”找到了高度共識,而巴勒斯坦問題的長期邊緣化再加上共同抗擊伊朗的現實急迫需求,使得沙特在耶路撒冷問題上保持了高度容忍的態度。美國利用退出伊核協議問題將以沙最大限度聚合在一起,而對伊制裁的關鍵領域便是石油,美國對伊朗態度越強硬,制裁力度越大,美以沙反伊朗準聯盟從外殼到實質都將會更加完整。

其次,同時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產油國,沙伊在石油出口方面的博弈將會更加有利於沙特,這種力量的對比將會在兩大教派的博弈中呈現出來。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沙伊便在海灣地區乃至中東地區加快了博弈的步伐。由於伊朗是全球最大的什葉派國家且建立了獨具特色的神權共和政權,而沙特則坐擁兩大伊斯蘭聖城並以“伊斯蘭盟主”自居,伊沙之間的全方位博弈往往以教派衝突的形式表現出來。但教派衝突與國家經濟實力互為表裡,缺乏強有力的國家經濟後盾支撐的教派博弈只會是“無本之木”,當前伊朗的情勢正是如此。

沙特與伊朗皆為全球產油大國且地理位置相鄰,在全球石油出口市場中處於一種激烈的競爭關係。美國試圖通過國內法全力堵塞伊朗石油出口的閥門,沙特則是顯而易見的受惠方。伊朗石油出口即將迎來美國最嚴厲的制裁,這必然會直接影響伊朗政府的財政收入,當前伊朗在中東地區事務中已呈現出收縮態勢。

最後,歐伊關係將日趨複雜化。長期以來,歐盟扮演著美伊關係的“中間人”角色,美國的伊朗政策往往留有一定餘地,伊朗也樂於通過交好歐盟來平衡美國的壓力。歐盟國家在力促伊核問題全面協議的達成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其目的在於以經濟合作為槓桿來促進伊朗政治的溫和化,實現歐伊之間在經濟與安全上的雙贏。

隨著特朗普在伊朗制裁問題上不斷對歐盟揮舞“大棒”,歐盟採取了一定的牴觸措施,如力推隔絕法案、特殊目的工具(SPV)來消除美國壓力。但在伊朗看來,歐盟實際上是在與美國打“伊朗牌”,歐盟相對積極的態度使得伊朗難以走到退出伊核協議的地步,但歐盟的效率低下和執行力有限也使得伊朗對其充滿懷疑。據伊朗《經濟論壇報》報道,2019年1月伊朗與歐盟成員國貿易額同比下降82.72%,其中出口額下降95.42%,進口額下降64.39%,可謂嚴重縮水。伊朗外長扎裡夫本月初表示,伊朗從未真正對歐洲各國的支持寄予希望。

此次美國將對所有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採取單邊制裁,這種“圖窮匕見”的做法事實上使得歐盟已無太多回旋餘地,伊朗對歐盟的不信任感會持續上升,歐伊關係將會更加呈現出 “愛恨交織”的複雜態勢。(鈕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