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作者:正二位都承旨

最近這段時間來,承旨收到了不少熱心讀者的私信,內容很多,有的是對某個歷史事件提出自己的疑惑,也有的是期待能夠看到更多介紹世界各國各人的歷史文章。承旨首先在這裡感謝你們的支持,雖然承旨不是名士大家,只不過是一個熱愛歷史的作者,但能夠得到你們的支持真的非常開心。上週六承旨接到一個讀者的私信,在他的信中,他提出希望承旨能夠介紹一下鄰國日本的歷史文化,能夠了解一下這個長久以來就和中國有著割不斷關係的島國。正好承旨最近也在考慮寫幾期關於日本背景的文章,希望通過深挖這些日本歷史名人,既能夠使更多的人瞭解日本,也可以從中體會到某些道理。畢竟,欲征服之,必先識之。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更需要這種寬廣的胸懷和長遠的眼光。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信長之野望15大志》遊戲海報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日本戰國亂世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日本戰國群雄割據示意圖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日本古代行政區劃分圖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日本古代律令制66國示意圖

若是談論起日本的戰國時代,相信不少人都會有所耳聞,因為日本對於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宣傳可以用“極致”二字來形容。誠然,在咱們大多數的國人眼中,日本只不過是一個區區佔地37.8萬平方公里的島嶼小國,倘若刨去古代尚未完全開發的北海道,恐怕連3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都不到。如此之狹小的國家,居然還會爆發戰國亂世,令許多人倍感有趣。然而在承旨看來,日本的戰國亂世雖然規模上與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無法相提並論,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各方勢力間的勾心鬥角、刀兵碰撞間的廝殺殘酷,一點也不亞於中國。今天,承旨所要講述的人物,便是戰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獨身梟雄”—上杉謙信(原名:長尾景虎)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長尾景虎)古畫像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長尾氏的家紋—九曜巴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上杉氏的家紋—竹雀

上杉謙信是一位特立獨行的戰國大名,同時代的日本關東武將太田資正曾這樣評價道:“謙信公之人品,八分乃賢者,二分為惡人......雖有微瑕,不足掩其輝,實乃絕世罕有之良將。”又如著名的關東大名北條氏康所言:“晴信、信長之輩,表裡不一,無足託付。然輝虎殿與之不同,受人之請必忠人之事。”在當時險惡的戰國亂世,作為上杉謙信死對頭的北條氏康竟然能夠給出這般崇高的評論,可見上杉謙信的名望並非空穴來風。根據史料記載,上杉謙信原名長尾景虎,出生於日本享祿三年(公元1530年)一月二十一日的越後國春日山城,親生父親是時任越後國守護代的長尾為景,母親是棲吉城城主的女兒虎御前(青巖院),景虎是長尾為景的幼子。但是景虎的誕生並沒有為這個家族帶來多少的歡樂,因為此時的日本國四處烽火繚繞、民不聊生,室町幕府大權旁落,各地掌握實權的地方守護趁機相互征伐,妄圖進入京都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地處本州島北部的越後國自然也難以倖免遇難。身為守護代的長尾為景在法理上,原本是越後國守護上杉房能的家臣,但是為景在繼承了家督之位以後,看準了主君有名無實、懦弱無能,於是在文正四年(公元1507年)八月扯起反旗,迫使上杉房能在鬆之山切腹自盡,並擁立傀儡守護上杉定實為主君,此時的長尾為景名義上還是家臣,但實際已經掌握了越後國的核心權力,成為無名有實的一方梟雄,而這也是日本戰國時代典型的“下克上”真實面貌。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的父親—長尾為景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青年時代的長尾景虎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長尾為景的嫡子、長尾景虎的兄長—長尾晴景

然而好景不長,奮戰於人世間的長尾為景在天文五年(公元1536年)十二月,因為輕敵冒進,在越中國旃檀野與一向一揆的激烈交戰中,誤中敵人計謀而敗死沙場,享年六十五歲。長尾為景的陣亡,令原本就不安寧的越後國瞬間波濤洶湧,此前懾於為景權勢而不得不俯首稱臣的各地豪強趁機割據一方,敵對勢力的兵鋒一度逼近春日山城。由於嫡子長尾晴景繼承了家督之位,被送到春日山麓的林泉寺出家的長尾景虎(根據日本武家傳統,沒有繼承權的幼子一般會被送去寺廟出家為僧),甚至不得不穿戴著鎧甲為自己的親生父親送葬,越後國的紛亂可見一斑。天文十二年(公元1543年)八月十五日,景虎元服(即成年的意思),並於豎月受兄長晴景之命,以古志郡司的身份啟程前往栃尾城佈置軍事行動,目的是保障首府春日山城的安全,進而討平越後中郡的反對勢力及壓制揚北眾(日本戰國時代極具特色的國眾勢力之一,可以理解為是為了共同利益而團結在一起的國人勢力)的襲擾。當得知長尾晴景居然派了一個小屁孩來指揮打仗,這令活躍于越後國中部地區的反對勢力頗為興奮,他們根本就沒有把長尾景虎放在眼裡,依舊大肆囂張的向栃尾城發動攻勢。可是,景虎在母親家古志長尾氏和栃尾城代本莊實乃等人的鼎力支持下,竟然神奇地多次擊退來犯之敵,更是把北條高廣、安田長秀等猛將豪強收伏帳下,令時人大感驚訝。但這還不算完,天文十四年至十五年(公元1545-1546年)原越後守護上杉家的老臣黑田秀忠兩次佔據黑瀧城舉旗謀反,代替兄長率軍出陣的長尾景虎不費吹灰之力將叛軍討殺,消滅黑田反動勢力,徹底讓長尾景虎這個名字傳遍了整個越後國。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越後國揚北眾的核心人物—中條藤資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長尾晴景和長尾景虎兄弟兩人爆發內戰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古春日山城示意圖

看到守護代的弟弟景虎展現出了不同於尋常人的能力和魅力,越後國內逐漸出現了改立景虎為守護代的聲音,而這些聲音也不斷地傳入到長尾晴景的耳朵裡,使其倍感不安。說句實在話,長尾晴景這個人並不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領袖,雖然他比景虎年長十八歲,身為家族嫡長子,但仗著父親的疼愛四處調皮搗蛋,很有點青年版織田信長的感覺。況且晴景本人天生體質薄弱,這就使得許多勢力對他非常輕視。要知道在戰國時代,這個依靠武力和權謀生存的時代,一個既無強壯身軀、又無過人智謀的領袖,是很容易被人掀翻的。所以當晴景內心裡的複雜情緒積聚到一定程度後,矛盾便最終爆發了。以守護的繼嗣問題為導火線,中條藤資公然擁立長尾景虎為越後國新的守護代。霎時間,本莊實乃、直江實綱、大熊朝秀、長尾景信(古志長尾氏)等人紛紛響應,越後國一分為二。政治鬥爭既然都到這種份上了,長尾晴景也忍無可忍,隨即聯合黑川清實、長尾政景(上田長尾氏)等人出兵征討弟弟景虎,內戰全面爆發。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長尾晴景的征討行動卻是有多大臉現多大眼。雖然晴景軍擁有著優勢兵力,但在長尾景虎出色的軍略下,處於劣勢的景虎軍出其不意地發動進攻,打得晴景軍丟盔棄甲。就這樣,兄弟二人的爭鬥如火如荼。看到好不容易有點寧靜的越後國變成這番模樣,令人倍感可惜。為了避免再起禍端,守護上杉定實決定出面調停,最後雙方達成和議,即長尾晴景體面地隱退,長尾景虎以晴景養子的身份繼承家督之位和守護代之職。可以說,這份和議來得非常及時。天文十九年(公元1550年)二月二十六日,由於上杉定實病逝沒有子嗣能夠繼任守護之職,將軍足利義輝便承認長尾景虎擁有白傘袋和毛氈鞍覆的使用權,這就意味著京都幕府正式認可了他的越後國主地位,長尾景虎也順理成章的繼任越後國守護之職。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室町幕府第十四代將軍—足利義輝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長尾晴景讓出家督之位後隱居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長尾景虎的姐姐—仙洞院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長尾景虎開始大刀闊斧地治理越後

成為一國之主的景虎接下來要做的事情,自然是消滅各地的反對勢力,將越後國完整地統一起來。天文十九年(公元1550年)十二月,同是一族的長尾政景因為不滿景虎繼任家督之位,於是發動叛亂。天文二十年(公元1551年)一月,景虎領軍出春日山城,攻打政景的手下發智長芳守衛的阪木城並很快獲得勝利。同年八月,景虎軍攻到政景的居城阪戶城下,接著將城池團團包圍。此時勝利的天平牢牢掌握在景虎手裡,只要他下令攻城,破城而入不是問題,但是景虎卻選擇接受政景方的投降。也許是姐姐仙洞院是政景的妻子緣故,他不願意再看見親人逝去,於是不再追究政景的往事,並將其提拔入重臣行列。至此,越後國實現統一,景虎也在豎年被朝廷授予“從五位下彈正少弼”的官位。在景虎的治理下,越後國開始欣欣向榮。通過對佐渡島的金山、真野町的三川砂金山、魚沼郡的上田銀山等處的開採,積累了豐厚的財富,得以開展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景虎大力支持越後特產青苧的廣泛種植和加工,經由直江津(越後府中港)運到京都等地銷售,開拓了新的財政來源渠道。一系列的為政舉措,奠定了未來越後國興旺的基礎。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甲斐武田氏第十九代家督、甲斐之虎—武田晴信(信玄)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侵略如火的武田軍是越後國的巨大隱患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甲斐武田氏第十八代家督、武田信玄的父親—武田信虎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武田信虎被流放至今川家

就在景虎大刀闊斧進行治理髮展的時候,位於越後國南部的一股陰雲卻逐漸襲來,這股陰雲就是日本戰國曆史上聲名鼎盛的人物—武田晴信,而他也成為了長尾景虎一生中最難纏的敵人之一。出生於甲斐名門武田氏的晴信是一位可怕的武將,十五歲出陣時就敢帶著三百零四人(304人)趁著夜色奇襲並攻破由平賀源心(信濃大井一族武將)鎮守的海野口城,而且城中守軍足足有三千人(3000人),絕對的1:10的比例。二十歲時倚靠武田家重臣飯富虎昌和師傅板垣信方的支持,將親生父親武田信虎流放至駿河今川氏,奪取家督大權。緊接著又憑藉詭計,在鹽川河原將來犯的信濃聯軍打得大敗,史稱“韭崎會戰”,武田軍斬獲首級高達兩千七百顆(2700顆)。隨著武田軍的不斷勝利,甲斐武田氏的領土面積也越來越大,在晴信施展的“信濃攻略”軍事思想指導下,諏訪賴重、高遠賴繼、村上義清、小笠原長時等人被相繼打敗,晴信基本上將信濃全境收入囊中,開始朝著新的目標前進。天文二十二年(公元1553年),位於日本上野國平井城的“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因抵擋不住北條氏康的猛烈攻勢,逃到越後國請求景虎出兵援助。同時,武田軍大肆修築通往信濃的軍用道路情報源源不斷地送達以及潰逃至越後的村上義清、小笠原長時等人的哀求,令景虎非常不安。看到眾人的一再請求,也為了對武田勢力一探究竟,景虎同意出兵相助。同年四月,武田軍攻破信濃葛尾城,先鋒部隊抵達信濃國與越後國的交界處川中島南部。接到武田軍的動向後,北信濃和越後聯軍主動發起進攻,越後長尾氏和甲斐武田氏的第一次接觸就這樣實現了,武田軍在此戰中略處上風。總體而言,這一次交手並不是一次大規模的戰事,但是通過此次接觸,令長尾景虎對甲斐武田勢力的深淺有了一個大體的認識。同年九月二十日,越後軍撤回國內,武田軍則經信濃深志城於十月十七日返回甲斐,第一回川中島合戰結束。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上杉憲政請求長尾景虎出兵關東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甲越兩軍在川中島展開第一回交鋒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武田赤備騎兵隊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武田信玄所使用的孫子四如軍旗

雖然都沒能佔到什麼便宜,但有了初次接觸所掌握的數據,雙方開始為下一次的交手進行準備工作。上文提到,景虎本人在天文二十一年被朝廷授予從五位下的官位。為了答謝朝廷的恩賜,景虎在天文二十二年九月前往京都向皇室獻禮,後奈良天皇賜予景虎天杯、御劍和“討伐對鄰國懷揣野心之徒”的敕命,這無疑給予了景虎大義的名分。而且駐京期間,景虎還順利拜訪了將軍,得到了將軍的支持。京都之行在景虎看來是非常成功的,但是進京所帶來的鉅額費用徵收卻引起了家臣的不滿,這點很快就被武田晴信利用起來。天文二十三年(公元1554年)十二月,越後刈羽郡的北條城主北條高廣受到武田晴信的煽動扯起反旗,這位自認為武略不亞於景虎的男人卻在短短三個月後被平定,但是景虎並沒有殺他,依舊對他委以重任。為何北條高廣會突然間叛亂呢?顯然有人在背後搞鬼,不用說必定是武田的計謀。既然如此,那就以牙還牙吧!天文二十四年(公元1555年)四月,景虎領軍七千人(7000人)挺進北信濃地區,並在七月攻陷了位於川中島的善光寺東面的橫山城,進而與旭山城的慄田氏對峙。得知長尾軍的動向後,晴信率領一萬兩千人(12000人)趕赴信濃參戰,並以犀川旁的大冢城為本陣,觀察戰場的情況。恰逢此前,今川義元的重臣太原雪齋意圖解除鄰國爭鬥尋求合作,為了實現各自的利益和目標,在他的穿針引線下,駿河今川氏、甲斐武田氏、相模後北條氏在毗鄰國界線上的善德寺簽訂盟約,史稱“甲相駿三國同盟”。有了這份盟約,武田晴信沒有了後顧之憂,在得到旭山城的三千援軍及八百張弓、三百支鐵炮的支援後(此段史料源自日本古文書《妙法寺記》),武田軍開始大舉進軍川中島。同年七月十九日,甲越兩軍在川中島再度開戰,長尾景虎親率大軍渡過犀川迎擊武田軍,雙方激戰良久,但武田軍絲毫沒有動搖,景虎於是鳴金收兵,以善光寺為本陣,隔著犀川與武田軍展開對峙。高手過招最忌諱的就是心浮氣躁!但長尾景虎和武田晴信二人顯然都是大佬,兩軍竟然就這樣足足對峙了三個多月,彼此的防線佈置的滴水不漏。眼看著戰事陷入膠著,冬季即將來臨,雙方的將士因長期對峙導致軍心浮動、譁變,而且兩人都有著各自國內急待處理的事務。在武田晴信的邀請下,作為同盟國的今川義元派出使節前往川中島調停戰事,雙方在十月十五日簽署停戰協議,停戰條件是:兩國以川中島為國界;雙方不得作出任何挑釁行為;武田方歸還北信濃豪族被佔領的土地。就這樣,第二回川中島合戰落幕,景虎和晴信各自領兵返回國內。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長尾景虎上京答謝朝廷恩賜和幕府將軍的支持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今川家的重臣、義元的師傅兼軍師—太原雪齋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甲相駿三國同盟

急匆匆率軍返回越後的長尾景虎本想喘一口氣,卻被家臣間的領土糾紛以及大大小小的訴訟搞得心亂如麻。誠然,在處理政務能力方面,武田晴信似乎要比景虎要老練的多。據聞景虎將自己關在春日山城的毗沙門堂內,幾乎足不出戶,他在想些什麼外人也不得而知。突然在弘治二年(公元1556年)三月,景虎在給自己的師傅天室光育的信中寫下“功成名就,急流勇退”的話,宣佈將退隱山林,專心研修佛法,欲獨自前往高野山出家。這一個消息在越後家臣裡造成了地震般的效應,長尾政景和宇佐美定滿急忙召開重臣會議,提出“景虎殿乃越後統合之中心,舍此無人可內服眾將,外御強敵”,遂說服中條藤資驅逐懷有異心的大熊朝秀,極力懇請長尾景虎重返春日山城,景虎趁機要求他們聯名提交誓書,並將人質送往春日山城。利用這次出走事件,景虎成功將一度渙散的君臣關係再一次統合起來,並在同年八月十七日宣佈取消退隱,六日後派遣上野家成領軍擊潰了大熊朝秀的叛亂,大熊朝秀則倉皇逃往甲斐。見到自己的計謀沒有成功,武田晴信便在弘治三年(公元1557年)二月利用越後國大雪封山、軍兵無法行動的機會,從北信濃迅速出兵攻打葛山城,在內應的幫助下於二月十五日破城而入,城主及麾下軍兵全部戰死。緊接著武田軍又攻陷了原屬於長尾方的長沼城和大倉城,並勸降了飯繩神社(今長野市)和戶隱神社(今上水內郡戶隱村),戶隱神社的三院長尾秀虎逃亡越後國。這一連串的軍事行動,在景虎看來就是赤裸裸的囂張挑釁,至此雙方的停戰協議破裂,景虎親率一萬人(10000人)的大軍挺進信濃戰區,於四月二十一日在善光寺佈陣,甲越兩國的決戰一觸即發。為了報復武田方的軍事行動,景虎在五月十二日以火攻之法進攻高阪城,第二天又向阪木城和巖鼻城發起猛烈攻勢。長尾軍的一些列活動使武田晴信措手不及,見到預期效果達到後,景虎便返回高梨政賴的飯山城駐守。但晴信也不是吃素的,在穩定思緒以後,武田軍突然於七月五日向北安曇郡的小谷城發動進攻,併成功佔據糸魚川要衝之地,成功切斷越後方面的支援路線。後路被斷是非常危險的信號,長尾景虎不得不率領一萬人的部隊同武田軍兩萬三千人在上野原展開激戰,史稱“上野原合戰”。由於長尾政景的援軍及時抵達戰場,長尾軍成功突破武田的糸魚川防線返回越後,武田軍在重新佈置完防線也隨即撤回了國內,至此第三次川中島合戰結束。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家臣間的爭執令景虎心灰意冷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宇佐美定滿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鬆久永秀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今天的小田原城遺址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長尾景虎在鎌倉的鶴岡八幡宮內繼任“關東管領”

正當甲越兩國在川中島糾纏不斷時,京都方面爆發了重大事件,室町幕府第十四代將軍足利義輝被三好長慶和鬆久永秀等人一路追放到近江朽木城(今滋賀縣高島郡朽木村),就在雙方你來我往之際,足利義輝同時收到了來自長尾景虎和武田晴信的消息,其一是景虎將親自率軍上京傳達與武田方的和睦條件,其二則是晴信希望幕府賜予自己“信濃守護”一職以作為和長尾方和睦相處的條件。在這兩份消息中,景虎上京的情報無疑更令三好長慶和鬆久永秀震驚不已,因為一旦景虎執意領軍上京,他們在京都培植的勢力將被打破,所以三好方在長尾的使者面前極盡所能地表示自己會和將軍友好相處,希望景虎能夠安穩待在越後處理國事,不要來京都。只不過景虎最終還是於永祿二年(公元1559年)四月率領五千軍兵(5000人)上京覲見將軍足利義輝,並在五月一日參見正親町天皇,京都的公卿無不為景虎的魅力所傾倒。至於景虎執意上京的原因,除了傳達和睦條件外,更多的應該是希望朝廷和幕府能夠承認並授予自己關東管領的職位吧。景虎在京都逗留了五個多月,在十月份帶著被任命為關東管領的消息返回越後,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權勢。永祿三年(公元1560年)八月,長尾景虎在上杉憲政和佐竹義昭的請求下,以關東管領的名號,召集關東諸侯兵馬共計十一萬五千人(115000人),以長尾政景為春日山城留守,柿崎景家等人為警備武田方面的動向力量。浩浩蕩蕩向關東進發,並很快攻陷上野國的沼田城,進駐廊橋城。看見長尾景虎率領大軍壓向關東,相模的北條氏康決定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將關東據點的兵力收縮入首府小田原城,並構築起包括武藏國的松山城在內的環形要塞防線,同時向盟友武田信玄(晴信在公元1559年五月出家,法號“德榮軒信玄”,故以後通稱武田信玄)送去書信,希望武田方能夠出兵信濃牽制越後勢力。這個請求自然是信玄樂於接受的,而且他還贈送給北條氏康一次額外優惠,利用自己的正室三條夫人的裙帶關係(三條夫人的妹妹是本願寺顯如的妻子),煽動本願寺的一向宗勢力在越後國內搞事情,使得長尾景虎的領地爆發了史無前例的混亂。只是這種計策並沒有改變景虎的進軍計劃,永祿四年(公元1561年)三月,關東聯軍將後北條氏的根據地小田原城合圍,不斷攻打,但懾於城池堅固,關東聯軍毫無進展。值得一提的是,據傳長尾景虎獨自一人坐在小田原城下把酒言歡,絲毫不把後北條的軍兵放在眼裡,而且對方施放的弓箭和鐵炮也打不中景虎,使得現場的人非常驚恐,認為景虎真的是毗沙門天神的化身,刀槍不入。但是這個在承旨看來也許是一種誇大的宣傳,換做你一個人跑到城下坐著試試?不把你打成篩子才怪,就算真有此事,景虎也是事先算準了對方弓箭和鐵炮的最大射程,坐在射程以外演戲罷了,根本不可能近距離靠近城池,畢竟他又不是鋼鐵俠。但關東聯軍的龐大軍勢確實令後北條氏頗感為難。趁著敵人龜縮在城池裡不敢出來,長尾景虎就領軍前往鎌倉,在閏三月十六日於鶴岡八幡宮前以上杉憲政養子的身份正式就任關東管領一職,改名為“上杉政虎”。得知政虎似乎沒有撤兵的意思,武田信玄響應後北條方的求助,派出以北信濃武士為主的援軍越過碓冰峠,進駐上野鬆井田城,放火焚燒城池附近的民居建築,藉此擾亂關東聯軍的作戰計劃。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武田晴信剃度出家,法名“德榮軒信玄”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武田信玄出兵前開設軍事會議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本願寺領導一向宗門徒發動叛亂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武田軍集結,旗幟飄揚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武田軍抵達川中島戰場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上杉軍抵達川中島戰場

就在上杉政虎完成關東攻略並退回越後之際,很快收到了武田軍在川中島修築海津城的軍情,大感震驚的政虎立即明白到,海津城的出現將徹底改變川中島的勢力平衡,進而直接威脅到越後國內的安全。在接到陸奧會津的蘆名盛氏出羽的大寶寺義增的援軍抵達越後的消息後,上杉政虎於同年八月十六日親率一萬六千人(16000人)向北信濃進發,而武田信玄得知上杉軍的行動後也率領一萬八千人(18000人)前往戰場。同年八月十六日,上杉軍搶先發動攻勢,成功佔領海津城對面的妻女山與武田軍對峙。八月二十四日,武田軍佔據妻女山對面的茶臼山佈陣,但在五日後便撤入海津城。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上杉軍在設置完本陣後就完全消停了下來了,沒有任何的軍事行動,就這樣雙方對峙了二十多日。一邊是上杉軍隨身攜帶的軍糧即將見底,政虎卻依舊一個人整日悠然地在軍中敲打著小鼓、哼著《八島》;一邊則是武田軍諸將的蠢蠢欲動,希望主君能夠下達進攻命令。但老辣的武田信玄知道其中必有蹊蹺,也不敢輕易下達指令。這時,軍師山本勘助向信玄提出建議,將全軍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兵馬由高阪昌信、馬場信房、真田幸隆等人帶領,趁著夜色奇襲位於妻女山的上杉軍本陣;另一部分兵馬則由信玄親自帶領等候在山前的八幡原,意圖將被驅趕至此的上杉軍盡數全殲,達到一戰徹底擊潰越後勢力的目的,史料《甲陽軍鑑》中稱此計為“啄木鳥戰法”。但是這個計策存在致命的漏洞,那就是地形。根據日本信州鬆代藩士在親自實踐啄木鳥戰法後所作的史書《海津近傍古城考》記載,“馬不可行,人僅可成一列前行”。而且日本長野鄉土史研究會的馬場廣幸先生也在親自走了一遍奇襲路線後表示,狹窄的山路一個人走都非常費勁,更何況在夜幕下挈馬前行的一萬餘人的部隊。再者,既然是奇襲,人數自然越少越好,大部隊開撥必定會驚動敵軍,那還談什麼奇襲呀?所以啄木鳥戰法實乃謬傳。因而在結合川中島夏秋季節常年出現的霧氣後,承旨認為真實的情況應該是這樣的:雙方都希望憑藉著大霧天氣掩蓋行蹤,出其不意擊敗對手,而上杉軍通過在九月九日傍晚海津城內冒出的炊煙數量判定武田軍將會有所行動,也相應做好了出動準備。但是在豎日彼此開始行軍時,由於霧氣越來越濃,能見度變得非常低,上杉軍和武田軍在迷霧中機緣巧合地撞到了一起,雙方士兵隨即展開廝殺,由小範圍的搏鬥發展成大規模戰鬥,最後當霧氣消散時,戰事早已進入白熱化,最後因彼此損失慘重不得不撤出戰場。另外非常有趣的是,據聞在兩軍激戰時,對信玄非常厭惡的上杉政虎望見武田本陣露出縫隙,便頭裹白布,策馬一人趁亂衝入陣中,對著坐在軍椅上的信玄連砍三刀,最後信玄的側侍原虎胤挺槍刺傷馬屁股,馬兒吃痛載著政虎遠去。但是這種說法存在疑雲,《上杉年譜》記載稱獨入敵陣者實則為主君的影武者(替身)荒川伊豆守,只有日本民間流傳的是上杉政虎本人。歷史真相如何,還待史學家研究證實。但是無論如何,越後上杉氏和甲斐武田氏之間發生的第四回川中島合戰的慘烈和血腥程度是毋庸置疑的。武田軍戰死者高達四千三百六十人(4630人),負傷者達九千五百人(9500人);上杉軍戰死者高達三千四百七十人(3470人),負傷者達九千四百人(9400人),這些數據在日本當時是絕對的高傷亡率。在經歷了此次大戰後,雙方再也不敢輕易加劇衝突,也直接導致元龜三年(公元1572年)四月雙方之間爆發的第五回川中島合戰在互相對峙了六十日後便落下帷幕。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日本長野鄉土史研究會的馬場廣幸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武田信玄向部將下達軍令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上杉軍和武田軍在川中島展開殊死搏鬥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雙方施放弓箭進行壓制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單騎衝入武田本陣,揮刀砍向武田信玄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描繪第四回川中島合戰的巨幅古畫

永祿七年(公元1564年),就在第四回川中島合戰發生的三年後,上杉謙信(輝虎出家時法名是“不識院殿真光謙信”,故此後通稱上杉謙信)親率八千北越軍攻打關東下總國,發起了臼井城合戰。但是無論北越軍如何攻打,臼井城在守將原胤貞、白井胤治的指揮下堅如磐石,絲毫無法撼動。兵法上說:屯兵堅城下久攻不克,必會導致師老兵疲。北條氏政又派出了大和田砦的地方土豪松田康鄉前往救援。於是在兩股力量的夾擊下,素號“軍神”的上杉謙信也不可避免的戰敗逃回國內。永祿九年(公元1566年),不甘失敗的上杉謙信再度率軍攻打臼井城,但依舊被守軍擊敗,傷亡人數前後相加高達五千餘人(5000人)。因為臼井城的兩次戰敗,打破了北越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常陸小田氏、下總結城氏、下野宇都宮氏和小山氏、武藏忍成田氏、上野新田由良氏、下野皆川氏、上野小泉富岡氏、上野館林長尾氏、下總關宿樑田氏、森屋相馬氏等曾經依附於上杉謙信的豪強紛紛牆頭草滿天飛,倒向後北條氏。更令人氣憤的是,謙信一度非常信任的廊橋城主北條高廣居然禍起蕭牆,也跟著倒向敵人,毫無廉恥可言。看見上杉謙信陷入苦戰,武田信玄便順利攻陷上野國箕輪城,加劇了上杉氏在關東的勢力縮水。永祿十年(公元1567年),因為今川義元在“桶狹間合戰”中被尾張國的織田信長討殺,即位的今川氏真懦弱無能,武田信玄為了實現上洛大夢,便單方面撕毀“三國同盟協約”,悍然入侵今川氏的領地。由於後北條氏選擇支持今川氏,北條氏康把自己第七個兒子北條三郎送往越後作為上杉謙信的養子,更名為上杉景虎,上杉氏和後北條氏結為短暫的“越相同盟”,一致對抗武田氏,但是這紙同盟在北條氏康死後就廢棄了。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舉兵攻打下總國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上杉軍對臼井城發動猛攻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相模後北條氏第三代家督、相模雄師—北條氏康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三方原合戰巨幅古畫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德川家康古畫像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出家後的上杉謙信

元龜三年(公元1572年)十月三日,應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的請求,武田信玄指揮三萬五千人(35000人)的大軍踏上進軍京都的遠征。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在三方原合戰中擊潰織田德川聯軍,即將踏入尾張國土與織田信長決戰。然而就在此時,信玄長期積壓的肺癆病惡化,並在天正元年(公元1573年)四月十二日病逝於信濃國駒場,享年五十三歲。在聽到信玄病逝的消息後,上杉謙信非常悲痛,稱其失去了一生的對手,宣佈不再與甲斐為敵。失去武田信玄這一個難纏的敵人後,謙信的對手就轉變成佔據著本州中部且還在不斷擴大勢力的織田信長。很快謙信就收到了遭到信長驅逐的將軍足利義昭的書信,請求上杉謙信起兵攻入京都復興室町幕府。為了保障上洛之路的通暢,謙信加緊平定越中國的動亂,在天正五年(公元1577年)夏初包圍了能登國的七尾城。守城的武將長綱連素來和織田氏關係密切,便派出弟弟長連龍向織田信長求救。同年九月,織田信長派出以猛將柴田勝家為主將的四萬人大軍(40000人)從越前國出陣向東支援能登戰場。但是七尾城被上杉軍圍困了四十多日,城內爆發了惡性傳染病,許多士兵紛紛倒下。十五日,懷著異心的武將遊佐續光、溫井景隆等人發動叛亂,誅殺長續連、長綱連父子以及一族人士,開城投降上杉軍,七尾城終於陷落,而上杉謙信則繼續趁熱打鐵,在兩日後攻佔能登半島要衝之地末森城,隨即進駐位於加賀國境內的石川郡鬆任城。正當織田軍進抵距離鬆任城僅六公里的水島時,終於接到了七尾城淪陷的軍報,在一番思慮後,織田軍於九月二十三日夜晚開始撤退。得知敵軍撤退的消息,向來善於把握戰機的謙信當機立斷,決定率領上杉軍急速追擊,並朝著織田軍尾部發起猛烈進攻。說來也巧,此時的手取川由於連日來的暴雨致使水位暴漲,夜晚撤退的織田軍在遭受上杉軍攻擊的情況下,難以辨別水位深淺,於是撤退變成了屠殺,不少織田軍士兵被激流沖走和溺死,上杉軍大獲全勝,殘餘的織田軍只好退回國境內休整。手取川一戰,致使信長的支援計劃破滅,也意味著上杉氏的勢力擴展到了能登半島。在凱旋撤軍時,上杉謙信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樣一首詩:秋高氣爽霜滿營,夜過三更雁數行。翻山越嶺見能州,揮別家鄉遠征情。手取川合戰,成為了上杉謙信最後一次沙場記憶。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日本戰國三英傑之首、天下人、右大將—織田信長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織田氏所控制的領土示意圖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40000人的織田軍向著能登國進發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織田氏猛將、外號“破缸柴田”—柴田勝家

天正六年(公元1578年)正月,身處春日山城的上杉謙信發佈關東征討總動員令,計劃率領北越軍再一次挺進關東戰區,重塑上杉氏的勢力範圍,但是這位名將再也無法馳騁沙場了!同年三月九日,就在即將出兵的前夕,上杉謙信突然昏倒在廁所裡不省人事(極有可能是腦溢血)。在緊急搶救了四天後,日本戰國時代的“軍神”、”越後之龍”上杉謙信與世長辭,享年四十九歲。在彌留之際,謙信留下了辭世詩:四十九年一睡夢,一期榮華一杯酒;生不知死亦不知,歲月只是如夢中。法號“不識院殿真光謙信”,後世稱其為“霜臺公”、“武尊公”。但是謙信死前並沒有指定繼承人,所以圍繞著家督之位,上杉氏內部爆發了“御館之亂”,最後政景之子長尾景勝打敗了上杉景虎,成功繼任上杉氏家督,他也就是後來著名的豐臣家五大老之一、米澤藩首任藩主—上杉景勝。但這些都是後話了!回顧上杉謙信的人生,從十三歲初次鎮守栃尾城抵禦反動勢力,到二十一歲就年年輕輕完成了越後國統一大業,再到前前後後和甲斐武田信玄之間的川中島精彩交手,最後在即將出兵前夕病逝。短短的前半生,卻充滿著數不清令人羨慕的傳奇故事。謙信終其一生不近女色,能文能武,篤信佛教,每逢上戰場時總會豎起顯眼的“毗”字軍旗,拄著竹杖指揮戰事,和號稱日本最強大名武田信玄正面硬鋼毫不遜色,而且心繫朝廷和幕府,期望通過個人努力結束亂世,讓國家重回穩定秩序。可以說,在那個時代,上杉謙信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日本戰國時代的軍神、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日本戰國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的精彩較量將永遠被後人銘記

PS: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尊重版權,感激不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