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平順縣來說,人口僅15萬,隸屬山西省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東部,縣域面積1510.3平方公里。在歷史上,平順縣這一縣名是明朝嘉靖皇帝所賜,距今已有接近500年的歷史了。

"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平順縣來說,人口僅15萬,隸屬山西省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東部,縣域面積1510.3平方公里。在歷史上,平順縣這一縣名是明朝嘉靖皇帝所賜,距今已有接近500年的歷史了。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名字是皇帝所賜

首先,平順縣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在地理位置上,平順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東部。北與黎城縣、河北省涉縣毗鄰,西與長治市潞州區、潞城區接壤,南部和西部與壺關縣相連,東與河南省林州市相接。縣域地跨東經113°11′45″—113°44′04″,北緯35°56′37″—36°27′44″,南北長約53公里,東西寬約45公里,總面積1510.3平方公。就平順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時期,該地區先屬黎國、潞國,後成為晉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魏趙韓三家分晉,今山西省平順縣一帶先屬韓國,後成為趙國的疆域。

"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平順縣來說,人口僅15萬,隸屬山西省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東部,縣域面積1510.3平方公里。在歷史上,平順縣這一縣名是明朝嘉靖皇帝所賜,距今已有接近500年的歷史了。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名字是皇帝所賜

首先,平順縣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在地理位置上,平順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東部。北與黎城縣、河北省涉縣毗鄰,西與長治市潞州區、潞城區接壤,南部和西部與壺關縣相連,東與河南省林州市相接。縣域地跨東經113°11′45″—113°44′04″,北緯35°56′37″—36°27′44″,南北長約53公里,東西寬約45公里,總面積1510.3平方公。就平順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時期,該地區先屬黎國、潞國,後成為晉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魏趙韓三家分晉,今山西省平順縣一帶先屬韓國,後成為趙國的疆域。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名字是皇帝所賜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長治市平順縣一帶屬上黨郡這一建制。漢武帝這位皇帝在位時,設立刺史於上黨郡,屬幷州域,統轄潞城、壺關等十四縣,今平順境域分屬於潞城縣和壺關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平順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西晉建立後,該地區依然分屬於潞城縣和壺關縣。不過,在南北朝時期,該地區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今平順縣一帶分屬黎城縣和潞城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再次設立壺關縣,今平順境域南部屬壺關縣,北部屬黎城縣和潞城縣。

"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平順縣來說,人口僅15萬,隸屬山西省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東部,縣域面積1510.3平方公里。在歷史上,平順縣這一縣名是明朝嘉靖皇帝所賜,距今已有接近500年的歷史了。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名字是皇帝所賜

首先,平順縣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在地理位置上,平順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東部。北與黎城縣、河北省涉縣毗鄰,西與長治市潞州區、潞城區接壤,南部和西部與壺關縣相連,東與河南省林州市相接。縣域地跨東經113°11′45″—113°44′04″,北緯35°56′37″—36°27′44″,南北長約53公里,東西寬約45公里,總面積1510.3平方公。就平順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時期,該地區先屬黎國、潞國,後成為晉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魏趙韓三家分晉,今山西省平順縣一帶先屬韓國,後成為趙國的疆域。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名字是皇帝所賜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長治市平順縣一帶屬上黨郡這一建制。漢武帝這位皇帝在位時,設立刺史於上黨郡,屬幷州域,統轄潞城、壺關等十四縣,今平順境域分屬於潞城縣和壺關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平順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西晉建立後,該地區依然分屬於潞城縣和壺關縣。不過,在南北朝時期,該地區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今平順縣一帶分屬黎城縣和潞城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再次設立壺關縣,今平順境域南部屬壺關縣,北部屬黎城縣和潞城縣。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名字是皇帝所賜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分天下為十道,該地區屬河東道。河東道,領太原府和蒲、晉、絳、慈、隰、汾、沁、遼、嵐、 石、忻、代、雲、朔、蔚、澤、潞,共18府州。治河中,今山西永濟縣治。五代十國時期,今平順縣一帶改屬潞州。宋代至明代中前期,隸屬未變。那麼,問題來了,就平順縣這一建制,始於什麼時候呢?對此,根據史料記載,明嘉靖八年(1529年),析黎城縣五里、潞城縣十六裡、壺關縣十里共三十一里設立平順縣。就平順這一縣名,是明朝嘉靖皇帝以“剿平逆賊,地方馴順”之意賜名。

"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平順縣來說,人口僅15萬,隸屬山西省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東部,縣域面積1510.3平方公里。在歷史上,平順縣這一縣名是明朝嘉靖皇帝所賜,距今已有接近500年的歷史了。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名字是皇帝所賜

首先,平順縣隸屬於山西省長治市。在地理位置上,平順縣位於山西省東南部,長治市東部。北與黎城縣、河北省涉縣毗鄰,西與長治市潞州區、潞城區接壤,南部和西部與壺關縣相連,東與河南省林州市相接。縣域地跨東經113°11′45″—113°44′04″,北緯35°56′37″—36°27′44″,南北長約53公里,東西寬約45公里,總面積1510.3平方公。就平順縣的歷史來說,春秋時期,該地區先屬黎國、潞國,後成為晉國的疆域。到了戰國時期,魏趙韓三家分晉,今山西省平順縣一帶先屬韓國,後成為趙國的疆域。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名字是皇帝所賜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長治市平順縣一帶屬上黨郡這一建制。漢武帝這位皇帝在位時,設立刺史於上黨郡,屬幷州域,統轄潞城、壺關等十四縣,今平順境域分屬於潞城縣和壺關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平順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西晉建立後,該地區依然分屬於潞城縣和壺關縣。不過,在南北朝時期,該地區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今平順縣一帶分屬黎城縣和潞城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再次設立壺關縣,今平順境域南部屬壺關縣,北部屬黎城縣和潞城縣。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名字是皇帝所賜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分天下為十道,該地區屬河東道。河東道,領太原府和蒲、晉、絳、慈、隰、汾、沁、遼、嵐、 石、忻、代、雲、朔、蔚、澤、潞,共18府州。治河中,今山西永濟縣治。五代十國時期,今平順縣一帶改屬潞州。宋代至明代中前期,隸屬未變。那麼,問題來了,就平順縣這一建制,始於什麼時候呢?對此,根據史料記載,明嘉靖八年(1529年),析黎城縣五里、潞城縣十六裡、壺關縣十里共三十一里設立平順縣。就平順這一縣名,是明朝嘉靖皇帝以“剿平逆賊,地方馴順”之意賜名。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僅15萬,名字是皇帝所賜

最後,由此,就平順縣這一建制,始於公元1529年,距今已有接近500年的歷史了。平順縣在建縣之後,屬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潞安府。清朝取代明朝後,平順縣屬山西省潞安府。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撤銷平順縣,疆域劃入潞城縣。到了1912年4月,再次設立平順縣。1914年,平順縣屬冀寧道。1928年,平順縣直屬於山西省。1985年5月,撤銷晉東南地區,設立地級長治市,平順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平順縣總面積達1510.3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5萬人,為山西省人口較少的一個縣。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