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功大於過,值得所有人致敬'

"
"
《上海堡壘》:功大於過,值得所有人致敬

最近電影市場出現了史無前例的翻車事件。上海堡壘,這部據稱耗時6年,投資高達3.6億的“科幻鉅製”,成為了除《哪吒》之外,暑期檔裡另一種現象級電影。上映前,它聲勢浩大,劍指《流浪地球》;上映後,有人說,“《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片的大門,《上海堡壘》卻把門又關上了,還加了把鎖,把門給焊上了。”

對於吃瓜群眾一邊倒的拍磚,牛大倒想替《上海堡壘》說句話。我認為,《上海堡壘》對於影視行業,功大於過。因為它終結了影視行業的一種奇葩模式。

前幾年互聯網和傳統企業拼命往娛樂圈擠,但一不會看劇本,二不懂娛樂圈的水究竟有多深,硬生生用錢砸出了一個“IP+流量明星”的模式。013年,《富春山居圖》,這部直接刷新了大眾對爛片認知的流量電影,狂收3億票房,宣告流量時代開啟。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接踵而至,“IP+流量”模式正式成形。兩年上映4部,雖然很爛,但有流量加持,還是以17億的票房成為中國最掙錢的系列電影之一。在這一模式的統治下,中國迎來了群魔亂舞的爛片紀元。

然而,在流量明星一次次毫無底線的營銷中,觀眾們越來越不買賬。“IP+流量”開始時靈時不靈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虧的主演楊洋至今都接不到好的電影片約。流量小生吳磊主演的《阿修羅》上映五天就撤檔了,有影帝、影后加持都拯救不了。

但是,捷徑走多了,誰還願意老實走路。小程度的虧損,並不足以讓喜歡走捷徑的投資方死心。怎樣才能死心?只有像《上海堡壘》這樣虧得驚天動地,虧得血本無歸,才能讓他們明白“IP+流量”模式早已過時。只有這樣,好演員才有出頭之日,影視行業才能有未來。可以說,《上海堡壘》親手關上了流量電影的大門,殺身成仁,善莫大焉。

以前,牛大給大家講一個投資A股影視傳媒行業的小規律:每當有爆款電影出現的時候,影院和影視上市公司都是直接受益方,我們可以找合適的時機,投資A股這些相關公司。

而《上海堡壘》的翻車,對我們也是一種警示。對於依靠“流量明星+大IP”打法的影視公司,還是敬而遠之的好。在這種充斥著“割韭菜”的投機思維指導下,拍出來的電影只有粗製濫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