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十大科研項目將亮相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

9月17日—21日,第21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辦。本屆工博會以“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為主題,將有來自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和海外27個國家和地區的2610多家展商參展。上海大學將在這個最具影響力的展會上驚豔亮相,集中展示上海大學近年來最優秀的科技成果,通過“科技+藝術”的融合,向中外賓客呈現一場彰顯上大核心技術、科研實力和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科技嘉年華。

  • 出海入地 “智”造國之重器

在本屆工博會上,一艘3.5噸重的“精海”無人艇將在上大展區“破浪出海”。這艘由上海大學無人艇工程研究院40餘名高精尖人才自主研發的水面無人智能測量平臺,自2009年開始至今已完成9型無人艇研製,摘得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十多個重量級獎項。

"

9月17日—21日,第21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辦。本屆工博會以“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為主題,將有來自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和海外27個國家和地區的2610多家展商參展。上海大學將在這個最具影響力的展會上驚豔亮相,集中展示上海大學近年來最優秀的科技成果,通過“科技+藝術”的融合,向中外賓客呈現一場彰顯上大核心技術、科研實力和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科技嘉年華。

  • 出海入地 “智”造國之重器

在本屆工博會上,一艘3.5噸重的“精海”無人艇將在上大展區“破浪出海”。這艘由上海大學無人艇工程研究院40餘名高精尖人才自主研發的水面無人智能測量平臺,自2009年開始至今已完成9型無人艇研製,摘得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十多個重量級獎項。

上海大學十大科研項目將亮相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精海”無人艇配備智能控制系統可實現自主感知、自主循跡、自主避障、自動布放回收等功能。搭配不同的任務載荷執行復雜島礁海域自主測繪、海洋環境自主監測、危險海域應急監測處置、水下考古探測和軍事巡邏警戒探測等任務。

“精海”無人艇已創下多個“首次”:首次自主完成南海西沙及南沙島礁測繪、首次無人艇參與南極科考測繪、完成我國無人艇首次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任務。2018年,“精海”無人艇還參與東海“桑吉輪”碰撞爆燃事故處置工作,開展了溢油區自動採樣、沉船實時掃測等作業,是我國首次採用海洋無人艇這一新技術手段完成海洋災難環境下的應急探測,為後續評估和處置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持。

廣闊藍海有蛟龍騰躍,狹窄空間也有智能“慧眼”。一套基於增強現實的長距離狹窄空間無人巡檢系統也將在本次工博會揭開神祕面紗。該系統設備不僅能夠在無人為輔助的情況下自動運行,還裝配了光學、激光、紅外、氣體檢測等多種傳感器同時採集數據,再通過數據的分析處理識別病害,判斷危險情況,可完成了長距離狹窄空間結構安全精細化檢測、可視化病害追溯和智能化診斷分析,形成了完整的地下通道結構安全綜合保障體系,能夠有效預防結構安全風險,確保城市安全。

  • 自主創新 鑄就真“材”實料

模具材料一度嚴重製約我國高端模具產業的發展,在上大,吳曉春教授帶領“先進工模具材料及應用技術研發團隊”深耕模具鋼研發製造。項目主要針對高端熱作模具鋼、塑料模具鋼、冷作模具鋼和高速工具鋼,從基礎前沿、共性關鍵技術到應用示範的全流程協同創新制造理念出發,重點解決影響工模具使用壽命的系列問題,顯著提高我國高端工模具鋼性能及質量的穩定性。團隊近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單件模具重達5噸的大型壓鑄模專用材料、大型無縫鋼管芯棒、大型塑料模塊、熱衝壓專用模具鋼等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壟斷,領跑高品質工模具鋼“中國製造”新時代。

"

9月17日—21日,第21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辦。本屆工博會以“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為主題,將有來自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和海外27個國家和地區的2610多家展商參展。上海大學將在這個最具影響力的展會上驚豔亮相,集中展示上海大學近年來最優秀的科技成果,通過“科技+藝術”的融合,向中外賓客呈現一場彰顯上大核心技術、科研實力和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科技嘉年華。

  • 出海入地 “智”造國之重器

在本屆工博會上,一艘3.5噸重的“精海”無人艇將在上大展區“破浪出海”。這艘由上海大學無人艇工程研究院40餘名高精尖人才自主研發的水面無人智能測量平臺,自2009年開始至今已完成9型無人艇研製,摘得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十多個重量級獎項。

上海大學十大科研項目將亮相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精海”無人艇配備智能控制系統可實現自主感知、自主循跡、自主避障、自動布放回收等功能。搭配不同的任務載荷執行復雜島礁海域自主測繪、海洋環境自主監測、危險海域應急監測處置、水下考古探測和軍事巡邏警戒探測等任務。

“精海”無人艇已創下多個“首次”:首次自主完成南海西沙及南沙島礁測繪、首次無人艇參與南極科考測繪、完成我國無人艇首次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任務。2018年,“精海”無人艇還參與東海“桑吉輪”碰撞爆燃事故處置工作,開展了溢油區自動採樣、沉船實時掃測等作業,是我國首次採用海洋無人艇這一新技術手段完成海洋災難環境下的應急探測,為後續評估和處置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持。

廣闊藍海有蛟龍騰躍,狹窄空間也有智能“慧眼”。一套基於增強現實的長距離狹窄空間無人巡檢系統也將在本次工博會揭開神祕面紗。該系統設備不僅能夠在無人為輔助的情況下自動運行,還裝配了光學、激光、紅外、氣體檢測等多種傳感器同時採集數據,再通過數據的分析處理識別病害,判斷危險情況,可完成了長距離狹窄空間結構安全精細化檢測、可視化病害追溯和智能化診斷分析,形成了完整的地下通道結構安全綜合保障體系,能夠有效預防結構安全風險,確保城市安全。

  • 自主創新 鑄就真“材”實料

模具材料一度嚴重製約我國高端模具產業的發展,在上大,吳曉春教授帶領“先進工模具材料及應用技術研發團隊”深耕模具鋼研發製造。項目主要針對高端熱作模具鋼、塑料模具鋼、冷作模具鋼和高速工具鋼,從基礎前沿、共性關鍵技術到應用示範的全流程協同創新制造理念出發,重點解決影響工模具使用壽命的系列問題,顯著提高我國高端工模具鋼性能及質量的穩定性。團隊近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單件模具重達5噸的大型壓鑄模專用材料、大型無縫鋼管芯棒、大型塑料模塊、熱衝壓專用模具鋼等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壟斷,領跑高品質工模具鋼“中國製造”新時代。

上海大學十大科研項目將亮相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而在M3組織理論創新基礎上研發的高性能鋼,也是上大出徵本次工博會的亮點項目。該項目創新提出了“多相(Multiphase)、亞穩(Metastable)和多尺度(Multiscale)”M3組織性能調控理論和技術,解決了鋼鐵材料強度與塑韌性倒置的難題,獲2018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首次工業生產出第三代中錳汽車鋼,解決了工業生產中的關鍵技術;提出了中錳鋼溫成形技術;在侵徹機理研究基礎上,建立了彈靶-板厚-硬度的關係,改善了裝甲鋼性能;研製出了1200-2000MPa系列裝甲鋼應用於我國主戰坦克、輪式戰車、輕型戰術車輛等軍事裝備中。

除了這些“鋼鐵之軀”,新型塗層同樣引人注目。此次參展的石墨烯超級導熱高紅外輻射率散熱塗層,就是一種全新的電子、電器產品導熱、散熱技術,尤其適合大中型電器、電子設備的散熱。塗層的厚度薄、強度高、耐劃傷、易清潔,具有超過石墨的導熱率和接近黑體的紅外輻射率,具備優良的傳熱和散熱效率,還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是一種水性環保產品,已經通過歐盟SGS安全檢測,與食品接觸無毒無害。目前,該技術已經在高端工業產品,軍工產品,高端家電中實例應用。

  • 減排治汙 守護藍天綠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上海大學一直致力於用科技讓“天更藍、水更綠”。本屆工博會上,上大在工業廢氣治理方面的創新突破值得期待。研發團隊在石墨烯微結構調控技術的基礎上,將石墨烯改性複合催化材料應用到VOCs的治理技術中,汙染物去除率高,對有機汙染物具有選擇性高效分解的優異效果,實現了工業廢氣完全達標排放的理想效果。中船工業集團首套RTO+轉輪工業廢氣治理裝置排放標準優於國家標準6倍,獲得工信部綠色製造專項支持。

"

9月17日—21日,第21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辦。本屆工博會以“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為主題,將有來自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和海外27個國家和地區的2610多家展商參展。上海大學將在這個最具影響力的展會上驚豔亮相,集中展示上海大學近年來最優秀的科技成果,通過“科技+藝術”的融合,向中外賓客呈現一場彰顯上大核心技術、科研實力和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科技嘉年華。

  • 出海入地 “智”造國之重器

在本屆工博會上,一艘3.5噸重的“精海”無人艇將在上大展區“破浪出海”。這艘由上海大學無人艇工程研究院40餘名高精尖人才自主研發的水面無人智能測量平臺,自2009年開始至今已完成9型無人艇研製,摘得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十多個重量級獎項。

上海大學十大科研項目將亮相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精海”無人艇配備智能控制系統可實現自主感知、自主循跡、自主避障、自動布放回收等功能。搭配不同的任務載荷執行復雜島礁海域自主測繪、海洋環境自主監測、危險海域應急監測處置、水下考古探測和軍事巡邏警戒探測等任務。

“精海”無人艇已創下多個“首次”:首次自主完成南海西沙及南沙島礁測繪、首次無人艇參與南極科考測繪、完成我國無人艇首次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任務。2018年,“精海”無人艇還參與東海“桑吉輪”碰撞爆燃事故處置工作,開展了溢油區自動採樣、沉船實時掃測等作業,是我國首次採用海洋無人艇這一新技術手段完成海洋災難環境下的應急探測,為後續評估和處置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持。

廣闊藍海有蛟龍騰躍,狹窄空間也有智能“慧眼”。一套基於增強現實的長距離狹窄空間無人巡檢系統也將在本次工博會揭開神祕面紗。該系統設備不僅能夠在無人為輔助的情況下自動運行,還裝配了光學、激光、紅外、氣體檢測等多種傳感器同時採集數據,再通過數據的分析處理識別病害,判斷危險情況,可完成了長距離狹窄空間結構安全精細化檢測、可視化病害追溯和智能化診斷分析,形成了完整的地下通道結構安全綜合保障體系,能夠有效預防結構安全風險,確保城市安全。

  • 自主創新 鑄就真“材”實料

模具材料一度嚴重製約我國高端模具產業的發展,在上大,吳曉春教授帶領“先進工模具材料及應用技術研發團隊”深耕模具鋼研發製造。項目主要針對高端熱作模具鋼、塑料模具鋼、冷作模具鋼和高速工具鋼,從基礎前沿、共性關鍵技術到應用示範的全流程協同創新制造理念出發,重點解決影響工模具使用壽命的系列問題,顯著提高我國高端工模具鋼性能及質量的穩定性。團隊近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單件模具重達5噸的大型壓鑄模專用材料、大型無縫鋼管芯棒、大型塑料模塊、熱衝壓專用模具鋼等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壟斷,領跑高品質工模具鋼“中國製造”新時代。

上海大學十大科研項目將亮相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而在M3組織理論創新基礎上研發的高性能鋼,也是上大出徵本次工博會的亮點項目。該項目創新提出了“多相(Multiphase)、亞穩(Metastable)和多尺度(Multiscale)”M3組織性能調控理論和技術,解決了鋼鐵材料強度與塑韌性倒置的難題,獲2018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首次工業生產出第三代中錳汽車鋼,解決了工業生產中的關鍵技術;提出了中錳鋼溫成形技術;在侵徹機理研究基礎上,建立了彈靶-板厚-硬度的關係,改善了裝甲鋼性能;研製出了1200-2000MPa系列裝甲鋼應用於我國主戰坦克、輪式戰車、輕型戰術車輛等軍事裝備中。

除了這些“鋼鐵之軀”,新型塗層同樣引人注目。此次參展的石墨烯超級導熱高紅外輻射率散熱塗層,就是一種全新的電子、電器產品導熱、散熱技術,尤其適合大中型電器、電子設備的散熱。塗層的厚度薄、強度高、耐劃傷、易清潔,具有超過石墨的導熱率和接近黑體的紅外輻射率,具備優良的傳熱和散熱效率,還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是一種水性環保產品,已經通過歐盟SGS安全檢測,與食品接觸無毒無害。目前,該技術已經在高端工業產品,軍工產品,高端家電中實例應用。

  • 減排治汙 守護藍天綠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上海大學一直致力於用科技讓“天更藍、水更綠”。本屆工博會上,上大在工業廢氣治理方面的創新突破值得期待。研發團隊在石墨烯微結構調控技術的基礎上,將石墨烯改性複合催化材料應用到VOCs的治理技術中,汙染物去除率高,對有機汙染物具有選擇性高效分解的優異效果,實現了工業廢氣完全達標排放的理想效果。中船工業集團首套RTO+轉輪工業廢氣治理裝置排放標準優於國家標準6倍,獲得工信部綠色製造專項支持。

上海大學十大科研項目將亮相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而新型納米氣泡設備項目則為治水帶來福音。該設備採用全新運行方式,減少了設備的故障率,方便維護,且降低了大約一半的能耗,同時極大地提高了納米氣泡的產生量,從原來的微納米氣泡設備變成真正意義上的納米氣泡設備,設備出口溶解氧濃度更高,能更有效的對黑臭河道進行治理,提升水體質量指標。

  • 裝備升級 感受“人機一體”

在上大展區,各種機器人裝備必將成為“吸睛”主力。其中,iReGo助行訓練機器人2.0是上海大學機器人研發團隊聯合華山醫院,歷經四代機器人樣機迭代,最新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型智能助行康復機器人,具有小型化、低成本、智能化、多功能等優勢,可有效提升社區醫院、養老康復中心及家庭的康復治療手段,推動康復工程高技術產業發展。而新型混聯下肢外骨骼則是一種可穿戴的人機一體化機械裝置,可重建和增強穿戴者的下肢運動能力。該裝置不僅便於拆裝和穿戴,同時還在人體可運動範圍內具有可調節性,作為以人為中心的人機協同系統,在助老助殘、醫療康復和軍事救災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9月17日—21日,第21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將在上海舉辦。本屆工博會以“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為主題,將有來自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和海外27個國家和地區的2610多家展商參展。上海大學將在這個最具影響力的展會上驚豔亮相,集中展示上海大學近年來最優秀的科技成果,通過“科技+藝術”的融合,向中外賓客呈現一場彰顯上大核心技術、科研實力和服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科技嘉年華。

  • 出海入地 “智”造國之重器

在本屆工博會上,一艘3.5噸重的“精海”無人艇將在上大展區“破浪出海”。這艘由上海大學無人艇工程研究院40餘名高精尖人才自主研發的水面無人智能測量平臺,自2009年開始至今已完成9型無人艇研製,摘得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十多個重量級獎項。

上海大學十大科研項目將亮相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精海”無人艇配備智能控制系統可實現自主感知、自主循跡、自主避障、自動布放回收等功能。搭配不同的任務載荷執行復雜島礁海域自主測繪、海洋環境自主監測、危險海域應急監測處置、水下考古探測和軍事巡邏警戒探測等任務。

“精海”無人艇已創下多個“首次”:首次自主完成南海西沙及南沙島礁測繪、首次無人艇參與南極科考測繪、完成我國無人艇首次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任務。2018年,“精海”無人艇還參與東海“桑吉輪”碰撞爆燃事故處置工作,開展了溢油區自動採樣、沉船實時掃測等作業,是我國首次採用海洋無人艇這一新技術手段完成海洋災難環境下的應急探測,為後續評估和處置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持。

廣闊藍海有蛟龍騰躍,狹窄空間也有智能“慧眼”。一套基於增強現實的長距離狹窄空間無人巡檢系統也將在本次工博會揭開神祕面紗。該系統設備不僅能夠在無人為輔助的情況下自動運行,還裝配了光學、激光、紅外、氣體檢測等多種傳感器同時採集數據,再通過數據的分析處理識別病害,判斷危險情況,可完成了長距離狹窄空間結構安全精細化檢測、可視化病害追溯和智能化診斷分析,形成了完整的地下通道結構安全綜合保障體系,能夠有效預防結構安全風險,確保城市安全。

  • 自主創新 鑄就真“材”實料

模具材料一度嚴重製約我國高端模具產業的發展,在上大,吳曉春教授帶領“先進工模具材料及應用技術研發團隊”深耕模具鋼研發製造。項目主要針對高端熱作模具鋼、塑料模具鋼、冷作模具鋼和高速工具鋼,從基礎前沿、共性關鍵技術到應用示範的全流程協同創新制造理念出發,重點解決影響工模具使用壽命的系列問題,顯著提高我國高端工模具鋼性能及質量的穩定性。團隊近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單件模具重達5噸的大型壓鑄模專用材料、大型無縫鋼管芯棒、大型塑料模塊、熱衝壓專用模具鋼等填補國內空白,打破壟斷,領跑高品質工模具鋼“中國製造”新時代。

上海大學十大科研項目將亮相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而在M3組織理論創新基礎上研發的高性能鋼,也是上大出徵本次工博會的亮點項目。該項目創新提出了“多相(Multiphase)、亞穩(Metastable)和多尺度(Multiscale)”M3組織性能調控理論和技術,解決了鋼鐵材料強度與塑韌性倒置的難題,獲2018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首次工業生產出第三代中錳汽車鋼,解決了工業生產中的關鍵技術;提出了中錳鋼溫成形技術;在侵徹機理研究基礎上,建立了彈靶-板厚-硬度的關係,改善了裝甲鋼性能;研製出了1200-2000MPa系列裝甲鋼應用於我國主戰坦克、輪式戰車、輕型戰術車輛等軍事裝備中。

除了這些“鋼鐵之軀”,新型塗層同樣引人注目。此次參展的石墨烯超級導熱高紅外輻射率散熱塗層,就是一種全新的電子、電器產品導熱、散熱技術,尤其適合大中型電器、電子設備的散熱。塗層的厚度薄、強度高、耐劃傷、易清潔,具有超過石墨的導熱率和接近黑體的紅外輻射率,具備優良的傳熱和散熱效率,還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能,是一種水性環保產品,已經通過歐盟SGS安全檢測,與食品接觸無毒無害。目前,該技術已經在高端工業產品,軍工產品,高端家電中實例應用。

  • 減排治汙 守護藍天綠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上海大學一直致力於用科技讓“天更藍、水更綠”。本屆工博會上,上大在工業廢氣治理方面的創新突破值得期待。研發團隊在石墨烯微結構調控技術的基礎上,將石墨烯改性複合催化材料應用到VOCs的治理技術中,汙染物去除率高,對有機汙染物具有選擇性高效分解的優異效果,實現了工業廢氣完全達標排放的理想效果。中船工業集團首套RTO+轉輪工業廢氣治理裝置排放標準優於國家標準6倍,獲得工信部綠色製造專項支持。

上海大學十大科研項目將亮相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而新型納米氣泡設備項目則為治水帶來福音。該設備採用全新運行方式,減少了設備的故障率,方便維護,且降低了大約一半的能耗,同時極大地提高了納米氣泡的產生量,從原來的微納米氣泡設備變成真正意義上的納米氣泡設備,設備出口溶解氧濃度更高,能更有效的對黑臭河道進行治理,提升水體質量指標。

  • 裝備升級 感受“人機一體”

在上大展區,各種機器人裝備必將成為“吸睛”主力。其中,iReGo助行訓練機器人2.0是上海大學機器人研發團隊聯合華山醫院,歷經四代機器人樣機迭代,最新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型智能助行康復機器人,具有小型化、低成本、智能化、多功能等優勢,可有效提升社區醫院、養老康復中心及家庭的康復治療手段,推動康復工程高技術產業發展。而新型混聯下肢外骨骼則是一種可穿戴的人機一體化機械裝置,可重建和增強穿戴者的下肢運動能力。該裝置不僅便於拆裝和穿戴,同時還在人體可運動範圍內具有可調節性,作為以人為中心的人機協同系統,在助老助殘、醫療康復和軍事救災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上海大學十大科研項目將亮相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展會上,上大還將展出HybRoBo-SPM1型混聯機器人,儘管這款機器人作為工業生產作業裝置不能與人“親密接觸”,但其新穎的結構讓它如虎添翼。它集成了串聯與並聯機構的優點,並聯部分保證整體剛度,串聯部分擴大可達運動範圍。可配合附加軸、變位機或全向移動平臺,實現擴大工作範圍,適應柔性生產的目的。具體可應用於:對航空用大型結構件的銑削加工及機身鑽孔作業,和對車輛大型鈑金件的銑削加工和去毛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