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

秦國的商鞅變法是戰國曆史上濃厚的一抹色彩,究其根本,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富兵強,民不畏死,為統一大業打下了堅固的基礎。而戰國又是封建制形成的時間段,商鞅變法瓦解了舊的貴族壟斷的制度,使得新興的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是符合當代大流趨勢的一種標誌性事件。然而,變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時間才能讓國家變得煥然一新,秦國變法所需要的時間,就是齊魏兩國爭霸所給予的,這一切還要從一次“比寶”說起。

"

秦國的商鞅變法是戰國曆史上濃厚的一抹色彩,究其根本,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富兵強,民不畏死,為統一大業打下了堅固的基礎。而戰國又是封建制形成的時間段,商鞅變法瓦解了舊的貴族壟斷的制度,使得新興的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是符合當代大流趨勢的一種標誌性事件。然而,變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時間才能讓國家變得煥然一新,秦國變法所需要的時間,就是齊魏兩國爭霸所給予的,這一切還要從一次“比寶”說起。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商鞅舌戰守舊群臣

齊威王、魏惠王比寶——新興強國與老牌強國的一場暗地博弈

史載,齊威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55年),魏惠王與齊威王會於郊外。魏國富強,魏王亦愛財寶。為了顯示自己的富裕,魏惠王給齊威王展示了自己的寶貝——能照亮十二輛車的“徑寸之珠”。顯擺完後,魏王煞有其事的問齊威王“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此刻的魏王,就像是一個財大氣粗的暴發戶。

齊威王面對魏惠王的嘲諷,並沒有動怒,反而說出了自己的寶貝:

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

——齊威王之寶

一個以珠玉為寶,一個以賢臣為寶,孰是孰非立馬現於眼前。齊威王的一番言論,彷彿狠狠給了魏王一個耳光,使得魏惠王慚愧而去,這也是歷史上硬生生的打臉事件之一。

"

秦國的商鞅變法是戰國曆史上濃厚的一抹色彩,究其根本,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富兵強,民不畏死,為統一大業打下了堅固的基礎。而戰國又是封建制形成的時間段,商鞅變法瓦解了舊的貴族壟斷的制度,使得新興的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是符合當代大流趨勢的一種標誌性事件。然而,變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時間才能讓國家變得煥然一新,秦國變法所需要的時間,就是齊魏兩國爭霸所給予的,這一切還要從一次“比寶”說起。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商鞅舌戰守舊群臣

齊威王、魏惠王比寶——新興強國與老牌強國的一場暗地博弈

史載,齊威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55年),魏惠王與齊威王會於郊外。魏國富強,魏王亦愛財寶。為了顯示自己的富裕,魏惠王給齊威王展示了自己的寶貝——能照亮十二輛車的“徑寸之珠”。顯擺完後,魏王煞有其事的問齊威王“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此刻的魏王,就像是一個財大氣粗的暴發戶。

齊威王面對魏惠王的嘲諷,並沒有動怒,反而說出了自己的寶貝:

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

——齊威王之寶

一個以珠玉為寶,一個以賢臣為寶,孰是孰非立馬現於眼前。齊威王的一番言論,彷彿狠狠給了魏王一個耳光,使得魏惠王慚愧而去,這也是歷史上硬生生的打臉事件之一。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齊威王影視形象

表面上看,這只不過是一場攀比的事件,但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其內在隱藏著的,是一個新興國家對老牌霸主地位的挑戰。先說說魏國,三家分晉後,魏國經過魏文侯、魏武侯兩代的勵精圖治,一躍成為天下霸主。

魏國先是任用李悝變法,調整國家經濟政策,改善魏國的經濟狀況。李悝的變法內容,大概是促進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和政府出面調整糧價。他把每年按收成分成六等,上等收成時,國家出價收購糧食來提升糧價,下等收成時,國家再把之前收的糧食發出來提高糧價;除了李悝變法,還有任吳起為西河守。吳起打得西邊的秦國丟城失地,擴大了魏國疆域,而吳起所創的魏武卒更是天下之最。此時的魏國,可謂是生機勃勃,人才濟濟。

和魏國這麼一個強國做鄰居,秦國想要變法可謂是難上加難。因為光是變法時,國內因為不適應所產生的動盪就能讓秦國喝一壺了,更何況還有一個強大的老對手在一旁虎視眈眈?一旦變法出現偏差,魏國出兵犯境,那秦國所面對的,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幸運的是,一個東方興起的大國轉移了魏國的視線,讓秦國有了變法的時間,這就是齊國。

"

秦國的商鞅變法是戰國曆史上濃厚的一抹色彩,究其根本,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富兵強,民不畏死,為統一大業打下了堅固的基礎。而戰國又是封建制形成的時間段,商鞅變法瓦解了舊的貴族壟斷的制度,使得新興的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是符合當代大流趨勢的一種標誌性事件。然而,變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時間才能讓國家變得煥然一新,秦國變法所需要的時間,就是齊魏兩國爭霸所給予的,這一切還要從一次“比寶”說起。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商鞅舌戰守舊群臣

齊威王、魏惠王比寶——新興強國與老牌強國的一場暗地博弈

史載,齊威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55年),魏惠王與齊威王會於郊外。魏國富強,魏王亦愛財寶。為了顯示自己的富裕,魏惠王給齊威王展示了自己的寶貝——能照亮十二輛車的“徑寸之珠”。顯擺完後,魏王煞有其事的問齊威王“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此刻的魏王,就像是一個財大氣粗的暴發戶。

齊威王面對魏惠王的嘲諷,並沒有動怒,反而說出了自己的寶貝:

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

——齊威王之寶

一個以珠玉為寶,一個以賢臣為寶,孰是孰非立馬現於眼前。齊威王的一番言論,彷彿狠狠給了魏王一個耳光,使得魏惠王慚愧而去,這也是歷史上硬生生的打臉事件之一。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齊威王影視形象

表面上看,這只不過是一場攀比的事件,但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其內在隱藏著的,是一個新興國家對老牌霸主地位的挑戰。先說說魏國,三家分晉後,魏國經過魏文侯、魏武侯兩代的勵精圖治,一躍成為天下霸主。

魏國先是任用李悝變法,調整國家經濟政策,改善魏國的經濟狀況。李悝的變法內容,大概是促進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和政府出面調整糧價。他把每年按收成分成六等,上等收成時,國家出價收購糧食來提升糧價,下等收成時,國家再把之前收的糧食發出來提高糧價;除了李悝變法,還有任吳起為西河守。吳起打得西邊的秦國丟城失地,擴大了魏國疆域,而吳起所創的魏武卒更是天下之最。此時的魏國,可謂是生機勃勃,人才濟濟。

和魏國這麼一個強國做鄰居,秦國想要變法可謂是難上加難。因為光是變法時,國內因為不適應所產生的動盪就能讓秦國喝一壺了,更何況還有一個強大的老對手在一旁虎視眈眈?一旦變法出現偏差,魏國出兵犯境,那秦國所面對的,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幸運的是,一個東方興起的大國轉移了魏國的視線,讓秦國有了變法的時間,這就是齊國。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戰國形式

齊威王是個著名的君主。語文課本上《鄒忌諷齊威王納諫》的故事為大眾所知,鄒忌通過與徐公比美的故事勸導威王納諫,威王亦奮發圖強使得“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齊威王在位時期,對齊國進行了整頓與改革。他在即位之初曾委政於卿大夫,但得到的結果卻是“諸侯相伐,國人不治”。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威王決定殺雞儆猴。他派人清查各地,發現“毀言日至”的即墨大夫其實是難得一見的好官,便封給即墨大夫萬戶食邑;而“譽言日至”的阿城大夫卻是個徹頭徹尾的大貪官,於是憤怒的齊威王下令將阿城大夫烹殺。此後,齊國官場大治。

桂陵、馬陵之戰——魏國的衰敗與齊、秦的崛起

這大概是個老的掉牙的故事,但我們還是要透過表面看內在。鬼谷子之徒龐涓與孫臏是死對頭。原因是,在魏國任大將軍的龐涓恐懼孫臏之才能會搶奪他在魏國的地位,於是龐涓便設計囚禁了孫臏,挖去了他的膝蓋骨。孫臏通過裝瘋的方式逃出了魏國,受到了齊國重臣田忌的引見而見到了齊威王。

有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為什麼魏國中後期的人才流失會那麼嚴重?商鞅、張儀、魏章、孫臏、公孫衍等等這一批人都與魏國有著莫大的干係,為什麼他們沒有留在魏國任職?我想,該是魏國的改革並不徹底以及君王的不作為罷了。齊國有稷下學宮,秦國有“求賢令”,魏國又做了什麼呢?

"

秦國的商鞅變法是戰國曆史上濃厚的一抹色彩,究其根本,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富兵強,民不畏死,為統一大業打下了堅固的基礎。而戰國又是封建制形成的時間段,商鞅變法瓦解了舊的貴族壟斷的制度,使得新興的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是符合當代大流趨勢的一種標誌性事件。然而,變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時間才能讓國家變得煥然一新,秦國變法所需要的時間,就是齊魏兩國爭霸所給予的,這一切還要從一次“比寶”說起。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商鞅舌戰守舊群臣

齊威王、魏惠王比寶——新興強國與老牌強國的一場暗地博弈

史載,齊威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55年),魏惠王與齊威王會於郊外。魏國富強,魏王亦愛財寶。為了顯示自己的富裕,魏惠王給齊威王展示了自己的寶貝——能照亮十二輛車的“徑寸之珠”。顯擺完後,魏王煞有其事的問齊威王“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此刻的魏王,就像是一個財大氣粗的暴發戶。

齊威王面對魏惠王的嘲諷,並沒有動怒,反而說出了自己的寶貝:

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

——齊威王之寶

一個以珠玉為寶,一個以賢臣為寶,孰是孰非立馬現於眼前。齊威王的一番言論,彷彿狠狠給了魏王一個耳光,使得魏惠王慚愧而去,這也是歷史上硬生生的打臉事件之一。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齊威王影視形象

表面上看,這只不過是一場攀比的事件,但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其內在隱藏著的,是一個新興國家對老牌霸主地位的挑戰。先說說魏國,三家分晉後,魏國經過魏文侯、魏武侯兩代的勵精圖治,一躍成為天下霸主。

魏國先是任用李悝變法,調整國家經濟政策,改善魏國的經濟狀況。李悝的變法內容,大概是促進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和政府出面調整糧價。他把每年按收成分成六等,上等收成時,國家出價收購糧食來提升糧價,下等收成時,國家再把之前收的糧食發出來提高糧價;除了李悝變法,還有任吳起為西河守。吳起打得西邊的秦國丟城失地,擴大了魏國疆域,而吳起所創的魏武卒更是天下之最。此時的魏國,可謂是生機勃勃,人才濟濟。

和魏國這麼一個強國做鄰居,秦國想要變法可謂是難上加難。因為光是變法時,國內因為不適應所產生的動盪就能讓秦國喝一壺了,更何況還有一個強大的老對手在一旁虎視眈眈?一旦變法出現偏差,魏國出兵犯境,那秦國所面對的,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幸運的是,一個東方興起的大國轉移了魏國的視線,讓秦國有了變法的時間,這就是齊國。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戰國形式

齊威王是個著名的君主。語文課本上《鄒忌諷齊威王納諫》的故事為大眾所知,鄒忌通過與徐公比美的故事勸導威王納諫,威王亦奮發圖強使得“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齊威王在位時期,對齊國進行了整頓與改革。他在即位之初曾委政於卿大夫,但得到的結果卻是“諸侯相伐,國人不治”。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威王決定殺雞儆猴。他派人清查各地,發現“毀言日至”的即墨大夫其實是難得一見的好官,便封給即墨大夫萬戶食邑;而“譽言日至”的阿城大夫卻是個徹頭徹尾的大貪官,於是憤怒的齊威王下令將阿城大夫烹殺。此後,齊國官場大治。

桂陵、馬陵之戰——魏國的衰敗與齊、秦的崛起

這大概是個老的掉牙的故事,但我們還是要透過表面看內在。鬼谷子之徒龐涓與孫臏是死對頭。原因是,在魏國任大將軍的龐涓恐懼孫臏之才能會搶奪他在魏國的地位,於是龐涓便設計囚禁了孫臏,挖去了他的膝蓋骨。孫臏通過裝瘋的方式逃出了魏國,受到了齊國重臣田忌的引見而見到了齊威王。

有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為什麼魏國中後期的人才流失會那麼嚴重?商鞅、張儀、魏章、孫臏、公孫衍等等這一批人都與魏國有著莫大的干係,為什麼他們沒有留在魏國任職?我想,該是魏國的改革並不徹底以及君王的不作為罷了。齊國有稷下學宮,秦國有“求賢令”,魏國又做了什麼呢?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回到正題,齊國的興起吸引了魏國的注意。我們站在魏國的角度上想想,假使你是魏惠王,對你而言,一邊是被自己打得苟延殘喘只能偏居一隅的秦國,另一邊是聲名遠播的齊威王所帶領且的齊國,且齊國正在追趕魏國的腳步,兩者的差距越來越小,你會先針對哪個?況且秦國地處西陲,與異族相鄰且有世仇,或許不需要魏國出手,秦國就被他們整死了呢?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齊、魏兩國的戰爭是必不可免的。齊威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53年),魏國派龐涓出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使向齊國求救告急,齊威王在權衡利弊之後決定出兵助趙。齊威王為什麼出兵,這一點我們很容易理解。韓、趙、魏乃三分晉國所來,一旦魏國滅掉趙國,憑藉其霸主之實力,簡直是如虎添翼的存在,那時的韓國又能撐多久呢?誰知道會不會再冒出個晉國來,要知道,就是因為晉國的存在,秦穆公也只能稱霸“西戎”而已。而三晉地處中原,包圍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戲碼在歷史上可上演了不止一次了。

"

秦國的商鞅變法是戰國曆史上濃厚的一抹色彩,究其根本,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富兵強,民不畏死,為統一大業打下了堅固的基礎。而戰國又是封建制形成的時間段,商鞅變法瓦解了舊的貴族壟斷的制度,使得新興的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是符合當代大流趨勢的一種標誌性事件。然而,變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時間才能讓國家變得煥然一新,秦國變法所需要的時間,就是齊魏兩國爭霸所給予的,這一切還要從一次“比寶”說起。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商鞅舌戰守舊群臣

齊威王、魏惠王比寶——新興強國與老牌強國的一場暗地博弈

史載,齊威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55年),魏惠王與齊威王會於郊外。魏國富強,魏王亦愛財寶。為了顯示自己的富裕,魏惠王給齊威王展示了自己的寶貝——能照亮十二輛車的“徑寸之珠”。顯擺完後,魏王煞有其事的問齊威王“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此刻的魏王,就像是一個財大氣粗的暴發戶。

齊威王面對魏惠王的嘲諷,並沒有動怒,反而說出了自己的寶貝:

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

——齊威王之寶

一個以珠玉為寶,一個以賢臣為寶,孰是孰非立馬現於眼前。齊威王的一番言論,彷彿狠狠給了魏王一個耳光,使得魏惠王慚愧而去,這也是歷史上硬生生的打臉事件之一。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齊威王影視形象

表面上看,這只不過是一場攀比的事件,但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其內在隱藏著的,是一個新興國家對老牌霸主地位的挑戰。先說說魏國,三家分晉後,魏國經過魏文侯、魏武侯兩代的勵精圖治,一躍成為天下霸主。

魏國先是任用李悝變法,調整國家經濟政策,改善魏國的經濟狀況。李悝的變法內容,大概是促進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和政府出面調整糧價。他把每年按收成分成六等,上等收成時,國家出價收購糧食來提升糧價,下等收成時,國家再把之前收的糧食發出來提高糧價;除了李悝變法,還有任吳起為西河守。吳起打得西邊的秦國丟城失地,擴大了魏國疆域,而吳起所創的魏武卒更是天下之最。此時的魏國,可謂是生機勃勃,人才濟濟。

和魏國這麼一個強國做鄰居,秦國想要變法可謂是難上加難。因為光是變法時,國內因為不適應所產生的動盪就能讓秦國喝一壺了,更何況還有一個強大的老對手在一旁虎視眈眈?一旦變法出現偏差,魏國出兵犯境,那秦國所面對的,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幸運的是,一個東方興起的大國轉移了魏國的視線,讓秦國有了變法的時間,這就是齊國。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戰國形式

齊威王是個著名的君主。語文課本上《鄒忌諷齊威王納諫》的故事為大眾所知,鄒忌通過與徐公比美的故事勸導威王納諫,威王亦奮發圖強使得“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齊威王在位時期,對齊國進行了整頓與改革。他在即位之初曾委政於卿大夫,但得到的結果卻是“諸侯相伐,國人不治”。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威王決定殺雞儆猴。他派人清查各地,發現“毀言日至”的即墨大夫其實是難得一見的好官,便封給即墨大夫萬戶食邑;而“譽言日至”的阿城大夫卻是個徹頭徹尾的大貪官,於是憤怒的齊威王下令將阿城大夫烹殺。此後,齊國官場大治。

桂陵、馬陵之戰——魏國的衰敗與齊、秦的崛起

這大概是個老的掉牙的故事,但我們還是要透過表面看內在。鬼谷子之徒龐涓與孫臏是死對頭。原因是,在魏國任大將軍的龐涓恐懼孫臏之才能會搶奪他在魏國的地位,於是龐涓便設計囚禁了孫臏,挖去了他的膝蓋骨。孫臏通過裝瘋的方式逃出了魏國,受到了齊國重臣田忌的引見而見到了齊威王。

有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為什麼魏國中後期的人才流失會那麼嚴重?商鞅、張儀、魏章、孫臏、公孫衍等等這一批人都與魏國有著莫大的干係,為什麼他們沒有留在魏國任職?我想,該是魏國的改革並不徹底以及君王的不作為罷了。齊國有稷下學宮,秦國有“求賢令”,魏國又做了什麼呢?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回到正題,齊國的興起吸引了魏國的注意。我們站在魏國的角度上想想,假使你是魏惠王,對你而言,一邊是被自己打得苟延殘喘只能偏居一隅的秦國,另一邊是聲名遠播的齊威王所帶領且的齊國,且齊國正在追趕魏國的腳步,兩者的差距越來越小,你會先針對哪個?況且秦國地處西陲,與異族相鄰且有世仇,或許不需要魏國出手,秦國就被他們整死了呢?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齊、魏兩國的戰爭是必不可免的。齊威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53年),魏國派龐涓出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使向齊國求救告急,齊威王在權衡利弊之後決定出兵助趙。齊威王為什麼出兵,這一點我們很容易理解。韓、趙、魏乃三分晉國所來,一旦魏國滅掉趙國,憑藉其霸主之實力,簡直是如虎添翼的存在,那時的韓國又能撐多久呢?誰知道會不會再冒出個晉國來,要知道,就是因為晉國的存在,秦穆公也只能稱霸“西戎”而已。而三晉地處中原,包圍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戲碼在歷史上可上演了不止一次了。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李立群老師所扮演的魏惠王

齊威王派遣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援趙。孫臏一眼看穿魏國國內空虛,命齊軍轉頭攻向魏國國都大梁,這就是“圍魏救趙”的由來。國都被圍,魏王立馬命令龐涓回師解圍,孫臏便埋伏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路桂陵埋伏,大破魏軍。此時,自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變法已經過去八年之久,秦國在變法中慢慢的脫胎換骨,準備開始嶄露頭角。

秦孝公趁魏國新敗,派商鞅率軍入魏境圍攻魏國舊都安邑,此刻的魏國方才發現,曾經那個被他鄙視的貧窮落後蠻夷之邦已經變得讓他必須正視了。而此時的秦國亦已完成第一次變法,商鞅在秦國已打下牢固的基礎,魏國就是想阻攔也做不到了。

此後,齊、秦兩國逐漸夾擊魏國,魏國的國運慢慢衰退,直到孫臏故技重施在馬陵再次大敗魏軍後,魏國的霸主之位,就算是徹底失去了。

"

秦國的商鞅變法是戰國曆史上濃厚的一抹色彩,究其根本,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國富兵強,民不畏死,為統一大業打下了堅固的基礎。而戰國又是封建制形成的時間段,商鞅變法瓦解了舊的貴族壟斷的制度,使得新興的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是符合當代大流趨勢的一種標誌性事件。然而,變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時間才能讓國家變得煥然一新,秦國變法所需要的時間,就是齊魏兩國爭霸所給予的,這一切還要從一次“比寶”說起。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商鞅舌戰守舊群臣

齊威王、魏惠王比寶——新興強國與老牌強國的一場暗地博弈

史載,齊威王二十四年(公元前355年),魏惠王與齊威王會於郊外。魏國富強,魏王亦愛財寶。為了顯示自己的富裕,魏惠王給齊威王展示了自己的寶貝——能照亮十二輛車的“徑寸之珠”。顯擺完後,魏王煞有其事的問齊威王“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此刻的魏王,就像是一個財大氣粗的暴發戶。

齊威王面對魏惠王的嘲諷,並沒有動怒,反而說出了自己的寶貝:

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朌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

——齊威王之寶

一個以珠玉為寶,一個以賢臣為寶,孰是孰非立馬現於眼前。齊威王的一番言論,彷彿狠狠給了魏王一個耳光,使得魏惠王慚愧而去,這也是歷史上硬生生的打臉事件之一。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齊威王影視形象

表面上看,這只不過是一場攀比的事件,但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其內在隱藏著的,是一個新興國家對老牌霸主地位的挑戰。先說說魏國,三家分晉後,魏國經過魏文侯、魏武侯兩代的勵精圖治,一躍成為天下霸主。

魏國先是任用李悝變法,調整國家經濟政策,改善魏國的經濟狀況。李悝的變法內容,大概是促進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和政府出面調整糧價。他把每年按收成分成六等,上等收成時,國家出價收購糧食來提升糧價,下等收成時,國家再把之前收的糧食發出來提高糧價;除了李悝變法,還有任吳起為西河守。吳起打得西邊的秦國丟城失地,擴大了魏國疆域,而吳起所創的魏武卒更是天下之最。此時的魏國,可謂是生機勃勃,人才濟濟。

和魏國這麼一個強國做鄰居,秦國想要變法可謂是難上加難。因為光是變法時,國內因為不適應所產生的動盪就能讓秦國喝一壺了,更何況還有一個強大的老對手在一旁虎視眈眈?一旦變法出現偏差,魏國出兵犯境,那秦國所面對的,可能就是滅頂之災。

幸運的是,一個東方興起的大國轉移了魏國的視線,讓秦國有了變法的時間,這就是齊國。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戰國形式

齊威王是個著名的君主。語文課本上《鄒忌諷齊威王納諫》的故事為大眾所知,鄒忌通過與徐公比美的故事勸導威王納諫,威王亦奮發圖強使得“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齊威王在位時期,對齊國進行了整頓與改革。他在即位之初曾委政於卿大夫,但得到的結果卻是“諸侯相伐,國人不治”。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威王決定殺雞儆猴。他派人清查各地,發現“毀言日至”的即墨大夫其實是難得一見的好官,便封給即墨大夫萬戶食邑;而“譽言日至”的阿城大夫卻是個徹頭徹尾的大貪官,於是憤怒的齊威王下令將阿城大夫烹殺。此後,齊國官場大治。

桂陵、馬陵之戰——魏國的衰敗與齊、秦的崛起

這大概是個老的掉牙的故事,但我們還是要透過表面看內在。鬼谷子之徒龐涓與孫臏是死對頭。原因是,在魏國任大將軍的龐涓恐懼孫臏之才能會搶奪他在魏國的地位,於是龐涓便設計囚禁了孫臏,挖去了他的膝蓋骨。孫臏通過裝瘋的方式逃出了魏國,受到了齊國重臣田忌的引見而見到了齊威王。

有一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為什麼魏國中後期的人才流失會那麼嚴重?商鞅、張儀、魏章、孫臏、公孫衍等等這一批人都與魏國有著莫大的干係,為什麼他們沒有留在魏國任職?我想,該是魏國的改革並不徹底以及君王的不作為罷了。齊國有稷下學宮,秦國有“求賢令”,魏國又做了什麼呢?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回到正題,齊國的興起吸引了魏國的注意。我們站在魏國的角度上想想,假使你是魏惠王,對你而言,一邊是被自己打得苟延殘喘只能偏居一隅的秦國,另一邊是聲名遠播的齊威王所帶領且的齊國,且齊國正在追趕魏國的腳步,兩者的差距越來越小,你會先針對哪個?況且秦國地處西陲,與異族相鄰且有世仇,或許不需要魏國出手,秦國就被他們整死了呢?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齊、魏兩國的戰爭是必不可免的。齊威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53年),魏國派龐涓出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使向齊國求救告急,齊威王在權衡利弊之後決定出兵助趙。齊威王為什麼出兵,這一點我們很容易理解。韓、趙、魏乃三分晉國所來,一旦魏國滅掉趙國,憑藉其霸主之實力,簡直是如虎添翼的存在,那時的韓國又能撐多久呢?誰知道會不會再冒出個晉國來,要知道,就是因為晉國的存在,秦穆公也只能稱霸“西戎”而已。而三晉地處中原,包圍洛陽,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戲碼在歷史上可上演了不止一次了。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李立群老師所扮演的魏惠王

齊威王派遣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援趙。孫臏一眼看穿魏國國內空虛,命齊軍轉頭攻向魏國國都大梁,這就是“圍魏救趙”的由來。國都被圍,魏王立馬命令龐涓回師解圍,孫臏便埋伏在魏軍回國的必經之路桂陵埋伏,大破魏軍。此時,自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變法已經過去八年之久,秦國在變法中慢慢的脫胎換骨,準備開始嶄露頭角。

秦孝公趁魏國新敗,派商鞅率軍入魏境圍攻魏國舊都安邑,此刻的魏國方才發現,曾經那個被他鄙視的貧窮落後蠻夷之邦已經變得讓他必須正視了。而此時的秦國亦已完成第一次變法,商鞅在秦國已打下牢固的基礎,魏國就是想阻攔也做不到了。

此後,齊、秦兩國逐漸夾擊魏國,魏國的國運慢慢衰退,直到孫臏故技重施在馬陵再次大敗魏軍後,魏國的霸主之位,就算是徹底失去了。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國變法成功,恐怕還得謝謝這個國家幫他爭取時間

桂陵、馬陵之戰地圖

魏國能在戰國之初脫穎而出成為霸主,靠的是兩代人的勵精圖治。但其之所以在後期衰敗,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 魏國初期的改革變法並未徹底。比如在李悝變法中,僅僅只是調整了經濟政策而並未觸動根本的社會制度。
  • 君王的個人問題。魏國人才的流失足以證明魏王不足以輔佐。
  • 未趕上第二波變法潮流。商鞅、申不害等人在戰國中期掀起了第二波變法大潮,而商鞅更是從社會制度下手做出了徹底的改變,但魏國卻自以為其霸主之位十分穩固,沒有居安思危之念,等到被後者追趕上,再後悔已晚。

結語:

歷史乃是前車之鑑,昔人為之所得,我可以奉為模範;若有缺失,則當竭力避免。魏國在初期手裡還是有一手好牌的,但在後來卻越打越亂,最後被曾經視為蠻夷的秦國追趕上來。這是一個教訓,不能小看任何一個對手,不要給敵人一絲喘氣的機會。


參考文獻:

《史記·魏世家》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

《史記·秦本紀》

《資治通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