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年齡比李嘉誠還大,捐了3萬棟教學樓,半個中國都是他的名字

文:陳陳

李嘉誠在90歲的時候正式宣佈退休,這讓很多人非常驚訝,一般都是50歲左右就會覺得精力不足開始退休。但90歲才退休的李嘉誠並不是中國退休年齡最大的企業家。有一位香港企業家直到104歲才正式退休。

退休年齡比李嘉誠還大,捐了3萬棟教學樓,半個中國都是他的名字

他一生的傳奇也許比一部電影還要精彩。從出生到死亡,邵逸夫經歷了清朝、北洋政府、民國、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和香港迴歸。自1985以來,他捐贈了超過100億港幣,建設6013個不同類型的教育項目。他的名字已經佔據了中國的一半,大陸的大多數大學都有一棟叫逸夫樓的建築。

退休年齡比李嘉誠還大,捐了3萬棟教學樓,半個中國都是他的名字

他不是香港最富有的人,但他一直是最受尊敬的企業家之一。曾經是亞洲娛樂之王,他製作了一千多部電影和電視劇,並且是香港“東方好萊塢”的創始人。他創造了成千上萬的明星,包括“四大天王”和很多代“港姐”。

邵逸夫出生於1907年,在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六,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香港影視圈稱呼他為“六叔”。邵逸夫的父親有五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到他長大後,紹氏一家已經沒落,在上海只有一所簡陋古老的房子和一個叫“笑舞臺”的上海劇院。

退休年齡比李嘉誠還大,捐了3萬棟教學樓,半個中國都是他的名字

邵逸夫早年在家鄉葉氏中興學校唸書,後來到上海的一所美國英語學校“青年會中學”學習,在一口流利的英文就是當時練成的。1926年,邵逸夫剛從高中畢業,因為英路好,他的三哥邵仁枚邀請他到新加坡幫助發展南洋電影市場。從那時起,兄弟倆就用一臺無聲放映機和“天一”電影遊覽了南洋的鄉村,並開設了遊樂場和電影院。天一電影頭兩年發展迅速,其他電影公司組成“六合影業公司”想要因此打垮天一,迫使上海乃至南洋的大劇院都停止放映天一電影。

退休年齡比李嘉誠還大,捐了3萬棟教學樓,半個中國都是他的名字

被圍剿的邵逸夫和他三哥,不得已帶著放映機換了一個生存地。邵逸夫把天一的電影帶到農村賣給村民。他住在一家鄉村小店裡,有時在野外露宿。當時播放電影是需要自己用手搖,一場電影下來,邵逸夫的胳膊累得抬不起來。經過兩年的奮鬥,六合影業從內部瓦解,最終邵兄弟的天一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同時,他們在南洋站穩了腳跟,並開始在這兩個地方發展起來。幾年後,邵兄弟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娛樂產業鏈,擁有100多家電影院和9個遊樂場。

退休年齡比李嘉誠還大,捐了3萬棟教學樓,半個中國都是他的名字

1930年,紹氏決定發展有聲電影,便前往美國購買器材。在途中,他的船撞上了一塊礁石,沉了下去,邵逸夫抱著一塊舢板,漂流了一夜才獲救。驚魂未定,邵逸夫決定繼續他的計劃,在好萊塢買到了他們需要的機器。帶著這臺機器回家後,他親自導演並製作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白金龍》。《白金龍》創造了票房奇蹟,成本僅1萬元的電影,收穫了數百萬的回報,並將中國電影帶入了有聲時代。

1938年,天一影業正式更名為“南洋電影公司”。此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傳入東南亞,香港和南洋地區相繼倒臺,邵氏兄弟的電影生涯遭受了巨大的打擊。邵逸夫於1957來到香港,第二年創辦邵氏兄弟影視公司。那年,他51歲。

退休年齡比李嘉誠還大,捐了3萬棟教學樓,半個中國都是他的名字

拍攝需要一個基地,所以邵逸夫先生買了一座荒山,在香港清水灣,花了500, 000元,平後建立了自己的電影製片廠。有了自己的拍攝基地後,邵逸夫走上了選角之路,聘請導演李翰祥,並從競爭對手手中用雙倍的片酬把他們的頭牌女性強了過來。

隨著著名演員的加入,邵逸夫拍攝了《梁山伯與祝英臺》,一時間引起了香港的轟動,後來在南亞都非常火爆。據報道,一位臺灣老太太連續觀看了100多場。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臺灣還引發了一股黃梅戲的熱潮。

退休年齡比李嘉誠還大,捐了3萬棟教學樓,半個中國都是他的名字

此後,邵逸夫先生在香港電影業站穩腳跟。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紹氏兄弟的發展突飛猛進,每年在其製片廠製作40多部電影,並將它們流傳到世界各地。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在巔峰時期,邵氏電影每週被超過200萬人觀看,成為亞洲當之無愧的“娛樂之王”。

隨著電視的普及,邵逸夫看到了娛樂的新時代。1967,他與一位朋友合作,成立了香港電視廣播公司(TVB),當時香港電視臺的老大亞視,一個月月費要25港幣,邵逸夫就用免費來跟他對抗。TVB發展迅速,邵逸夫就乾脆關閉了紹氏影業,投身於電視行業。

在TVB,他延續了之前的模式,創建了培訓班和大量的明星打造。大量男神,比如周潤發、周星馳等等,都是從這個體系裡打造出來的。甚至新世紀的時候還有人說香港90%的明星是在從TVB出來的。

退休年齡比李嘉誠還大,捐了3萬棟教學樓,半個中國都是他的名字

邵逸夫被稱為中國看過最多電影的人,年輕時精力旺盛的他,每天只睡五個小時,有空的時候就去看電影。他看電影不僅僅是看,更多的是研究它們。好電影壞電影他都看,還會研究他們好在哪裡壞在哪裡。曾經他一天看過九部完整的電影,經營紹氏兄弟期間,他每年平均會看700多部。

肖先生在2011年出售了他在TVB的股份,並辭去了董事長一職,結束了TVB 40多年的統治。與此同時,他幫助推動的香港娛樂業也在下滑,而其長期競爭對手的處境更為艱難。亞視正式宣佈在2016年3月停播。

退休年齡比李嘉誠還大,捐了3萬棟教學樓,半個中國都是他的名字

邵逸夫於1975成立了香港紹氏基金會,並開始向世界各地的教育、醫療和其他福利事業捐款。當時他說:企業家的最高層次是慈善家。自1985年以來,邵逸夫一直在內地持續捐款,每年捐款約1億港元。80%的資金用於教育項目,因為邵逸夫認為國家的振興有賴於人才,人才的培養有賴於教育,人才的培養是國家根本利益的要求。

除了定期捐款外,他還進行了大量不定期的捐款。2005年,當長江遭受洪水襲擊時,肖先生一次性捐贈了118所小學。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捐出1億港元;2013年雅安大地震,他捐出8000萬元人民幣。在他100歲生日之前,他還向大陸捐贈了2億港元,惠及了340多所學校。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2年底,邵逸夫已向大陸捐贈了總額47.5港幣,幾乎全中國都遍及了名為“逸夫樓”的教學樓和圖書館等機構。

退休年齡比李嘉誠還大,捐了3萬棟教學樓,半個中國都是他的名字

逸夫樓在中國的大學中往往具有特殊的地位,對於那些大學生來說,它們也有著特殊的情節。20世紀90年代,當時的大學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逸夫樓往往是校園裡最現代化的建築。

邵逸夫幹了一輩子“實事”,於2014年1月7日去世,享年107歲。邵逸夫去世後,一些網友貼出了一張照片:網上搜到逸夫樓的地圖,顯示了近3萬棟樓,整個地圖上都是紅點,密密麻麻。就是所謂的“人去樓還在”。

本文由大話企業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