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仲:話劇《商鞅》再演,細緻打磨的終會長久

商鞅 藝術 西遊記 尹鑄勝 齊魯網 2017-03-31
孫仲:話劇《商鞅》再演,細緻打磨的終會長久

△大型歷史話劇《商鞅》海報(資料圖)

作者:孫仲

作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2017原創演出季重頭戲,大型歷史話劇《商鞅》結束上海9場演出後,又於3月15日起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連演4場,場場爆滿。這也是《商鞅》走過的第21年。

時隔多年,話劇《商鞅》再現劇場,依然魅力不減,還能引起如此轟動和強烈反響,圍繞該劇原著、舞臺呈現等諸多探討依然刷遍京城戲劇人的朋友圈……這是一個令人欣喜而又值得思考的現象。

當年商鞅的主角扮演者尹鑄勝已經從上戲小帥哥變成了中年大叔,導演陳薪伊和舞美設計黃楷夫也憑藉這部《商鞅》一作成名,至今該劇的導演手法和舞美都成為舞臺範本被戲劇學院當成教材。編劇姚遠,在此之後還寫出了電視劇《歷史的天空》、《青春四十》等力作……這些,從一個側面映襯了《商鞅》當年的創作班底之深厚,以及各種影響之巨大。

而《商鞅》從2001年至今幾乎包攬了所有的國家級舞臺藝術的最高獎項,更榮獲過“國家舞臺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則充分證明該劇是一部高質量、嚴水準、有深度的話劇作品,從中也可找到該劇此番再演依然火爆的一些原因。是的,任何一部作品,只要用心去創作,忠於藝術、忠於觀眾,真正走進了觀眾心坎裡,那必將成為精品,而且歷久彌新,長盛不衰。

孫仲:話劇《商鞅》再演,細緻打磨的終會長久

△大型歷史話劇《商鞅》(資料圖)

無獨有偶。2007年作為湖南衛視開年大戲的歷史題材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時隔十年之後,於去年底再度在優酷視頻等平臺播出,依然受到劇迷追捧。“連我這個對古裝劇從來不感冒的人都能喜歡上的良心劇”、“暴露睡點也要發一下,有生之年系列”、“對畫質特別挑剔的我,不惜忍著標清也要看完的,看完之後不過癮還去買了書”……網友們的點贊與好評,在網上此起彼伏。

一部作品,經歷很多年時間,還能夠擁有市場和受到觀眾歡迎,是很難得的。而這,也應該成為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共同追求與努力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其中必然含有雋永的美、永恆的情、浩蕩的氣。

這些年來,新推出的文藝作品很多,但有多少能成為經典,乃至不斷再演、重播呢?每年寒暑假,相關電視臺總會播出《西遊記》這部電視劇,奇怪的是不但無人反對,而且不單是孩子們愛看,大人們也樂此不疲,一遍遍“重溫”。這既是當下缺乏好劇的體現,也是該劇作為經典散發魅力的寫照。經典,確實是永恆的。如何創作出能成為經典的作品呢?這需要文藝工作者深刻思考,努力去做。至少說,應有對藝術和觀眾的敬畏之心,而不能隨心所欲,甚至隨波逐流。

孫仲:話劇《商鞅》再演,細緻打磨的終會長久

△大型歷史話劇《商鞅》(資料圖)

現在有不少創作者完全被利益左右,不但無心打造精品,甚至投機取巧,不擇手段。動輒發生的劇本抄襲、摳像演出等風波,在很多人看來是醜聞、恥辱,可在某些人看來卻是小事一樁,他們根本不放在眼裡,甚至還有將風波當炒作機會的。結果是侵犯了他人合法權益不說,還帶壞了行業風氣。

更有甚至者,還有一些人無視歷史、無視現實,盲目追求轟動效應,挖空心思打造“雷劇”、“神劇”等不真實的作品。“手撕鬼子”、“褲襠藏雷”等情節也能在作品中出現,甚至有人要給焦裕祿寫“三個女人”……這些觸碰底線、喪失良知的創作手段,怎能推出好作品?更不要說精品、經典了。而這些讓人不齒的做法,與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的“文藝不能做市場的奴隸”完全背道而馳,不能不引起警惕。

“文藝要塑造人心,創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然而現實之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這一點呢?備受爭議的“用替身”現象,使得影視圈的“小鮮肉”們置身風口浪尖,處境好不尷尬。而很多老戲骨,卻是堅決不用替身的,他們對演戲有一種執著勁,絕不會偷懶。話劇《商鞅》從醞釀創作,到搬上舞臺,前後經歷了15年時間。正因為時間充足,才能夠進行細緻的打磨,去偽存真,精益求精,使得作品的人物及情節樹得起、立得住、站得穩。如果像現在某些人這樣,迫不及待,偷工減料,甚至弄虛作假,能成為精品,乃至過了21年再演,還是座無虛席,好評如潮嗎?

(作者系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聲明: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齊魯網立場,僅供參考。】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