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媯水河”得名始末,為何說從山西“漂”來?和堯舜傳說有關

北京世園會園區位於延慶西南部,東部緊鄰延慶新城,西部緊鄰官廳水庫,橫跨媯水河兩岸。媯水河是北京地區一條重要的河流,它是如何得名的呢?

北京“媯水河”得名始末,為何說從山西“漂”來?和堯舜傳說有關

從空中俯瞰媯水河 馬文曉/攝

“媯”作為河水之名有著久遠的歷史。漢代學者許慎《說文解字》記載:“虞舜居媯汭,因以為氏。”所謂“汭”,指的是河流匯合或河流彎曲的地方,也就是說虞舜居住在媯水之濱,因此以“媯”作為自己氏族的名稱。對此《史記》有更詳細的記載:“舜為庶人時,堯妻之二女,居於媯汭。其後因為氏姓,姓媯氏。”講的是當舜還是庶人之時,堯將自己的兩個女兒,也就是娥皇、女英許配給了舜,共同居住在媯水之濱,因此後代以“媯”為氏族名。舜晚年出巡,死於蒼梧之野,二妃趕至湘江,淚盡而亡。她們的淚水染竹成斑,稱為“湘妃竹”,成為一段悽美的故事。

從各類先秦古籍及考古文獻上看,堯舜的活動中心在今山西西南地區。這時的媯水也遠在山西,是山西西南永濟的一條小河,與延慶境內媯水河並無關係。現在延慶的媯水河,在北魏時期《水經注》中被稱為清夷水、滄河,兩水相距不啻千里,各有名稱,互不相干。那遠在山西的媯水又如何“遷移”到了延慶呢?

這還是與堯舜傳說相關。根據北京大學歷史地理學家王北辰先生的研究,由於堯舜傳說的廣泛流傳,南北朝以後,有人認為古潘縣(今涿鹿縣保岱)是舜都所在。《水經注》記載潘縣故城“或雲舜所都也”,而舜又以媯為姓氏,所以唐代貞觀八年(634年)在涿鹿地區設置了媯州。同時將原先古潘縣境內的潘泉故瀆附會為媯水,這樣媯水這個名稱就從山西永濟移到了河北涿鹿。這時延慶境內原清夷水的名稱仍在使用,唐初在清夷水與桑乾水匯合之處設有清夷軍(注:軍在唐宋時期為具有軍事色彩的政區名),治所稱為清夷軍城(在今河北懷來縣東南舊懷來城,已沒入官廳水庫),軍與城名明顯來自清夷水。

延慶境內清夷水又是何時改稱媯水的呢?應該還是發生在唐代。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年),媯州治所被遷移到了清夷軍城,大概就在此時,舊州城的媯水的名稱也被移用到新州城。由於媯水深厚的歷史底蘊,天寶元年(742年)時又將媯州改為媯川郡,《新唐書·地理志》記載“媯水貫中”,媯水也就取代了清夷水之名。

簡言之,現在延慶的媯水河,古稱清夷水,亦名滄河。媯水原是今山西永濟境內的古水名,與帝堯帝舜的傳說有關。南北朝以後,人們附會古潘縣(今涿鹿縣保岱)是舜都,所以便把古潘城中的小水改名為媯水,逮至唐朝更以媯水為州名。這樣,媯水水名就從山西永濟移到了河北涿鹿。唐長安二年移媯州於清夷軍城,大概就在此時,舊州城的媯水水名也被移用到新州城,媯水也就取代了清夷水名。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王洪波

流程編輯:王宏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