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輪問詢平均每家40餘個問題 上交所著力“問”出科創板“真公司”

近日,上交所就科創板申請企業首輪問詢及回覆情況答記者問,對發行上市審核工作包括審核理念、審核關注的重點、審核方式、審核效率等,予以必要肯定,並表示下一階段將把著力提高申報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放在更突出位置。

首輪問詢平均每家40餘個問題 上交所著力“問”出科創板“真公司”

供圖 新華社

科創板受理企業成長性良好

截至4月23日,上交所共計受理企業申請90家,已發出首輪問詢72家。從受理情況看,科創板申報企業體現出行業較為集中、反映現階段我國科技創新企業整體現狀、具備較強的科創屬性和具有良好成長性四大特點。數據顯示,受理的科創企業最近一年營業收入增速平均為42%,超過50%的有22家,其中7家營收增速超過100%;最近一年,平均淨利潤1.23億元,最高達37.17億元。

從行業看,受理企業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和高端裝備等產業,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32家、生物醫藥21家、高端裝備17家、新材料10家。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總體而言,當前我國科技創新企業大多處於爬坡過坎階段,有一定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優勢,科技創新處於跟跑和並跑階段的企業多,處於領跑階段特別是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企業少。

值得關注的是,絕大多數企業主要依靠核心技術開展生產經營,研發投入遠超過境內市場其他板塊。以最近一個會計年度(2018年)為例,受理的科創企業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平均為11%,最高的達56%,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比例達33%。

不過,上交所相關人士也指出,目前披露的招股說明書質量參差不齊,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共性問題,與試點註冊制改革要求及市場各方期待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為5個“不夠”,即對科技創新相關事項披露不夠充分、企業業務模式披露不夠清晰、企業生產經營和技術風險揭示不夠到位、信息披露語言表述不夠友好、文件格式和內容安排不夠規範。

問詢注重全面性並突出重點

某投行相關人士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從問詢函回覆內容看,上交所問詢的內容非常細緻,與目前A股IPO發審委的問詢情況相比,問題數量屬正常偏多,可見註冊制並非“不審”、“不管”,而是以問詢方式促使發行上市企業實現充分地信息披露。

上交所相關人士表示,上交所受理髮行上市申請後,按照科創板試點註冊制改革的要求,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針對招股說明書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一輪或多輪問詢,督促發行人說清楚、講明白,努力問出一個真公司。首輪問詢,遵循“全面問詢、突出重點、合理懷疑、壓實責任”的原則。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首輪問詢一方面注重全面性,另一方面突出重點。與全面審核以及招股說明書的質量現狀相對應,首輪問詢的問題數量相對多一點,目前平均每家40餘個問題,每個問題中還包括多個問題點。

在問詢範圍全覆蓋的基礎上,重點聚焦於發行人是否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是否充分披露對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相關的重要信息,是否對符合科創板定位作出合理評估和判斷。在財務數據方面,數據是否勾稽合理、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能否相互印證、發行人與同行業可比公司之間差異是否正常等問題亦被高度重視。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4月23日,晶晨股份、睿創微納、微芯生物等3家企業已提交了首輪問詢回覆,其他企業的問詢回覆工作正在進行中。資料顯示,在首輪問詢中,上交所分別向上述3家企業提出了53、58和41個問題。

談及接下來將如何開展第二輪問詢,上述上交所人士表示,與首輪問詢為全面問詢不同,第二輪問詢將更加聚焦,重點針對首輪問詢中發行人及中介機構沒有說清楚、講明白的重要問題,通過刨根問底式問詢,要求發行人進一步披露信息,便於審核機構對相關事項作出審核判斷,便於投資者在信息充分的情況下作出投資決策。同時,對正在準備回覆的相關各方,上交所著重提出3點要求,包括髮行人和中介機構要按照要求予以針對性回覆;中介機構要切實核查到位;行業信息披露需要進一步強化。

記者 李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