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連演四場均爆滿,上海話劇《商鞅》震撼人心

商鞅 春秋戰國 尹鑄勝 中國歷史 上海觀察 2017-03-28

如果列出中國話劇110年來的經典劇目,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扛鼎之作《商鞅》無疑是其中一部。該劇時空容量之大、劇情結構之豐富、人物形象之勇敢悲壯,具備了史詩性作品的特徵。3月15日—18日,這部問世21年的《商鞅》在國家大劇院連演4場,場場爆滿,場場掌聲熱烈,場場引發議論,足見其經典之魅力。

作為2017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玉蘭綻香”演出季系列演出的重頭戲,這部匯聚了上話老中青三代優秀演員的歷史題材劇作,來京參加國家大劇院•中國當代著名導演作品邀請展。在15日演出結束謝幕瞬間,總導演陳薪伊快步走上舞臺,與主演尹鑄勝緊緊擁抱。

21年前,31歲的尹鑄勝正是因為飾演商鞅這一角色而一舉成名,囊括了中國戲劇梅花獎、白玉蘭戲劇表演獎、文華表演獎等各項專業獎項。此番《商鞅》在國家大劇院的首場演出,錘鍊多年的尹鑄勝把商鞅的人性和微妙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在全劇最後“萬箭穿心而死”的段落中,商鞅在姬孃的支撐下,在血色中拼盡最後一絲氣力呼喊出“秦國,秦國”的生命絕唱,更是聲聲“扎進”觀眾心間,令人無不動容。

《商鞅》為何能成為經典?

展現命運與人性的力量

在《商鞅》編劇姚遠看來,如果《商鞅》能演一百年,方能稱為經典。他說:“莎士比亞的戲劇五百多年仍然不過時,除了藝術原因外,就是在於他的思想不過時,因為莎士比亞永遠在命運和人性上做文章,政治衝突只是作為背景。”

1996年,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創排的大型歷史話劇《商鞅》轟動上海,它以恢弘的氣勢、深邃的主題和各具個性的人物撼動了觀眾,成為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一大金字招牌。可誰能想到,編劇姚遠是醞釀了七年才寫成這個劇本的。姚遠認為,自己對《商鞅》的貢獻在於劇本的選擇和刪減。這部戲一共有三條線:政治鬥爭線、與韓女的愛情線、與姬孃的命運線。他把政治線做了修剪,削弱了愛情線,加強了商鞅的命運線。“我始終相信《商鞅》不會過時,因為它寫的是歷史,寫的是人生,寫的是中國千百年來一直凝固著的一塊文化。”

的確,《商鞅》的選材符合現代流行美學特徵,因為張揚人性的作品最能被觀眾接受,而商鞅的悲劇命運也加重了劇作之美。全劇沒有把商鞅當作高大全的對象來塑造,而是借用希臘英雄悲劇性的命運模式,以人道主義筆觸,著力描寫商鞅在友誼、愛情和政治理想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犧牲,描寫了他捨棄一切衝出陳規陋習的不屈精神。這些,已經足夠打動人心了。

導演陳薪伊也認為該劇的成功首先在於寫出了一個巨人。她說:“這是一場起於用生命保衛生命的戰鬥,這是一次人的覺醒。在這場戰鬥中,會說話的牲口變成了人,一個大寫的人,一個巨人,一個摧毀了奴隸制的巨人。一個一生嚐盡了萬箭穿心之痛楚、直到生命的最後一瞬也不放棄的巨人。”

氣勢恢弘 陽剛大氣

商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完全憑自己的借聰明才智登上政治舞臺、實現改革理想的人,也是一位充滿悲劇色彩的人物。話劇《商鞅》集中展示了他在短短19年時間裡通過變法創下的使秦國日新月異的奇蹟,刻畫了一位不是君王但有著君王般威嚴與果敢、同時具有遠見卓識、內心又豐富複雜的改革家形象。商鞅變法,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對今天來說都具有啟示意義。

《商鞅》沒有正面描述商鞅變法的價值,而是重點描述了在統治階層進行的變與不變的鬥爭,對商鞅率兵與魏國的幾場戰爭,則毫不吝惜地放到幕後,表現出編導駕馭複雜歷史事件的藝術才能,也展現出恢弘的歷史畫面。商鞅推行變法是帶動全劇氣勢的中心事件,不少地方是通過語言的交鋒來表達的,而全劇華美的語言和考究的修辭,可謂一部詩化了的歷史正劇。語言交鋒中的思辨色彩,恰為一種展示劇情的絕妙方法,提高了思想性和陽剛之氣。

《商鞅》既沒有對變法進程做就事論事地評判,也沒有對變法過程做平面化的陳述,而是廣泛借用跳接、閃回、單一畫面的多時空共融等影視手法,立體化地表現了兩派勢力針尖對麥芒式的鬥爭。抱有敵視態度的守成派在劇中與改革派一樣得到充分表演,無論人數還是戲份都旗鼓相當,增加了全劇的觀賞性。而商鞅改革的第一受害者公子虔的兩次大聲疾呼:“商鞅之法不可不行,商鞅其人不可不除”,體現出人性的多義性,編導沒有用慣常的非此即彼模式做過多評判,而是留給觀眾慢慢品味。

除了強大的編劇、導演和舞美團隊,《商鞅》還有一隻演技高超的演員隊伍。從經典版《商鞅》看,演員陣容極其豪華,主演尹鑄勝獲獎連連,婁際成、張名煜、杜冶秋、朱藝、佘晨光、李建華等老戲骨分別在劇中扮演重要角色,堪稱眾星捧月;當年的青年演員田水、徐崢、周小倩、郝平、馬伊琍等現在已是演藝界的中流砥柱。2007年後重排《商鞅》,魏春光、孫寧芳、孫藝洲、賈邱、王一然等青年演員擔綱,2015年又邀請尹鑄勝迴歸舞臺再現經典,青年演員劉鵬接棒商鞅角色延續傳奇,至此這輪《商鞅》演員陣容基本維持下來。

今年來京獻演九部話劇

據瞭解,繼《商鞅》之後,2017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玉蘭綻香”演出季計劃在北京呈現一系列具有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特色的戲劇作品。包括:原創話劇《大清相國》、都市情感話劇《卡布奇諾的鹹味》、原創肢體劇《魯鎮往事》、英國經典鬧劇《糊塗戲班》、普利策/託尼雙料戲劇大獎作品《懷疑》、契訶夫經典話劇《萬尼亞舅舅》、愛丁堡邊緣藝術節獲獎話劇《仲夏》、話劇《12個人》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傳世鉅著《無人生還》。這九部劇目計劃於今年8月初至10月底陸續在北京獻演,讓北京觀眾欣賞到來自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更多風格迥異的戲劇作品。

題圖來源:北青網 圖片編輯:曹立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